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李承乾-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影响多不好啊?你看,搞不好大家都盼着你出手,看你笑话呢?”又一人劝道。

    程咬金闻言一愣,看见旁边指指点点的众人,仿佛是在看耍猴,而后又看了一眼,站在马车之上,倨傲的看着他的陈叔达。

    孰轻孰重,程咬金还是分的清楚的,于是暗自压下心中的怒火,重重的哼了一声,拂袖而走,几人急忙追上去,生怕再出什么乱子。

    裴寂看见程咬金的表现,暗自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他不是陈叔达,幸好他让陈叔达上的弹劾奏折,若是换成他裴寂,搞不好程咬金就直接打上门去了。

    此时围观的众人也渐渐的散去,陈叔达看着程咬金远去的背影,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令人难以捉摸的笑容。

    这时裴寂才走上前去,义愤填膺的说道:“陈侍中,程知节一介匹夫,竟然敢对您如此无礼,毫无尊卑之念,此风断不可涨,若是日后大臣皆如此,还怎能治国?老夫是看不下去了,今日早朝就禀明圣人,拼着这一身的紫袍不穿,也要人圣人处理程知节,不知您老意下如何?”

    “裴公一心为公,高风亮节,老夫佩服至极,老夫老了,管不了事了,你若是想做什么就去吧!”陈叔达淡淡的瞥了他一眼说道,而后不待裴寂反应过来,麻溜的上车,一点都不像一个老人,而后就吩咐车夫驾车离去,只留下愣在原地的裴寂。

    裴寂的本意是拉着陈叔达一块儿,好狐假虎威,在朝堂之上让众人形成他裴寂和陈叔达站在一起的错觉,但是谁知道陈叔达来了这么一句,他顿时愕然无比,不明所以。

    裴寂也上了马车,马车虽然挡住了外面吹来的冷风,但是他的心中则是一片冰凉。

    此时大唐政事堂中的四位宰相,中书令房玄龄,门下省侍中陈叔达,尚书左右仆射(由于李世民曾经担任过尚书令,所以尚书令一直空缺)封德彝和萧瑀。

    封德彝病逝,尚未有人补上,萧瑀和他一直尿不到一个壶里,房玄龄乃是李世民的嫡系,李世民对他什么态度,可想而知房玄龄能对他有好脸色?

    此时不知道为什么也将陈叔达得罪了,难道说陈叔达发现了自己拿他当枪使了?裴寂一想到这里就惴惴不安。

    ········

    此时的东宫之中,李承乾也被李世民恩准上朝旁听,而且还专门让人给他带来了一句话,“多看多听,多思多想,莫开口”。

    这也是李承乾此生的第二次上朝,上一次乃是册封皇太子的时候的,那时候由于刚刚从平罗艺归来,所以他穿着一身的白衣就去了太极殿,也没来的及换,总不能让李世民和众多的朝臣等他吧!

    然而这一次不同,乃是李承乾成为太子之后去参加的朝会,所以着装当然不能够马虎了。若是一个不规范,被御史纠正不说,还丢颜面。

    所以一大早起来,东宫的宫女、内侍几乎忙成了一团,但是虽然忙,确实井然有序,不显慌乱。

    对于王虎的这一点能力,李承乾还是十分满意的,最起码具备几分的管理能力。

    李承乾本就生的的俊朗不凡,今日的他戴远游冠,穿红衫单衣,白裙、短袄,皮带金带钩,假带,佩双瑜玉,方心衣,飘带,金线皮腰包,边长六尺四寸,宽二寸四,颜色如同绶带。

    果然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李承乾换上公服之后,更加的俊俏非凡,仿若翩翩,神采照人,旁边伺候的宫女,都是美目之中异彩涟涟,有的不知想到了什么,脸颊之上一片绯红。

    ps:这一章有些晚了,不好意思啊!另外感谢chhaozi、玻璃老卓、落叶含情三位同学的打赏····

第七十六章 忠直豪勇程知节() 
此时宫门前聚集了众多的大臣,公孙武达等人围在程咬金身边不停的劝解。

    程咬金有些不耐烦的说道:“俺老程知道你们是为俺好,但是俺胸中这股气若是不发泄出来,俺迟早会憋出病。”

    公孙武达此时尚且不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程咬金替他背的黑锅,反而笑眯眯的道:“程胖子,你还是消停一点的好,据说圣人现在心情可不太好。”

    程咬金怒道:“俺针对的是陈叔达那个老匹夫,难道这也有错?”

    “在我们看来你没有错,但是在别人看来就不定了,那帮家伙最擅长的就是煽风点火了。”侯君集阴测测的声音响起。

    “程胖子,你放心,若是有人敢对你不利,先问问俺尉迟敬德这一双铁拳。”尉迟敬德沉声说道。

    程咬金闻听此言顿时感动不已,心中暗道别看尉迟敬德同他平时老是拌嘴,但是关键时刻尉迟敬德还是靠的住的,谁知程咬金感谢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尉迟敬德说出的下一句话,让程咬金掐死他的心都有了。

    “谁让你是俺尉迟敬德的小弟呢,他们欺负你,这不是没把俺尉迟敬德放在眼里吗?”尉迟敬德一本正经的说道。

    程咬金顿时大怒道:“你····”

    话还未说完,此时太极宫中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聚集在宫门前的众多官员,顿时一个个面色肃然,整了整衣袍,各自按顺序站好。陈叔达也在此时缓缓的迈步走向最前方。

    程咬金愤愤不平的瞪着他,喘着粗气,不知道还以为两人有杀父之仇呢?

    这时从太极宫中走出一个内侍,鼓足中气,朗声说道:“卯时一刻已到,百官早朝。”

    ········

    李承乾在王虎的陪伴下缓步走出东宫,谁知此时尚且有些黑的天空,突然打了一个响雷,而后是一阵阴风吹来,几滴雨点落下,滴在李承乾的脸上。

    李承乾抬头看了看已经变成阴风怒吼的天,用手擦了一下脸上的雨滴。

    王虎在旁边感慨道:“郎君,这是暴风雨来的前兆啊!”

    李承乾若有所思,淡淡的说道:“是啊!风雨欲来,风满长安,你说在暴风雨之中是找一个避雨的场所呢?还是直接冲过这如瀑布般的大雨,不管自身是否淋湿呢?”

    或许是没有听出李承乾话中的深意,王虎不假思索的笑道:“郎君,若是我的话,我会找一把伞,那样既能避雨,又能穿过大雨,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李承乾闻言顿时一怔,转身看了王虎一眼,哈哈笑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想不到孤还没有你看的明白,不错,不错。”

    王虎顿时大喜,这还是自从上次因东宫奢华之事之后,第一次被太子赞赏,虽然王虎强自压抑着,可是翘起的嘴角,早就暴露了他内心的想法。

    正好此时宫中的钟声响起,李承乾淡淡的说道:“走,上朝。”

    说完话,疾步向前走去。

    ·······

    此时的太极殿中已经挤满了群臣,唐朝大臣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不想后世一口一个奴才等等。

    一般的朝会,从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有自己的席位,可以坐而论政,毕竟官职一旦做到从三品以上都已经是垂垂老朽了,若是在那么站小半天,岂不是说皇帝不知道体恤臣子?

    所以陈叔达、房玄龄等人都坐在自己的席位闭目养神,或许是年纪大了,精力不如以前。

    而其余的大臣都在窃窃私语,有的在聊今日早朝的内容,有的则是暗自指着程咬金和陈叔达仿佛是在诉说刚才长安大街上的那一幕。

    由于官员的席位是按照三省六部九卿五寺的顺序排列的,而封德彝病逝,所以得他的位置正好空出来,后面不管是有资格还是没资格坐上封德彝生前的位置都是眼巴巴的瞅着。

    所以萧瑀和陈叔达之间空着一个位置,萧瑀扭头看见闭目的陈叔达,想起刚刚听说程咬金同陈叔达之事,萧瑀就暗自好笑,于是不由的叹了一口气,声音不大不小刚好可以让陈叔达听见。

    陈叔达果然,诧异的睁开眼睛问道:“萧郎,何故叹气?”

    萧瑀沉默了一下,而后说道:“老夫尝闻大业年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所以豪勇如程知节等辈,啸聚山林,替天行道,劫过许多不忠不义之人,后来给随圣人南征北战,方才有此时的地位。”

    “老夫又听闻,有人同程知节不合,想那程知节乃是一忠直豪勇之人,若是同他不合,啧啧啧·····,不说也罢!”萧瑀摇头晃脑的道。

    在萧瑀的口中程咬金乃是忠直豪勇之人,陈叔达上奏折弹劾程咬金,那他陈叔达是什么人?

    程咬金还劫过许多不忠不义之人,刚才长安街上就是程咬金拦的他陈叔达,那他陈叔达岂不也是不忠不义?陈叔达也是人精,焉能听不明白萧瑀话里蕴含着的意思?

    所以陈叔达一听此言,浑浊的双眼顿时全部睁开,露出一丝的恼怒,淡淡的说道:“萧郎,此是何意?你还是把话说明白的好。”

    陈叔达也沉默半响,道:“吾尝久闻萧郎,个性正直,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并且精通佛法道理。”

    萧瑀则是摇头笑而不语,不过心中则是一紧。

    果然陈叔达话锋一转说道:“谁知今日方知此言大谬!萧郎也不过是一个诡辩之徒,连苏秦、张仪之辈都不如,徒逞口舌之利,焉能当得起太上皇:‘公之言,社稷所赖!’的称赞!不过徒有虚名,老夫耻与你为伍!”

    陈叔达说罢,还把身子朝左边挪了挪,萧瑀闻言顿时恼怒不已,刚要反驳,只见李承乾从他们身旁经过,不由自主的闭上口。

    谁知李承乾笑道:“刚才见两位相公交谈颇欢,不知在说些什么?”

    萧瑀闻言,对着陈叔达不阴不阳的说道:“无它,谈论忠直豪勇程知节耳!”

    ps:感谢chhaozi、沉寂的天才两位的打赏····

第七十七章 朝争(一)() 
陈叔达闻言冷哼一声,而李承乾顿时也明白两人为什么会如此,嘴角挂起一丝淡淡的微笑。

    看着萧瑀没有在说话的念头,李承乾于是暗自摇了摇头,走到自己的席位坐下。

    等到李承乾坐了还不到盏茶的功夫,“皇帝陛下驾到!”

    内侍的一声中气十足的长喝传来,一时之间太极殿中的大小官员纷纷起身,闭口不语。

    而后千牛卫扈从、内侍以及宫娥鱼贯而入,紧接着李世民身穿龙袍,走了进来,而后坐在龙椅之上。

    近百名千牛卫披甲按剑分立玉阶两旁,威武雄壮。

    “臣等参见陛下!”在陈叔达和萧瑀的带领下,百官对着李世民拜道,声音虽然参差不齐,但是洪亮不已。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众位爱卿免礼!”

    而后众位官员纷纷归位,李世民看了一下坐在下方低眉顺眼的李承乾,暗自点了点头。

    紧接着就开始朝仪,只见兵部尚书杜如晦出列说道:“陛下,方今天下承平,但河北一代常年受袭,当地官员人心惶惶,每日担惊受怕,未免耽误当地军政农桑,臣请陛下派人前去抚慰,以安众臣民之心。”

    李承乾听完杜如晦的话,顿时心中了然,什么河北常年受袭?这不过是杜如晦换了一种文雅的说法,谁不知道当年李建成同李元吉的大部分旧部全都在河北?现如今李建成已经作古,他们怎么可能踏实?

    李世民听得此话,也是眉头一皱,顿时明白杜如晦话里的意思,于是说道:“克明此言大善,你可有人选?”

    杜如晦闻言,也不谦虚,直接说道:“臣以为尚书左丞魏玄成最为合适。”

    李世民顿时满脸笑容,看着魏征说道:“朕也以为非魏玄成不可,不知你意下如何?”

    魏征闻言一怔,虽然他早就归降了李世民,并且李世民就授予尚书左丞的职位,但是此时李建成的旧部尚有些许的反抗,前几日在长安外刺杀李渊,由此就可见一斑。

    而魏征又曾经是李建成的腹心,李世民派他去河北,难道不怕出现什么万一?所以一时之间愣在了那里,没有反应过来。

    魏征确实有才不假,但是昔日的秦王府十八大学士哪个不是学富五车之辈?

    所以不能用固有的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好似魏征归降李世民就受到重用似的,这和汉高祖刘邦首先封雍齿乃是一个道理,不过是竖起了一块好牌坊。

    看见魏征毫无反应,李世民继续含笑盯着他说道:“朕欲以玄成为河北路安抚使,替朕安抚地方,不知玄成意下如何?可愿替朕分忧?”

    魏征终于反应过来,抬头看见李世民和蔼、真挚的笑容,一个降臣得此重任,他一时之间铭感五内,语气颇为异样的说道:“臣愿往,必不负陛下所托!”

    “好,玄成愿往,河北诸路朕无忧矣!”李世民大喜道。

    李承乾在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