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物语-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维搭眼一望,约摸近二百人,老弱病残占了多数,护卫士兵不出六十人。
就在这群人准备渡河之际,从后方立时扬起大量的马尘,那马踢声如战鼓一般猛烈地逼近,隐约可见大批手持长矛的骑兵。
许维果断地朝郝尚吩咐道,
“先让弓箭手准备,你另率其他人火速渡河增援。”
郝尚迅速领命而去,而一旁的五十名强弓手则纷纷拉弓搭箭,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一声令下即可开射,这几十名的强弓手均能做到三箭同射且目标精准。
就在郝尚领人渡河时,追兵已到安南王眷身旁,数百人驾驭着战马围成个大圆圈,手拿兵刃虎视眈眈地盯着目标,随时可以展开杀戮。
许维揣度着时机已到,大手一挥,强弓手纷纷放箭。
箭矢如光,开弓立至。弓弦因发出箭而响动,那边已有过百的安南骑兵同时间中箭落马。
“再放。”许维再一次下令。弓箭手们迅速从箭囊中一手取出三支利箭搭在弓弦上,嗖嗖嗖,第二批的箭群又呼啸着冲向目标。
啪啪啪啪,又是大批的骑兵胸部或背部中箭落马,空鞍的战马高声嘶鸣着往回跑。领头的安南将领不知对岸有多少人埋伏,只能慌乱地高喊着撤退。
在郝尚的引导下,安南一行人顺利渡过了水口关大河,来到了许维身边。领头之人白白胖胖,举手投足不自觉地总要保持着一定的风度,一望便知是皇族成员。而陪行之人则生得方面大耳,形相威武,一身武士服,显是身手高明之辈,左臂还包扎着。
知道许维是头领后,领头之人趋前道:“鄙人安南迪郡公黄益晓,我身边这位是高平镇督同。不知壮士高姓大名?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
刘翼代答道,
“黄爵爷,我们这位爷乃是新任两广总督许维许制台,许大人知尔国内乱,特意亲率精兵潜伏于此,以备接应尔等入我大清。”
见满清的封疆大吏居然如此的年轻,不由得黄益晓刮目相看,私底下认定许维一定是皇亲国戚,不然不可能升得如此快速。
“许大人,求您一定要救救我们安南啊!我们的大王现如今被逆贼逼迫得只能避走山南路,而我也只能与阮督同及长派侯黎冏护送王后阮玉素避入大清境内。在此危急时刻,惟有天朝大兵才能救我黎朝百姓于水火之中。”边说边擦拭着急喷而出的泪水的黄益晓暗中观察着许维的表情。
真他妈的说哭就哭,安南人就会做戏。国都丢了,摆明是治理不善,横征暴敛,才引发变民起义。
许维心中这么想可嘴上还需表达自己这天朝大臣的一片善意,他说道,
“黄爵爷勿需担忧,我天朝必会替尔国做主的,现在还是先请去驿馆歇息,待我上一道奏折请示一下吾皇后再细作打算,绝不会置安南内乱而不顾的。”
“许大人千万不能弃我安南而不顾啊,我们可全指望您回故土了。”说着说着,黄益晓便在许维的袖内塞入张银票。
钱可通神,再说许维也有意领兵杀入安南,于是毫不客气地收了钱夸口说道,
“放心,有我主政两广,必会保你安南一日的安定,贵使就暂请歇息吧。”
黄益晓等人见追兵已退且许维也收了钱,便心安地接受了许维的安排,入住广西龙州府驿馆内等待乾隆的裁断。
“大人,关于进兵安南,是按台湾的模式操作还是?。。。”刘翼询问起许维来。
许维毫不迟疑地说道,
“进兵安南事关我天朝颜面,绝计不能输。只要我领兵一日,必杀绝那些安南叛匪,扬我天朝之威。子安即刻照先前预定计划实施,可以开始调度人马了,我还要去找那孙永清协商广西配合大军开拔的问题。”
“大人真要那般做吗?万一老佛爷并无出兵安南的打算岂不授人以柄?”刘翼担心地问。
“不会的。老佛爷早有替安南维系黎氏宗族之意,前几日还发了封密旨给我,要我密切注意安南的动静,随时进兵增援黎朝。”
“若真有此意,那学生也就放心了。”
随后的几日内,两广总督许维一面将黎王眷内投情形奏闻乾隆,一面飞檄左江镇道驰赴龙州多拔兵勇督率防卫。因恐眷属被安南新阮突袭,又于附近新太协、左江镇等处调兵一千名协同龙州兵勇分布巡防,以壮声势。又密饬广西提督三德于龙州营分备战兵内挑选三千名在营待命。
这些都是应景用的,做给朝廷及其他地方官吏看的,最主要的还是把远在闽省的两协金狼卫军给秘密调遣至广西边界待命。久经训练的金狼卫该是他们出战的时候,许维生怕承平日久把自己的军队锐气都给磨光,正好借着出兵安南之机进行实战。。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32章()
2
一乘绿呢大轿过晌时分敲着大锣进了广州城,前面卤簿仪仗举着半人高的蓝底镶黄虎头脾。一块牌上写着: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使总督广东广西等处地方军务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卫(总督历来兼任都察院右都御使及兵部尚书的虚衔。)
另一块写着:
文武百宫军民人等齐回避
大轿在城东南大久河畔的驿馆前稳稳落下。轿身一倾,一个匀称身材、面色略微发黑的青年官员呵着身子钻出轿来。他穿着九蟒五爪官袍,外边罩着的锦鸡补子,头戴珊蝴石红顶的官帽,圆润的脸就如用笔细细描出来一般,看起来相当的有好感。只两道稍稍剔起的剑眉和一双晶莹生光的眼,告诉人们他可非能肆意让人摆弄的官。
大久河驿馆是个十分冷清的去处,除了街对面一家生药铺子、三处饭馆,几乎没有什么店肆堂舍。几个抓药的人远远隔街看着这位二品大员在窃窃私议:
“这位大人是谁?”
“许维,许大人,许九衡!是咱们大清的第一能吏。你瞧,那个迎上去参拜的就是藩台爷。”
“就是那个凭着黄梅案驳倒老中堂阿桂,而后贬往台湾,再以剿灭林爽文乱匪而战功卓著的新任两广总督许维不成?”
“行啊你,对制台大人的底可摸得够细的。可不就是他嘛。小小年纪,不畏权贵。什么和⒐鹬鹘晕捶旁谘壑小D强墒歉鱿嗟绷瞬坏玫囊桓龉佟L邓共惶埃ㄉ蹦切┨霸咄鞣ǖ墓伲铱次颐橇焦阌懈A恕!�
“这世道历来是官官相护,他顶多新官上任三把斧,瞧着吧,过不了多久就得原形毕露。”
“你就别寒嗔别人了,也不瞧瞧自己。”
“我怎么了?那个姓许的,一看就像个没做过事的人。一富公子哥面相,我看除了泡女人也不会干啥了。那么多好事都摊在他身上,八成也是吹嘘出来的。你瞧还特意在帽子后插了个野鸡翎。。。。。。”
“那叫孔雀翎,全大清没几个人有,就连咱们广东、广西的俩孙中丞都没捞着。”
。。。。。。
许维由于坐轿时辰太久,两条微微罗圈的腿在地上沉重地挪了两步,开口询问连夜赶至大久河驿馆的广西巡抚孙永清道:
“广东的孙中丞呢?他今儿没来吗?”
“回制台大人的话,”孙永清陪笑道,
“广东衡宁那边灾民斗殴,怕有人聚众闹事,孙中丞昨晚就骑快马和丁臬台一道去了。”
一边说,一边用手让着许维进驿馆。
“许大人有所不知呀!这广东地方民风强悍难制不比我们广西,再加上与洋人通商者甚多,个个都以身上有几个臭钱互不相让,以致互殴事件时常发生。。。。。。”
孙永清滔滔不绝他说着,和许维一同进了上房行了参见礼,这才献茶,入座。
许维对孙士毅与广东按察使丁绦亲赴衡宁处理案件顿时显出一定的兴趣,便发问道,
“衡宁一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居然要烦劳孙中丞与丁臬台出马?”
“这,。。。我也不大懂得。若是许制台碰上孙中丞,还是自个问问吧。”孙永清不想讲,许维也不想逼他,于是转移话题说道,
“孙大人,你知不知道我为何要挑这大久河驿馆住下?”
“下官委实不知。”
“听说安南内乱加剧,安南西山阮氏图谋不轨,三番两次进逼黎京。安南王嗣孙黎维祁之弟黎维袖护送母后、王妃、王子等已经逃离安南,进入我两广境内。”
“下官略有耳闻。”其实孙永清是知晓安南局势的,毕竟安南与广西交界,可他暂时摸不清这位新任两广总督的底牌,只能是问一句答一句。
“安南来客正巧也住于大久河驿馆内。”许维突然抛出这么句让人听了心脏都会停止跳动的话,着实也让孙永清眩晕了好一阵。他结巴地说道,
“这,这可能是孙中丞安排的吧。”
“不,那是我的安排,与孙智治无关。”
“是制台大人您的安排?”孙永清更加迷惑不解。安南人内乱,你许维何必横插一杠,还安排人家的衣食住行起来呢!麻烦不麻烦。
“安南乃我天朝之属邦,属国内讧,宗主国似不必干涉其内政,但若黎王已无国可归仍视若无睹,置之不办,则非字小存亡之道。我大清当替天行道,发兵安南,以助黎王复国。今日找孙中丞前来就是要探讨一番这大军粮草问题。”
“朝廷已然决定要出兵援助黎朝了吗?”孙永清小皱了下眉头。
许维把孙永清的神情都看在眼里,知道他不赞成出兵安南。这两广的二孙,意见简直相左。广东巡抚孙士毅迫切希望直接进兵安南,而广西巡抚孙永清则希望在黎阮纷争进入白热化后再行出兵以达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
若以整个大清国利益来说,似乎应采孙永清之言,这样可以减少战争的开支。可这大清朝多的就是心怀叵测之人,就连许维自己也想趁机发发战争财,更何况军机处其他贪婪的大臣们。
“广东的孙中丞已经上奏皇上,‘贡臣之难,不可不救。若以伧荒赐隔,则九夷八蛮之臣事中国者将安赖乎!’
孙中丞还续奏,‘安南,中国故地。若复黎之后,因以兵戍之,是存黎而得安南,尤为两得。’
皇上已然是默许了孙中丞的奏折,不日就有明谕召告并颁布天下。我也知晓孙中丞你一再提及开边大事,厉害不细,需熟筹之。本制台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可圣意已决,是无法更改的。”
“大人,方今黎阮相争,黎必为阮所并。莫若按兵不动,然后乘其敝而取之,未为晚也。”孙永清还不死心,企图说服许维。
许维装作无奈地耸了耸肩,感同身受地答道,
“孙中丞,这军国大事毕竟非你我二人可决定的,还是谈谈粮草问题吧。”
许维此次在大久河驿馆急着召见孙永清,其实是考虑到自身的利益。
安南连年荒旱,米价昂贵,每石米需纹银七两以上。广西虽与安南近在咫尺,可却无人敢贩卖大米,皆因安南境内盗贼峰起,贼匪多如牛毛。对付商贾,那是即要命又要财。凭正许堂的力量若能在内地购买大米长途运往安南倒卖,自不用怕那盗贼。一来一回,必能赚个满钵,不富都不行。
在前来两广赴任前,许维便已经着手让正许堂开始在四处大肆购买大米,而源源不断的粮车也正从四面八方涌向广西与安南交界地区开化府马白税口的正许粮行。大量的运粮车往返马白税口,一度引起开化府粮价暴跌。
开化府知府孙圣,虽不知粮车云集所为何因,但为保险起见果断勒令正许粮行每日进入马白税口的粮车不得多于三辆。
刚刚开始囤积粮食的正许粮行囤积速度见缓,这让许维感到无比焦急。孙圣乃孙永清的内侄,自然需要许维亲自向孙永清提。
“粮草?只要朝廷有旨下,下官自然尊旨办理。”
“孙中丞,粮草我已事先开始运作,由开化府马白税口的正许粮行承担大军粮草供应。听说开化知府孙圣勒令正许粮行日进粮草不得超过三车,你说这该如何是好?万一大军开拔后粮草供应不上,是不是要怪罪于那孙知府呢?”许维此刻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使,一番振振有词。
孙永清在官场上混了多年,哪会看不穿许维想借机发横财。若答允许维的要求那也只是一句话便能搞定,但未得实利实为不甘,故孙永清装出不解的样子答道,
“许大人,这又岂能怪那孙知府?毕竟朝廷并无正式的谕旨下达说明要进兵安南,他如此做也无不当之处。”
老家伙想要敲我一笔!许维也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