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网游之帝国在崛起-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还有事要禀?”杨峰问道。

    “启禀国君,老臣年事已高,恐误国君大事,今欲辞去户部尚书一职,回家怡老天年,还请国君准予。”

    “刘爱卿挡职尽心尽责,孤甚是满意,然,今日爱卿有意归隐,孤也不便强留,赐卿500金,以表孤对爱卿这些年鼎力支持的感谢。”

第110章 河北窦建德() 
“臣,谢主隆恩!”刘翔拜倒道,说完退了回去。

    两人的只言片语却在那些不知情的重臣们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二品大元自动退隐,而且国君连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有说。

    杨峰也没有去制止臣子们的喧哗,而是问道。

    “协办大学士可在!”

    “微臣在!”郭嘉出列道。

    杨峰点了点头,“郭嘉,已经过去这么久了,那三位黎族的首领和大巫师决定了没,是否愿意和我们合作?”

    “启禀国君,他们已经动摇,有同意的意向了,只是还有些顾及,有些犹豫。”

    杨峰闻言没有接话,而是将朱惟铭告诉他宋月皇朝的情况和周边国家的势力说了一下,然后,才对郭嘉道,“郭卿,你明白孤的意思么?”

    “微臣明白,今日之内,微臣一定给国君一个交代,只是以如今的局势和周边盟国,我国想要发展就只能攻打桓国和十万大山,所以,微臣以为,不能在是合作,而是臣服。”

    “微臣附议!”还不等杨峰开口,许贯忠便已经出列说道。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紧接着全都是附议之声,这让杨峰一阵无语,“嗯,郭卿言之有理,不臣服的郭卿可以先斩后奏。”

    “许卿,粮仓模具收集的如何了?”

    “启禀国君,这次我们共收集到了6528个,请国君安置。”

    加上自己的一个,一共6529个粮仓模具,一个可以存1000单位的粮食,一共就是可以存652。9万单位的粮食,想盖一座大粮仓是非常费力的,趁着这次可以好好的选择,最后,杨峰在千羽城东城门边上合成了一个容积500万单位粮食的粮仓,在天丰县、陈县、胜休县三座县城各安置了可容纳50万单位粮食的粮仓,其余的29个粮仓模具则被杨峰存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杨峰当即把粮仓建好后道,“孤决定撤去户部,改为财政部和户籍司,财政部尚书由王献之担任,财政部暂设税务司、商业司、产业司和钱粮司,负责收税、调节商品价和掌管千羽国国库,户籍司朗中由原户部司朗中***担任。”

    “微臣领旨!”两人出列道。

    这时,众人才真正的开始注意这个本来一直站在科教部尚书苏轼旁边的青年。

    杨峰点了点头,示意许贯忠将他手中的帐本递给王献之,“户部办公楼改为财政部的办公楼,户籍司暂时在财政部办公楼办公,刘卿需要尽快将财务帐目递交给王卿,还是工部需要抓紧为王卿盖座府邸,王卿现在先暂住苏府吧。”

    相关人员纷纷应喏,本来王献之是想推迟点府邸的,不过被苏轼给制止了,当苏轼小声解释,这是千羽国二品以及以上大员的福利之时,王献之感叹不已,这国君还真是阔绰,不过这样才能让属下更加忠心耿耿!

    “封原户部尚书刘翔之子刘蛮为五品捕虏将军,统领一个旅的士卒负责巡视千羽国内路,刘卿回府后通知刘蛮去兵部报备信息,兵部也需抓紧为刘蛮整编一个旅的士兵。”

    早朝结束,千羽国的原班老臣都聚到了刘翔的身边,其想法不言而喻,郭嘉则回监牢对黎族首领们下最后通牒了,而许贯忠、苏轼、王献之则被杨峰请到了御书房中,商讨机密大事!

    隋杨帝国清河郡漳南县,今年这里天灾不断,如今隋杨帝国要东征高句丽帝国,广征粮草断绝了人们的最后一线希望,饥荒席卷全县,窦建德所在的刘家屯,也由原来数百余户人家锐减到几十余户,其他人家不是饿死便是逃走,可逃走也没有活路,不是落草为寇,就是死在他乡,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了,在农民们看来,这一年的天比锅底还黑。

    窦建德没有逃走,一方面他还有一点点余粮,可以靠熬粥渡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另一方面,他又是个极为眷恋故土的人,不到迫不得已,他绝不会离开家乡一步。

    但很多事情由不得他,从几天钱,各地便传来消息,官府开始大规模征兵,凡各乡骁勇有力者皆要从军去辽东参加对异族高句丽帝国的战役。

    这个消息在清河郡各县击起千层浪,如果是从军去京城戍卫,为了吃军粮,大家都会踊跃报名,但是去辽东,谁都明白,那是去送死。

    逃亡潮席卷漳南县,大凡会一点武艺、能打一点的,纷纷离家逃亡,连窦建德的挚友刘黑闼也丢下妻儿,一走了之。

    窦建德却不敢随意走,他有妻子儿女,他逃走会连累家人,而且他已四十余岁,是当外祖父的人了,官府怎么可能还抓他?再者,这年头谣言多如牛毛,谁知道是真是假。

    直到这天早晨,县尉亲自带着几十名衙役到他家中,当场给他办理了服役登记,直接将他带走,他才知道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每个郡都有募军名额,再拆分到县,漳南县的名额是三千人,要募集三千名骁勇善战者,如此,窦建德怎么可能逃得掉。

    尽管被募集为从军,但窦建德还是决定认命,他非常配合官府,再加上他曾担任里长,在乡中威望很高,很快他便被任命为二百人长,在县城中进行训练,准备三月中旬赶赴辽东。

    窦建德的训练之地在县南门旁边一座占地七八亩的小校场内,原本是训练郡兵的场所,现在成为近五百名骁勇青壮们的训练场所,每天训练弓箭、矛法,由一名郡里来的校尉统帅。

    如果不是因为要去辽东,其实这样的日子倒也不错,每天除了训练就是睡觉,还有一目两餐的官粮管饱,窦建德是两百人长,还能多得一点米,托人带给妻子,连他自己也觉得日子不错,如果运气好一点,东征高句丽说不定也能侥幸逃回来。

    这天一早,县里传来一个惊天消息,县令去征召骁勇时被人杀了,消息迅速传遍全县,连窦建德他们也有所耳闻,一时之间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

第111章 官逼民反() 
不过此时离出发的日子还有几天,县令是死是活和他们没有关系,窦建德也和平常一样,带领手下在校场上训练弓箭,其实大家都是庄家汉,谁不会些力气?这些所谓的训练只是为了应付校尉,混顿饱饭,窦建德自己就是武艺极高强之人,弓马娴熟,既然他是两百人长,他也要做出表率来。

    “今天上午每人射一百箭,下午是安排练矛,最后几天训练了,大家都卖力点吧!”

    窦建德大声喝喊着,他也拾起一张长弓,张弓搭箭,略略偏一个仰角,弦一松,强劲的箭脱弦而出,划过一道弧线,正中靶心,引来一片鼓掌声。

    窦建德略略有些得意,捋须笑了起来,这时,一名士兵在门口喊道:“窦百长,门口有人找你!”

    窦建德吩咐几句,转身快步向大门走去,走出校场大门,是他的妻子托人送信来了,就是他本村人,他认识。

    “栓子,什么事?”

    “窦大哥,大嫂让你回去一趟,说有紧急事情。”

    窦建德现在有点担心,便回去向校尉请了一个假,由于窦建德表现得很不错,没有逃跑之心,校尉便答应,规定他明天天亮前必须返营。

    窦建德的家离县城约十几里,他心中担心,急忙一路小跑回了家,一进家门便高声问:“娘子,出什么事了?”

    “大郎,你终于回来了!”

    他妻子迎了出来,紧张道:“孙二来了。”

    她低声在丈夫耳边道,“他浑身是血,好像是犯命案了。”

    妻子说的孙二就是他的好友孙安祖,年纪比他小两岁,从小和他一起拜师学艺,算是师兄弟。

    窦建德一惊,“他人在哪里?”

    “大哥,我在这里!”只见孙安祖从里屋走了出来,半边衣服都是鲜血。

    窦建德见孙安祖表情紧张,便问道:“出什么事了?”

    “我把。。。县令杀了!”

    窦建德大吃一惊,连忙把他拉进屋问道:“怎么会出这种事,到底怎么回事?”

    “我妻子去年病饿死了,官府不管,现在我也饿的快不行了,便偷了邻家的一头羊,县令得知将我抓捕,用鞭子抽我,还强行要我去服兵役,我一怒之下,便拔出他的刀将他杀了,估计县里马上就要抓我,我想问你借点钱。”

    窦建德也心急如焚,回头对妻子道:“你去柴房下面小地窖里把那袋麦子拿出来。”

    他妻子呆了一下,极不情愿地转身去了,那袋麦子她是打算留给女儿的。

    “大嫂,不用了!”

    孙安祖看出窦建德妻子脸上的难色,转身便走,窦建德叹了口气,一把抓住他,他从贴身的内衣襟上扯下一只小小布袋,塞给孙安祖,“这里面一共有十五颗银豆子,是我最后一点家产了,三天后我就要去辽东作战,顾不上你,你就自己逃走吧!”

    孙安祖心中感激不尽,沉声道:“大哥,朝廷不仁,我准备带人去高鸡坡造反,你跟我一起走吧!”

    窦建德的儿子天顺去年送米去辽东,再也没有回来,生死不知,儿媳冬天时难产死了,家里只剩下妻子和已出嫁的女儿,他不忍抛下她们,便摇摇头,“我有妻女,我若跟你走,他们也活不成,你去吧!假如有一天,我也活不下去了,我就去找你。”

    孙安祖向他一拱手,“建德,我们后会有期!”

    他也不走大门,轻轻一跃,跳过院墙便走了,很快便无影无踪,窦建德呆立了片刻,不由长长叹了口气。

    他一回头,却见妻子扛一袋子出来,不由一愣,“你这是做什么?”

    妻子满脸不高兴道:“给女儿送去,家里就这一袋麦子了,你还整天送这个、送那个,我饿死就算了,我不想让女儿和外孙也跟着饿死。”

    窦建德无奈地叹了口气,刚才他也是一时意气,忘记家里就只有这一袋麦子了,只得点头道:“好吧!我不在你就住在女儿家里,我要明早四更才走,送完麦子你就回来,我们把最后一瓶酒喝掉,算是告别。”

    妻子抹了一把泪水,转身走了,窦建德回屋收拾东西,他家本是很殷实的中户人家,有百余亩地,家有存粮,有两头牛,还有家财,但天灾和人祸,使他已经完全破产,上个月皇帝过境要献食,官府把他的最后一头牛也牵走了,他已倾家荡产,只剩下几间被大水冲坏的破屋。

    窦建德呆呆地坐在窗台前,他不知道自己的后半辈子该怎么办?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算一算妻子应该回来了,他叹息一声,从箱子里找出最后一瓶酒,准备和妻子离别。

    可就在这时,隐隐听见他妻子的喊声:“大郎,快跑!”

    声音大概在数十步外,窦建德大吃一惊,他冲上屋顶,只见他妻子拼命向家里跑来,后面追着大群士兵和衙役,这是来抓捕孙安祖的人,有人向官府告发,孙安祖逃到了窦建德家,士兵和衙役立刻上门来抓捕。

    他妻子一下摔倒在地,几名士兵冲上来乱刀劈砍,将窦建德妻子当场砍死。

    窦建德眼睛都红了,他仰天一声厉啸,转身跳下屋子,向后面数百步外的小河奔去,他一头栽进了河中。

    夜色中,窦建德回到校场,他从c床下摸出一把刀,大步向校尉住的屋子走去,恰好在门口遇到校尉,“窦建德,回来得蛮早嘛!”

    窦建德一言不发,迎面就是一刀,长刀刺进校尉的胸膛,校尉惨叫一声,倒地身亡。

    听到了惨叫声,营房里的骁勇们纷纷奔出来,窦建德一刀砍下校尉人头,对众人高声道:“开皇十八年,大隋富强,先帝派出百万人马征讨辽东,尚且被高丽打败。今年发生水灾,百姓贫困,但皇上不体恤民情,要亲自到辽东督战,加上往年西征,损伤的元气还没有恢复,百姓疲劳困乏,连年征战,长年在外的人不能回家,如今又要出兵,容易酿成动乱。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就该建功立业,怎能去当仓皇逃跑的俘虏啊。我熟悉高鸡泊面积辽阔方圆几百里,湖沼上的蒲草又密又深,可以到那里去隐藏起来,找机会出来抢劫,足够生活、积蓄,拉起人马以后,等待时局动荡!”

    忽然有人振臂高呼,“与其死在高丽,不如反了,还有一条活路。”

    “反了!”

    数百人一齐高喊,浩浩荡荡向县城粮库奔去,无数饥民跟着他们,窦建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