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离乱青春-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侧的松树、柏树宛若守卫陵园的哨兵,为这位爱国抗日将军守卫着安宁。进入大门,穿过单洞门,走过三洞门,大家直抵这位将军长眠之地。就见一座高大的石碑,四方碑座,云龙纹碑顶,碑身上四个鎏金大字:刘湘之墓显得凝重、厚重,绕到碑身后面,上面写着将军的生平。石碑前面一张四足石质长方形供桌摆放祭品之用。

    石碑的后面是将军长眠之地,用长方形条石砌成。在墓室的后面是一堵高丈余,长数丈的影壁墙将墓区同其它区域隔离开了。陈蜀山提议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游览武侯祠景区,与抗日先人不期而遇于将军百年之后的墓地。我辈敬仰先生爱国、爱川的精神,故此我提议向刘湘先生三鞠躬,以表达我们的敬仰之意。”

    刘月晓说:“早闻川军有一位抗日将军。今日读将军碑文生平,感刘将军民族之气节。川军之气节,值得我辈尊敬,我完全赞同蜀山的提议。”陈蜀山、余金玲率先站到墓碑前,我们五人也站到蜀山、金玲身后,七人在将军墓前肃立。陈蜀山轻声喊:“向刘湘先生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礼毕。”

    随着陈蜀山的喊声。七人弯腰鞠躬。礼毕后,陈蜀山说:“此时已经快五点了,锦里古街要开始热闹了,咱们赶紧去逛街吧。”一直没有说话田晓蕊说:“我早就饿了,咱们还是先找点吃的去吧。”我说:“你怎么不爱说话呢,原来是饿了啊。”田晓蕊说:“我饿的快没有力气了。”刘月晓说:“你让再续背着你呀。”田晓蕊说:“再续,我走不动了,你背我一段吧。”

    我伏下身子说:“你上来吧,我背你。”田晓蕊双臂往我的肩膀上一搭,揽住了我的脖子。身子往我身上以趴,我搬起田晓蕊的两条大腿,向前咔咔的走了几步。余金玲、徐春梅起哄说:“看啊。猪八戒背媳妇了。”陈蜀山唱着西游记里面猪八戒背媳妇音乐来凑趣。我还要向前走,田晓蕊说:“快把我放下来,还不如我走着舒服呢。”我往下一蹲,田晓蕊双脚着地,走到我身边,俩人肩并肩朝墓区外走去。

    身后余金玲等哈哈大笑,刘月晓说:“田晓蕊还不好意思了。”

    听身后王小琴问:“蜀山大哥,你能跟我详细的介绍一下刘湘的情况吗。”

    陈蜀山边走边对王小琴说:“刘湘不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也是大邑刘氏成为中国近代望族的大功臣。与历史上大多数刘氏名流的成功之路不同。刘湘的成功不是通过读书科举,而是通过入伍当兵。而近代巴蜀历史的特殊情况。正好为刘湘的崛起提供了机会。刘湘系客家刘氏的开七公长孙巨源公的后裔(注:摘自贵州省毕节刘氏宗谱1995年月8日版167页),大邑刘氏传到第九代刘文辉和第十代刘湘叔侄时。家族崛起于世,盛极一时,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显赫的刘氏家族。刘湘(1889……1938年),谱名刘元勋,字甫澄,儿童时曾读私塾和县立高等小学。1906年投笔从戎,考取巴蜀武备学堂,后又考取巴蜀陆军讲习所和巴蜀陆军速成学堂,1909年毕业,分配到清朝新军第33混成旅65标作见习军官,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辛亥革命后,刘湘所在部队改为川军第一师,刘湘此时已由排长升为营长。此后,刘湘因为人骠悍,作战英勇,屡建战功,不断得到提升,到1918年护法战争时,刘湘升到川军第一师师长,成为巴蜀军队中的一员主要将领。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职业军人出身的刘湘通过与巴蜀地方各派军阀的较量和混战,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由第一师师长升任川军副总司令、川军第二军军长、川军前敌各军总司令。1920年,刘湘等巴蜀军阀驱逐了云南滇系军阀,宣布巴蜀实行自治,刘湘以第二军军长兼前敌各军总司令身份被推为川军总司令兼理民政。此与同时,北洋政府徐世昌总统也任命熊克武为巴蜀省长,刘湘为渝州护军使。1921年,刘湘被巴蜀军队推选为巴蜀各军总司令,并由巴蜀省议会推选为巴蜀省长。至此,刘湘已由一名职业军人发展为巴蜀地区的最高统治统治者。”王小琴说:“蜀山大哥对川康人物了解的真详细呀。”陈蜀山说:“乡土历史,我们讲过这些。”

    因为陈蜀山跟王小琴讲刘湘的一些详细情况,所以他俩就落后一一大截。余金玲在前面喊:“再续、小琴你们快些走。”陈蜀山说:“等以后有时间我再详细的给你讲讲刘湘的故事。”王小琴说:“嗯,期待中。”落后的我们四人加快了脚步,追赶已经走在前面的余金玲、刘月晓和徐春梅。

    ps:你的点滴支持,都会让作者倍受鼓舞。

离乱的青春之青春的恋歌71() 
2044年10月2日五点多,余金玲、陈蜀山俩人领着我们五人穿过武侯祠门前的街道,向东来到与武侯祠仅有一墙之隔锦里西蜀文化街。锦里的门口栽着2棵几十年的大树,高大、绿意葱茏。穿过川西仿古建筑的大门,一眼就看见有“锦里”两个大字的古街平面示意图。余金玲说:“来趟蜀都,大家竟然忘了拍照了,此地最能体现蜀都特色,不如我们几人在此拍张合影如何。”刘月晓说:“好啊,大家站好,我请一位当地人跟给大家拍一张。”刘月晓最能张罗,正好一对年轻夫妇从我们身边经过。刘月晓上前微笑着说:“对不起,打扰一下,您二位能给我们拍张合影吗。”年轻的白衣红裙妇女笑容可掬的说:“当然可以了。”

    刘月晓将自己的手机递给穿白衣服红裙的年轻少妇,从刘月晓手中接过刘月晓的手机。刘月晓迅速的走到我们中间,刘月晓、王小琴和徐春梅三人站在前排,余金玲、陈蜀山、田晓蕊和我四人站后排。我们身后就是锦里古街仿古建筑的大门。年轻少妇轻声说:“别动,看这里,喊茄子。”七人嘴角微动,轻声喊:“茄子。”少妇手指轻轻按动快门两下,走过来将手机递给刘月晓。刘月晓说:“谢谢。”白衣红裙少妇说:“不客气,再见。”刘月晓挥手说:“再见。”目送两位好心人离开。合影照拍完之后,刘月晓用手机又单独给我们几人分别照了一张照片,在我和田晓蕊拉手的瞬间,刘月晓抢拍了张照片。刘月晓拿着手机走过来,找到刚才照的相片,给我们看。余金玲说:“看起来蛮清新自然的吗。”我说:“月姐这张照片晚上发给我。”月姐说:“好的。”田晓蕊说:“再续。你给我们姐五个拍张吧。”田晓蕊将她的手机递给我,接过手机,看她们五人正好在一个小的圈子里。轻松的说着话,抓拍了两张。

    田晓蕊说:“再续。你给我自己再拍照张。”我说:“行。”田晓蕊变换了一下角度,我为晓蕊又拍了两张单独的照片。我把我自己的手机递给田晓蕊,让她给我和蜀山单独拍张照片。田晓蕊接过手机,在高高的石牌坊前,我和陈蜀山昂首挺立,田晓蕊手指按动,拍了两张,我又让晓蕊单独为我拍了两张。余金玲说:“大家拍够了吗。拍够了咱们就往街里走了。”徐春梅说:“我和琴姐拍一张就好了。”刘月晓正给王小琴和徐春梅拍照呢。陈蜀山、余金玲、田晓蕊和我们四人开始向街里走去。

    踩着积淀着历史厚重的、凹凸不平的青石板继续向里走。经营“三国菜”的“三顾园”餐厅,漂亮的迎宾小姐微笑着面对每位游人;有中式庭院风格的“锦里客栈”,敞开的大门欢迎着络绎不绝尤其是旅游来此小住几天的游人。陈蜀山边走边介绍说:“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蜀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蜀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巴蜀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余金玲说:“蜀山。你知道锦里地名的来历吗。”陈蜀山说:“据资料记载,锦里即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蜀都之代称。”余金玲说:“蜀山说的很对。这里北临锦江,曾经是织锦的集中区域,过去蜀锦属于贡品,也属于战略物资。”我说:“我和晓蕊都是初次来蜀都。对川渝文化都很陌生啊,在我的印象里。对川剧变脸有印象。”田晓蕊说:“对别的我也不太懂,我对川菜还是有所了解的。什么梅菜扣肉、什么红油闷榫啦。”

    几人边走边聊,后面刘月晓等3人快步赶了上来。沿街向里走去,3米多宽的街道两边都有手艺人的摊点。有捏面人的、有转糖画的、有剪纸的、有吹糖人的、有泥塑的,甚至还有一个留恋蜀都的外国人在画漫画。每次画画,都会让围观的人们哈哈大笑。看来,深邃的古蜀文化也迷恋了众多海外人士。街上明清时代的建筑比比皆是,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浅灰色的青砖堆砌成墙,黛青色的瓦作了顶,栏杆一律漆成红黑色。再往里走,富有浓郁三国特色和川西民俗的店铺让人目不暇接,筷子店、茶叶店、水晶店、玉器店、服装店、陶器店,各种精美的工艺品紧紧抓住你时尚的心。

    在这里你能亲眼看见桑蚕的剥茧、抽丝过程,可以为亲友选购精美的蜀绣,可以为老人挑选新鲜的名茶。此处禁不住购物*的几位女生,纷纷为家人采购了几件蜀绣织品,我和陈蜀山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则往前走去。

    此刻已是黄昏时分,各家店铺门前的大红灯笼次第亮起来,锦里的美丽的夜色开始来临了。摩肩接踵的游人迎来送往,抬头看去,川剧的戏台高高在上,十八般兵器分列两旁,依稀仿佛能看见古人正在咿咿呀呀地谈唱着古今。穿过戏台,就到了古街最吸引游人目光的地方,集现代气息的酒吧和茶坊。在昏黄的灯光下,摇曳的烛光迷离着人的心神。走累了,坐在方形或长形的木椅上,或品茗,或情人私语,或沉醉于音乐,或把酒赏玩,或三两知己闲谈,卸掉白日尘世的烦扰和世俗的烟火,放开所有的一切,只为拥有这片刻的心灵沉寂。路过茶楼或是酒肆,三五人群围着方桌品茶,打麻将,玩纸牌的有很多人,这是巴蜀人悠闲日子的折射和写照。

    左转过“西蜀第一街”的牌坊,阵阵的乡气扑鼻。美食小吃一条街让你食欲大开,垂涎三尺。三大炮、牛肉焦饼、张飞牛肉、火锅粉、豆腐干、川北凉粉、赖汤圆、烧麦、肥肠粉,光是名字就已经让我们流口水了。我和蜀山在前喊:“田晓蕊,你们快过来吧,这有好吃的。”

    田晓蕊大声的说:“就来了。”见田晓蕊等五人一溜小跑的朝小吃一条街走过来。惹得好多休闲的市民、游客侧目观瞧,以为发生了什么特殊情况了呢。

    ps:你的点滴支持,都会让作者倍受鼓舞。

离乱的青春之青春的恋歌72() 
刘月晓、王小琴和徐春梅三人追上来,七人步入锦里小吃一条街。黄昏时候的各种食物香气弥漫在街头巷尾,让人食欲大增,禁不住口水下咽。余金玲指着前面李长青三大炮店铺说:“三大炮是锦里著名小吃,用糯米做成,红糖蒸化,黄豆、芝麻炒香磨细粉和均,味道香甜可口。”陈蜀山说:“若是到蜀都来,没吃锦里的三大炮,等于没有到过蜀都。”我说:“太言过其实了吧,三大炮真的有那么诱人的魅力吗。”余金玲笑着说:“不信你就亲自来尝尝。”我说:“好,那咱们就先尝尝李长青的三大炮。”

    小店古朴典雅,明清风范,红色的幌子在晚风中轻拂,仿佛召唤顾客快来品尝吧。我们七人进了店里,伙计上前鞠躬说:“欢迎光临,您几位里面请。”让到红漆长桌旁,七人落座。伙计上清茶一壶,陪笑着说:“几位一定口渴了,放心喝吧,这清茶是免费的。”余金玲说:“谢谢。”伙计点头说:“不客气。”余金玲问:“我们几位是慕名而来,现在三大炮多少钱一份。”伙计说:“不多不少十元一份。”余金玲说:“那就给我们上七份。”伙计唱诺说:“好叻,马上就好。”然后对后厨大声的喊:“6号桌七份三大炮。”

    徐春梅提起茶壶,给我们几人倒上茶水,大家静候三大炮上来。坐在靠近窗户的桌子旁,看灯火阑珊的锦里街景,靓男倩女勾肩搭背,夜色里更增加了浪漫朦胧的气息。人来人往的游客,放下匆忙的脚步,漫步在铺满青石板的古街上。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