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唐兴衰-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后,臣为了应对,臣不得不让西蜀的老百姓加重负担。

    以致臣成了西蜀万民唾骂的罪臣。

    臣……。”

    ******

    德一海的信刚写到这里,皇上王衍派的传旨官就到了。

    传旨官一来,德一海的信就没法再继续写下去了。

    等传旨官把皇上王衍的旨意一读,等传旨官把王衍赏给德一海的钢刀、白绫、御酒往德一海眼前一放,德一海当时就吓昏过去看了。

    皇上说让他死,他心里能不害怕吗?

    ******

    德一海这一吓昏过去,皇上的传旨官可为难了:皇上说让他们看着德一海死,德一海老是这么犯肉,皇上交给的任务,什么时候完成啊?我们就在这儿等着啊?我们就在这儿等着德一海醒,等德一海醒来后,我们问德一海钢刀、白绫、御酒用哪样啊?

    传旨官一想:反正皇上王衍要德一海死,反正我见德一海也活不了,反正德一海怎么死也一样。干脆,我就趁早打发他“上路”吧!

    传旨官想着,他就把皇上王衍赏给德一海的钢刀拿过来了。

    传旨官把钢刀拿起来后,他往德一海的脖子上一捅,“噗”地一声,曾经堂堂的西蜀国元帅德一海就这么死了。

    ******

    人之初,

    性本善。

    入歧途,

    恶满贯。

    恶满贯,

    难回天。(。。)

第三百一十九回、要齐心合力() 
皇上王衍赏了德一海钢刀一把、白绫一条、御酒一杯,他让德一海自行了断,他让德一海自杀。

    德一海听传旨官那么一说,他当时就吓昏过去了。

    传旨官心说:你老这么昏迷不醒,皇上交给我的任务,我什么时候完成啊?

    传旨官一想:反正皇上要的是德一海死,反正德一海怎么死都一样。干脆,我提前让他死吧!

    传旨官想到这里,他拿起皇上王衍赏给德一海的刀,他“噗”地一声,他就把德一海杀了。

    *******

    德一海曾经堂堂的西蜀大元帅,就这么死了。

    德一海是特别坏的人吗?

    德一海在掌权期间,他也确实做了些让西蜀人民难以接受的事。

    德一海掌权以来,他加捐加税,也确实累死饿死了不少的人。

    要说德一海特别特别地坏,也不能完全那么说。

    德一海在西蜀掌权期间,他自然也是愿意让西蜀人民谁都说他好的。

    作为一个人来说,谁都愿意别人说他好。

    不光德一海,谁都一样。

    有的人为什么会变坏呢?

    有的人变坏,多半是因为形势所逼,或者利益的诱惑。

    如果没有形势所逼,或者利益的诱惑,我敢说,世界上没有坏人。

    德一海的坏,就是因为形势所逼引起的。

    如果没有形势所逼。我敢说,德一海没有那么坏。

    德一海的“坏”,多半是因为李唐对他西蜀大兵压境所引起的。

    当时。李唐的二十万人马驻扎在西蜀边境,当时李唐随时都有一举将西蜀灭掉的可能。在那种情况下,德一海不得不二十万人马去应对。德一海调二十万人马去应对,他西蜀国国小,他西蜀国掉二十万人马困难,他就不得不向他西蜀老百姓加捐加税。他向老百姓加捐加税,老百姓就苦。

    德一海之所以成为他西蜀老百姓心目中的罪人。怪谁呢?

    还是怪他德一海自己。

    在我们一开书的时候我说过,本来在一开始的时候西蜀和李唐关系还可以的。本来他们之间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可德一海见人家国内兵力空虚。他非要趁机打人家不可。

    就因为那个,才使得西蜀有了以后的事。

    西蜀首先打人家李唐,使得李唐有了打西蜀的理由了。

    兴你打我,就不行我打你吗?

    因此才使得李唐二十万大兵对西蜀大兵压境。因此才使得德一海不得不向西蜀的老百姓加捐加税,因此才使得西蜀有今天的这一劫,因此才使得德一海今天一命归天。

    ******

    德一海一死,西蜀有些人放起了鞭炮。

    不过,在西蜀皇上王衍的心里,确是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

    ******

    但是西蜀的皇上王衍可没忘了他的国家大事。

    西蜀皇上王衍心说:现在凌异人怎么样了?现在凌异人顺利吗?

    经过这一劫,西蜀皇上王衍也比以前成熟多了。

    这一劫,对西蜀是很危险的,这一劫差点让西蜀亡了国。

    要没有李唐的那次“后院起火”。要没有道安、李忠义在李唐作乱,李唐要不撤兵,如果李唐继续对西蜀大兵压境。西蜀可不真亡了国吗?

    如果李唐对西蜀仍然大兵压境,这次西蜀还有那个功夫,还有那个能力处理他的绵竹内乱的事吗?

    对于那个,王衍能不清楚吗?

    我完全可以说:这次西蜀之所以没有亡国,是老天爷救了他。

    所以,现在王衍才这么重视那事。

    所以。现在王衍才这么叨念这次凌异人的成与败。

    ******

    现在凌异人怎么样了?他顺利吗?

    凌异人奉王衍的命出使南六国,他的第一站是南平的高季兴。

    起初。高季兴对将来还与西蜀合作不合作有些犹豫。

    因为他担心德一海不死,德一海将来还会在西蜀死灰复燃。

    如果德一海不死,如果德一海日后有一天死灰复燃,他老想着惹事,他老想着打人家,他那儿老有事,让我今天帮他明天帮他啊?

    再说,德一海已经是千古罪人了,如果德一海日后有一天死灰复燃,让我和他合作,让我和他坐一块称兄论弟啊?

    我和他坐一块称兄论弟,我和他同流合污,我不也加入坏人行列了吗?

    所以,起初凌异人和高季兴谈那个事的时候,高季兴不大愿意和西蜀合作。

    现在,高季兴听说德一海死了,高季兴当时就向凌异人表态了:我愿意与你们合作。

    高季兴也不希望失去西蜀“这座山”啊!

    如果高季兴失去西蜀“这座山”,李唐对他的威胁是很大的。

    所

    所以,高季兴一听到德一海死的消息以后,他马上表态愿意和西蜀合作了。

    ******

    凌异人见高季兴答应了,他非常高兴。

    之后,凌异人辞别了高季兴,他就到吴国杨行密那里去了。

    凌异人到了吴国杨行密那里,杨行密的回答和高季兴差不多。

    杨行密也非常顺利地答应了。

    书说简短。

    之后,凌异人又到了吴越国钱缪那里,闽国王审之那里,汉国刘隐那里,楚国马殷那里。

    结果,得到的回答和高季兴的回答都差不多。

    凌异人见出使南六国成功了,他非常高兴。

    *******

    这天,凌异人回到了成都。

    凌异人回到成都之后,他把他这次出使南六国的情况和王衍一说,王衍也非常高兴。

    ******

    不久,高季兴又派人到西蜀来了。

    高季兴说,为了使南七国的关系进一步关系密切,他想来个南七国的七个国主的大结拜。

    这次高季兴不但派人来了西蜀,南方其他几国高季兴业派人去了。

    这次高季兴想来个七主大结拜。

    以前,他们七国是《七国联盟》,他们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高季兴提了个建议,他想七个国家的国主七主打结拜。

    如果真“七主大结拜”,那他们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在古代,就讲究“拜把子”。

    您见国三国时的刘备、关羽、张飞吗?

    他们结拜以后,他们的关系多么密切啊!

    现在高季兴就想来那个。

    高季兴也怕“旧戏重演”啊!上次西蜀差点亡了国,如果西蜀真亡了国,那他也就离他自己亡不远了。不管西蜀国一旦亡了国,对他震撼很大,南七国中无论谁一旦亡了,对余者的震感都很大。

    前文说了,南七国的七个国家加一块,国力才仅是李唐郭的五分之四,如果南七国再亡一个,他们悬殊不更大了吗?

    ******

    这天,南七国的七个国主大结拜了。

    结拜的地点就在高季兴的荆州。

    南七国的国主分别是,高季兴、杨行密、马殷、刘隐、钱缪、王审之、王衍。

    南七国七主结拜,他们要齐心合力共同对抗李存勖。

    。。。

第三百二十回、奇书出现了() 
高季兴、杨行密、马殷、刘隐、钱缪、王审之、王衍七王大结拜了。

    他们这一大结拜,他们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以前他们的口号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他们虽然也是那个口号,可他们“一方有难”中的“难”的范围缩小了。以前他们的“一方有难”,仅仅指他们的国家受到外敌入侵。以前只有外地入侵谁的时候,他们中的别的人才会帮忙。例如,之前李唐对西蜀大兵压境。当时李唐虽然对西蜀大兵压境了,可李唐没有真正地入侵西蜀的,所以其他的人就没有帮忙。现在不同了,现在他们结拜了,现在他们关系密切了,现在只要谁稍微受到威胁,其他人就会帮忙。

    *******

    这时,七王结拜的消息就传到了洛阳。

    李存勖一听这个消息,他心就像堵了一个疙瘩似的。

    李存勖一心想统一天下,他一听说他统一天下的“路上”有了“绊脚石”,他心里能不堵得慌吗?

    ******

    我们这部书主要说的,就是李唐一心想统一天下。

    我们这部书主要说的,也是李唐和南方七国的周旋。

    说到这里,我再简单说说我们这部书以后的发展,我再顺便说说,我们的“路”现在已经走多远了。

    我们这部书分三部分:李存勖阶段。李嗣源阶段,李从柯阶段。

    现在我们正说的是李存勖阶段。

    知道当时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存勖只做了三年的皇上。以后他就死了。李存勖死了以后,李唐的皇上就换了李嗣源。李唐的皇上换了李嗣源以后,我们的故事就是“李嗣源阶段”。李嗣源做了几年皇上以后,他也死了。李嗣源死了以后,李唐的皇上又换了李从柯。李唐的皇上换了李从柯后,我们的故事就是“李从柯阶段”。

    现在我们这部书已经“走”了多远了呢?

    我们说到这里,李存勖第一年做皇上的事刚刚说完。李存勖做了三年的皇上。刚说完他头一年做皇上的事。李存勖的故事,我刚刚说了三分之一。我们这部书分李存勖、李嗣源、李从柯三个阶段。从总的来说。我们的故事说到这里,大约刚刚说了九分之一。

    *******

    继续说我们的故事。

    李存勖听到南方七国的七个国王七王大结拜的消息以后,他就与他手下的几个重臣在一块商量。

    因为七王结拜对他的影响很大。

    如果不七王结拜,如果七王各想各的。李存勖并不担心,现在七王合心了,李存勖能不担心吗?

    七王结拜以后,别说以后李存勖想打人家不怎么可能,说不定以后人家还有打李存勖的可能。

    *****

    李存勖就与他手下几个重臣商议。

    这时候,郭崇韬也只挠头。

    以前郭崇韬是最有主意的,以前李存勖每次问郭崇韬的时候,郭崇韬都有主意,现在郭崇韬也没主意了。

    *******

    可就在这个时候。孔谦来了。

    对于孔谦这个人,以前我多次说过。孔谦是前唐公主的儿子,孔谦又是皇上李存勖的岳父。孔谦也是李唐的刑部尚书。

    前文还说过,孔谦对李存勖,一般是没什么好意的。

    因为孔谦是前唐公主的儿子。

    因为孔谦一心想光复他的“大唐”啊。

    现在,孔谦来了。

    ******

    孔谦对李存勖说:“皇上,现在臣我听到一个事。”

    李存勖说:“你听到什么事了?”

    孔谦说:“臣听说现在世上出现了一本书,叫《诸葛奇书》。”

    李存勖说:“《诸葛奇书》?”

    孔谦说:“臣听闻。《诸葛奇书》乃是当年的武侯诸葛亮所著的一本书。臣还听闻,《诸葛奇书》里有当年武侯诸葛亮的所有的用兵之道。臣还听闻。《诸葛奇书》也是武侯诸葛亮历其一生的心血所著。臣还听闻,《诸葛奇书》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臣还听闻,得奇书者,得天下!”

    李存勖一听,他顿时把眼睛瞪大了。

    李存勖一心想得天下,他一听说“得奇书者得天下”,他心能不动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