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儒道至圣-第17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先祖也未必愿意废除奴隶,在孔圣之前的先祖也认为只有少数人才配得上教育。而就在几天前,不,甚至可以说现在以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依旧有人认为女子不应该参与科举,但是,我最后要引用方圣的三不足来结束我的回复。”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接着,又有人反击第一篇长篇。
“如果我是女子,我的父亲死于对抗妖蛮,而我为了不卖身于花楼,所以辛苦务工务农,没有时间读书,是,我的的确确会抱怨。但是,我会抱怨什么?我会抱怨那些花楼女子吗?不会!为什么?很简单,她们的心里比我苦!你们明白吗?我做工务农的时候是苦,但我苦的是身体,而我的精神,我的心中,最多是疲惫而已,我自力更生,我是一个健全的人,我可能偶尔会觉得苦,但更多的时候,我看到那些花楼女子,我内心是充满骄傲的。我没有鄙视她们,但我确确实实比她们高尚一点!”
“如果我抱怨,我会抱怨什么?我最先抱怨妖蛮,因为它们杀了我父亲!之后会抱怨什么?抱怨官员,因为那些官员没有帮助我这样的烈士家属,是那些该死的狗官导致我没有时间读书!最后抱怨什么?最后抱怨的是站在人族最顶端的那些人,是,我理解他们,他们不是全知全能,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没有做到更好!”
“所以,女子们会嫉妒陆媚儿,甚至会有些怨恨,但是,最后终归会觉得她应该成为童生!”
对于第二篇的长篇,却很少有人进行反对。
因为,苏灵的回复角度非常非常巧妙,在讲述感情的同时也加入了事理,不去批判,不去指责,也没有控诉,最终的观点是陆媚儿只是证明自己没有错,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角度,以致于很多人觉得如果穷追猛打,自己良心上过不去,便干脆不反击这条长篇回复。
反方虽然不反对苏灵的回复,但依旧从各种角度辩论,反对陆媚儿当童生。
整整过去一天之后,这场辩论的热度都没有消散。
许多人开始在论榜新开文章,整理双方的观点,然后罗列出优秀的辩论回复,一一点评。
既然是点评双方观点,就必然要保持中立和客观,于是,论榜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明明所有人都被强行分了阵营,可那些受欢迎的文章之中,几乎看不到争论或相互攻击,全都在称赞那些辩论回复,偶尔会指出一些瑕疵,被指出瑕疵的原作者不仅不生气,反而表示感谢。
风暴之中,扁舟不沉。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能平和地看待辩论,开始平和地看待陆媚儿成为童生,甚至平和地看待男女同考。
这种影响非常之巨大,因为论榜上所有文章都在传达一个信息:我们只讨论陆媚儿应该不应该成为童生,至于男女同考已经没必要考虑,反正已经成为事实,懒得反对了。
杂家和庆国读书人很快发觉事态不对,意识到这是方运转嫁焦点的手段,心中佩服的同时,开始行动。
于是,一部分人继续恶毒攻击陆媚儿,但是,另一部分人却开始玩起捧杀!
“陆媚儿就是完美无瑕的圣女,我认为,圣院应该将其纳入圣院,封她为圣女,位同虚圣!”
“你们这些男人真是卑劣,论才论德,绝大多数都不如陆媚儿,所以请你们闭嘴,陆媚儿将来必然能成大儒,甚至半圣!”
“陆媚儿的一切都是被逼的,她是无辜的,她绝对没有任何错误,错的我们男人!我们必须要为陆媚儿洗刷一切污名,让她成为我们读书人的精神领袖!”
对陆媚儿的捧杀,自然引起更强烈的攻讦,论榜原来的大好局面开始出现动摇。
直到陆媚儿本人的回复出现在辩论文章之中。
“造化弄人,既然我被分配到反对的一方,那我就说说,我为什么不应该支持我自己成为童生!”
“我沾满污秽,我历经黑暗,我受尽羞辱,这真的不算什么,我已经坦然承受。我也天真地认为,我科举高中之后即便遇到攻击,我也依旧能承受。但我错了,我已经站在崩溃的边缘,我无法承受天下人的指责。”
“我可以自信地说,我陆媚儿绝对是人族最坚强的女子之一,但即便是我,都无法承受这种压力,我自然认为陆媚儿不该成为童生,也不应该希望其他花楼女子参与科举。”
“这些天,我终于知道,这不是一个相信有教无类的世界,这不是孔圣光辉照耀的世界,这也不是洗心革面之人可以重新再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容不得别人身上的污秽,容不得别人背后的阴影,也容不得任何站在黑暗中仰望光明之人!”
“陆媚儿,配不上这个世界。”
“所以,我陆媚儿不应该成为童生!”
“但我未曾后悔。”
陆媚儿的辩论回复,让辩论文会再度出现短暂的平静。
许多人看得出来,陆媚儿在回复的时候充满愤怒和无助。
她的辩论角度没问题,她已经承受不住压力,所以为了避免死亡,干脆不当童生,避开漫天的流言蜚语甚至攻击。
可是,任何有理智的读书人,都能明白陆媚儿真正的意思。
如果花楼女子不能当童生,不是因为罪恶,不是因为错误,不是因为学识浅薄,只是因为众人的指责,这样的世界,不是读书人的世界!
第3046章 半圣亲传!()
圣元大陆,景国,江州,大源府,济县。
天空一碧如洗,阳光明媚,鸟儿欢快地鸣叫,地面散落着被夜雨打落的树叶和花瓣,春意盎然。
方运浑身发冷,猛地惊醒,睁开眼睛茫然看着周围。
方运发现自己躺在一处小巷的青石板上,地面湿漉漉的,急忙扶着墙站起来,同时感到全身疼痛,火辣辣的。
“我明明记得图书馆里失火,然后我跳楼逃生,怎么会在这里?这是什么地方?”方运疑惑地心想。
方运余光发现身上的衣服不对,低头一看,大惊失色,自己竟然身穿古代的麻布粗衣,衣服上沾着泥水和血迹。自己的胳膊又细又小。
旁边有个小水洼,方运低头一看,水洼倒映出他的容貌。
“这不是十四五岁的我吗?”
突然,方运大脑剧痛,眼冒金星,大量的记忆涌入脑海,他死死地咬着牙,汗水从额头渗出。
不知道过了多久,方运平静下来,眼神无比复杂,慢慢整理多出来的记忆。
“原来这里已经不是地球,是从来没听说过的圣元大陆。这个同样叫方运的少年,已经被人打死。难道我在图书馆里摔死了,然后机缘巧合占据了他的身体?这就是传说中的还魂重生?”
“这个方运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当童生,拥有才气光宗耀祖。这里竟然有‘才气’这种力量,读书人可以通过才气掌控‘天地元气’,获得更加强大的力量,真是闻所未闻。”
“咦?这里的历史……”
方运发现这个世界除了有妖蛮,圣元大陆的历史在商朝之前很正常,但从商朝末年有了巨大的变化。
商朝末年,西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观日月星空写成千古奇书《易经》,天降异象,才气灌顶,天封亚圣,出西岐伐纣。
西岐大军势如破竹,多日后到达商朝的国都朝歌城下,城门突然大开,十万妖族、三十万蛮族和百万大商士兵如潮水涌出,包围二十万西岐军士。
商纣王站在城楼上搂着狐妖妲己,大骂西岐军士,尔后下令总攻,眼看西岐军士即将遭遇灭顶之灾,周文王踏青云从天而降。
周文王一身白衣,横眉冷视,历数商纣王十宗大罪,每说一宗罪,大商国运减一成,商纣王老十岁。文王说完,大商国运崩灭,商纣王行将就木,奄奄一息。
周文王的才气化为烈阳,高悬天空,他手捧圣书《易经》诵读,一个个细小的金色文字从口中飞出,越飞越大,最后长成一人大小,无数的金色大字环绕才气烈阳,大放金光,照耀天下。
金光不伤人族,但十万妖族和三十万蛮族突然凄厉哀嚎,身体自内而外裂开,鲜血四溅,陆续死去。
最终,五尊蛮圣俱亡,三大妖圣只逃出一尊。
牧野之上,血流漂杵。
纣王驾崩,百万大商士兵尽降。
后人称赞周文王:只手屠妖蛮,孤身安天下。
后来,周文王传位于武王,潜心研究《易经》,寿命达五百岁。
其后天下再没人有才气,直到孔丘出世。
圣人孔子降生的时候貌丑形异,被弃之荒野,天气十分炎热,苍鹰下落,振翅扇风为他驱赶酷暑,一只母虎把孔子叼进虎窝,用虎奶哺乳,所以后人说孔子是“龙生虎养鹰打扇”。
后来母虎把孔子送还孔母,孔母悉心养育。
孔子的母亲是小妾,在孔父去世后,孔子和母亲被孔父的正妻赶走。
孔子少年时候非常贫困,封圣后曾对弟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说,他小时候很穷,所以会很多粗活手艺。
孔子年轻的时候很平凡,中年时期才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周游列国。
老年的孔子回鲁国当官,最后担任鲁国最高官员之一的大司寇,但最后被排挤辞官。
辞官后,孔子重新修订《诗经》《尚书》《礼记》和《乐经》,并为文王的《易经》作序。最后,孔子亲笔编写《春秋》,书成时,才气冲霄,天花乱坠,群星天照,千里云霞,万里雷鸣,天下震动,成就亚圣。
孔子封圣后闭关十年。
不久之后,当年商周之战逃亡的那尊蛇族妖圣经过六百年修炼,更进一步,成为大圣,妄图报文王灭妖蛮之仇,大举入侵。
大圣的力量稍强于人类亚圣,即使当年的周文王也有所不如。
妖蛮联军至玉海城下,万民惊慌。
眼看妖蛮就要攻城,孔子乘坐文宝“列国车”飞来,左手握“春秋书”,右手持“春秋笔”,看到蛇族大圣后微笑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请大圣入我瓮中,烈火烹之。”
百万妖蛮大怒,就见孔子提笔,风起云涌,天地变色,春秋笔连写九个“诛”字,一字一刀,诛杀蛇族大圣,把蛇族大圣一分为十,然后孔子当众烹调,一人吃掉百丈长的蛇族大圣。
在烹调过程中,百万妖蛮联军想要逃跑,孔子随手抛出文宝春秋书,遮天三千里,大书一动,卷杀百万妖蛮。
万民跪伏,口称圣人。
后来孔子创办第一家书院曲阜书院,打破当时的教育垄断,招收普通弟子三万,亲传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所有拜孔子为师的人经过学习后,自然而然拥有才气。
后来孔子更进一步,成就圣人之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圣人洞悉天机,觉察人族暗藏大危机,于是驾列国车,孤身上三蛮、下四海、登五妖山,逼迫妖蛮两族签订千年不战之约。
无人知道孔子上三蛮下四海登五山的具体经过,只知孔子归来后访遍百家,然后一直闭关不出。
孔子闭关后,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颜子五人因得孔子亲传,陆续封半圣,次于亚圣。
儒家门人不再跟其他百家对立,孔子的孙子子思甚至提出“师法百家”的理念,主动向百家请教,并且助百家学习才气,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杂家的吕不韦、农家的许行、兵家的孙子等相继封半圣。
直到汉太祖刘邦斩白蛇妖起义,弟子们才知孔子即将去世。
孔子仙逝时,圣体化为才气烟柱,直冲云霄,历久不散,天下人人可见。三日后,才气烟柱一分为三,一入曲阜书院,一入三万弟子,一入天下。
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颜子等五位半圣因此再进一步,封亚圣。
自此,开启了才气时代。
自此,百家争鸣终归儒。
没了罢黜百家的悲剧,人族大兴。
孔子逝世后,曲阜书院改称“圣院”,地位超然。
圣院逐渐完善才气力量,秉承孔子遗愿,吸收百家精华,唯才是举,创立十文位,分别是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大儒,半圣,亚圣,圣人。
读书人的文位越高,才气越多,掌控的天地元气越强。
方运心潮澎湃,没想到竟然有如此神奇的世界。
“只要成为童生就能拥有最基本的‘才气’,同时获得文位天赐,童生的天赐是‘明眸夜视’,在夜里可以视物,晚上不用点油灯就可以读书。而成为秀才后更不得了,能够‘纸上谈兵’,这可不是嘲笑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