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璀璨星路-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所有的电影都是在最高|潮的时候结束,毕竟接下去的情节已经无法吸引观众了。

    也是因为如此,李玮电影中想展现的“人造人与自然人的战争”是没有办法直接表现的; 因此只能通过父亲与母亲的交谈,以及父亲对儿子越来越冷淡的态度可以看出来。毕竟相较于自然人,人造人可都是经过基因改造和后期定向培训的,人家身为战争机器的有效度可是远远高于自然人。被逼到极限的自然人终于决定启动定点清除计划,毕竟人造人最大的劣势就是没有自然人那么“阴谋诡计”。自然人决定将牺牲部分自然人,用他们当诱饵将人造人引入到定点的几个城市,而后用核|武|器摧毁这些人造人。不幸的是,母亲他们所在的城市成为的诱饵城市。

    好在父亲对于政府还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家,政府派来了直升飞机来接走他。父亲表示; 只要母亲放弃这个压根不算他们儿子的儿子,就可以和自己一起离开这个即将被核|爆的城市。就在母亲犹豫的时候,他儿子松开了手。母亲很快意识到,是的,这个孩子很难从科学的角度来定义存在。她既是他生物学上的母亲,但又不算是生物伦理学上的母亲。但是相处了这么多年,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她都庇护了这个小孩子。对于自己来说,他就是自己的儿子。于是母亲微笑着拒绝了父亲,带着孩子回到了他们的家。

    在最后时刻到来的时候,母亲想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她没来得及为这个孩子准备过任何一个生日。于是她决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这个孩子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生日。她做了一个淡蓝色的蛋糕,蛋糕上有着这个孩子非常喜欢但是她亲生儿子并不喜欢的鸢尾花。就在孩子闭上眼睛许愿的时候,窗户那透来如同太阳般耀眼的光芒。在刺眼的光芒中,影片失焦

    李玮最后的镜头刻画还是非常煽情的,虽然没有直接表现死亡,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不可能有人在距离核|爆那么近的地方幸存。而伴随死神收割生命的步伐同时却是一个母亲为自己的儿子庆祝第一个生日。正因为这把刺向心脏的刀来得这么快,因此很多观影者还没有想明白。可是大家并非无动于衷者,很快就有感性的女观众低声抽泣起来。

    而影评人们则是仿佛看到了金矿一般,因为这部电影能够挖掘的东西太多了。比如对于人的批判;比如对于父权的蔑视和批判;比如对母爱的升华这些东西随便拿一个出来都足以承担一篇优秀的影评。不过他们还有许多想知道的内容,因此就等着电影将字幕全部走完。

    随着灯光的亮起,主持人再度走上舞台。而跟在主持人身后的则是李玮等主创和主演们。观众们显然对这部电影很满意,故而主创和主演上台的时候,大家都起立鼓掌致意。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一些对电影幕后不感兴趣的人基本都走了,特别是别家剧组的人。因为到了这个阶段,那就是影评人的提问环节,而影评人的提问一般又会直指电影内核。如果导演之间是师徒关系或同门师兄弟,那么听听分析没关系。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关系,那就有点不知趣了。因此主持人也特意留了点时间让不相干的人退场,最后剩下的就是影评人和评委们,此外还有几个铁杆粉丝还在二楼。而组委会也将椅子拿了上来,好让李玮等人可以坐下来接受提问。

    影评人和导演之间的关系很微妙,用李玮的话来说,感觉特别像夫妻。双方都认为彼此是最了解对方的人,可偏偏彼此又互相看不起对方。导演会觉得影评人算个什么东西,这电影是我的艺术、我的孩子,你理解么?你理解创作这部电影时,我的心路历程么?你知道我拍摄这部电影时,我的所感所悟么?你们这些影评人就和家里那些当爸爸的,以为电影出来就该喊你“爹”啊?随随便便让你当爹了还不满足,东嫌弃西挑剔的,你亲儿子也要被吓跑的好不!但是影评人却却觉得,你的酝酿也好,你的感悟也罢,你不能变成你的作品有啥用?就好像说当妈又是胎教又是营养滋补,但是结果生了个不是那么优秀的儿子出来,怪谁?现在孩子在起跑点就有点输了,我当爹的还不督促一二,以后怎么办?

    “李导,我发现在这部电影里,父亲这个角色是个绝对的反面角色。一方面他开启了人造人的潘多拉魔盒,另一方面他对于孩子和妻子的冷漠也使得本片最终成为一部悲剧。”此时有影评人站起身提问。

    大家一看,居然是电影评论的首席影评人。在电影圈的三大专业刊物中,dvd收藏主要针对dvd或蓝光碟市场,故而针对院线电影的就只有电影评论和票房。而这两本刊物中,票房走的是兼容并包的路线,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会得到他们的垂青。而且票房的影评人是难得的不歧视商业类型片的影评人,不会用艺术片的标准去要求和审视商业片。而电影评论则是死忠的“艺术电影派”旗手,并且特别喜欢先锋派和探索派电影。在电影评论看来,李玮这部电影颇有探索电影的风格,故而也对这部电影的重视程度体提高了许多。

    “我想了解的是,这部电影中对父权的批判是源自什么因素?此外我还想了解的是,你未来的电影中是否还会有这样的内容?”

    在电影,或者说所有的文艺作品中,“母爱”都是被歌颂的、被赞扬的。但与此相对的是,“父权”就是被批判的。比如说,很多电影都有“弑父”内容出现。当然,这里的“弑父”不一定是让角色杀死角色的父亲。也可以是角色反抗、拒绝或者破坏父亲或类似父亲角色的师父、上级等角色。在绝大部分文艺作品里,父权象征着、强权等等。

    不过李玮倒是没有这个想法,因此他回答道:“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电影的时长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容纳更多的情节,我不得不将许多角色进行合并,因此才有了片中的父亲角色。至于未来的作品,这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因为的电影的根本是剧情,所有的情感、元素构件都必须服务于剧情本身。如果我下部电影打算拍摄父爱题材的话,那么所谓的对父权批判肯定就不好表达了。当然,也许会有一些父子冲突,但是不会是主要内容。”

    其实父爱电影相较于母爱电影,会有很多戏剧冲突。在母爱题材电影里,母亲身为冲突的主要角色,她主要是承担来自外界的压力。但是在父爱题材电影里,父亲身为冲突的主要角色,他的主要冲突却是来自家庭内部。比如父子之间的互不理解之类。或许从根本上来说,母亲更像是自己情感和生命的庇护所;而父亲则更像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磨刀石。

    “李导,我发现这部电影目前的宣传素材全是非常温馨的图片,但是您这部电影的结局您这是故意的么?”此时站起身的是东方娱乐周刊的记者。

    东方娱乐周刊算得上是一本有格调的八卦周刊,而之所以这么评价就是他们至少不会将报道主力放在八卦上面。因此相较于狗仔文化盛行的星期五和专爱爆各种大料的秀周刊,东方娱乐周刊的尺度还是能被主流娱乐圈接受。因此很多首映礼、发布会也都爱邀请这样的杂志。

    “对,就是我故意的。”李玮做了个鬼脸,引来台下不少笑声。“其实也不能怪我啊,是你们认为这是一部家庭温馨题材的电影,我就干脆按照你们的期待做了一批海报。你们放心,等电影正式公映的时候,我会换成合适的海报。对了,这次给大家的报道素材还是以温馨为主,希望大家能帮着我们一起骗观众。横竖你们被骗了也不爽,不如一起骗大家吧?”

    李玮的幽默回答让台下的记者笑成一片,事实上他们也觉得当初被骗有些气愤,但是现在想想也是李玮利用大家的报道反过来捉弄下大家罢了。不过现在提出来的一起欺骗观众的计划,怎么想也是很有趣的。于是不少记者决定将那张母子相拥的温馨照片当做主要素材配发了。

    和影评人以及记者的谈话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然后全体主创和主演在海报前摆造型给到场的媒体拍摄需要的照片。忙完这一切之后,妈妈的首映礼也算结束了。剩下的时间里,妈妈也将在电影节里其他放映厅里播映。至于上座率,那就要看影片的优秀程度了。不过好在李玮已经在事前铺垫了宣传,而同时这次首映礼也会加深大家的印象,剩下的就是希望场刊能对这部电影做出比较正面的评价。毕竟场刊可是免费发给所有来电影节的观众。

306 燕京国际电影节(十)() 
其实是不是经常来电影节的观众; 从他们的选片口味就能看出来。如果选的是媒体或广告上所推荐的电影,那么他们基本是初次来电影节或者只是所谓的“路人饭”;但如果是根据场刊推荐来选片的话; 那基本上就是电影节的常客和“铁粉”。每个电影节都有自己的场刊,而所谓的场刊基本就是集合前一天影评人和普通观众对所有参展影片的打分及评价集合而成的宣传册子。当然; 不是所有参展电影都有机会上场刊; 毕竟场刊是组委会负责印刷; 因而只有受到影评人和观众好评; 或者是组委会特别推荐的电影才有机会上去。而那些能天天在场刊露脸的电影,不用说就是本届电影节的最受欢迎影片。燕京国际电影节往年都是由电影评论杂志社负责场刊的编辑和印刷; 但是今年却是自己独立刊行,这倒是引起了不少记者的关注。但是奈何组委会和电影评论杂志社都闭口不言; 大家也只好暂时按下好奇心。

    作为开幕电影的妈妈在场刊上拿到了封面的位置; 而在点评环节,影评人给予的评分在4。6分左右,这算得上是非常高的得分了。按照往年的标准; 只要上3分就有机会拿到电影节的奖项提名,而4分以上基本就是得奖区了。至于4。5分,那都是竞选大奖——“金鼎奖”的影片才能拿到的分数,而妈妈是本届影展上第一个拿到如此高分的影片。当然,随着未来几天的展映,妈妈这部电影的分数还是会有可能上下浮动,但是不会差别太大。

    李玮拿到这本场刊之后,心中的石头是落下了大半。只有分数达到一定级别,公关公司去努力才有可能拿奖。就好像学生要拿“优秀学生”表彰一样; 大家都是95分以上的成绩,那么你找人托关系才有可能拿奖;如果你只有65分的成绩,那再如何努力也不能拿奖,毕竟评奖机构也是要脸的。如果真的是烂片得奖,那么不消几年,你这个电影节就彻底烂了。

    李玮带着主演也在电影节里到处蹭电影看,以李玮的导演身份,自然能拿到不少电影的招待票。这种招待票一般只给影评人和圈内电影人的,虽然大家也是为奖项而来的,但是都是同行,都讲究个低头不见抬头见什么的。而且大家也希望能得到同行的背书,这可比一般影评人的评价要高许多。再说了,李玮可不算什么普通的新晋导演,人家是有大奖在手的导演。尽管李玮还不算一线名导,但圈内都认定李玮可是“电影大师预备役”,因此绝大部分电影发行公司都想交好下李玮。虽然知道挖李玮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李玮愿意提携下自己旗下的导演或演员,那还是有可能的。再说了,万一未来李玮打算拍超级大片的话,大家还是可以分摊投资的嘛。

    随着电影制片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大制作电影至少是三家到四家公司联合投资;如果碰到那种超级大片的话,那么近十家电影公司联合制作也是有的。要知道现在电影的制作成本和宣发成本之高,如果有电影没有达到预计票房,那么电影公司立刻倒闭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大制作公司或大发行公司为什么还能保持利润?因为人家还是有办法的。

    第一招就是所谓的“绿灯系统”,绿灯系统从剧本到演员到导演都要经过严格的评分和审核,从各个环节降低制作成本所带来的风险。而第二招就是所谓的“瀑布制片”计划,大型制片公司每年都会制作若干部电影。严格来说,这些电影中大约有至少六成到七成在票房上是赚不回成本的,剩下的三成左右的影片大概是勉强保本。但是,只要这里面有一部到两部电影砸中票房的话,那么整个公司就是营利的。而且大制片公司每年拍摄的影片是各个类型、各个题材都有,终会有砸中票房的。

    剩下的第三招就是“联合制片”,小制片公司会找大制片公司,大制片公司会找游资,总要多拉几个合伙人,横竖一起亏一起赚嘛。而这种联合制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投,意思就是大家都看好某部电影,那么就一起投这部电影,这种方法的合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