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龙骑-第7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爪牙。
“主公放心吧,我回去后会叮嘱他的。”
“如果无法控制,完全可以让他先离开徐州前往秣陵嘛,只要不让他与曹氏见面,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关羽点了点头,“末将明白了,最佳一二日就安排他先去秣陵。”
又和关羽交代几句后他便离开了,而曹豹这一回是不可能再活下去了,以前刘澜留着他,完全是因为丹阳军与他在徐州世家的影响力,那个时候的刘澜如果轻易处死曹豹,最后很可能落个你死我亡的局面,徐州四大家族有三大家族支持,按理说曹豹不可能掀起什么大浪来,可是在刚得徐州的前提之下,而且曹豹更是通过曹性与吕布取得联系将女儿嫁给了吕布为妾,这就让刘澜不得不小心谨慎,那个时候如果真杀了他,不说徐州这些与曹豹交好的世家肯定会在暗中捣鬼,就说曹氏也一定会在吕布耳边说些耳旁风,尤其那个时候的吕布在兖州逼的曹操无路可走,势力最是最强盛的时候,加上又要对付笮融,这诸多因素,曹豹也就一直没有被问责。
而后秣陵之后曹豹因为避战,被刘澜撤了官职,再加上丹阳军在关羽的努力下彻底整合,这个时候的曹豹其实也就不在刘澜的眼里了,捏死他不必捏死一只蚂蚁难,只是这个时候没有对付曹豹,却是因为秣陵之战后的连番大战,青州之战;丹阳之战、徐州之战刘澜还真没工夫去理会这个小人物的死活,
可正是因为刘澜这头猛虎打了盹,才有了曹豹联络吕布偷袭徐州的情况发现,如今打了盹的猛虎睁了眼,第一件事要干什么?自然是杀人了。
再加上这个时候刘澜南下秣陵,先抓曹豹再放南移治所,就是要看看这些世家到底谁会冒头,到时候一齐归在曹性一党的头上解决以除后患。
现在的刘澜必须要雷厉风行一回了,尤其是经历了徐州之战后,徐州大多数世家一致同意把这也的氏族铲除,毕竟只杀一个曹性是没什么功效的,徐州大族,各种联姻的前提下,杀一个曹豹只会引来更多人在暗地里叫苦叫冤,发力为他报仇。
所以刘澜这回是彻底下决心要一劳永逸了。
刘澜又把陈果找了过来,将一封密信交给他,一切按照计划执行,当然这个计划需要他离开徐州之后,这样一来那些所谓的求情也就能够避开了,等他再回来,尘埃落定!
关羽与关平一同离开了郡守府,刚出大门,就看到了张飞,吩咐关平先行,他与张飞落后几步交流了起来。
“这小子云长有什么打算,要不让他到我那吧。”张飞虽然是在问,可却是一脸的乞求样,看了看关平的背影,再望着关羽,能看得出来他确实很看好关平,也很喜欢他,想让他到自己的军前,但可惜最后换来的却只是关羽的摇头拒绝。
张飞脸上立时一脸的古怪。哀叹一声错过了一名小高手,他只得关羽下定决心教关平青龙刀法了,这小子如果真要练的话,一定能够成材,别的张飞不敢保证,这个他拍着胸脯肯定,这小子日后就算不能成为他爹这样的统兵大将,也一定能是冲锋陷阵的猛将,如果一早就弄到自己帐下,这会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毕竟关羽帐下四大将周仓裴元绍管亥和张南,赵云现在也有了张承等人,而他除了张萍再没有人了,如果能有关平来帮他,多如虎添翼啊。
张飞的打算虽然是好的,可他也知道关羽八成不会答应,毕竟人家的儿子,自然要留在自己身边了,上阵父子兵嘛,
“唉,既然这样,那我就不再多说了。”张飞有些小失落。
“别急着走啊,我那弄来了一坛上号的兰陵,怎么样喝两樽去?”看着张飞转身要走,关羽不急不慢的说道,他对张飞太了解了,只要听到酒字,那一定是不会走了,更何况这回能与关平父子相认,张飞在其中出力也颇多,他身无余资,太贵重的奢侈品是买不起了,可又想答谢他,索性就让管亥专程去搞了几坛兰陵酒。
“走。”
张飞立时停下了脚步,听到喝酒笑逐颜开,平日里他的酒友本来就少,再加上夏侯涓管的严,除了主公关羽这样将领来,根本别想喝,而且一人独酌也确实无趣,而找酒友,身边还真没几个人合适,可要找关羽他们解酒虫,往往又因为太忙很难有时间,所以现在的张飞平日里很难喝上一樽,如今听到关羽主动邀请,哪有不去的道理。
两人径直来到关羽府上,吩咐了酒菜上齐,没有歌舞直接吃喝起来,酒过三巡之后,进了状态的张飞又把话题转到了关平的身上“为什么不让关平到俺哪里啊,说说你是不是打算留在自己身边?”
关羽反问道:“不好吗?”
“好,云长你是谁,留他下来自然好,可是这就好比从小学武,你见过哪有哪个当父亲的去教自个儿儿子的,不是没那个能耐,是没那个心肠狠下心来严格要求他,你把平儿留在身边,多半会宠溺坏了他,反而不如交给我,保管不出半年,我还你一个威猛雄壮的少年来,说不得日后也谋一个锦绣前程!”
“少来这套,我还不知道你什么打算,实话告诉你把,我已经打算把他送到辽东了,就像你说的,我可不会把那臭小子留在身边,让他在辽东跟徐晃磨练磨练,日后也会有个样子。”
张飞握着酒樽的手掌不在动了,不动声色,再听到徐晃名字的一刻,他就已经懒得在说什么了,那模样,涨红的脸看起来还有些悲凉,连他也觉得,辽东好像是最好的选择。
关羽看他这个模样,大笑了起来:“翼德,若说别人我不知晓,可若是你,我可比任何人都了解,你我这么多年的兄弟,别看你平日里多士兵刻薄,其实都是你这个急性子造成的,恨铁不成钢罢了,如果我把一个兵交给你带,确实能给我还回来一员将,可若是把这孩子交给你,以他的性子,以你的性子,到时候只怕这小子还真难吃到苦头,那小日子过得只怕不会比世家豪富的子女更加舒适了。”
“怎么可能。”张飞绝不承认,可关羽他了解他了,刀子嘴豆腐心,嘴上说得气势汹汹,可真到实际上面的时候,关平一说受不了,绝对不忍他继续训练下去了,虽然不至于飞鹰走狗,可耀武扬威那是绝对差不离的。”
到时候啊,反而是把关平给害了,反之徐晃则不会,铁面无私,不管是谁也不会留面子,严格要求,正也是这一点,他才会送其去辽东。
而张飞呢,其实是有私心的,关羽虽然不说,可他看得出来,这么多年的老兄弟,他不说,也逃不出他的眼睛,自以为是的说着要帮关羽带儿子,其实是想捡现成,看似问心无愧,他那点花花肠子,又怎么可能骗得了关羽。
这件事上,用主公的一句话那就是一个熬士大夫重士兵,一个重士大夫而慢待小卒,张飞这个性子虽然已经被主公几次三番的要求严令他了,更下令不许虐待,可是一旦关平与人出现了矛盾,那他会就事论事而是一味护短显而易见。
如果是那样,把这个习气传给了关平,对他来说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也许这只是关羽和张飞二人许多不同之处的一处吧,其实二人出身决定了两人这个个性,关羽出身在普通农民百姓之家,自小学的是青龙刀法,但其实呢,还是墨家的侠与义的任侠之风,而张飞呢,出身自商人家庭,自小就是商籍,被歧视被看低,这也就造就了两人在对待士大夫与士兵底层的巨大区别。
而在这一点,关平身世虽然坎坷,但毕竟成长的关键阶段一直是在秦宜禄身边,在这样的家庭,所关注的绝不会是底层的疾苦,对生命的漠视对士兵的战死完全就是一副颐指气使的理所当然,可是这‘龙子龙孙’的理所当然,视角从一开始就是极片面的,所以把他送到辽东是最合适的,那里的生存环境恶劣,所以让他去辽东能够更加的亲身感受到底层的艰辛,去亲眼看看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样幸运。
当然更要让他看看,吃撑起龙骑军的关键是什么,而战争的真谛又是什么?
战争从来不是为了自己去谋求什么,而是你为何而战争。
那里的百姓才是关平的理想老师!(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前往秣陵()
秦宜禄还是跑了,对刘澜来说一点也不意外,而关羽呢则一早就打算留着秦宜禄让关平来报仇,现在他跑了,虽然暂时无法得报大仇,看起来遗憾,不过关羽现在更期望关平有朝一日战场之上能将其手刃。
接下来的几日刘澜一行按计划启程南下。
对于江南,对中原多数士人来说还持有着一些偏见,认为江南地区还是‘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或火耕而水耨。
虽然这是时人对南方的一些偏见,可也可以看出来此时江南真的还很落后,认为江南为畏途者十之八九。
然而只有真正到过江南,才最有发言权,就好似刘澜最初选择辽东一样。
东三省啊,富裕的宝藏,可是在这个年代,很难像后世那般保证基本御寒的前提下,实在无法作为根基,所以刘澜最后不得不被迫选择南下,除非能大面积使用棉花,这一项上,他已经在抓紧培育了,但至少目前想要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辽东活下来太难,如果说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话,那么辽东冬日到处可见冻死伏路之人。
但严寒暂时难除,可反观暑湿就容易攻克了,而且已经被攻克,在华佗的努力下,暑湿被攻克,这个攻克不是说他找到了治疗的办法,而是医校培育出了大批药物用于治疗暑湿,随着流水线式生产,患病者再也不会出现早夭病亡的情况。
这样一来,困扰江南最大的问题被攻克之后,虽然没有到过南方的很多人眼中江南依旧是不毛之地,但对于刘澜来说,江南,地广人稀无疑变成了沃野万里,而农业开发落后,则会在国渊将在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江南后使这里的百姓变得殷富,而刘澜据而有之,非但不是舍本逐末,反而还可使其成为帝王之资也。
而这完全不是辽东乃至青徐二州所能比拟的,就算最为富裕冀州也难比拟。
首先江南水稻的可开发性太大了,就国渊对江南水稻的调研来看,首先他例举了前汉和本朝的亩产量,前汉时期,生产开发落后的江南地区亩产最高可达四石,而本朝最高时期已经提升到了六石,但这样的百姓多少从北方而来的移民,对于南方本土百姓来说,粗犷式的耕作方法亩产其实只在二、三石左右。
可见这个差距有多大,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安帝时期,居然出现了江南粮食从丹阳、吴郡、豫章三郡调粮北上的情况。
所以当刘澜提出南下大力发展江南时,出现了很多反对声音,但是国渊的一纸调研就让所有反对者闭嘴。
江南亩产二、三石稻谷,是在没有搭理发展,技术落后的刀耕火种时期,如果解决暑湿,人口得到迅速增长的前提之下,那么在大力开发垦田,扩大耕地面积的情况之下,江南的经济将得到怎样的空前发展?
而且这还是在没有将兵械厂另一分支机构的农械厂所生产的铁锸、铁锹、铁犁、铁镰等精铁农具算入其中,虽然这个时期尤其是经过黄巾之乱后,北方百姓逃亡南方,使得铁制农具在南方被大规模使用,甚至牛耕也不仅仅是在局部被使用。
这些都是积极的一面,当然这些还不足以使得江南一举超越北方,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个时代南方比之北方还很落后。
可刘澜选择秣陵的自然有他的原因,首先经过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实江南地广人稀的情况已经得到有效提升,毕竟人是第一生产力的汉代,人口一多,江南自然就能得到更快的发展,更何况刘澜还有意南迁徐州百姓。
当然人口有了,较好的生存环境也是刘澜选择江南的主因,吃了辽东的大亏之后,刘澜自然更倾向南方,首要一点就是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的好坏不仅对人居环境起到关键作用,更对农业发展提供着客观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在汉代这样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无法使用机械替代人工,那么自然条件无疑是江南的一大优势,不仅是在土地上更是在水利上面,都会比之青徐大部更好。
而且从一开始刘澜就已经说了,他看重的不是江南的现在而是未来,如果看重现在的话,他完全可以大力发展青州乃至徐州。而他看重江南,除了后世的了解之外,还有丹阳之战时的一些了解。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虽然他才会生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