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龙骑-第7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鞭挞他们就是因为他们质疑徐晃的同时就等于质疑我,若非当年他主动要求留在辽东,他也就不会被埋没。”其实有一点关羽没有说,那就是当年辽东的形式必须要有一大将镇守,而当年的关羽确实不太适合,并非是张辽刻意让他,而是辽东非他镇守不可,当时辽东从公孙度手中夺来不久,让关羽留下来未必就能镇得住宵小。

    “原来如此!”听到不少往事,关平这终于明白徐晃与关羽二人之间的关系,毕竟都是一个战壕里的袍泽,外人不清楚,他自己心里能没数吗,至于刘澜更是懒得理会这样的质疑声,分得那么清楚干嘛,如果真要分得清清楚楚,就军功资历来说那他关羽和徐晃都算不得什么,若非战死,张正才算是真正的第一人。

    “不过既然要教我青龙刀法,那怎么也要给我打造一把称手的兵器吧?类似你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不过你那把分量太重了,我用的话,四十斤五十斤就是极限了。”

    关羽伸手抚髯,神情是发自肺腑的和蔼,虽然父子二人打小就没在一起生活过,可毕竟是亲生的儿子提出来的要求,能不尽力去办,其实就算他不说,关羽也有此想法:“我会传书给伯固,让他的在兵器监给你打造一柄大刀,如果你有特别的要求,可以告诉我,我会尽量让他办到。”

    没有哪个父亲不是望子成龙的,他和金锭的孩子都已经这么大了,而且还是这么一块好材料,他怎么可能让其荒废了,再说他关羽的儿子,不说出人头地吧,可也不能做个公卿子弟整天无所事事吧?

    不过让他感到自豪和欣慰的却是他能主动提出当兵,他自然要趁着这次机会,好好磨练磨练他,这小子的脾气简直和他一个尿性,可正因为知晓自身性格,他才迫切想他入军营,尤其是像他这样性格的人,对任何人都冷漠,可这看似无情的表现,却是内心最至情至义。

    只是现在这些还没有被发掘出来,而当他到了军营里,在袍泽情谊的感召下,如果运气好再经历一场战争,那可就太好了,到时候成功挖掘,就是天大的福气。

    这点完全与当年的关羽一模一样,刚开始参军的时候,他和徐晃的关系多差啊,听说公明还曾经跑到主公面前说什么也不要他这个兵,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这个性格当初和帐下士兵搞不好关系。

    可后来呢,不就是一场战争过后让他逐渐产生了变化,到后来刘澜当着徐晃的面开玩笑的要调走他,结果呢,死活不肯放人,甚至宁愿给他当副手。

    可见当兵对他的改变有多大,而且若非这段经历,他的青龙刀法也不可能获得质的提升,青龙刀法,重势重守,可最后说白了还是一个重情重意,如果连情都不近,到头来谈什么正道,最后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么多年,他遇到的对手很多,身边的高手也很多,什么张飞赵云许褚张颌,哪个人的招式都很玄妙,可不管多玄妙,最后终归逃不脱一个情意。

    关平犹豫了一下,道:“与其传书,不如我亲自走一遭。”

    “那你要等几天。”关羽本来打算实话实说,说用不了半个月就要前往秣陵了,可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虽然关平是他的儿子,可此事属于绝密,主公没有公布,他怎么敢提前泄露出来?

    虽然这事现在不算什么秘密,可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别人说他管不住,他要做到自己不泄露,毕竟他现在这个位置,虽然徐晃在他之前,可毕竟在辽东,他还是徐州的第二人,被主公知晓了,以后主公还怎么敢跟他商量一些要事大事。

    “等几天?”关平说不出的不爽,毕竟还是少年性子,风风火火的,被拒绝了脸上挂不住,可对此关羽却装作视而不见,不可能能改变初衷,毕竟欧冶坚不比他人,如果不爽书信而是要亲自去见他,那可不能直接让这小子去,而是他关羽亲自带着他过去,不然太不像话了。

    欧冶坚这样的冶铁大师,那可不是谁都给亲手打造兵刃的,至今也就四把,屠龙刀;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两刃斧,这小子如果子敬去了一旦拿着鸡毛当令箭,热闹了老伯固,就算是他亲自上门,也别想得一把趁手兵刃。

    虽然如今的徐州风气已经不怎么歧视工匠与商户了,可他毕竟不是一直在徐州,来自吕布军,而吕布到了丰县头一件事就是取缔了对工商的一切优惠,可见吕布有这样的想法,首先一定是下面的人强烈要求,不然他不可能事无巨细什么事情都了解。

    “不要多问,有些事该你知道自然会让你知道,不该你知道最好不要多问,你只需知晓到时我亲自带着你过去,想要打造一柄什么样的大刀,你可以当面跟欧耶大师说。“

    “真的。”听了这话,关平脸上才终于缓和了下来,不过虽然关羽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说,但有一点他却察觉到了,他要带他一起去,也就是前往秣陵,以关羽的身份,是绝不可能离开徐州的,除非……

    难道传闻是真的,当徐州传出因为吕布偷袭而将治所迁到相对安全的秣陵一刻的时候,关平对这谣言是嗤之以鼻的,简直就是弃本逐末,得不偿失的决定,更何况秣陵难道就是安全的?

    要是安全,那刘繇也不会被赶跑?

    更何况迁移郡治到秣陵虽然远离了曹操的威胁,可又会在袁术与孙策的威胁之下,并没有真正的安全,如果徐州有一支强大的水军他收回这话,正因为没有,他才会得出如此结论,不然的话,秣陵之战时,刘澜也不会在丹阳拖那么久。

    如果这番话被刘澜听到,甚至是对关羽当面说出来,那得到的评价一定是年轻人看问题太片面,徐州城与秣陵城各有优势,可就安全上,秣陵一定要超过徐州城,首要一点就是因为长江天堑,虽然守长江等同于不设防,可毕竟算是一道天然屏障,这是徐州所无法比拟的,被突然偷袭的事情不会再发生。

    其次,面对袁术与孙策说白了就等于面对袁术,二人是一体的,最少没有拿下秣陵的孙策现在还不敢与袁术翻脸,而相对于将治所置在袁术的威胁之下还是曹操之下这是个很简单的选择题。

    所以迁移治所出于安全的考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则是刘澜对江南的改革计划,这一宏伟蓝图将在未来数年内让江南超越冀州地位,当刘澜提出此话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他在痴人说梦。

    还处在刀耕火种期的江南怎么可能超越中原?超越冀州,毕竟现在的南方不比后世,就好似有人说要把西部发展的比东部沿海城市更好,没有人相信,冀州二百多年第一的位置怎么可能被荒芜的江南取代?

    但刘澜有信心,没人能理解他的信心何来,难道只是将北方的陷阱技艺带到南方?或者是大量搬迁遗民?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天方夜谭的想法,却也不是没有支持者,当然是很少的一部分,多数为将领,但其中一人的发话却让此事最终落实,那就是国渊,两季稻谷是北方所不具备的,再加上出于安全考虑,此事也就在徐州内部得到了通过,接下来刘澜要做的,就是与南方比较有影响的大氏族取得联系,拉拢人心。

    而历史上的孙权,不就是得到南方氏族的鼎力支持才坐稳的王座么。

    而在甄俨对丹阳氏族的调查与传来的文书中,刘澜选中了从淮阴迁居到江东避乱的步家,步家到了江东之后生活困苦,当然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步家有一位他熟悉的少年步骘,孙权称帝后的骠骑将军。

    在这些世家中刘澜唯一清楚的就只有步家,而且还是因为步骘,当听说步家生活困顿之后,刘澜把把主意放在了步家身上,这个时候的步家相比其他氏族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容易拉拢的。

    一切的一切都在刘澜的计划之中,当然在江东,他不可能一味拉拢,就像当初入徐州时拉一家打一家,最后世家都怪了,拉那些困顿的,打压那些势力大的,就如同刘澜对付曹豹拉拢糜家与陈家一样,至于张家,已经没有多少影响力了。

    但有了徐州的经历,再加上他现在的实力不同于当年入徐州一穷二白,所以他要拉拢的是张家,限制的是糜家与陈家,而打压的依然是曹豹,虽然有些本末倒置,但也能看出刘澜现在的自信。

    当然再说到对付这些世家时,很多人都看到了他一脸阴鸷的表情,毕竟当初用糜家与陈家是迫不得已,而现在他们却成为徐州改革的绊脚石,为这事刘澜直接拿糜家与陈家开刀,这才有了后来的开刀,但也是因为刘澜的翅膀硬了,虽然不会轻易动世家,但打压还是能的很简单的,降糜竺的职,把陈登调到广陵,这些手段,又有谁不直呼高明?

    而江东的世家,也不能打压太厉害了,孙策不就挂在了许贡刺客手上,当然许贡在吴郡,不属丹阳,可这是迟早的事情,此事刘澜会妥善处理,毕竟与世家斗法了这么多年,刘澜也早已成人精了。

    “现在世道变了,天下不定,武人不再像以前了,有更多的机会与话语权,当兵是王道,可不等于读书没有用了,不管到任何时候读书可明智,晓仁义,尤其春秋,能够分辨是非,我这里有部左传,你拿去仔细研读。”

    关平木然接过春秋左传,对其的兴致并不高,关羽见他如此模样,微微一叹,道:“春秋自你曾祖父便研习,为父更是日夜研读,人立于世,首要便是分辨是非,当知有所谓有所不为!”

    关平讶道:“曾祖父也读此书?”

    “何止是读这么简单,更勇春秋之义教你的祖父。”

    看着手中的春秋左传,关平轻哦了一声,还真没想到读春秋原来始曾祖关审。

    珍而重之将左传收起,捧在怀心,如果只是关羽看,便要求他也看,那关平可不会真看,可听闻看春秋始于曾祖关审,对关家来说是一种传承时,他就不能不重视起来。

    而就在这时,屋外突然传来了周仓的声响:“将军,陈果来了,说主公传令,您是见还是……”

    “胡闹,我说不见外人,又没啥不受主公之令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见刘澜() 
关羽进了征西将军府,也就是以前的徐州郡守府,进了后宅,就见到刘安恭候多时,在他的牵引下直接往观湖亭而去。

    刚到观湖亭,就见到张飞的身影,出门的他看到关羽,挥着手走了过来:“云长你可算是来了啊。”

    “主公等急了?”

    “还好,你还是快过进吧。”张飞说完,又道:“我在府外等你,一会儿有些事要和你商量。”

    “我明白了,那就先不和你说了。”关羽向他点点头后进入了观湖亭,这里他不陌生,自从修建起来之后刘澜几乎都改在此处办公,四周侍卫密布,不仅是为了保证刘澜安全,更是为了最快时间传达命令。

    关羽赶到观湖亭内,刘澜已经等候多时了,为此他还又找来了张飞了解山越的情况,出乎意料,向来乐观不服输的张飞居然愁眉苦脸表示不太乐观,刘澜有些低估山越了,如果当真容易剿除的话,孙权也不可能用了几十年,刘澜看来要重新审视山越的问题了。他现在最害怕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再引出来山越这一大麻烦。

    这件事到了秣陵,他需要与甄俨仔细考虑研究。

    此时此刻,其实刘澜的心思已经不在秦宜禄的事情上了,但关羽的心弦却绷紧了,毕竟秦宜禄是打着他的招牌混出城的,若不是金锭的原因,他不可能轻松混出徐州城,所以他必须要来向主公解释。

    而同时关羽已经派周仓去追截秦宜禄了,无论如何,都要把他追回来,这不是为了向刘澜证明什么,而是胡金锭利用了他的信任,这个锅他可以背,但被欺骗的感觉却并不好受。

    虽然关羽一直在暗示自己,这很可能是因为秦宜禄的威胁,不然胡金锭不会一回去的第二日就急忙离开,这里面一定另有隐情,虽然他打算将秦宜禄的脑袋留给关平来砍,可若是他要逃,不在掌控的话,那就不要怪他不客气了。

    进屋之后关羽一直在解释,刘澜摆摆手示意他不用多说了,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他很理解关羽的担心从何而来,不过他有些多虑了,一个秦宜禄罢了,走了就走了,就算去到了曹操哪里,也不会像张辽,高顺、陈宫起到实质性作用。

    但这件事对关羽的打击是极大的,好不容易找到的胡金锭不言不语的走了,这是对他这么多年的坚持一个重大打击,美妙的重逢变成了离别,而且他还要为此背负一些责任,虽然刘澜大度不在意,可是他的内心却过不去。

    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