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宗室自武太后称制后,便提心吊胆。早先先皇在时,便贬斥诸王,并杀了曹王李明,先皇李治虽愤怒,但也没把武太后怎么样。自称制四年来,先封赏宗室,而后再贬斥,把一些曾经与武太后有过节的宗室公主,削籍没收食邑,并流放岭南边疆等地。再到李孝逸被贬斥儋州而死,宗室可谓是人心惶惶。

    现如今,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刑州刺史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越王李贞、李元嘉之子通州刺史李撰、李元轨之子金州刺史江都王李绪、虢王李凤之子申州刺史李融、李灵夔之子范阳王李蔼、李贞之子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等九人,在宗室中颇有威望,也一直被武太后所忌惮,一直以来这些人却是没有动。

    其中李元嘉最为尊贵,而且在天下文坛中颇有声誉。据说他年少时便聪颖异常,读书广博,能够口诵经史。最奇妙的是他能够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可见其才能不小,号称“神仙童子”。

    总之以李元嘉父子为中心,宗室早就开始有所密谋。只可惜宗室都分散在天南地北,只能用书信联系,而且宗室多有顾忌。值此武太后诏令宗室赴神都,让这些宗室顿时感到了紧迫之感。

    总之随着武太后的诏令,不管是朝堂,还是宗室之间,仿佛刮起了一场风暴。

    武清表面上非常悠闲,武清县县令交给了颜元孙。他是很放心的,更何况太后准许,他也乐得清闲,跟儒学骂战的同时。也在清新日报上写些益智数学题,让那些看报的人好好想想。

    于是乎,神都每日的茶馆中,便有了专门解题的人以此为业。达官贵人们在武太后的恐怖统治下,也有了稍微消遣的玩意儿,不再每天抱着女人来宣泄恐惧。

    但是,就在武清一边逍遥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一边又暗中秘密训练死士的时候,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造反!

    武太后显然没有预料到宗室的反弹会如此强烈,急忙召见武清。

    武清踏进丽春台的时候。武太后正在踱着步子,显得很焦急。

    见礼之后,武太后开门见山问道:“宗室谋反了,我武氏到了存亡之际,你有什么想法?”

    武清也是一愣。宗室谋反,那可不是儿戏,保不准就会被有心人利用,一场战争恐怕就会因此而掀起。

    于是,他便缓缓说道:“阿母切莫急躁,有没有急报?”

    武太后显然有些担忧,于是便取过一卷纸。武清接过一看,便知一定是梅花内卫的手笔,看到字条上只有“琅琊王李冲反”几个字,这说明急报还没有到达朝廷,“阿母,其他宗室可有反叛?”

    武太后如此便一愣。继而笑道:“清儿真的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其他宗室的情况还不知道。”

    武清说道:“宗室诸王都分在各处,若图谋已久,那么造反的将不是只有李冲。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宗室都集中于博州。但如此一来,他们募兵不便。所以这一次宗室谋反,恐怕也只有琅琊王李冲谋反,阿母不必担忧。可整兵两万以备不时之需,若宗室反,稳住神都最是重要,宗室中也只有韩王李元嘉地位最尊崇,但却已经是七十老翁,不足为虑。其余宗室必不能齐心,微臣便可一一击败。”

    听到武清如此保证,武太后的心头压着的石头顿时撤去,大笑道:“我武氏有远山,真乃武氏之幸。如此朕便高枕无忧了。”随即便吩咐道:“团儿,去准备午膳,朕要跟清儿用膳。”

    趁着空闲,武太后便拿起了清新日报,说道:“这上面有道题,你看看朕答得对还是不对?”

    武清一看竟是一道数学趣味题,“若1=5;2=15;3=215;4=3215,问5=?”

    这里先说明,在引入基础数学后,武清便把“等”换成字符“=”,故而颇为关注理学的武太后也懂得一些基础数学,也对这类益智数学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每日里批改奏疏后,都要看上一看。

    武清问道:“阿母以为答案是多少呢?”

    武太后笑道:“朕与婉儿讨论过,朕说答案为43215,但婉儿说应该不会如此简单,可朕也确实想不出,你看这1=5,2=15。。。。。。”

    武清便转向一旁正在整理奏疏的婉儿,笑道:“上官待诏觉得答案是什么?”

    上官婉儿自然不敢答,武太后看出上官婉儿的灵巧心思,便笑道:“婉儿说出便是,朕恕你无罪。”

    上官婉儿欠身道:“婉儿觉得应该为1”

    顿时,武太后一愣,随即便笑道:“此答案果然为1,朕真的是被前面给诱惑了!”

    武清不禁也对上官婉儿的聪颖感到佩服,其实这道题最容易让人产生惯性思维,而忘记数字中间还有个等号,等号的含义,不论如何假设,意义是不变的。

    此时午膳已经端了上来,武太后让武清坐下,并把宫中藏酒都拿了出来,足见武清的地位。

    此时宫人来报,“禀神皇,薛师前来拜见。”

    自薛怀义督造明堂后,便很少回白马寺,而且在两年前也于建春门内造别寺,大多时间都要到宫中用膳,晚上还要给太后侍寝,要不是武大将军在,那些宫人如何敢阻拦。

    武太后有些犹豫,毕竟她可知道,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可是为薛怀义牵马坠蹬的,但她也不知道武清对薛怀义的态度。

    武清虽然不喜薛怀义,因为薛怀义除了一身肌肉外,真的很粗俗,但武太后喜欢这样强壮的,看得出武太后有些犹豫,于是便起身道:“薛师来了,阿母为何不叫来一同用餐呢?”

    对于武太后找面首,武清是没有丝毫压力,这就是前世思想的作祟,更何况这也是武太后的权力,不应该因为她是太后就应该忍受孤独寂寞吧。当然这样的思想是被礼法所不容的。

    听到武清如此说,武太后露出笑容,毕竟她本人也是喜欢薛怀义的,“就让薛师进来吧,团儿,再加副碗筷。”

    薛怀义日益骄横,但却不敢在武清面前撒野,一者他是太平公主举荐,二者自跟在了武太后身边后,他可是对这些权贵有了深切地认识,什么人该惹,什么人不该惹,他都是一清二楚的,而且他本就是街头卖艺的,察言观色也是常有之事。

    比如今日进宫,便得知武清要跟太后用膳,他就不能像平常一样,大摇大摆地进宫。在得知了太后让他进去后,便赶紧进了丽春台。

    薛怀义远远地看到一个年纪轻轻一身书卷气的的公子正和武太后谈笑自若。他走近后,便躬身拜道:“怀义拜见神皇。”而后又朝武清拜道:“怀义拜见大将军。”

    武清一愣,赶紧起身,说道:“怀义大师督建明堂,彰显我神都风采,居功甚大,小将怎敢受此大礼。”说罢,便还了大礼。

    武太后眉开眼笑,一个是情夫,一个是她的爱将,便笑道:“你们啊,快起身,坐下来,陪朕用膳。”

    二人便各坐各位。

    薛怀义本是混混,后来被胡人索元礼收为干儿子,教授了些武艺,便让其走江湖卖大力丸。于是练就了一副强壮的身体和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故此不过片刻,薛怀义的本事就显露出来。

    古人云,“食不语,寝不言”,但薛怀义根本每把这些圣贤之言放在眼中,更何况武太后如今贬斥儒道,崇尚佛家,所以薛怀义一边吃着菜,一边说着些他小时候偷鸡摸狗的事情。

    薛怀义能够得宠,可见也是有其本事的,不只是身体强壮,而且很会讨人欢喜。武太后贵为圣人,是帝国的最高掌权者,十四岁便入宫,自小也是生活无忧,如何会知道这些穷人家小孩子那些童年糗事呢?不禁听的是津津有味。

    博州。

    刺史琅琊王李冲的造反,让宗室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显得非常急躁,起事前,只给诸王送去了书信,叫他们各自起兵接应,他自己便招募五千兵先行出兵。这一次他准备吸取徐敬业的教训,计划先取东都,所以领兵出了博州城,但是却遭到了属县武水县的抵抗。攻打一日,攻取不下,便命人火烧城门,结果风向转变,自己差点被烧死,于是退兵而还。

    武太后心下安定后,便派遣了时下她比较信任的酷吏之一、左金吾卫将军邱神绩为清边道行军总管统兵五万前往征讨。

第三百一十一章 向宗室伸出的屠刀() 
不久博州官吏飞报朝廷,

    博州李冲被枭首,叛乱已平,从起兵到结束只有七日。

    但是,李冲父亲越王李贞在豫州造反,并攻下了上蔡县。李贞是不得不反,也是唯一响应李冲的宗室,其余宗室因为李冲的失败顿时变得惶恐起来,于是便设法自保。

    由于宗室有这样的反应,老谋深算的武太后顿时有了主意,他要看看朝中到底有多少人还想着反叛,于是她便命左豹韬卫大将军麹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宰相武长倩为后军大总管,统兵十万讨伐,同时他又命心腹文昌左丞张光辅为诸军节度,本文来源:,兵力号称三十万,向豫州出发。

    而此时李贞兵力也不过五千人而已,而且士兵听到朝廷来剿,斗志全无,甚至到了利用道士画下的辟兵符贴身。

    再说邱神绩领兵到了博州,博州官员素服出城迎接,因为李冲已经被杀,所以博州官员准备好请功的说辞,并献上李冲人头为凭证。

    邱神绩领兵到了城中,拔出长剑,大喊道:“博州官民跟随李冲谋反,杀无赦!”。…。

    顿时士兵们长枪刺向了还跪在一旁的百姓和官吏,一时间哭喊声,惨叫声,交织整个博州城。邱神绩大笑着,而后命士卒开始抢掠,这些士兵本来就是来战场上混功劳的,没想到来了后李冲竟然死了,此时将军让抢掠,还不好好抢劫一番,而且再顺便劫个色。于是,整个博州城彻底沸腾了,男人们杀死,小孩们被摔死,老人们踹死,女人们拖到角落里或深巷里进行轮番淫辱。总之博州城在血与火中哀鸣。

    经此一事,据统计,博州被破近两千家,烧毁房屋无数。整个博州城被毁了大半。于是第二日,邱神绩割了五六千头颅运往神都邀功。整个河北为之震惊!

    张光辅到了豫州后,李贞见大势已去,便和全家老小自杀。豫州官民出城请降,张光辅命士兵杀官民三千,而后又命士兵劫掠并连坐诛连豫州八百家,籍没近五千人。

    狄仁杰巡视豫州,自李贞造反后,便为新任豫州刺史,解救了押赴刑场的五千人,改为流放丰州戍边。于是等张光辅回朝后,向武太后告了一状,狄仁杰被贬为复州刺史。。…。

    邱神绩和张光辅的详细情报被颜如玉告知武清。武清由是大恨,因为在博州和豫州的店铺尽毁,特别是豫州的十余家店铺,人员也死了一半。

    总之,邱神绩和张光辅俩人在武清的眼中算是死人了。

    武清进了禁宫。见过武太后,便说道:“阿母以为那些人头可是反贼人头吗?”

    武太后说道:“清儿以为呢?”

    武清说道:“那一堆头颅中有婴儿人头,难道婴儿也能持刀造反不成?”

    武清这一句说的有些气话,武太后顿时双目一凝,随即说道:“清儿,掌权者不可有妇人之仁,你以后会懂的。”

    武清也知道自己说话也些重了。便躬身道:“都怪微臣一时气愤,请恕孩儿鲁莽。”

    武太后笑道:“你不必如此,其实朕心里也是不好受的,但既然已经做了,再承认错误吗?还是要杀了邱神绩和张光辅泄民愤,如此一来。还有谁肯为我武氏效命?”

    听到此话,武清也不由得不深思一番。或许武太后是对的,但恐怖统治是不会长久的,纵观历史,哪有王朝恐怖统治而长久的?远的不说。就说秦朝,偌大一个王朝,只有十五年国祚。…。。…。

    武清不知道武周为何又被李唐复辟,

    但很明显,或许就跟武太后的恐怖统治有关联。

    不管怎样,宗室的反叛就这样很悲剧地结束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密告,御史审理,但御史找不到证据。武太后只有把此事交给了周兴等酷吏,随即,韩王李元嘉、黄国公李譔、常乐公主夫妇等宗室被拿了推按制狱。

    不久,李元嘉等人在狱中自杀,亲党诛连不知凡几。

    紧接着,本文来源:,东莞郡公李融被按鞫制狱,又牵连数百,李融也被斩首,家属籍没。成均祭酒高子贡也被诛连,家属籍没。济州刺史薛顗、其弟薛绪、薛绍与李冲通谋,也被诛杀,薛氏乃名门,诛连又是一大片。

    直到年底,霍王李元轨被削了王爵,装进了囚车,最后在大雪纷飞中冻死于半道,可怜一世王侯,最终却落得个冻死的下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