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唐兴衰-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一个“有请“孟知祥进来了。

    孟知祥进来后,他就把他的来意对杨行密说了。

    由于杨行密本来就不愿意和李存勖开战,孟知祥和杨行密一说,杨行密马上就同意讲和了。

    *******

    杨行密同意讲和以后,他马上给徐知浩写了一封调令。调徐知浩马上回兵。

    杨行密把调令写好之后,他马上派人给徐知浩去送。

    孟知祥见他的任务完成了,他就向杨行密告辞。

    *******

    先说杨行密的调令。

    几天后。杨行密的调令到了盐城城外徐知浩的大营。

    徐知浩一看杨行密的调令,他不敢不听,他回兵了。

    ******

    一场唐吴两国的徐州之战就这样彻底结束了。

    这场战争算谁胜谁败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

    战争只能是两败俱伤。

    首先说,这场战争导致唐吴两国都伤兵损将和花费很多的钱粮。

    打仗伤兵损将是自然的。

    打仗哪有不死人?

    这场战争导致吴国死了不少士兵,还导致吴国死了大将徐知月,还伤了司马德云、许天顺。

    这场战争也导致李唐死了不少人。

    同时,还导致郭崇韬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收了孔廉。

    孔廉是不该收的,郭崇韬把孔廉收下了。

    到后来。在孔廉的身上真的出事了。

    同时,这场战争还导致李唐的大将白雄买了一个世外高人的人情。

    在这场战争中。白雄曾经落荒而逃,他遇上了一个世外高人。白雄遇上那个世外高人以后,那个世外高人送给白雄了一些毒目针沙,才使得白雄用毒目针沙打伤了司马德云和许天顺。

    由于白雄欠了人家一份人情,到后来白雄的身上也出事了。

    *******

    那么,这场战争不该打了?

    对李唐来说,这场战争自然是不该打的。

    因为这时正是李唐搞发展的时候,他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出事。

    可对吴国来说,在某种地方说,这场战争还是该打的。

    因为这场战争一开始的时候,是百分之九十地吴国能胜,吴国的人马有二十万,他还有世外高人司马德云的帮助,他还不能胜吗,如果这场战争吴国胜了的话,吴国就会得到李唐的许多国土。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他没想到司马德云半道“摔跟头”了,司马德云半道被白雄打伤。

    同时白雄还打伤了许天顺。

    白雄和许天顺一受伤,吴国就只有徐天赐单线作战了。

    吴国只有徐天赐单线作战,也没什么,当时吴国的势力仍然比李唐强一些,可这个时候郭崇韬又收了孔廉,李存霸又取了盐城,弄得徐知浩不得不兵退吴唐交接处。

    徐知浩兵退吴唐交接处以后,这时候徐知浩仍然还是力量不弱,这时候要说让徐知浩打退郭崇韬再次北进,他没那个力量,这时候要说徐知浩人马驻扎那儿牵扯住郭崇韬,他还是能办得到的。

    可就在这个时候,吴唐讲和,吴王杨行密调徐知浩回兵了。

    *******

    那么,导致这场战争的发生是谁的错呢?

    徐知浩和郭崇韬都有错。

    要说是徐知浩的错,这场战争是徐知浩首先挑起的,这场战争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徐知浩首先联合西蜀等国进攻李唐。

    要说是郭崇韬的错,是郭崇韬三番两次想得到《诸葛奇书》给徐知浩等人放出了一个不安的信号,才导致后来的徐知浩进兵。

    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争是结束了。

    *******

    这场战争结束之后,郭崇韬就回到了洛阳。

    郭崇韬回到洛阳以后,他见李存勖的脸色非常不好看。

    郭崇韬有些不明白。

    郭崇韬心说:我打胜仗了,皇上怎么不高兴呢?

    郭崇韬一问,他才知道,长安那边的战场不利。

    郭崇韬说:“皇上,你放心吧,臣马上领兵去洛阳助战。”

    郭崇韬领兵去洛阳助战,这才与西蜀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第五百三十六回、请大将出山() 
♂,

    郭崇韬打退了徐知浩,他回到了洛阳,可他回到洛阳之后,他见他们皇上李存勖的脸色非常不好看。

    郭崇韬心说,我打胜仗了,皇上的脸色怎么不好看呢?

    郭崇韬一问,他才知道,长安那边的战场不利。

    郭崇韬说,皇上,您放心,臣马上领兵去长安助战。

    这时候郭崇韬的心里美。

    郭崇韬心说,我和李嗣源分兵的时候,我选了难打的徐州,李嗣源选了好打的长安。徐州那边的敌兵有二十万,长安那边的敌兵只有十万。自然徐州比长安难打了。没想到我这边难打的徐州都打下来了,李嗣源那边好打的长安还战局不利。

    两天后,郭崇韬领着李存霸、李存孝等,带着几万人马又去长安助战了。

    *******

    长安那边的战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

    咱再反回头说长安那边的战场。

    这段书也叫《郭崇韬、李嗣源各有其能》。

    我们说完郭崇韬了,再说李嗣源。

    在我们说李嗣源之前,先说说李嗣源到达长安之前长安是怎么失守的。

    前文说了,徐知浩和西蜀的王衍商量好了,他们一个打的东边徐州,他们一个打的西边长安。

    王衍和徐知浩商量好了以后,他带着十万大军,他带着韩涛、德飞雄、戴容等,浩浩荡荡往长安的方向进发了。

    这时候,王衍的信心十足。

    ******

    在王衍去之前,还多少有些事。

    在王衍去之前,他还把孝英杰请出来了。

    请孝英杰是王衍亲自去的。

    对于孝英杰这个人,前文书我也不止一次提到,我们曾经有一段书叫《英杰闹成都》说得就是他。

    孝英杰也是十大高人之一。

    *******

    对于孝英杰这个人。我还得说说。

    孝英杰闹成都以后,他就和西蜀皇上的关系变得疏远了。

    孝英杰和西蜀皇上关系疏远有两个原因:

    一,他爹孝禹王是西蜀朝廷害死的。他对西蜀朝廷当然有看法,虽然他爹的死和西蜀皇上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不想再为西蜀皇上卖命在自然。

    二,他曾经闹过成都,他也担心西蜀皇上对他有戒心,他也怕他投过来以后,他会和西蜀皇上的关系搞不好。

    ******

    王衍出兵之前,他想把孝英杰请出来。

    因为孝英杰的武功不善。

    因为如果他能把孝英杰请出来,就会给他增加很大的一个力量。

    ******

    在王衍请孝英杰之前,凌异人曾经劝过王衍:“皇上。您认为您请孝英杰出山好吗?”

    王衍说:“凌丞相,你认为有什么不好吗?”

    凌异人说:“孝英杰跟皇上的关系复杂,孝英杰的爹孝禹王就是……,就是那么死的,臣担心将来孝英杰会反皇上。”

    王衍说:“只要朕真心对他,朕想他不会辜负朕的。”

    凌异人说:“臣看,孝英杰这个人是,请也好,不请也好。

    王衍说:”朕看,还是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凌异人说:”好吧。“

    ********

    这天。王衍带着一些人请孝英杰去了。

    王衍要学当年的刘备请诸葛亮。

    王衍去了以后,孝英杰见王衍挺热诚,孝英杰同意出山了。

    王衍把孝英杰请出之后。他当即封孝英杰为二路兵马大元帅。

    王衍的头一路兵马大元帅是韩韬。

    *******

    就在王衍正准备走的时候,孝英杰还给王衍出了一个主意,他让王衍一方面去长安,一方面派出一路人马取潼关。

    孝英杰说:“潼关是兵家比争之地,潼关的地理位置非常地重要,我们如果先把潼关拿下来,李唐的整个长安地区差不多有一半落入我们之手了。因为潼关一旦被我们拿下,我们可以阻挡李存勖的援兵。现在李唐的长安没多少人马,如果没有李唐的援兵。长安迟早会被我们拿下。”

    王衍说:“好!朕……。”

    王衍刚要说,好。朕这就派人去打潼关,可王衍刚要说那话。他想起一件事来。

    他想起他第一次打长安的事来了。

    前文说了。

    在王衍第一次打长安的时候,王衍手下一个叫司马中的人也对王衍那么说过。

    当时司马中和王衍说的,和今天孝英杰和王衍说的差不多。

    当时司马中也说,要取整个长安,咱应该先把他的潼关拿下。

    当时王衍就听了司马中的话,王衍就从自己的二十万人马中分出了五万,让一个叫胡鹏的人带了五万人马去打潼关。结果也不是多么好。

    结果自己从二十万人马中分出了五万,使得自己的力量单薄了一些,后来才导致自己没有一鼓作气拿下长安,最后才导致给了李存霸(当时的长安守将)以喘气的机会,才导致自己最终大败。

    这时,王衍就用两只眼睛看着孝英杰。

    因为王衍想起之前凌异人对他说的话来了。

    之前凌异人对王衍说过,孝英杰这个人用也好,不用也好。

    王衍心说:孝英杰安得什么心啊?上次我二十万人马分出了五万,我就落了那么一个结果,这回我十万人马再分出两、三万来,我还……?

    这时,孝英杰也看出王衍的心思来了。

    孝英杰就给王衍解释。

    孝英杰说:“皇上,此一时彼一时啊。这次跟上次不同。上次是咱的兵不精,这次是咱的兵精。上次咱兵马中的大将只有德飞雄、戴容,这次咱的兵马中的大将多了韩涛和我。咱们的对手长安那边呢?咱们的对手长安那边是,上次他的兵精,这回他的兵不精。咱的对手长安那边,他们上次他们的大将李存霸在长安守着,这回他们的大将都不在长安,这回他们的长安只有一个无名鼠辈。”

    王衍点了点头。

    孝英杰又说:“皇上,放心吧,听臣的没错。上次咱吃亏吃在他们的那个长安守将李存霸的身上,这回他们的长安守将是个饭桶啊。”

    王衍又点了点头。

    王衍就决定派出一部分人马先取潼关了。

    王衍决定派出两万人马去取潼关。

    王衍决定,让孝英杰领兵去。

    王衍让孝英杰去,孝英杰也没推辞。

    孝英杰就去了。

    ******

    王衍要战整个的长安地区,他一方面自己领人去打长安,他一方面派孝英杰取潼关。(。)

第五百三十七回、单人取潼关(一)() 
♂,

    王衍派孝英杰领兵两万去打潼关。

    王衍还给孝英杰派了一个助手。

    王衍给孝英杰派的助手是谁呢?

    就是那个德飞雄。

    孝英杰点齐人马,他和德飞雄领兵就去了。

    *******

    对于潼关,前文书我也说了,潼关那个地方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潼关是当时长安地区通往李唐内陆地区的咽喉要道。

    潼关的地理还非常险要,潼关的两边都是山,两山中间就只有一条道可以通过。

    要不怎么说,潼关是个一夫把关万夫莫开的地方呢,如果敌方的人在两边的山上守着,你想从中间的道上通过,根本不可能。

    如果潼关一旦被西蜀得到,李唐的援军将很难过来救长安。

    ******

    先说孝英杰打潼关的事。

    孝英杰心想:潼关是个一夫把关万夫莫开的地方,我怎么才能把潼关取了呢?

    孝英杰先把人马停住了。

    他没敢冒然而入。

    孝英杰知道:如果冒然而入的话,如果事先让对方守潼关的人得到消息,他们把潼关的大门一关,我没法打开。

    孝英杰一打听,对方守潼关的大将叫董化及。董化及的家就在潼关以西五十里的董家庄。

    孝英杰一想:有了。

    孝英杰打算从董化及的家人身上找突破口。

    *******

    孝英杰打定了主意以后,他马上对他的人马做了安排。

    孝英杰把他的人马兵分三路:

    头一路,由他孝英杰带着两名随从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样去董化及的家寻找突破口;

    第二路,由德飞雄带着一千人仍然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样跟在孝英杰的后面,准备随时接应孝英杰;

    第三路,由孝本领着一万九千人在西蜀与李唐交接处的西蜀一方随时听从安排。

    孝英杰安排好了之后。他和德飞雄先走了,留下孝本临时不动待命。

    ******

    先说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