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牛郎如何不明白,顿时心中大喜,便躬身行礼道:“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每逢大旱大灾,便有卖儿卖女之人,武清便会命人收留或买一些,也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一些生命。尽管目的不纯,但这也是他尽力而为的事情。三千牛郎,肯定不是小数目,于是武清拿出一份上面写有“绝密”两个字的信封,递给了牛郎。

    “照这里面的步骤去做!”

    “是,主上。”随即牛郎退去。

    其实武清这样做也是逼不得已,如今他家大业大,说不定哪天武太后起了性子,把他给办了也说不定,人性这东西实在难以琢磨,总之铺好后路是没错的。一旦事发,宫中有上官婉儿和韦团儿提前告知,那些个太监都与武清交厚,甚至那守城的校尉都有些是影卫出身。在武清县的埠头中间,都藏着一艘改变了形貌的战舰,更不要说是在江南船行、扬州等地,都藏着一艘战舰。如今琉球岛的要塞开始修建,如果能够经营五年,他相信,到时候就凭借琉球岛,他便能打退大唐水师。

    当然到那个时候,也就无所谓天下了,说不得他都可以争霸一番。若能在这几年里研究出炸药包之类的,争霸什么的,根本就跟玩儿一样了。何况如今的大唐能征善战者有几个?

    再者,在泉州的海洋学校已经有了第一批学生,每日里勤练不已。不出几年,这些学生们便是海军战士。所训练的手册,都是出自李靖兵法。当然一般情况下,一般人是看不到这本兵书的。但以武清的身份,自然能够从皇家藏书中能够看到《卫公兵法》的。武清也不禁对李靖非常佩服,特别是对于水军的见解也是非常独到的。而且也似乎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大海终将被人类征服。

    由此便可看出,李靖不愧为真正的军事家,从战略眼光上看,李绩就差了些。

    朝中,武承嗣和武三思见黑齿常之在黄花碓很快击败了东突厥,不禁有了心思,看来这东突厥也不甚厉害。于是便上疏武太后,愿意领兵出击突厥。

    武太后召见二人,说道:“你二人想领兵出征,朕还没有老糊涂!往后不要上这种奏疏。免得被百官看到后笑话,明白吗?”

    武承嗣和武三思没有想到竟然被叫来臭骂一顿,二人心中不喜,但脸上非常恭顺,武三思心思电转,便说道:“姑母,臣可推荐一人,当可领兵出击突厥。”

    武太后听到二人不再坚持,便问道:“你们推荐何人?”

    武三思躬身道:“是右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此人有勇有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武太后一愣,竟然还有这样的人才,自己怎么没发觉,但看武三思一脸认真的模样,便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命他引两万精兵支援黑齿常之,但务必听黑齿常之调遣。”

    二人大喜,遂谢恩而出。

    不日,爨宝璧领兵两万出征朔州一带。

    不久,有虢州人杨除尘诈称自己为朗将,矫制招募士卒,迎接庐陵王。被人告发,不过月余,便被抓获,当场就地正法。

    但这也给武太后提了醒,随即派兵便把庐陵王看守地更紧。告密之风更甚。像秋官侍郎张知默这样的四品之官,都想着推按制狱。可见其残酷。张知默还要求他的外甥监察御史王守慎跟他一起按鞫制狱,被王守慎拒绝。

    王守慎感到朝中被酷吏横行,又看不到希望,他自己难保不会深陷囹圄,于是便辞官为僧。此时武太后大兴佛事,自然应允,赐法号法成。与此同时徐仁纪、孙处玄等要么辞官归隐,要么出家为道。

    当然这一时期,出家的、归隐的官员不在少数。毕竟酷吏横行,自身又没有太多安全保障,只有出家归隐才能保存全身。

    武清的思想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只不过他的背后是武太后而已,武太后又是酷吏的幕后主使,只要武太后不亲自下命令,酷吏还是不敢轻易咬武清的。

    不久,从北疆传来军情,爨宝璧不听黑齿常之劝告,乘胜追击阿史德元珍,中了埋伏,全军上下两万精锐死伤殆尽,他一人轻骑逃出,回到了神都。

    武太后大怒,训斥了武三思和武承嗣,并把爨宝璧腰斩于市。自此武太后再也不敢轻易派遣将领出征,因为丧师辱国不说,也会让天下百姓对她武太后的朝廷轻看。

    当然,武承嗣和武三思对黑齿常之可是恨上了。

    这一日,武太后召见武清。

    武清踏进了丽景殿,十一月的天气,确实有些冷,但丽景殿内却温暖如春。

    给武太后见礼后,武太后对武清说道:“去岁朝廷失去了安西四镇,使得西域商路断绝,我欲使人征讨吐蕃,清儿以为可派何人征讨?”

    武清一愣,今年天下普遍大旱,饿死之人不知道有多少,这会儿要征吐蕃,有那么多兵力吗?不到两万的河源军要防备吐蕃,还被黑齿常之分走一半抗击突厥。如今不说粮草难以筹集,就说这兵源都是问题。

    “太后,臣认为此时征讨吐蕃,还不是时候,不若待太后招募新兵,训练一年半载,再派大将征讨吐蕃,安西四镇不出半年,将重回大唐怀抱。”武清斩钉截铁地说道。

    武清虽然没有和西域贸易的商队,但他知道西域与大唐的贸易是非常紧密的,如今各地货物积压,就是因为安西四镇被吐蕃占领,商路不通所致。

    武太后显然有些急躁,安西四镇在她手中陷落,这让她有一种失败之感,总之她就是想征讨吐蕃。

    “若朕派你去征讨,你可愿意?”

    武清一愣,他话说的很清楚了,这太后还要征讨,便说道:“太后,即使微臣去征讨,也无必胜把握。还请太后三思。”

    武太后一愣,缓缓说道:“即如此,你先退下吧。”

    武清抬头看到,上官婉儿在摆手,于是便明白其意,躬身退下。

    不久传出消息,武太后封韦待价为燕然道行军总管,并肃州刺史、右鹰扬卫将军,防御吐蕃突厥。

第三百零九章 天下祥瑞() 
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间,便是垂拱四年正月。

    这一日大朝,武太后浅紫帐听政。

    春官尚书武承嗣出班奏道:“自有盘古,混沌初开,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天有天神,地有鬼神,中有人,应以人皇统之。请圣人建明堂,布政于天下。”

    武承嗣如此说,自是武太后授意的,更何况他是春官尚书,主掌礼仪祭祀等,所以这明堂建设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有春官的份。

    关于明堂,那是儒家传说中古代圣王宗祀布政的圣堂,先皇李治生前曾一度想建而不成,所以武太后便想建成,以彰显太后盛德。总之为建明堂,武太后曾让北门学士翻阅古籍,查找蛛丝马迹,毕竟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有建明堂的意愿,所以朝中是保留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当武太后准备付之行动的时候,再命春官、冬官等部门的推敲和计算,最终明堂的图纸也画出来了。

    武承嗣如此说,百官便知这是太后的意思。于是乎,百官没有一人反对,武清自然不会反对,而且他对明堂也有所期待。毕竟那可是传说中的建筑。

    至于建造之人,武太后也已经想好了,那就是她的情夫薛怀义,如今朝中阿谀奉承者,称之为“薛师”。

    武太后自然知道,百官表面尊敬薛怀义,是因为敢怒不敢言。出现如此情况,其根本在于薛怀义没有上得了台面的功劳,靠给武太后侍寝而得的功劳,说好了是男宠,说差点就是个卖身的,即使是卖给武太后,也是一样的。

    故而,建造明堂,就交给了薛怀义,毕竟武太后崇佛教。而且这明堂还是跟祭祀有关联的,所以当太后说由薛怀义督造时,没人敢有异议。

    于是明堂便交给了薛怀义督建,至于薛怀义如何建造。武清是不知道的,但第二日薛怀义就命人把乾元殿就给拆掉了,临朝便改在了武成殿。

    但不久后的一件事情,让武清对武太后有了新的认识,郝处俊的之孙郝象贤为太子通事舍人,或许是郝象贤说了不该说的话,总之被奴仆诬告说郝象贤有反意。本来武太后对于当年郝处俊三番五次阻谏先皇李治逊位于武太后的事情耿耿于怀,只可惜抓不住把柄,在李治在位时便已经致仕,寿终正寝。

    如今郝象贤有反意。如何不让武太后出下恶气呢。于是乎,便命周兴拿郝象贤下狱,按鞫其谋反一事。不久定为诛灭其族之罪,牵连数百人,郝象贤其族数十口被斩于市。行刑时郝象贤大骂武太后为淫妇。并揭露宫中那些丑恶之事,而且猝不及防下夺了百姓的木柴袭击行刑者。武太后大怒,命人将其肢解于市。自此凡罪犯行刑,皆以木丸塞口,以防恶语中伤禁宫。

    武清很悲哀看着郝象贤的尸体,以及被砍头的郝家数十口人,觉得武太后实在是太过了。诚然。当年他也对郝处俊很不感冒,可也不应该诛灭其族吧。

    武清找了里正,给了十贯钱命其买些棺材把郝家埋葬了吧。这件事情对武清的触动是很大,他把武太后这种心理归结于老年妄想症,这种症状是很不稳定的,说不定不合心意了直接把他给咔嚓了。所以他决定再秘密训练死士!

    天下祥瑞不断。武太后非常欢喜,而且武太后还给武清暗示,要他献些祥瑞,毕竟以武清那奇思妙想,那祥瑞必能真实几分。武清苦笑一声。只能答应说他好生想想。

    如此愚民之事,武太后竟然乐此不彼!

    不久,雍州人唐同泰献上一块白石,上面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古篆字。说是此石头得于洛水。武太后大喜,给唐同泰封了文散官。并命白石为“宝图”。而武清和百官不久便发觉,这唐同泰竟然跟武承嗣走得非常近,这时人们才知道,那白石恐怕就是武承嗣指使献的。

    武太后非常喜欢那块白石,不日,领百官到南郊亲祭洛水,受宝图。

    又过数日,武承嗣请武太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并作神皇三玺。自此武太后便以神皇称之。

    武三思看到武承嗣这段时间出尽了风头,又是献石头,又是加尊号的,而反观自己,自己的“谋士”们连个屁都放不出来,走狗侍御史周利用出谋道:“何不于汜水中得瑞石献于神皇?”

    武三思大喜,于是命人把一块石头用漆染成金黄投于汜水,而后命仆人捞出后,亲自献于武太后。

    丽春台上,武太后看着武三思献上的“瑞石”,很想发笑,但还是忍住了,毕竟自己这个侄儿还是没有错的。只是这脑子实在有问题。

    于是,武太后便以于汜水中得“瑞石”,昭告天下。到七月初一改宝图为“天授神图”。封洛水为永昌洛水,洛水神为显圣侯,加特进,并立庙祭祀。并在洛水之侧置永昌县。总之把洛水、汜水、嵩山等神加官进爵给封了个遍。

    这样的事情让武清哭笑不得,也就这个时代的百姓相信,不然放在前世,那就是太无知了。所以武清的祥瑞武太后是等不到了。而且他开始警惕武后身边的梅花内卫了。据颜如玉可靠情报消息,梅花内卫似乎开始关注百官,并执行一些秘密任务。对此武清下达了命令,继续关注梅花内卫,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跟梅花内卫过招,不然他会执行家法。

    如今武清从韦团儿那里得到的消息比较有限了,上官婉儿那里又没机会。本来他可以直接进宫,但他不知道如何面对武太后问他要祥瑞。若他献祥瑞,必然会被历史给记上一笔,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九月渐近,清心书院开学的日子,还有洛阳清心小学和清心中学招收到了一批新学生。小学两所,各招收百人,中学一所,招收而来五十人。尽管有些少,但武清丝毫没有气馁,并在三所学校看望了孩子们,并要求孩子们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小学和中学的老师都是清心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没有考上进士,所以要么留在清心书院、要么回家、要么拿着毕业证书到武清的产业上做工。总之糊口是没问题。

    武清对这些老师是非常看重的,过个十年八年,这些老师将会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老师。

第三百一十章 宗室造反() 
自明堂开建已经大半年,动用钱财五千万贯,民夫十万,昼夜不停地建造。如今也已经初具规模,可以想见,等明堂建成时,是何等雄伟壮丽。有歌功颂德者开始吹嘘起来。

    武太后大喜,便诏令天下各州刺史、宗室等于明年正月齐聚明堂,以显示太后威德,而且特别让宗室诸王于年前齐聚神都。

    宗室自武太后称制后,便提心吊胆。早先先皇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