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龙骑-第7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听他这么一说,知道他这是在引话题,更加确信他的目的了,脸色微微沉了下来。勉强道:“这事我已经知晓了。”

    说完看向凉茂,刚要吩咐他按计划执行,前往琅琊议和,不想夏侯惇却向前走一步,来到阶前,对曹操躬身说道:“主公既然知道,那一定同样知道丰县的吕布已经全军覆没了。”

    “不错,我不仅知道他已全军覆没,而且如今吕布就在丰县之内!”

    “既然将军全都知晓,那么就一定明白,没有了吕布缓和点,我们与刘澜早晚一战,既然刘澜迟早会派兵夺取兖州,那末将以为与刘澜一战就应该早打,末将在此请求将军准许末将带兵再往琅琊,与刘澜决战!”

    曹操当然知道没有了吕布就等于没有了缓和点,没有了缓和点两家随时都可能开战,或者说开战已经难以避免,但关键的问题是现在兵力物资还没有到位的前提下,他并不想也不愿更不希望太过于盲目的与刘澜开战。

    如果是与袁氏兄弟后面浑水摸鱼,他现在这点兵力足够了,可是独当一面与刘澜开战,是他现在不想也不敢的,他还没有做好准备与刘澜来一场殊死决战。

    而这也是为何在场诸人都同意议和的原因,因为大家都明白曹操的心思,也明白他们现在所处的尴尬位置并不足以与刘澜进行决战,所以才极力赞成曹操与刘澜议和而不是开战,可是大家的默契却被夏侯惇直接给捅破了。

    如同曹操的痛脚被夏侯惇当场点到,当着众人的面你让他怎么说?毕竟调兵来的这些都是搪塞之语,真正的原因是曹操并不敢在这个当口与刘澜决战,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且还是面对士气如虹的徐州军,胜利的希望极其渺茫,可这番话曹操能当着众人说出来扰乱军心?

    “议和只是争取时间,如今在琅琊驻扎了足足十万徐州军,而我们在寿县不足三万人,兵力太悬殊了元让。”郭嘉适时出面,并暗示夏侯惇不要太过坚持了,后者也察觉到了曹操的不满,可有些话他必须要说出来,兵力悬殊不是议和的关键,不敢一战,没有勇气才是最恐怖的事情。

    以为在曹军之中,这等事何事发生过?一旦对帐下将士误以为徐州很强的印象,那么以后就算有实力与刘澜一战,也会因此时造成的心理暗示而影响士兵与徐州军的交锋。所以他的想法很简单,就算是三万人,也要表现出无所畏惧的勇气,敢于强敌一战的决心,只是如此,日后就算碰上徐州军,三军才能有勇气杀敌。

    夏侯惇的坚持让曹操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一言不发,而因为他的一番话,厅内文武几乎都不敢在多嘴解释什么了,厅内一片寂静,气氛尴尬而紧张,武将们大多都赞成夏侯惇的说辞,不能因为兵力不及徐州就去找借口,这简直就是在暗示士兵告诉他们赢不了刘澜,可如果兵力当真能够决定一场胜负的话,早在与袁术的交战中,他们就已经败了,以当时袁术帐下的兵力,只怕比现在的刘澜还要多,而他们的兵力同样也比当时多,如果那时候能以少赢袁术,为何这个时候就没了以少赢刘澜的勇气了?

    还是说因为他们的主公没有了当年的勇气。

    这番话不可谓不让人张目结舌,有些石破天惊了,简直就是在与曹操抬杠,大军都在为夏侯惇捏了一把汗,因为他这番说辞很可能已经触怒了曹操,让他当着众人的面下不来台,不少人都已经在替他暗暗担心,甚至夏侯渊已经开始给他打眼色,希望他收敛一些,有些话,完全不必当着众人说出来,等议事过后,单独与曹操说,收到的效果也许才会更好。

    可夏侯惇的性子,又怎么可能是夏侯渊拦下来的,一脸的嫉恶如仇,好似他说的话就是掌握了真理,别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蛊惑曹操一样。

    他这样的性子太容易得罪人了,程昱见他依然在不依不饶的说着,不得不出面,劝他道:“夏侯将军,你说的虽然有你的道理,可很多内情你并不知晓,主公又怎么可能是没有勇气于刘澜一战才与他议和呢,实在是各方压力造成了眼下的情况才不得不与刘澜议和,这完全是从大局考虑,而眼下首要的不是与徐州开战而是和解,这才是当务之急,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战的勇气于决心,而是发展壮大的时间,与刘澜的议和只是暂时,等我们实力足够,再来与徐州刘澜决一死战不迟,但现在绝不是最佳的时机。”

    程昱很多话没有说,当年与袁术交战,是以少胜多,可别忘了刘表从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他们的兵少却有着外援,而眼下袁氏兄弟都在同刘澜和解,而他们偏偏不识时务的与刘澜继续寻衅,没有外援的我们,到时就将独立面对刘澜,不管是胜是负,对他们来讲损失都是沉重的。

    夏侯惇也来了火气,声音都变得尖厉起来:“什么叫等我们实力足够,我们的实力难道还不够吗?寿县有三万,许都有五万大军,雒阳、长安济北各有一万部队,刘澜有多少军队?十万人,可是这十万人中有多少是像琅琊军、沛县军、臧霸军这等杂军,与我青州悍足岂可同日而语,如果在座诸位非要把这些杂军也算到刘澜的部队之中,那我们能算入的部队就更多了,绝不会比刘澜少,而且在刘澜的部队之中甚至还有原吕布军降军,如今吕布就在我军中,有他在,我们还怕什么,那些士兵还不是瞬间倒戈?”

    夏侯惇拱手请令,向曹操恳求道:“主公,请许末将领军三万,末将不往他处,直入徐州,徐州城进攻吕布的破坏,不堪一击,末将一到,刘澜必然回援,这时在许都的五万大军也一定已经赶到寿县,主公那时便可率领大军进入徐州,那时战火不仅不会波及到兖州,我军更有可能将徐州军彻底调动,分割包围消灭,那时兖州得保,徐州可夺,刘澜可灭,一箭三雕,何乐不为,末将肯请主公准许。”

    夏侯惇的计划不可谓不让他心动,但太过冒险了,徐州现在是不堪一击,可刘澜难道没有做部署吗,一个人不会在同一事情上犯两次错误?徐州不可能再被谁偷袭成功了,最少不会像吕布那么轻易,往后的徐州城刘澜着重提放。

    曹操缓缓说着自己对夏侯惇建议的看法,而且夏侯惇口中所谓的调动刘澜,这事他也想的太简单了,张飞能在淮南调动袁术军,可夏侯惇想要在徐州如法炮制却没那么简单,因为刘澜手下的骑兵不是摆设,刘澜大可以只派骑军回援,而他们一旦第一时间回援,三万青州军难不成靠双腿去调动吗?

    这不是异想天开,简直就是不知好歹了,到时他再派五万大军入徐州,刘澜现在在琅琊的部队能没动作?到时就是大决战,不管谁胜了,对袁氏兄弟来说都是最乐意见到的事情,那时袁氏兄弟再出兵的话,我与刘澜不管谁获胜,又拿什么来防二袁?

    我们眼下的心腹大患是刘澜不假,可就长远来看,真正的对手是二袁!

    曹操声音很慢,很淡,看着平静,可是背后的波涛大家都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夏侯惇怔在了原地,他终于明白了曹操的目的,也明白了为何袁绍夺青州时他那么出力,他不是为了袁绍能不能夺下青州而出兵,而是为了在攻打徐州时有袁绍的相助,这也是为何会驱虎吞狼设计袁术进攻刘澜的原因,他们现在的实力,只适合浑水摸鱼,而不是当出头鸟,更不可能自己去独当一面。

    如今四大诸侯,经过多年征伐,兵力皆是十万左右,奇虎相当,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我,而且还不得不顾忌到其他诸侯坐收渔翁之利,这样的情况,大家好不容易达成一致一起对付刘澜,最后却落了一个如此地步,接下来想要打破这一均衡,只有再次联合,或者等到曹操有了超越其中一方诸侯的实力之后。

    所以与刘澜的决战,就现在来看,不可能是他一家能做到的,他现在的议和是在等待时间,等待袁绍收复比方之后,他再去说服袁绍南下青州的那一天。

    到时袁绍可以全力南下,而他也会集全部主力进攻徐州,这才是今次议和的最终目的,他现在需要的和袁绍一样,是时间,袁绍需要解除后顾之忧,而曹操,需要消化新得到的司隶一州。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曹操对夏侯惇的失望,怒其不争,他的平淡下是极度的严厉。

    但不得不说,曹操直到此刻还保持着克制,在他的帐内,并不是一言堂,他会允许其他的声音出现,但这样的声音并不是夏侯惇这样鲁莽甚至是盲目的声音,夏侯惇终于低下了头,不算认错,但算是承认了自己太鲁莽,没有顾全大局。

    程昱也适时为夏侯惇进言,其实他说的很有道理,以他的身份来说,武人自然要言兵事,可是政事上,却又因为他平日并不触及,以及刚从青州赶回来所以不了解情况,请主公不要治罪夏侯将军,让其因言获罪,毕竟他也是一番好意。(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徐州之战(65)() 
天一大亮,寿县一行车队浩浩荡荡向西而来,未走官道,径直朝着边境土墙过沂水向开城而来,车队正中是一辆宽大马车,车内坐着的正是凉茂,而在车外,则是有数百护卫保护,不过他们所穿戴的可不是曹操军的衣甲,而是象征着大汉朝虎贲军的绛红甲衣。

    马车内,凉茂正在与一位年轻人低声交谈着,他叫何夔,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外表儒家,乃曹操司空府掾属,深受曹操信任,此次出使徐州,为副使。

    他是曹操专程从许都招来出任此次副使的,昨日刚到,今日便与凉茂一到出使,不过昨日夜间,曹操与他有过一次深谈,毕竟这次不属于谈何,而是以天子的名义对刘澜册封镇东将军,而底线则是征西将军。

    这可是曹操玩的一手权谋,毕竟征西将军曹操已经许给了马腾,天下人谁不知晓,只是诏令还未颁下,所以曹操所谓的底线不过是想迫使刘澜默认镇东将军一职,可如果他执意不肯,那么让他得到征西将军就是了,不过也没那么容易,因为在得到征西将军的同时,他将得罪马腾。

    他有太多借口让马腾去记恨刘澜,虽然两人相隔十万八千里,连面都未曾见过,可却对他曹操有好处,毕竟现在他控制的长安可与马腾的雍州接壤着,通过刘澜之事与马腾交好,可要比一个区区征西将军的效果强万倍。

    一箭双雕的曹操现在是巴不得刘澜选择征西将军,不过选择镇西将军也无所谓,反正他的真正目的是要停战暂止兵戈,付出一些代价再正常不过。

    “何掾属,以你看来刘澜愿意停战可能性有多大?”马车之上两人商议完一些细节之后开始闲谈起来,只不过何夔心中最想说的一句话却被凉茂抢先问了出来。

    他话音还未落下,何夔便捧腹大笑了起来:“这事不应该问我,反而要凉长史。”

    “问我?我要说一点不担心,我有十足把握何掾属可相信?”

    “信!”

    何夔身子微微前倾,那模样没有半点怀疑的意思,简直就如同五体投地,显然对于曾经与刘澜共过患难的他,说过的关于刘澜任何一句话都信任无比,只是凉茂却苦笑起来:“虽然有信心,可毕竟我与他已经多年未见面了,而且若是有人从总作梗,执意挑起战火的话,想说服刘澜罢兵,难!当然以我对刘澜的了解,这件事最关键的还是刘澜的态度,他是想战想和呢?如果他想战,不管谁来,都不可能改变他的主意,如果他要和,就算有人从总作梗,也不会让刘澜出兵兖州。”

    “听你这么一说,我对这个人,越来越好奇了。”何夔眼神有些飘忽,自灵帝朝到献帝朝,天下间最被人热衷议论之人无疑乃刘澜一人了,而且就算你不想了解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他的消息流传开来,想不知道都难,今次终于有机会亲眼见见这位小卫青,若不是副使的身份,他还真有些期待呢。

    “刘澜这个人,别看外面传得邪乎,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不过他虽是小吏出身,但也不是一介莽夫,反而还是毛诗大家,对毛诗颇有见地,所以说,若不提他的身份,和他见面还是很令人期待的。”当然凉茂心中还是有些犯嘀咕的地方,那就是今时今日之刘澜又岂可与当年在辽东同日而语,当年的他乃是乐浪太守,刘澜是新昌县令,身份是我高他低,刘澜的谦恭是在正常不过,如今刘澜乃徐州州牧,很可能会成为镇西甚至是征西将军,而他不过是小小长史,可谓一个天一个地,身份的互换,虽然他是代表天子,可现在汉室不振,刘澜会卖这个面子给他?而这其实才是他最为担心的,不过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