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一只虎-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狗子早就看见了赵有财和他的儿子老婆,当年他的年纪还小,但那情景却是一辈子也不能忘的。小狗子的眼睛早就冒出火来,他腾的站了起来,奔向赵有财父子抡起了拳头。

    “小狗子!”赵大狗一惊,站起身去,想拦住小狗子,可是猛然看见赵有财父子,心中憋着仇恨骤起,挥起拳头向赵有财父子打去,一边打,一边骂“我草你妈的!还我的媳妇来!”

    赵有财父子作恶多端,身上背负的人命就有十几条,赵镇的百姓几乎没有不受到赵有财父子欺负的。今天看见全镇最为懦弱的赵大狗也不再懦弱了,也都纷纷冲上台去,一边打着,一边骂着,人数之众,几乎快要将李过全之焕一行人挤下去。

    李过忙命人将人们赶下台,而此时,赵有财父子三人已经被打的鼻青脸肿的了。

    全之焕看着台下情绪激动的众人,说道“你们有冤情的,去做笔录!本县太爷替你们做主!”

    于是,李过挑选出来的早、就准备好笔墨纸砚的十几个士兵,开始记录起赵有财一家人的罪行。

    全之焕拿起厚厚一摞子的状纸,念道“赵有财某年某日,害死···,该不该杀!”

    “杀!”底下一齐呼喊。

    “某年···该不该杀!”

    “杀!”

    全之焕念完,望着李过,李过点点头。全之焕大声宣布“赵有财以及老婆儿子,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来啊,推出去,斩了!”

    李过原本想,赵有财的老婆是不是可以不杀。

    聂心说了一句“斩草除根。”

    奶奶的,全杀,李过也发了狠,乱世用重典。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政治,一手抓武力!

    等到赵有财全家被咔嚓了,民众都欢呼起来,人们不住的高喊,“青天大老爷!”。

    全之焕摆摆手,笑着说,“你们不用感谢我,也不用叫我青天大老爷。其实真正替你们伸冤的不是我,是虎爷!虎爷不但替你们伸冤,还会给你们分地!虎爷是天上白虎星君转世,特地来救你们的。”

    全之焕说完,便朝着李过跪下了,台上的众人也都跪下了,戏台四周的士兵们都跪下了,只剩下李过一个人傲然站在台上。

    台下的众人有些发懵,杀赵有财不是县太爷全之焕?是虎爷?虎爷是他?他是天上的星星转世?还要给咱们分地?

    但见已经对着李过跪下的县令、军官、士兵神情庄重。

    百姓们不觉腿软,纷纷跪倒在地。

    。。。

第三十六章 政策与宣传() 
李过安排全之焕杀了赵有财,除了恶霸,赵镇的百姓各个喜笑颜开。人们高兴之余,不免心中泛起疑问。分地的事是真的吗?不过很快就有人率领他们进行分地的事了。

    率领他们分地的是李强和牛得草,李强现在是赵镇的镇长,牛得草是副手。县令全之焕早已不见,全之焕此时已经奉命勘察荒地和水道了。

    人们发现李强虽然管分地,但不时的向身边的那个年轻人请示。那个年轻人据说叫虎爷,据说是天上的星宿下凡,那个年轻人从不跟他们说话,那个人很神秘。

    神秘感对人具有强大的**力,越是保持神秘感就能让人敬畏。

    所以,人们一边听着李强讲怎么分地,一边不时的偷瞄李过一眼。当有人不巧,眼睛恰好碰上李过的眼神,脑袋嗡的一下,赶快低下了头,后背冒出汗来,暗自祈祷,这个叫虎爷的可不要发怒才好。

    不过李过很快在李强讲完后点点头,带着李强等人走掉了。人们听的明白,每个保自有人率领分地。

    领头分地的二十几个保长,二百多甲长都是李过带来的兵丁。每个兵丁都配备了两名孩儿兵帮着一起做事,也是为了学习。所以,整个赵镇有将近三百名兵丁和近六百名孩儿兵参与到人们分地的事情上来,几乎是李过带来的全部兵丁。

    原有的保长和甲长全部免职,这是因为大多的保长和甲长都是地主赵有财的狗腿子,而六个民愤很大的保长也被杀了头,这就使得农民们安心了许多。

    李过派这么多人跟着分地显得很是慎重,也很费人力。但李过深知,在明代,民智未开,思想守旧。而自己这一套是当代的办法,是不是有用,能不能产生好的效果,还是个未知数。这种事是破天荒的头一次,当然需要越谨慎越好。所以,李过不但多安排人手参与分地,而且率领着聂心等人留在赵镇,观察事情的效果以及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分地当然是很顺利,谁不想要地呢。

    但是地不能都分给农民,每户按照人口分给不多的地,这叫自留地,然后再根据家里劳动力的状况每户分了公有地。

    自留地是能够让农民混上温饱,但会交上一少部分的税,税可以用粮食顶。税是一定要收的,其实封建社会的税制还不算很高,但贪官污吏的盘剥,地主恶霸将自己的税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才没有了活路。

    而公有地的产权不归农民自己所有,所产出的粮食相当一部分要上交,但是会留出一部粮食分给农民。留出的粮食可以自行买卖,也可以上交,李过则会以合理的价格来收购。这样,公有地越多,农民越活泛,否则谁会好好种地呢。

    不过,李过绝不肯让农民挣得太多,温饱思**,那样,农民造反的积极性就不够了。

    而家里有人参军的人家,自留地完全不用上税,公有地也不必种,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粮食和金钱。倘或家里只有当兵的、没有旁人,自留地由公家统一来种,收成的钱归他所有。当兵的人家逢年过节会还得到公家的赏钱,孩子免费上学堂,家人也可以免费治病。

    参军的人还会有兵饷,不多,三钱银子。明朝的军饷其实要远远高于这个数,但是大多数军队都拿不到全饷、甚至拿不到饷。所以三钱银子倒也不少。不过李过这点银子也不想多花,没钱!

    所以,分完地后,各个保长和兵丁们带着归属自己管的百姓们开会。各个保长和兵丁所说的内容大体都是一样的,对他们说话的内容,李过早就专门做过培训。

    开会的语言要通俗,粗俗也无所谓。李过早先曾安排聂心来管理这项工作,那时聂心还不知道李过的计划。聂心讲了两天,李过听了,一脚将聂心踢走,安排别的工作,自己来讲。原因无它,聂心不会骂人,这就不好了,村野乡夫哪个说话不是把爹娘挂到嘴上?

    开会有三个目的。

    第一,要改变老百姓的思想,这很难,但李过找到了一个很好解决的办法,天天开小会,天天唠叨,三天一个忆苦思甜大会,五天一个保护土地大会。

    事实证明这很有效,倘若天天有人在你耳边叨叨,地球是方的,天长日久下来,有人再问你“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恐怕你老哥也会不觉一愣,有些疑惑起来。更何况这些农民民智未开,你给他们分地,让他们有饭吃,有活路,他们视你如再生父母,你说的他们如何不信?

    第二,是要神化李过,李过发现,迷信的力量无穷的大。有些道理讲不通怎么办?用迷信。当时的人们大多都有一个迷信的脑袋。

    第三,建立民兵组织,叫护地团,简单明了,听的懂。

    而谈话的内容是在骂骂咧咧中开始的。

    “大伙都分到地了,都他娘的高兴不高兴!”担任保长的兵丁问道。

    “太他娘的高兴了。”底下回答。

    “那该感谢谁啊?”保长问。

    “全之焕县令!”“李强镇长!”“朝廷!”底下一片乱哄哄的。

    “你们这群傻*!还他娘的朝廷!朝廷什么时候给你们分过地?还全之焕、李强的,他们是谁的人你们都他娘的没听到?”保长有些急了。

    “是虎爷!”一个小孩甚是机灵。

    “对对对!还是这个小兔崽子说得对!不错,是咱们虎爷!那我再问问?虎爷是谁?”那保长又问。

    “听说是白虎星君转世。”一个老者迷信的很,记得清。

    “老人家,你说的对!不过不是听说,虎爷真的就是星宿下凡。”这回保长没敢爆粗口,李过严令,对妇女和老人不准骂人。

    “哦。”大伙似乎明白了。

    “虎爷见大家受苦,特意来解救大家的。不过你们别高兴的太早,若是虎爷不在这里了,你们的土地还是要还给朝廷的。”保长接着鼓动。

    “那怎么办?”“是啊!没地我们怎么活啊?”人们开始着起急来。

    “哼!”保长冷哼了一声“怎么办?什么事情都让虎爷他老人家帮你们摆平?做梦,我们要自己保护自己,要成立护地团!保护咱自己的地!”

    于是,护地团顺理成章的建立了起来。这就是兵员,李过会将护地团培养成军队,一个大钱也不必花。而且,李过还会从护地团里挑选精兵,那样的精兵每月才有三钱的银子。这样大伙就上了李过的贼船,想下来,没门!

    闲下来,李过的种种神迹也被到处散播,有的没的全来,这都是孙登科的功劳。孙登科不但自己是个大迷信头子,也把其它人变迷信了。

    “怎么不真?一次虎爷睡觉,一个兵丁想去叫醒他,说是敌人马上就要进攻了。可兵丁猛然发现床上的虎爷不见了,虎爷待着的地方有只威风凛凛、全身没有一根杂毛的白色老虎,额头上那个王字鲜红鲜红的,就像是人的鲜血!”一个人不知哪里听来。

    “后来呢?”有好事的问。

    “后来你说怎么着,那老虎梦中狂吼了两声,声音传到正要进攻的敌人军中,顿时,敌军人仰马翻,屁滚尿流的逃掉了。”那人睁着眼睛说道。

    “我的亲娘,真了不得!”好事的竖起大拇指。

    诸如此类的谣言不绝于耳,李过等人听了只是笑笑,不肯干预。

    李过一次在街上溜达,恰好碰到一个老者。李过本是个尊老爱幼的,便走了过去,只说了一句“老人家。”

    那老者见是李过,浑身发起抖来,没有答话,只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将头恨不得跪的比脚面还低。李过见那老者害怕,叹了口气,走开了。

    事后,有人问那老者“赵五爷,你不是一向固执倔强的很,怎么见到虎爷便也跪下了。”

    那赵五爷回说“可不知怎的,一见那虎爷的面,一股杀气扑来,我小老儿不知怎的浑身瘫软,便跪下了,想是冒犯了虎威。”

    于是,李过的计划愈发接近成功了。

    。。。

第三十七章 唱戏() 
李过派人给农民们开会洗脑,作用很大,但还是很枯燥,所以,李过要让农民看戏。

    戏曲在山西自古有之,而且经久不衰,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这副来自晋西的旧戏台楹联,反映出当时山西戏曲繁荣的景象。

    山西的戏曲叫秦腔,秦腔是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群众极其喜爱的节目。

    早在北宋年间,当北宋王朝的国都汴京的演出场所还被称作“勾栏”、“瓦舍”、“乐棚”的时候,山西早已有了固定的砖木建筑、被称作“舞亭”、“舞楼”、“乐楼”的正式戏台了。

    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山西地方戏曲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民间唱戏之风日盛。《朔州志》记载,朔州有个知府叫汪嗣圣的,颁布了一个《禁夜戏令》,企图改变这种风尚。这个禁令说:“朔、武风俗,夜以继日,惟戏是耽……而愚夫愚妇方且杂沓于稠人广众之中,倾耳注目,喜谈乐道,僧俗不分,男女混淆。风俗不正,端由于此。”结果怎么样呢?官方的禁令虽然堂而皇之,民间的“愚夫愚妇”“倾耳注目,喜谈乐道”乃至“夜以继日”的盛况依然如故。

    当时各村镇都有大小不同的村社,村社其实就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的唱戏团体,所说的社戏正是如此。逢年过节当然要唱戏,迎神赛社也要唱戏,宗祠祭祖要唱戏,天旱祈雨也要唱戏,消灾免病、晚年得子等等还要唱戏。

    反正是驼戏箱的骡子一进村,整个村子便热闹起来。

    日日受到地主恶霸欺负的农民,白日里受尽屈辱,晚上但得一听见梆子声,立刻来了精神。这是因为在当时,穷乡僻壤,交通闭塞,精神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戏曲,是他们唯一的文化娱乐,唯一的精神寄托,看戏也成了他们唯一的社交场所。戏台上,唱出了他们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唱出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唱出了他们对理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所以,要想更为牢固的改变农民们的思想,戏曲也是个好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