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龙骑-第7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开一条通道,让陷阵营走!”
突如其来的将令让所有人瞪大了双眼,为什么,都到了这个时候为什么不加紧围攻,反而要撤围,难道关将军疯了吗,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功亏一篑,所有人都不甘心,尤其是近卫军,他们付出了何其惨重的代价。
关羽以为,这里都是多年的老军卒,他们应该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很显然,他错了,为此他不得不下了一道军令,违令者斩,军令一下,便是心中再不满,也不得不被迫选择撤围,腾开官道,为陷阵营让开了一条出路。
敌军兴奋大叫,劫后余生后爆发出了肆无忌惮的欢呼声,冲天而起,深深刺痛着所有徐州军,刺激着近卫军战士,一个个咬牙切齿,面色涨红,心中不甘的问着:为什么?
这一刻确实很多人心有不甘,极不情愿的离开,拖拖拉拉,甚至有人还希望能向关将军请愿一回,再攻一波陷阵营,他们保证,这回一定会彻底歼灭敌军。
可是关羽根本就没理会这样的声音,而是更多的去关注那些不说话者,观察着他们的反应,这其中有很多人一开始就明白了他的意图,更多人则是经过了短暂的考虑之后幡然醒悟,此刻在关羽看来,他们无疑是以后值得培养的士兵,能够成为合格的军官。
这个时候,也只有他们明白,关羽的举措无疑是消灭陷阵营最佳的手段,有的时候进攻并非一味的攻击,有时候收起来再放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就好比围三厥一,一道生门的存在,就是为了瓦解敌军拼死决战的意志。
而眼前关羽的意思便是如此,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如此,这些人无疑能够成为合格的佰长乃至于千长,但更上的部曲督就难免有些心有余力不足了,除非他们能看出来,就算现在放任陷阵营走,他们也根本就走不了。
而真正能主意到这一细微点之人,无疑在少数,背着重甲,连番苦战之后的陷阵营能逃到哪里去?就算还有力气跑,又怎么能逃得出龙骑军上千人的追铺,所以关羽敢下令撤围,是一早就考虑清楚陷阵营走不脱才会做出这一大胆决定的。
在连番交手过后,关羽使出了最简单的一招,看似给了陷阵营希望,却无疑将他们推到了万丈悬崖之前,接下来高顺要面对的压力可就不只两翼的徐州军了,还有自己的内部,这一仗关羽可谓是已经稳操胜券。
可以说从这一刻这一仗已经结束了,关羽已经取得了胜利。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清楚主公已经援救徐州去了,如果不是如此,他还真不能与高顺就么耗下去,正因为心中有数,所以他才能在无须担忧徐州城安危的前提下与高顺周旋,在相对轻松的范围下,那么高顺与他之间的周旋也就没有了任何优势,关羽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对付他。
两人斗法到了最后关头,高顺不敢下达撤兵的命令,这一点从撤围的徐州军眼中便看了出来,难以置信,不理解为何陷阵营不就此突围,如此一来,他们纷纷来到两翼,加紧了对陷阵营的进攻,出于仇恨他们,出于已经没有继续合围,向陷阵营猛攻报仇,现在,在他们看来绝对是对付陷阵营最后的机会了。
猛烈的进攻,出现的生路,对陷阵营将士士气的瓦解,现在就算是高顺还想继续拼死,陷阵营将士也没有了拼死的勇气于决心,眼前的一切让他现在就算想做出点什么来挽救也没有了任何希望。
“正面突围!”
他用了一个听起来很不错的借口突围,这也是因为一开始撤军导致的溃败原因让他不得不如此喊,这样一来,同样的撤退,并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溃退。
高顺带着陷阵营将士部队沿着官道撤退,虽然高顺明白他们根本就走不了,可这样最少能叫士兵有勇气继续战斗下去。
陷阵营有序突围,此刻高顺心中所想早已不是他会如何,而是温侯在徐州那边的情况如何了,虽然他已经把他的情况及时传递过去,可是现在的局面实在是让人担忧。
首先他们打援的两波人马,文远那边早已溃败,他这边也在眼前,也就是说,如果温侯现在还没有攻下徐州,那么徐州之战就宣告彻底失败了,这一战的失败高顺明白其中的意义是什么,一切都完了,他现在莫说是根本就逃不走,就算逃走了又能如何,无根之水无本之木,还真不如战死沙场来得快哉。
此刻的高顺,耳中再也听不到龙骑军吹响的端牛角号声,听不到徐州军隆隆脚步声,更听不到近卫军发出的怒喝声,甚至听不到关羽不断的指挥声以及被敌砍杀的陷阵营将士传出的痛呼声。
此时此刻,在他心中,只在意一件事,回顾着这一战的前前后后,开战之初,不得不说军师陈宫所布置的一切是极为周密的,在当时,他几乎将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估计到了,可是为何进攻如此周密的部署最后还会是这样的结果。
高顺现在却是想不通,如果单说这是因为徐州军太强,可无法解释,如果说是他们像沛县之战时没有精密周划也说的过去,可是为何付出了全部努力,最后还是失败了。
无法把优势转化为胜势,也许这才是他们最终失利的根源。
这一仗虽然布置周密,可是对于敌情的判断不明导致最后进攻徐州操之过急,导致最后功亏一篑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也许,在得知袁军撤军之后就应该放弃继续进攻徐州的,继续观察整个战局,再次寻找战机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那个时候,徐州城就在眼前,却是很容易被冲昏头脑,而且就算他们离开,可是他们离开丰县的消息,抵达徐州的消息也一定会被徐州发现,想撤容易,可再想偷袭徐州城就没那么简单了。
所以此刻,当高顺将这一战前前后后彻底过滤一遍之后,一切就显得这一次进攻徐州是那么的愚蠢,可是这些都是假设,而这世上并没有假设,就算有,如果因为袁军撤兵而放弃偷袭徐州,那时绝对又会有人说温侯优柔寡断,放弃了攻破徐州的绝佳时机,他们因为错失良机而彻底成为游魂野鬼,无处安身。
高顺长叹一声,原来,也许,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虚幻假象,其实他们的大事早已去了,从败退兖州时就已经去了,一直以来的苦苦支持其实不过是在苟延残喘罢了。
就像高顺所料想的那样,这一仗从一开始其实就是温侯在孤注一掷,一战能否起死回生同样也将跌入深渊,现在看来,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预估错了实力,在这一点上,温侯所能染指的势力,从桌面上来看,刘澜的实力无疑是最弱的那个,但是在一些看不见的比拼中,刘澜又是几大势力中的佼佼者,可是在刘澜腹背受敌之下,他们除了攻他,还有什么选择?
可以说这是最无奈的选择。
他们没得选。
最少在战争之初他们只有这么一个选择容他们去选。
如今撤兵的方向在他看来是死路一条,根本就逃不出敌军的追击,也根本就没有所谓安全的
地方。可是,对现在求生的士卒来说,他们眼前这条看似是生路的生路却是唯一的活路,只是这条生路,却是死路一条。
高顺心中无比痛苦,明知是死路却还要去走,就算最终走向死亡,却也只能去走,他们无路可走,他宁肯选择战死,对帐下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高顺自问自己有能力控制他们,可是这个时候,他并没有,因为知晓结局,所以也就不在坚持,就现在这样,也许能拖更久的时间也说不准。
绝望反倒变成了希望,何其可笑。
但值得他高兴的一点,陷阵营虽兵败却没有如山倒。
也许这算是对多年来领兵的他最后也是最好的告慰了。
追击的关羽试图劝降,可是陷阵营的将士们表现出了他们的勇气,宁肯战死,也绝不投降,这更加让他欣慰。
可是为何看着他们一个个战死沙场,高顺却并没有觉得欣慰,反而变得越来越苦涩
徐州军的攻势一直在继续,陷阵营的士兵变得越来越少,已经开始有士兵卸甲,他们确实很累了,筋疲力尽,可是就算卸甲,难道就能逃脱徐州军的追击吗?
“呼~~!”
高顺长长吐了一口气,想要阻止,最后却还是放弃了,望着身边的陷阵营士兵,何其凄凉,八百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此刻已不足三百人。
现在他就算想找发泄口都找不到,是谁让他变得损失惨重,又是谁让他的陷阵营变得如此狼狈?高顺咬牙切齿,如果开战之初,他能出其不意,也许这一仗会更好一些,想到此,高顺心中满是懊悔,觉得因为他的指挥失当造成了如此困局。
高顺再为此战失败拦责,这一仗他并非是失败的罪魁祸首,也绝不是陷阵营惨败的始作俑者,换做任何人,都不会再比他表现的更好,以八百当三千,还能始终掌握主动权,这样的成就,最少在吕布军中不会再有第二人,就算放在刘澜帐下,也不会有第二人。
若非是关羽来援,陷阵营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局面,若非是关羽来援,要撤的就是近卫军,就这样的战果来说,你能说高顺败了吗?
可是他却是真真实实的败了。
而且还是惨败!
高顺轻叹一声,神色黯然地摇了摇头。
这一仗的失败,他考虑了所有的因素,但是有一点却是他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徐州军的顽强,这一点不管换做是谁都是不容忽视的,若没有徐州城内的守军顽强防守,温侯早就攻破了徐州城,也就不会有后续这么多的麻烦,如果不是因为关羽攻势凌厉,也不会那么快攻破文远的防御,也就不会导致他现在的溃败,
正是这种种因素导致了最后的兵败徐州的局面,这一仗败得不冤,最少高顺心中就算再不爽,但也心服口服!(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徐州之战(34)()
陷阵营再次被困,看着他们人困马乏,关羽勒马提缰,下令众人道:“捉活的!”
对高顺和张辽这是主公唯一要求活捉的两人,对此关羽自然没有二话,而且经过一番消耗,现在已经是捉活的最佳时机,不然再拖下去也只是空耗时间罢了,完全没有必要。
徐州军再次合围,这一回陷阵营可就没了任何办法,看着一个个陷阵营士兵纷纷被拿下,关羽与许褚两人近前,这个时候也是该去见见高顺了,这一仗许褚可算是见识到了陷阵营的厉害,若没有他,哪里会被拖延这么久,早就到了徐州城下了,结果若非是关羽支援到来,就别指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就这一点,关羽说要生擒高顺许褚打心底承认,当然了如果说近卫军输给了陷阵营他可不会认,毕竟不敌陷阵营完全是因为环境地形再加上急着支援徐州的原因。
不过在去会面高顺之际,关羽又接到了一道来自刘澜的消息,陈果率领部队去追张辽,却发现他却是往旬阳亭跑了,这背道而驰的方向立时让他意识到了什么,当即丰富关羽在歼灭高顺后前往旬阳亭阻拦张辽,而许褚则率徐州军、近卫军前来徐州支援。
对此刘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以关羽与张辽的交情,对付穷途末路的张辽必定要关羽出马才能将他擒获甚至当场劝降,若是派许褚去了,想想后果也能知道,张辽除了死战不会选择第二条路。
许褚接令后,立即当兵前往了徐州,而关羽则带着周仓去见了被俘的高顺。
高顺此人外表粗犷,可却透着一股儒雅气度,虽然被擒,却也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看到他这番表现,关羽便有了判断,想要劝降高顺,其难度太大了,几乎毫无希望。
可是关羽还是希望试上一试,而且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这样的决定,不管这么说,吕布名声太臭,还不得人心,如果他得势的时候也许无法劝说高顺投降,可现在他已经穷途末路了,似高顺这等天下闻名的将领,应该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不会死忠。
“哈哈,高将军,今日将军与文远相继被败,吕布败亡只在朝夕,高将军若明大势,就不该继续助纣为虐,尽早投降才是!”
见他一语不发,关羽继续说道:“高将军,吕布倒行逆施,数起不义之战,焉有不败之理,高将军忠义,却又何必对吕布如此小子尽忠。”
高顺的反应超乎关羽的想象,如果当真是忠心耿耿,却也会说个多说无益,但求一死,如果是胆小之辈,那么也应该一早投降,可是像他现在这个样子,一句话不说,一时间还真让他有些拿捏不准高顺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难道是有所顾虑?可是看其表现,他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