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间,江南丝竹之声响起,仿佛雨丝缠绕,缠缠绵绵,让人仿佛置身温柔之乡中。须臾间,一队舞姬身着粉色长裙袅袅娉娉地鱼贯踏入场中,挑起了江南之舞,舞姿曼妙,那软软的腰肢,仿佛水蛇化作一般,武清都不禁为江南女子的水嫩而激动而感慨。这就是鱼米之乡,这就是江南的风情,江南的文化!

    武清见到很多才子们,开始浅酌低吟起来,也是倒了杯菊花酒,轻轻地放到鼻下闻了闻,觉得一股菊花的清香扑鼻,不禁大赞,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太伟大了。

    等酒过三巡,歌舞已歇。

    阎伯屿大声说道:“如此美酒,如此美景,我等当赋诗以庆祝!”

    长史陶仁笑道:“都督说的极对,如此多的才子佳人齐聚,若不赋诗两首,以作助兴,怎对得起这滕王阁如此佳景呢!”

    众人叫好,如此盛况,怎么能不赋诗几首呢?可是这该谁开头呢?凡事开头难,所以得有人起个好头才行。而在座的之人,虽大都是江南才子,可在大唐闻名的,也只有武清和王勃而已。

    于是众人便把目光移向了武清和王勃。

    阎伯屿也向二人投向了寻求的目光。

    武清心中叹息一声,拱手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由在下先弹剑一首,希望能够引起诸位的雅兴!”

    “弹剑?”

    这可是一个非常高难度的事情,弹剑吟唱,一者必须得有很深的武功造诣。二者音乐天赋也要极为了得的。

    阎伯屿显然对武清弹剑十分感兴趣,大声叫好。喝道:“来人,取剑!”

    须臾,一个奴仆捧着一个剑匣走了进来,阎伯屿接过剑匣,而后打开。一把古朴的如青霜一般的古剑赫然在目。阎伯屿爱惜地把宝剑捧在手中,走到武清跟前,说道:“此剑名曰青霜,相传为欧冶子所铸,虽不出名,但确实是一把好剑,今日我便赠予公子,希望公子能够好生爱惜。”

    武清一愣。但知赠人宝剑也是看中了对方的品德,武清只好接下,说道:“阎公厚爱,清定不会忘记。”

    阎伯屿要的就是这句话,如今有在场如此多人作证,心中满意,脸上自然轻快而豪爽。

    武清握剑在手,轻轻一弹。一声龙吟之声从剑身之上传出,果然好剑!而后抱拳道:“今日武某先行献丑,希望诸位能够忍受耳目。听完武某一曲!”

    如此,诸人都坐下,武清则是大笑一声,取过角落中的洞箫,而后于当中盘膝而坐,一段引子由洞箫吹奏而出。箫音切切,豪情瞬间发出万丈光芒,把在场众人一下子带到了一片江湖之中。

    武清放下洞箫,取剑在手,而后手指一弹,高声唱道:“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随即,武清放声狂笑,状若疯狂。

    一股豪情万丈之气瞬间贯穿了全场,笑傲江湖,快意恩仇,无论红尘俗世,皆一笑了之,沧海笑,江山笑,苍生笑,痴痴笑笑,这不就是一种别样的人生吗。

    过惯了忧愁,也过惯了尔虞我诈,更厌倦了忙忙碌碌,何不停下来,喝喝酒,泛舟江湖,放声狂笑,红尘俗世皆云烟。

    在场众才子被这简单而通俗的歌声所震撼,尽管里面的词如此直白,但唱出了心声,唱出了人们一直所向往,一直在追求的逍遥。这便是神仙之道吗?

    场中不乏懂音乐之辈,对武清这首歌的谱曲一下便能听明白,宫商角徵羽的调子,很简单,很大气,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大乐必易”吗?

    阎伯屿首先起身,大声说道:“好,好一个沧海笑,公子真乃大才,我辈只以诗为歌,不想公子竟用直白之词,亦能唱出如此惊心动魄之歌,当真是天才啊!”

    王勃也被此歌所吸引,他至此才明白,武清那种豪爽,是发自内心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当然也有面色不愉的,因为武清歌虽震撼人心,但歌词不是诗,也不是长短句,更不是赋。在这个流行诗赋的时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武清的一首荡气回肠的歌,一下子激起了才子们的文思,一时间各种诗赋不断吟讴出来。

    酒宴继续,不知不觉中已近黄昏,夕阳西下,红霞映照,孤雁消失天际。

    阎伯屿说道:“今日聚我江南才子于滕王阁,当应记述一番,还请诸位才子不吝笔墨!”

    很多人都知道,阎伯屿的女婿吴子章文才颇好,阎伯屿有提拔之意,所以这序文则应该由吴子章来写。

    武清自然不知道还有这事,便推了推王勃,说道:“子安兄擅长辞赋,何不记述今日之事,也好留名!”

    王勃也觉得可以,他早就有了才思,便站起身拱手说道:“勃不才,愿试耳!”

    众人一看是王勃,不禁有些期待,王勃在前面也作了几首诗,但不是很吸引人,所以很期待王勃的赋。

    吴子章看向岳父阎伯屿,阎伯屿一瞪,而后笑道:“子安才学出众,正好记述,来人,笔墨伺候!”

    原来吴子章应岳父阎伯屿之言,早早地作了赋,并润色多日,牢记心中,就等今日来露脸,不想却被王勃抢了风头。但他也是忠厚之辈,于是便忍了下来。

    王勃看向武清,武清微微一笑,他环视一周,看向天际,而后提笔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自有人告知阎伯屿,阎伯屿说道:“老生常谈而已!”

    只见王勃继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瞬间,全场被这一句给吸引住了,就连阎伯屿也是大赞奇才,武清心中苦笑,其实这篇赋,他也能回忆起来,可这本人就在身边,再抄袭人家的骈文,就实在不对了。武清大叫一声好,王勃依旧笔下不停,写道:“渔舟唱晚,穷响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写到最后需要用一首诗来作尾,忽然想起武清,便看向了武清,说道:“勃想请公子以诗作结。”

    武清微微一笑,说道:“敢不从命!”

    武清接过笔,顺了顺笔,用行书写道:“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栏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一愣,而后看向了武清,有一种知己之感,武清所写,跟自己所想几乎一模一样。二人曾同为王府侍读,最后在同一天被赶出王府,如今二人,一个被流放赦免,一个被秋后问斩赦免,际遇竟是如此相似。

    “好!”

    “好赋好诗!”

    场中才子都是骄傲之辈,却被武王二人的才气所折服,他们这才意识到,二人真不愧是大唐才子,未及弱冠便能一举及第。当真是有真才实学。

    吴子章也暗暗把自己写的那篇赋和诗忘掉。

第一百三十一章 游玩() 
滕王阁之宴后,所作诗赋,流传天下。文学之士们不注重里面的诗文,倒是对武清的通俗之歌和王勃那篇优美的赋大加赞赏。

    值此时,人们才明白,真正的才子原来是这样的。

    不拘泥于旧有的规则,敢于创新,这便是武清之歌。褪去了浮华,内敛于赋之本质,这便是王勃之赋。一时间研究清学之人多了起来,甚至有些音乐之士开始尝试用直白之语来填词。

    滕王阁之宴的意义是深远的,它不仅让通俗之歌走向了大唐百姓之中,更是让大唐才子明白真正的赋是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有凝练过的人生积淀才是创作之源。

    天皇李治和天后武媚娘自然知晓这件事,见二者都是赦免不久的囚犯,便按下了提拨的心思,让他们再历年几年。但下面有些急公好义的官员却不这么看。

    浔阳酒楼,不,如今应该叫做浔阳楼。

    这一日来了一人,此人便是进京述职的洪州长史陶仁。陶仁走进浔阳楼,不禁大吃一惊,往年到这浔阳酒楼,里面的酒客也不多,如今居然爆满。他不禁大为惊奇,此时店小二跑前问询。

    “官爷可吃点什么?”

    陶仁问道:“往年来到此处,不见酒客如此之多,如今为何竟有如许之多?还有这浔阳酒楼,如何变成了浔阳楼呢?”

    小二喜上眉梢,指着那迎风飘展的幡子,说道:“官爷。您看,这三字可是出自当今大才子武清武公子之手。如今咱这酒楼的墙壁上还留着大才子的墨宝呢?这些酒客,大都是来观赏大才子的墨宝而来的。官爷要是想看,就得上二楼。”

    陶仁怀着疑惑上了二楼,只见二楼上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挤满了许多人,只听得有人念道:“他时若得凌云志,敢笑王莽不丈夫!”

    “好!”

    “好诗!”

    众人一片叫好,陶仁则是猛然惊醒,而后挤进内层,从头看到尾,便出了一声冷汗,这是一首反诗!一首谋反之诗!

    陶仁的脑海中想起了武清对自己不屑一顾的傲慢表情。心中骤然一冷。我为朝廷五品之官,你一介草民,要不是阎都督叫我领你回洪州,我如何受得了你那无礼之气。而后双眼微眯,你无礼在先,可别怪我小人在后!

    当下,陶仁也不吃酒了,便下了楼。领着仆人直扑江头,他要赶快进京!

    自滕王阁之宴后,武清一伙人便在彭泽湖游赏数日。或钓几条鲤鱼,武清亲手烹饪清蒸鲤鱼,或泛舟湖上,弹剑低吟,或与王勃和诗两首,以舒胸怀。

    这一日。武清轻叹一声,对着正在学烤鱼的小娘说道:“阿兰,我们要离开了,你和爷爷若无亲戚投靠,便到上元县的武府找秋菊,到了那里,报上我的名字,他们便会收留你们的。”

    阿兰眨动着眼睛,问道:“公子今日便要离开吗?可我这烤鱼还不曾学会呢?”

    武清看着阿兰手中烤得金黄的小鱼,说道:“你已经比我烤得都好了,若开个烤鱼店,说不得将来的阿兰会是一个小富翁呢!”

    “真的吗?”阿兰的眼眸中出现了一抹激动,而后说道:“那我便去开个烤鱼店,就叫阿兰清烤鱼!”

    武清心思一动,取出两贯钱,递给阿兰,说道:“给你,这是给你的嫁妆!”

    阿兰脸色一红,扭过头,却是不接。

    武清笑道:“好吧,给你开烤鱼店的钱。”

    阿兰这才笑道:“这还差不多,就当是我们合开的,你出钱,我出力。”

    武清也只是说笑而已,并不当真,嘱咐一番后,四人便向祖孙俩告辞,坐上了渔船,朝着江南而去。却不想十多年后,阿兰清烤鱼闻名大唐,而那个叫阿兰的女子,也成为了大唐最富有的女人之一。

    武清四人登上庐山,他很骚情地作了首《望庐山瀑布》,让王勃大叹自愧不如,武清也只是脸不红心不跳地谦虚一番。

    而后到达衡州,登上衡山,流连数日,并和王勃和诗数首,后来传为一段佳话。

    这一日,四人登上了回雁峰,只见雁阵方到此峰才落下,武清不禁大奇,这回雁峰不仅形似雁形,这北雁南归,便是落在了此处。心中有感,便叹息一声,说道:“子安,今日遇到北雁南归,至此方歇,我等已在衡州逗留十余日,是该回去了!”

    王勃本来要去看父亲,如今成了武清幕僚,自然察言观色,便说道:“公子从未出了远门,如今思念家中人也再正常不过,不过我等在此数日,确实应该回去了。再者,真想与照邻兄长好生饮酒赋诗。”

    武清确实心中有记挂,他没想到这才出来月余,便有了思家的念头,这比起自己的前世可是差太远了,前世曾经有三年不回家的记录。

    于是武清等人逛完了天柱山,祝融山,还有岳麓山后,已经是十余日之后了。这才坐着船离开了衡州,一路东行,好在江南河网密布,自有船夫识得水路。

    这一日,武清等人来到了杭州,早些年叫余杭,自大运河开通后,便有了杭州之称。

    武清对于此时的杭州只能苦笑一下,比之后世的杭州,就繁华程度来说,实在是差得太远。杭州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上州。西湖也还是一个原生态的大湖,此地倒是佛教极为盛行,如那灵隐寺等佛寺。像后世什么苏堤,六和寺等等名胜都不存在,而且南屏山上也只有几座孤零零的寺庙和尼姑庵。

    倒是在南屏山下的雷峰塔依然矗立,每当夕阳西下之时,晚霞映照雷峰塔,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