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龙骑-第8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仗太史慈可谓大获全胜,仅用半天时间,便击溃三万吴郡精锐,但这一仗吴郡的伤亡却其实不算大,不到三千人,毕竟他们投入的兵力太少了,虽然突袭成功了,但给予敌人的打击却并没有达到太史慈的预期。
这样一来,事态变得就有些微妙起来,没有大规模消耗敌军有生力量,最后很可能导致敌军重新集结后发起疯狂的反扑。
太史慈已经能够预料到那时交战的惨烈程度必然会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为了不让这一情况发生,他与张北开始谋划阳羡战役,或者干脆直接就杀向吴县,毕竟吴郡的郡治在吴县,这里是吴郡的核心,突袭这里,便好似第二次徐州之战张飞奔袭寿春,再一次上演一出围魏救赵的戏码,只要能达到逼退许贡的目的,那么就完全有围城打援的机会!徐庶返回自己的营帐,却发现简雍在帐内等候多时,见其进来,笑问道:“翼德这么晚还把你叫过去,是出了什么要事?”
“嗯,主公传令来了,刚和翼德议定好,明日一早,我带步兵就要去余汗县了,怎么样要不明天和我一道?”
“去余汗县?”简雍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停顿了片刻,在心中理顺了这句话的意思之后摇了摇头,道:“算了吧,有你徐元直在余汗,当可保无虞,我还是留在翼德身边,也许能出一份力。”
徐庶点了点头,在帐中坐了下来,道:“我就知道你不会去。“
“知道还问?不过你和翼德是怎么想的,突然就决定分兵了?”
“主公那边传来命令,虽然没让翼德分兵,但为了保险起见,这才有此安排,只要能尽早赶到余汗,就能够截断纪灵逃跑之路,把他困在豫章。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初战交锋(57)()
从兴平元年许贡从吴郡都尉继任吴郡郡守之职距今已有三年,继任之处,许贡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了消除后患,迫害前任太守盛宪,但最后还是被高岱所救,后来更是要对高岱加害,却又在高岱好友的帮衬下得以逃脱。
虽然此事已经过去三年,可因盛宪与高岱逃走,他却一直耿耿于怀,这说明了他在吴县的根基并不稳,虽然这三年在吴郡他一直以雷霆手段去打压这些拂逆他的刁民,成效也十分明显,可在这个时候,太史慈不攻城还好,那样这希尔也不敢轻举妄动,可一旦当真攻城的话,这些人就难保不会做一些小动作,一旦这些人当真死灰复燃,到时候与太史慈里应外合,献城投降,那在阳羡的他可就危险了。
许贡的心思,帐下的几员将领都清楚,他是不放心吴县城里的那些大族,虽然这些年对他们的打压他们很难在掀起什么大浪,可太史慈现在一出现,再加上一旦攻城,势必就会对守军造成恐慌,就守城的那些郡国兵,哪一个经历过战争,对守城没一点经验,立时就被吓破了胆,这些被他打压的氏族落井下石没什么好奇怪的。
“郡守放心!”许贡帐下的一名将领信誓旦旦的说道:“这太史慈不过是之前刘繇帐下的一员小将,没什么大能耐,虽然投降了刘澜,也不过就是被委以平定山越之乱,对付这些个山越野民也许搓搓有余,毕竟是五千刘澜主力兵马,训练有素,百战之士,可他们毕竟就只有五千人,掀不起什么大浪来,就算攻城,也不足为虑。”
对他的这番说辞许贡听得已经厌烦了,这番话从他听说太史慈到吴郡之后就不停有人在他耳边念叨着,对于他们这个言论,许贡清楚是怎么回事,秣陵那是什么地,如果能打下来,那收获将是空前的,可回吴县呢,就算是击败了太史慈又能如何,吴县还是那个吴县,他们付出的伤亡付出的代价却没有任何收获,自然没人愿意干这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与其跟着太史慈的屁股后面团团转,倒不如他去打我们的吴县,我们去打的秣陵,看最后是谁先打下对方的城池,谁又沉不住气率先撤军。
这个主意,在当时确实把许贡说心动了,尤其是在将领们提醒他之后,他这才有了不按兵不动的决定,他就是怕出现什么意外,毕竟这些当兵的可以不管吴县的死活,可他不行啊,吴县才是他的根本所在,吴县被破,他就算夺下了秣陵又能如何,还能霸占着不走?
和刘澜这位年轻人比许贡有自知之明,小小年纪就在右北平从了军,不到二十就因军功当了卢龙令,身经百战,而他呢,同年龄的时候还只是吴县的一名小吏,怎么能与刘澜比打仗,所以说啊,有的事可为,有的事呢,不可为,他这次出兵,压根就没想过和刘澜起冲突,说白了就是做个样子,结果却碰上了太史慈这么个愣头青,立时就让他变得尴尬起来了,本来他就打算在阳羡这么和太史慈对峙着,互不相犯,可没想到太史慈却又进犯了吴郡,这就逼着他想不应战都不能。
可既然要动真格的了,帐下所说的直接杀奔秣陵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可他却深知,一旦他真去动了秣陵,那势必就会引刘澜从九江撤兵回来与他拼命,最后得利者只会是袁术,那时他危机是化解了,可他呢,在刘澜的雷霆之怒下,又怎么可能保得住吴郡,
他现在犹豫正是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而现在他必须要做出决断。
而与此同时,在太史慈准备攻城之时,从秣陵飞来的信鸽却出现在了太史慈面前,上面只写了几个字,可这几个字却让太史慈露出了许久没有的欣喜之色,我们的援军来了。
这消息足够鼓舞人心,军中众将无不是心中大喜,连忙问道:“却不知是哪位将军带兵回来,又有多少人马?”
“是张颌将军,他奉命正以最快的速度向秣陵赶来,现在已经到牛渚了,不日就能赶到。”
“张颌将军?”虽然太史慈没有说出援救的人数,而因为信鸽的原因,所写内容又极其有限,信中也不可能写明援军人数,但只一个张颌率军回援,就足够说明问题了,最少是他率领的本部前来,而那可是足足一万人的精锐。
从兴平元年许贡从吴郡都尉继任吴郡郡守之职距今已有三年,继任之处,许贡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了消除后患,迫害前任太守盛宪,但最后还是被高岱所救,后来更是要对高岱加害,却又在高岱好友的帮衬下得以逃脱。
虽然此事已经过去三年,可因盛宪与高岱逃走,他却一直耿耿于怀,这说明了他在吴县的根基并不稳,虽然这三年在吴郡他一直以雷霆手段去打压这些拂逆他的刁民,成效也十分明显,可在这个时候,太史慈不攻城还好,那样这希尔也不敢轻举妄动,可一旦当真攻城的话,这些人就难保不会做一些小动作,一旦这些人当真死灰复燃,到时候与太史慈里应外合,献城投降,那在阳羡的他可就危险了。
许贡的心思,帐下的几员将领都清楚,他是不放心吴县城里的那些大族,虽然这些年对他们的打压他们很难在掀起什么大浪,可太史慈现在一出现,再加上一旦攻城,势必就会对守军造成恐慌,就守城的那些郡国兵,哪一个经历过战争,对守城没一点经验,立时就被吓破了胆,这些被他打压的氏族落井下石没什么好奇怪的。
“郡守放心!”许贡帐下的一名将领信誓旦旦的说道:“这太史慈不过是之前刘繇帐下的一员小将,没什么大能耐,虽然投降了刘澜,也不过就是被委以平定山越之乱,对付这些个山越野民也许搓搓有余,毕竟是五千刘澜主力兵马,训练有素,百战之士,可他们毕竟就只有五千人,掀不起什么大浪来,就算攻城,也不足为虑。”
对他的这番说辞许贡听得已经厌烦了,这番话从他听说太史慈到吴郡之后就不停有人在他耳边念叨着,对于他们这个言论,许贡清楚是怎么回事,秣陵那是什么地,如果能打下来,那收获将是空前的,可回吴县呢,就算是击败了太史慈又能如何,吴县还是那个吴县,他们付出的伤亡付出的代价却没有任何收获,自然没人愿意干这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与其跟着太史慈的屁股后面团团转,倒不如他去打我们的吴县,我们去打的秣陵,看最后是谁先打下对方的城池,谁又沉不住气率先撤军。
这个主意,在当时确实把许贡说心动了,尤其是在将领们提醒他之后,他这才有了不按兵不动的决定,他就是怕出现什么意外,毕竟这些当兵的可以不管吴县的死活,可他不行啊,吴县才是他的根本所在,吴县被破,他就算夺下了秣陵又能如何,还能霸占着不走?
和刘澜这位年轻人比许贡有自知之明,小小年纪就在右北平从了军,不到二十就因军功当了卢龙令,身经百战,而他呢,同年龄的时候还只是吴县的一名小吏,怎么能与刘澜比打仗,所以说啊,有的事可为,有的事呢,不可为,他这次出兵,压根就没想过和刘澜起冲突,说白了就是做个样子,结果却碰上了太史慈这么个愣头青,立时就让他变得尴尬起来了,本来他就打算在阳羡这么和太史慈对峙着,互不相犯,可没想到太史慈却又进犯了吴郡,这就逼着他想不应战都不能。
可既然要动真格的了,帐下所说的直接杀奔秣陵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可他却深知,一旦他真去动了秣陵,那势必就会引刘澜从九江撤兵回来与他拼命,最后得利者只会是袁术,那时他危机是化解了,可他呢,在刘澜的雷霆之怒下,又怎么可能保得住吴郡,
他现在犹豫正是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而现在他必须要做出决断。
而与此同时,在太史慈准备攻城之时,从秣陵飞来的信鸽却出现在了太史慈面前,上面只写了几个字,可这几个字却让太史慈露出了许久没有的欣喜之色,我们的援军来了。
这消息足够鼓舞人心,军中众将无不是心中大喜,连忙问道:“却不知是哪位将军带兵回来,又有多少人马?”
“是张颌将军,他奉命正以最快的速度向秣陵赶来,现在已经到牛渚了,不日就能赶到。”
“张颌将军?”虽然太史慈没有说出援救的人数,而因为信鸽的原因,所写内容又极其有限,信中也不可能写明援军人数,但只一个张颌率军回援,就足够说明问题了,最少是他率领的本部前来,而那可是足足一万人的精锐。
从兴平元年许贡从吴郡都尉继任吴郡郡守之职距今已有三年,继任之处,许贡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了消除后患,迫害前任太守盛宪,但最后还是被高岱所救,后来更是要对高岱加害,却又在高岱好友的帮衬下得以逃脱。
虽然此事已经过去三年,可因盛宪与高岱逃走,他却一直耿耿于怀,这说明了他在吴县的根基并不稳,虽然这三年在吴郡他一直以雷霆手段去打压这些拂逆他的刁民,成效也十分明显,可在这个时候,太史慈不攻城还好,那样这希尔也不敢轻举妄动,可一旦当真攻城的话,这些人就难保不会做一些小动作,一旦这些人当真死灰复燃,到时候与太史慈里应外合,献城投降,那在阳羡的他可就危险了。
许贡的心思,帐下的几员将领都清楚,他是不放心吴县城里的那些大族,虽然这些年对他们的打压他们很难在掀起什么大浪,可太史慈现在一出现,再加上一旦攻城,势必就会对守军造成恐慌,就守城的那些郡国兵,哪一个经历过战争,对守城没一点经验,立时就被吓破了胆,这些被他打压的氏族落井下石没什么好奇怪的。
“郡守放心!”许贡帐下的一名将领信誓旦旦的说道:“这太史慈不过是之前刘繇帐下的一员小将,没什么大能耐,虽然投降了刘澜,也不过就是被委以平定山越之乱,对付这些个山越野民也许搓搓有余,毕竟是五千刘澜主力兵马,训练有素,百战之士,可他们毕竟就只有五千人,掀不起什么大浪来,就算攻城,也不足为虑。”
对他的这番说辞许贡听得已经厌烦了,这番话从他听说太史慈到吴郡之后就不停有人在他耳边念叨着,对于他们这个言论,许贡清楚是怎么回事,秣陵那是什么地,如果能打下来,那收获将是空前的,可回吴县呢,就算是击败了太史慈又能如何,吴县还是那个吴县,他们付出的伤亡付出的代价却没有任何收获,自然没人愿意干这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与其跟着太史慈的屁股后面团团转,倒不如他去打我们的吴县,我们去打的秣陵,看最后是谁先打下对方的城池,谁又沉不住气率先撤军。
这个主意,在当时确实把许贡说心动了,尤其是在将领们提醒他之后,他这才有了不按兵不动的决定,他就是怕出现什么意外,毕竟这些当兵的可以不管吴县的死活,可他不行啊,吴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