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切从寻秦记开始-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春秋以来即负盛名,被视为临淄名山之一。
而牛山春雨则更是临淄八景之首,春回牛山雨蒙蒙,说的就是冬去春来,小雨蒙蒙,松柏吐翠、怪石嶙峋的牛山在云气蒸腾、波光潋滟之中显得格外巍峨秀丽,风光怡人。
只可惜现在虽是春天,今日之行却并没有碰上下雨天,因此这负有盛名的牛山春雨,陆云舟暂时还没有眼缘得见。
一行人来到牛山脚下,只见山腹之中,穿出一条玉带,向北边奔流不绝,这便是淄水了。
走到山口,只见一名兵士早已在山脚等候良久,见到陆云舟一行人从远处而来,连忙迎了上来。
“见过三公子,少将军命属下在此等候!”
陆云舟翻身下马,笑道:“辛苦了,请带路吧!”
陆云舟昨日便和齐霆提起过,要在齐家兵中,挑选五百名士兵,作为出使的随行卫队。
一行人将马儿留在了山脚下,便跟着那名传令兵上了牛山。
牛山山势平缓,一路上的山路虽然有些湿滑,却并不难走,正值早春时节,淄水湍湍,在山脚下奔流而过,爬过半山腰的时候,俯瞰下方蜿蜒流淌的淄水,粼粼波光,仿佛被踩在了众人的脚底。
再往上走一段山路,只见泉水从山隙间流泻而出,潺流跌岩,水气蒸腾,如雨似雾,望之宛若霏霏烟雨。
众人流连于美景中,不知不觉间,便登上了山顶。
到了山顶,眼前顿时一片豁然开朗,北望临淄,沃土千里,尽收眼底,南眺群山,层峦叠嶂,绵延不绝。
“少将军,前方的山谷就是军营所在了,从这里开始,游人就禁止通行了。”
陆云舟往西南方向一看,果然隐约可以见到远处的每个高起的山头,都设立了烽火台,与他们所在山头的烽火台遥相呼应,若见敌踪,则白天发烟,晚上举火,按照预订信号显示来敌数量与距离、远近等情报。烽火台上又设有大鼓,都是远程通信的有效手段。
而前方的山路也都被栅栏围了起来,一块石碑树立在此处山顶,上面写着“游客止步”四个大字。
陆云舟点了点头,他明白,因牛山是齐国历代君王的埋骨之处,因此牛山中的这支军队,同样也是守陵的军队。
如此看来,军营后面,应当就是王陵了。
牛山植被繁茂,山顶虽视野开阔,却也无法寻觅栅栏后那隐藏在苍翠群山深谷中的军营。
陆云舟看到蒙骜在一旁边观察,边不住地点头,便知道这位历史名将对牛山军营的布置是给予肯定的。
众人跟着传令兵,沿着栅栏的方向往前方又走了一段,到了山体背面的半山腰处,才看到了牛山军营的木质大门。
门口守卫的兵士见到传令兵带着陆云舟一行人来此,并没有露出惊讶的神色,显然齐霆早已经交代好了一切。
按规矩对了口令之后,陆云舟等人这才被放进了这规矩森严的军营。
前方的路上依旧是数不清的林木花草,仿佛又和上山时的景色一样,但陆云舟的心中却有了一种不同的感觉。
仿佛穿过了军营大门,之后的气氛都变得肃杀了起来,山林中的虫鸣鸟叫也随之变得稀疏了,四周透露着一股静谧的氛围,让来者下意识地收起了观赏景色的心情,而变得谨慎起来。
一路上虽是山道,但又出现了几处暗岗,对过口令之后,传令兵带着众人继续前行。
前方下山的路渐渐变得陡峭了起来,“哗哗”水声又出现了众人的耳畔,绕过一处山路,淄水又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奔流湍急的河水,近在咫尺,就好像刚进山的时候那样,出现在了众人的脚下。
一片开阔的河谷盆地,出现在了眼前。
四围皆是青山,淄水环绕而过,平整宽阔的河谷盆地上,整齐铺展着绵延不绝的灰色营帐,一眼望去,气势俨然,森严肃杀,心中顿生凛然之意。
一声声隐约可闻的操练声从前方的河谷中传来。
昆胡、翟子强等六人听到那操练的声音,脸上顿时出现了激动、向往之色。
来到军营,蒙骜一向皱紧的眉头,也舒展了不少。
而陆云舟的心中也生出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他在期待着,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古代的军营,也是第一次即将获得自己的军队!
五百人的随行卫队,并不算很多,在律法上也并不是陆云舟的私人武装,但陆云舟却决定了,他要在这次出使的过程中,在这五百名卫兵的心中,深深地刻上只属于他的烙印!
第一百八十三章 温室()
“喝!”
“哈!”
“……”
前方士兵操练的呼喝声渐渐地清晰了起来。
传令兵通过了兵营前的最后一次岗哨后,终于将陆云舟等人带入了军营当中。
只见淄水旁的平地上,一列列的方阵排布整齐,士兵们身着甲胄,手持兵器,正在一下一下地进行着日常操练。
动作有力,整齐划一,呼喝声震耳欲聋。
即使陆云舟并不懂得战事,但不妨碍他看出来了,这些士兵都是训练有素的精兵!
这让陆云舟的心中忽地又生出了不少的希望之情。
齐国的军队,看起来似乎并不差!
装备精良,阵型齐整,士兵们看起来都很有精神。
看来田单这些年以举国之力打造军队的努力,至少也是有成效的,虽然齐国的军队,在原本的历史中并没有绽放出属于他们的风采,但这是上位者的锅。
“蒙大哥,依你的经验来看,我们齐国的军队,和各国的军队相比,战力如何?”
陆云舟忽然停下了脚步,驻足观看。
蒙骜同样在打量着远处淄水旁操练着的士兵们,点头道:“不愧是守卫国都的军队,粮饷充足,比阿都的军队看起来像样多了,不过这支军队想必还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见过血。”
虽然蒙骜没有正面回答,但是陆云舟还是捕捉到了关键的信息,皱眉道:“阿都的边防军,难道有克扣粮饷的情况存在?”
蒙骜摇了摇头,叹道:“各国都存在克扣粮饷的情况,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只要还有官僚存在,这都是无法避免的,相对来说,秦国的军队系统,是所有国家中最干净的了!”
似是看到了陆云舟的忧心忡忡,蒙骜又道:“我们齐国的军队,是由田相直接掌控的,以田相的铁血手腕,相对来说,齐国军队的粮饷供应,在各国中已经算是较好的了!当然,和秦国严刑酷法监督下,吏治清明的军队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至于齐国军队与各国军队的实力对比……”
蒙骜说到这里,摇了摇头,泼了陆云舟一盆凉水。
“在数量相等的情况下,秦国,赵国,以及燕国的北境军队,实力绝对都比齐国的军队强大,但考虑到实际的情况,赵国经过长平一役和邯郸之战后,国内兵力极度空虚,而燕国国力贫瘠,北境抗击胡人的边军虽然战斗力可观,但装备、伙食、数量等其他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又要需要他们镇守燕国北境,威慑胡人,轻易不得调动,所以对齐国的威胁也不算十分大。至于楚国、魏国和韩国的军队情况,其实和齐国差不了太多。”
陆云舟惊讶道:“怎会如此,这些年田相对军队如此上心……”
田单可以说已经是倾举国之力来打造军队了。
蒙骜摇头道:“上过战场的军队,和没上过战场的军队,这两者之间,简直就是天差地别!我们齐国多年没有大的战事,士兵缺乏战场厮杀的经验,哪怕平时训练地再怎么严格,没见过血的兵,终究不能算作真正的强兵。而观其余山东五国,虽然对军队的投入不如齐国多,甚至大多数国家士兵们的待遇都极差,但是他们的兵,都是经过无数鲜血,在尸山血海中历练出来的老兵,光是心性这一项上,就已经胜过齐国的军队太多了。”
陆云舟哑然,他明白了,齐国的军队虽然训练的十分好,装备粮饷也都供应到位,后勤和管理方面强过山东其他五国,但却是属于温室里的花朵,物质条件虽然优越,却缺乏风吹日晒的考验。
却不知,田单是否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决定讨伐卫国的?
忽然之间,陆云舟意识到了,也许他的全盘计划,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微调。
“三弟,蒙大哥,你们来了!”
齐霆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陆云舟和蒙骜闻言停止了交谈,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齐霆全副甲胄,肩披血红披风,手按腰间挎刀,身姿挺拔、神采奕奕地向两人大步走来。
齐霆走到陆云舟的面前,伸手捶了一下陆云舟的肩膀,兴致冲冲道:“三弟,你可不知道,我一说要挑选人手参与任务,可把那帮小子给乐坏了。这帮小子平日里在南疆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们训练,但南疆又哪里找得到战事?最多也就能派他们剿个匪,早就把这帮小子们给憋坏了,这不,我一说要挑人,他们个个都争先恐后,生怕自己被落下。哈哈,那场面别提多逗了!”
齐霆在前带路,和陆云舟等人边走边说话。
陆云舟不禁莞尔,与蒙骜交流了一下眼神,蒙骜略微一点头。
果然如蒙骜所言,齐国士兵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战争的历练。
这个时代,各国之间征伐不休,但齐国却好似成了一片净土,竟然能够享受到那么多年的太平!
乱世中的一方净土,对国家来说,既是好事,同时也是坏事!
蒙骜颔首道:“当兵的被憋坏了,这倒是一件好事!”
陆云舟不明所以,齐霆倒是认同地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当年李牧驻守代郡、雁门郡,以防匈奴。李牧优待兵士,严格训练,频繁侦查,但军令就一条:不许出战!胆敢出战者,一律斩首!”
听到齐霆提到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陆云舟的兴趣顿时被提了起来,而李牧这不得出战的奇特军令,更是让陆云舟好奇又疑惑。
只听齐霆继续道:“这免战牌一挂就是好几年。由于李牧把全部人缩入营垒,坚壁清野,匈奴屡次来袭扰也都无功而返。”
一旁的翟子强不由得好奇又疑惑地问道:“少将军,这李牧不是赵国的名将吗?怎地这般窝囊?就靠避战来防御边患?”
齐霆笑着看了翟子强一眼,说道:“当时很多人也都认为李牧胆怯懦弱。李牧几年不战,不光匈奴受不了,他自己的士兵都受不了,赵王也受不了了,就把他给撤换了。新上任的将军一改李牧坚壁清野的策略,频频出击,结果败多胜少,损失极大。赵王不得已,只好又去请李牧官复原职……”
第一百八十四章 士兵()
这一下众人更加摸不着头脑了,乐飞虎搔了搔脑门,不解道:“这么说,难道还是窝囊一点更好?”
除了蒙骜,众人均翘首以盼着齐霆继续往下说。
而陆云舟则若有所思,他自然不会认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会是一个窝囊的人。
李牧这么做,一定有其特别用意!
齐霆摇头失笑道:“李牧可不窝囊。赵王去请李牧出山,李牧却称病不出。赵王无奈,只得答应不再干涉他的军事策略,李牧这才回去。回去之后呢,又是几年不出战。但他可没闲着,练兵抓得很紧,比打仗还忙。经过数年的经营,李牧的边防军兵精马壮,军队士气高涨,士兵憋足了劲,宁可不要赏赐也情愿与匈奴决一死战。而匈奴却因为轻视李牧,而开始松懈了!”
说到这里,众人都若有所悟,祁斌恍然大悟,拊掌而赞道:“李牧就是在等匈奴松懈的时候!”
齐霆笑道:“没错,这就是兵法中的‘能而示之不能’!在匈奴松懈的时候,李牧终于决定决战。他精选战车一千三百乘、战马一万三千匹、勇于冲锋陷阵的步兵五万人、善射的弓兵十万人出兵。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派大批牧民驱赶牲畜放牧。匈奴看到甜头,就遣小股人马进行劫掠,李牧佯装战败,故意将几千人丢弃给匈奴。获得小胜后的匈奴开始轻敌,单于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广布奇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一举击破匈奴十万骑兵,继而又乘胜攻灭襜褴,击破东胡,降伏林胡,打得匈奴单于落荒而逃!此后十余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陆云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白了,李牧的战略就是扮猪吃老虎!但就士兵的状态而言,李牧的练兵之法,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带入到眼下齐国士兵的状况--虽说齐国士兵普遍缺乏战场的历练,但这种被憋坏了的状态,在某些时候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