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龙骑-第9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比起陈矫,刘澜做的更觉,陈矫最少还见人,而刘澜,直接发话拒不见客,从上到下,谁的面子都不给,甚至听说,连陈矫也再难入官邸,众人见此,反而放心不少,毕竟这就像是一粒定心丸,连陈矫都见不到刘澜,别人就更没有希望,这样一来,他们反过头来,又齐齐聚集到了陈矫府上。
一二来去,虽然浪费时日,可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这世上可没什么不透风的墙,陈矫要借着刘澜来广陵的威势在广陵大开杀戒的消息一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不管是官是吏,陈矫一言而决,这柄大刀可在脖颈悬着,没人不害怕,既然不愿认命,那就必须得服软。
不得不说,陈矫还真会把握局面,最少只要来找他的官吏,都得到了陈矫的答复,只不过到底会不会因为这一次见面,就拿到护身符,却正的没有谱,因为他们说了解的情况,但凡去找过陈矫的,都是这样的回答。
这些人,有的是一早就和陈矫貌合神离,有的是打死不相往来,因为害怕才昧着良心而来,但陈矫对这些平日里关系就不怎么样的官吏,反而要保证的更多,其实他们能来,完全是一位家里人的劝说,形势比人强,有儿有女,没办法不低头。
对于这类人,陈矫并不会为难他们,刘澜就算给予了他特权,但他并不会因此而徇私,他要做的,是要对付那些欺上瞒下的官吏,不再让他们在广陵兴风作浪。
至于其他人,不管平日里和他的私交如何,陈矫都不会为难,他清楚,如果他徇私,那么现在也许刘澜不会处理他们,但是日后,恐怕也很难再受到重用,陈矫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去赌。
其实这几日,相比于每日闭门不出的刘澜来说,最轻松的还是陈矫,别看自从第二日他才去交割了广陵州的事务,可他在任上,根本就不用心,两天打渔三天筛网,甚至干脆就不去别驾衙门办公,致使州务变得一团乱麻,而衙门里的文吏,小事还能解决,但遇到大事却必须要有陈矫首肯,然而他们却连见陈矫的面都难,每日里,陈矫都是与一大帮子官吏风花雪月,醉的不省人事,到了府上,也是醉醺醺的,只能等到第二日再来,然而第二日来了,又如前日一样,别说补上昨日的文书,就连今日的也只能继续搁置下来。
一日拖一日,文书积压的越来越多,文吏们每日里愁眉不展,想找人去解决,可如今在广陵,还能指望谁,只好每天开始混日子,到时候大不了辞官而去,也不是他们不敢做主,是在是无可奈何。
而就在这样的日子下,许攸来到青州的消息传到了刘澜耳中,虽然是说要和他谈什么割让青州的事情,可刘澜压根就没想过与他见面,直接让黄忠来解决,现在是他要割让青州,结果这袁绍还摆起谱了,派许攸来,必然是要接机羞辱自己,刘澜又怎么会去受这份屈辱,更何况,他割让青州,又不是去求人,白给你不要,难不成还要我求你?
刘澜也是生气了,直接一句话,爱要不要,当然这是对黄忠所言的气话,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和袁绍达成协议。
虽然刘澜没有前往青州,但他却到了徐州,毕竟继续在广陵待下去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了,曹操都知道他回来的消息,他继续待下去也没有必要,那就不如先行离开,至于这里的事情,交给陈矫他还是颇为放心的,自己一走,他也能放开手脚。
刘澜带领着内卫前往徐州,至于张飞,则暂时留在了广陵,等待着与关羽汇合。
刘澜带领内卫,先进入了彭城,因为陈群在这里,而他再次的目的是因为在他的主持之下,徐州最大的一座义仓新建而起,还没有起名,而他除了赶来助阵,当然还是为了好好与陈群谈谈未来。
如果他当真执意要走,那么就必须要对徐州刺史做出最新的任命,如果还有回旋的余地,那么他自然要尽力对他挽留。
不过这次见面,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与他说料想的一样,因为陈纪已经离开了徐州前往了兖州,可以说他之所以没有走,就是为了与刘澜告别,但现在即将发生的徐州之战,却让他被迫继续留在徐州,他不想在这个时间点离开,想尽最后一份力,哪怕刘澜依然会对他免职,他都会留下来。
这样的情况确实罕见。
然而他们却连见陈矫的面都难,每日里,陈矫都是与一大帮子官吏风花雪月,醉的不省人事,到了府上,也是醉醺醺的,只能等到第二日再来,然而第二日来了,又如前日一样,别说补上昨日的文书,就连今日的也只能继续搁置下来。
一日拖一日,文书积压的越来越多,文吏们每日里愁眉不展,想找人去解决,可如今在广陵,还能指望谁,只好每天开始混日子,到时候大不了辞官而去,也不是他们不敢做主,是在是无可奈何。
而就在这样的日子下,许攸来到青州的消息传到了刘澜耳中,虽然是说要和他谈什么割让青州的事情,可刘澜压根就没想过与他见面,直接让黄忠来解决,现在是他要割让青州,结果这袁绍还摆起谱了,派许攸来,必然是要接机羞辱自己,刘澜又怎么会去受这份屈辱,更何况,他割让青州,又不是去求人,白给你不要,难不成还要我求你?
刘澜也是生气了,直接一句话,爱要不要,当然这是对黄忠所言的气话,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和袁绍达成协议。
虽然刘澜没有前往青州,但他却到了徐州,毕竟继续在广陵待下去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了,曹操都知道他回来的消息,他继续待下去也没有必要,那就不如先行离开,至于这里的事情,交给陈矫他还是颇为放心的,自己一走,他也能放开手脚。
刘澜带领着内卫前往徐州,至于张飞,则暂时留在了广陵,等待着与关羽汇合。
刘澜带领内卫,先进入了彭城,因为陈群在这里,而他再次的目的是因为在他的主持之下,徐州最大的一座义仓新建而起,还没有起名,而他除了赶来助阵,当然还是为了好好与陈群谈谈未来。
如果他当真执意要走,那么就必须要对徐州刺史做出最新的任命,如果还有回旋的余地,那么他自然要尽力对他挽留。
不过这次见面,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与他说料想的一样,因为陈纪已经离开了徐州前往了兖州,可以说他之所以没有走,就是为了与刘澜告别,但现在即将发生的徐州之战,却让他被迫继续留在徐州,他不想在这个时间点离开,想尽最后一份力,哪怕刘澜依然会对他免职,他都会留下来。
这样的情况确实罕见。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大战开启(93)()
数千人在刘澜出现的一刻,列队两旁,刘澜从中而过的一刻,他们同时朴刀出鞘,高举朝天,口中高呼着征西将军四字,场面震撼,
赵云迎向刘澜,见他面无表情,甚至说了一句太过张扬,这番话立时让赵云噤若寒蝉,连忙承认错误,其实他并没想要如此兴师动众的,奈何龙骑军太过热情了,可以说他完全是属于背锅了,见刘澜始终无动于衷不说一句话,赵云陪侍一旁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说实话,刘澜其实并不想这么兴师动众,毕竟是大战之初,但看着龙骑军因为他的到来变得士气如虹,他沉默了,反而认为好像并非是一场闹剧甚至是有些太过离谱了。
两人一路而行,入城而去,直到这个时候,才平静的对赵云,道:“这半年在徐州辛苦了。”
“主公过誉了,这是末将分内事,到是主公千里跋涉,一路辛苦。”
刘澜轻轻一笑,道:“若不是曹操忍不住终于出手的话,我还得在广陵多耽搁一些时日。”
刘澜与赵云并肩策马,忍不住好奇问道:“怎么样,对这一回的徐州之战有没有信心,胜算有几分?”
赵云犹豫了一下,淡然道:“如果死守徐州,以末将现有军力,十有八九,末将必死无疑,如果是游击而战,不与曹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末将有信心将其拖在徐州,如果袁绍率军南下,最终仍难逃一败。”
“如果云长来了呢?”
“那末将就可以毫无顾虑的守城,就算袁绍南下,大不了与他们同归于尽,为云长争取时间。”
刘澜点了点头,看起来赵云对对手兵力掌握的很清楚,虽然悬殊,但并非没有破解之法,当然不仅仅是对于敌军兵力的了解,更多的还是对敌将的了解,在分析敌将夏侯惇与颜良之后,才能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来。
夏侯惇毫无疑问是曹军主将,而颜良在麴义被处死之后,也算是彻底接替了麴义,是如今冀州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不过据赵云收集的情况来看,成为冀州主将的颜良变得目中无人,虽然早年间赵云并没有与其有过交锋,不过就他所知的情况来看,从第一次颜良惨败,到第二次偷袭成功,可以看得出颜良是那种愈挫愈勇的将领,很会总结,可以说,正是因为第一次的失败,才会让他在不到半月之内的再一次作战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度过了黄河,这一点是真的让赵云刮目相看。
如此强大的纠错能力,在赵云的认知里,他还真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对手,不过在他心里,不管他二人到底有多强大,就对赵云来说,他的对手,或者说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吕布,不管他号称什么举世无敌也好,武榜第一也罢,他的终极目标就是亲手杀死吕布。
虽然这一点会很难,甚至无比困难,甚至可能这一次的徐州之战都不会与吕布照面,但是赵云这半年来苦苦练剑,所为的就是这么一天,他能等,就算三五十年,除非吕布一直在兖州杳无音信,但只要给他一点消息,那么赵云是绝不会绕过他的。
吕布始终都是他绕不过去的门槛,甚至在这个时候,赵云心中,无比期待着能与他再次相遇。
就在赵云进入徐州城,集结进入赵云所在的将军府,也就是前郡守府的时候,一匹快马急赶而来,在刘澜面前,小声说道:“主公,青州那边已经谈妥了。”
说实话这么快就谈妥,一点也不奇怪,在他听说是许攸的时候,就清楚无比了,甚至可以说,如果这一次来的是别人的话,刘澜还真不一定敢不露面,但听说是他之后,他反而有了十足的信心。
毕竟沉寂了这么多年的许攸再次出山,确实大出乎他的意料,可以说,许攸当年以使节的身份来议和,完全是给袁绍背了锅,在冀州背负了全部的骂名,成为了冀州人口中头号的佞臣,为此袁绍将他闲置了一年之久。
可在这之前,刘澜却不曾听说他再次被启用的任何蛛丝马迹,也就是说他突然就被袁绍又委任为使节前来徐州,如果他不知道黄忠和王修派人前往冀州这件事情的话,还不会当回事,但他既然知晓这件事,那么自然第一时间就猜到了原因。
说白了,这件事被以许攸为首的南阳士人借题发挥了。
按照正常的逻辑,既然‘刘澜’已经派人到冀州,并且明确表明要献出青州,那么如果继续要往下谈的话,也是青州继续派人前往冀州协商,并敲定何时交出刺史印玺与户籍,但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反而还派出了许攸,这事本身就蹊跷,只要仔细一琢磨,就能想明白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尤其是已经在冀州寂寞了如此之久的南阳士人,可以说,他们需要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毕竟与风光无限的河北士人不同,人家就算不去争,最后也是瓜分利益的集团,可是他们没这个机会,那么如何才能在青州之战捞取最大的功劳,而又不让河北士人以及颍川士人染指。
如果许攸没有来,刘澜还真不会想到这一点,但许攸的出现,看似是奉命前来,可说白了不过是在欺上,把袁绍蒙在了谷中。
试问,刘澜主动上门提出割让青州与南阳士人挺身而出,甘当说客来说服刘澜割让青州,这完全是两码事,可以说前者他们甚至连一点功劳,甚至是半丝好处都有可能捞不到,但是后者,袁绍在就青州论功行赏时,功劳必然都会算在他许攸甚至是南阳士人的头上。
刘澜真的很难想象,这些人在玩弄权术时居然会如此让人拍案,他不相信袁绍在青州乃至冀州没有安插任何的眼线,可是许攸还敢这般欺瞒,就说明他们首先肯定袁绍不会知道真相,并不害怕事实浮出水面的那一天。
不然的话,如果一丝一毫被袁绍说察觉的可能,他们都不会冒如此大的风险,这些玩弄权术者,比谁都明白如何才能将利益最大化,都说儒以文犯法,可以说他们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
真的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