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清一笑,说道:“那么为何那么不起眼的土坯经过煅烧之后,竟然得到了如此精美之器物呢?卢公可曾想过?”

    看到卢照邻思索的面容,武清继续说道:“此吾谓之‘理’。圣人赞美制陶制瓷之艺术,我却要问,如此精美之物,为何要经历一道道工序?谁人能够回答?”

    卢照邻被这么一问,他便不知如何回答,这正如有人问你“天有多高”,你不知如何回答一番。

    但卢照邻没有被打垮,问道:“公子之理学便能解释?”

    武清笑道:“不是学了理学便能解释的,难道说学了经学,就能立刻成为治世之能臣吗?”

    卢照邻苦笑一声,说道:“道理都被公子说完了,照邻佩服,我看书院开馆,就定在上元节吧。”

    武清笑道:“多谢卢公。”

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赐牌匾() 
栖霞山,古称摄山。南朝时隐士明僧绍筑宅为寺,称为栖霞精舍。后来智度禅师和明僧绍之子正式理佛称为寺庙。如今朝廷大力倡导金陵佛教事业,故而上元县的佛事极为昌盛。这栖霞精舍也称为了功德寺,就位于栖霞山下。

    这一日,上元佳节,本应该极为热闹之日,但有一大群人出了上元县,来到了栖霞山。

    经过半年的修建,通往栖霞山上的道路也已修好,可以并行两辆马车,直通半山。以明镜湖为界,那里便坐落着清心书院。

    武清一众百人或骑马,或坐马车,一路游览风光,经过功德寺后,一直而上,山势平缓,并不算陡峭。

    武清骑着马看到功德寺前有一众身披袈裟的高僧朝着自己走来,不禁勒住了汗血马,而后跳下马来,等候高僧到来。

    高僧一众人走近后,双手合十,说道:“敢问施主可是武清武公子。”

    武清双手合十,说道:“正是在下,不知大师有何事?”

    那高僧再念佛号,说道:“贫僧功德寺主持,三相,这厢有礼了。”

    武清郁闷,问这和尚什么事情,他也不说什么事情,见礼是什么意思呢。武清只好还礼,说道:“见过三相法师。”

    功德寺是三论宗的发源地,所以这功德寺在大唐也是颇为有名。武清多少还是了解一些,但今日清心书院开馆,他不得不去,而且从今日开始,他将常住清心书院,潜心修炼内功,完善理学理论,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

    三相法师显然很受用,说道:“今日公子上山,怕是清心书院开馆之日吧。”

    武清点头道:“回大师,正是如此。”

    三相法师看着武清。而后说道:“贫僧恭贺公子,开万法之门,立乾坤之道,教化世人,功德无量。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谢大师吉言。”武清不敢怠慢,虽然对佛教不是很感冒,而且对于佛教彼岸轮回之说很反感。但学术是学术,这些大师可是代表一个流派,其佛法精深令人佩服。

    三相法师转身离去,直到进了寺庙。武清才上了马。继续前行。

    不过半个时辰。众人便来到毗邻功德寺的明镜湖边,只见湖水清澈见底,水中鱼儿欢快游荡,湖面仿似一块明镜。正如其名。

    湖心有一座小岛,武清指着小岛说道:“改日里,请了工匠,在那湖心岛上修座凉亭,闲暇之时倒是一处品茶垂钓的好出去。”

    身边武大答应一声,自然记了下来。

    众人绕湖而行,到了湖对岸,只见一座山门矗立,却无牌匾。武清一愣,难道卢照邻忘记呢?转身向后瞧去,卢照邻和其家眷坐着马车。

    忽然一个急促的声音喊道:“圣旨到,武清接旨!”

    武清一愣,这个时候怎么有圣旨呢?他可是许久未曾接旨了啊。而且接旨必须得焚香沐浴,难道要在这里接吗?但见三名使者骑着快马来到,气喘吁吁地说道:“武清何在?武清何在?”

    武清连忙拱手道:“武清在此。”

    中间一使者道:“天皇有旨,武清跪接。”

    “草民武清跪接圣旨!”武清大声道,周围众人也都跪了下来。圣旨来了,虽说是武清接旨,但圣旨有如皇帝亲临,若其他人都站着,那便是不敬,那是要杀头的。

    “朕闻爱卿于上元克己自律,体察百姓之疾苦,虽贬而无怨言,朕心中甚慰,有县令卢照邻上疏言爱卿能够捐献家资,新建书院,教化上元不化之民,钻研治国之道,特赐牌匾一块,望爱卿能够传道授业,代朕教化万民。钦此。”

    使者念完,武清急忙拜伏,大声说道:“皇恩浩荡,谢天皇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个时候两名使者抬着一块牌匾来到武清身前,武清一看,竟是高宗李治的手笔,武清拜了拜,而后大声说道:“武大何在!”

    武大早已候在身旁,大声道:“小的在这里!”

    武清说道:“焚香沐浴,奏乐!”

    片刻,鼓乐奏响,爆竿不要钱地放了起来,书院里的仆役们早就挂好了彩带红灯笼,一派喜气洋洋,随着鼓乐奏起,十八头狮子在门前舞动了起来。

    武清招来贺知章等学生,恭恭敬敬地把牌匾用红绸蒙住,而后抬进了书院。武清则走到使者身边,拱手道:“敢问使者如何称呼?”

    使者道:“称呼吗,叫我高公公便是?”

    武清笑道:“高公,先到书院奉茶休息片刻,待书院举行了仪式,草民再陪高公三位畅饮一番如何?”

    高公公眼中顿时一亮,这少年果然会做人,怪不得天后喜欢,便说道:“公子真是个妙人,好吧,咱们一路奔波,确也累了,先休息休息片刻吧。”

    于是武清命人把三位使者安排到了书院精舍,让人好生伺候着。这个时候老娘下了马车,来到了武清的身边,说道:“这必是你姑母所求,你可得记住了,待日后报答于她。”

    武清心中惭愧,虽对老娘的话嗤之以鼻,但此时此刻他也只好说道:“娘,孩儿知道了。

    卢照邻陪同着夫人黄氏来向武氏请安,武氏是三品诰命国夫人,而黄氏却只是七品诰命夫人。

    见礼之后,卢照邻对武清说道:“如今天皇赐下牌匾,这清心书院也算是扬名天下了,不出一月,便能传遍天下。”

    武清深施一礼,说道:“多亏了卢公上心,如今书院开馆在即,以我看,这第一任院长,就由卢公担任吧。”

    卢照邻心中一动,说实在的,他是非常愿意的,但他是县令,每日里处理政务都处理不过来,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啊,于是叹了口气,说道:“除非我辞了这官,不然可真的是没那精力啊,这第一任院长,你武大才子,就别谦虚了。”

    武清笑道:“好吧,我看这样吧,我为第一任院长,卢公和子安为副,您看如何?”

    “善也!”卢照邻大喜,王勃也是喜上眉梢。

第一百六十章 清心书院() 
武清、王勃、卢照邻等三大才子沐浴更衣之后,武清宣布仪式开始。

    “请匾!”司仪高唱一声。

    由贺知章和王忠抬着御赐牌匾,一脸紧张地缓缓来到书院之外。

    武清三人焚香叩拜,脸色一片肃穆。他们知道,从此以后,清心书院将会被世人所知,武清之理学要么被掐灭于萌芽,要么将会在此绽放出灿烂之花,任重而道远。

    有工匠仆役把那牌匾挂上,武清、王勃和卢照邻三人握住红绸,用力一拉,只见红潮滑落,“清心书院”四个大字赫然在目。

    武清心中鄙视了一番,这高宗完全模仿的是裴行俭的字体,还比不了自己的呢。但他的脸上却是一脸肃穆,瞻仰一番后,便让仆役准备笔墨。

    此时,自有仆役摆上书案,颜如玉端来文房四宝,而后亲自研墨,武清写道:“历千秋读不尽圣人之典,举万世究不透天地之理。”

    而后武清说道:“此两联刻于两楹之上,好叫世人知晓,我清心书院到底为何物!”

    卢照邻和王勃虽然对这两联不感冒,但却通俗易懂,对仗也颇工整,所以也没多加评论。

    吩咐完之后,武清说道:“如今书院已然开馆,子安你以诗赋著称,就请子安记述今日之事,日后刻碑立于门旁。卢公诗作颇有务实之风,就以诗作结。”

    二人欣然应允。

    自此清心书院开馆授徒。天皇李治御赐牌匾,大唐三大才子坐镇,一时间天下文人议论纷纷,有不屑一顾者,有大加赞赏者,也有恶语中伤者,特别是那些仇视武清者,更是把武清与理学说成是祸国殃民和蛊惑天下学子之学问。特别是抓住了清心书院不分男女有别,说武清是聚众**,武清也只能微微一笑。嘴在他口,他岂能被一些中伤之言所动。

    声讨之声不断,武清三人也无心去理会。随着清心书院不断发展,大唐学子或来求学,或来游览,或来交流,或慕名而来。

    清心学院并没有放弃圣人经典,圣人经典是先辈遗产,正如武清所说,只能继承并发扬光大。所以诗赋经典。都由王勃来教授。而卢照邻不定期来客串一下。

    至于武清。则完全投入到了理学的研究和理学理论体系的撰写中,同时按照当初规划,清心书院将分授哲学、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学科。都由武清来教授。与此同时,他引入了阿拉伯数字。这里要说明,阿拉伯数字其实是由印度数学家发明。这一时期,旁遮普地区并没有被阿拉伯人吞并,所以武清便直接称之为“旁遮普数字”,数字十分简单,而且就十个单体字符,十以上由单体字符组合而成。经过武清教导,很快被清心书院学子们接受。

    旁遮普数字的引入,标志着大唐算数更进一步。它的价值随着对数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将会越来越大。

    于此同时,为了计算方便,武清派人到汴州的一赐乐业人那里学习鹅毛笔的制作方法。同时派江南船行的朱富贵出海之后,尽量搜罗一些婆罗门、大食、拜占庭等国家的数学家、炼金师等到清心书院讲学。

    这里要说明的是。自朱富贵等十名船长第一次海航到了新罗之后,便开始向琉球、吕宋、天竺等地进行海运。与此同时,海船的研究也提到了一个高度,宇文父子除了研究海船制造外,也被武清要求每月必须有十日在清心书院讲学。

    至于武术,武清结合后世的军体拳和大唐实情,和王勃、武一刀、鸦九等人编出了一套集合了枪、刀、剑、棍、拳的强身健体的套路。武清不要求学生们个个能够成为武林高手,但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是必须的。

    当然这里面除了颜如玉等二十名记名弟子,他们只学剑术,由鸦九亲自教授。这些记名弟子,武清要求他们学好清心书院的学科的同时,另有一门学问,那就是武清亲自编写的“情报学”。

    武清自知不能跟皇权抗衡,但要在这个时代立足,那么消息是否灵通,那将意味着决策、财富、甚至身家性命。所以他需要建立一个情报系统,尽管这有些谋反的嫌疑,但武清只能这样做了,而且他在清楚自己将在大唐度过一生的时候,这注定是一辈子的事情,那么情报人员的忠诚度是十万分重要的,本来想着把那二十名孤儿逐渐培养成为人才。但如今他只能放下高尚,做一点自私的事情。

    情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将是武清了解大唐朝局和市井百态的眼睛,所以是刻不容缓的。在清心馆开馆没多久后,在一个秘密的夜晚,他让颜如玉把人带到了秘密之所,而后进行了一番长达两个时辰的严厉训示。这件事情,就连武一刀也不知道。

    数日后,武清在密室中见到了牛王寨三兄弟,此刻三兄弟丝毫没有半分骄傲,他们平静地等待着武清训话。

    几日前,润州折冲府兵突然袭击,牛王寨在官兵的顽强攻打下,寨子被彻底焚毁,几十年的基业被烧了个干净。本来对于武清派来的鸦九很不感冒,要不是看在那三万贯钱的份上,他们根本不会让其进入。不为别的,因为他们在绿林中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但如今,要不是武清派人提醒,他们做了准备,不然他们此刻早已命归黄泉了。

    自逃出后,走投无路的他们,便联系到了鸦九,如今便被带到了这密室中。

    武清躺在圈椅中,冷眼注视着三人,半晌,才说道:“你们的心思,我懂。若不是官兵攻破了牛王寨,你们恐怕还是不想金盆洗手吧。嘴上说的和做的,看来真的是两回事。如此看来,你们的本质,实则是投机取巧之辈,毫无信义可言,如今我救了你们,等风声过了,你们便自谋出路吧。”

    三人不由得一急,他们本来就是来投靠的,可武清如此说,老二和老三只能把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