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那些事儿-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纶逃亡之路异常艰辛,半道上遇到镇东将军裴之高,裴之高的儿子裴畿抢劫了他的装备。

    武昌涧饮寺僧人法馨将他们藏在岩洞中。

    萧纶的长史韦质、司马姜律领兵在外,听到主公失败的消息后,飞马相迎,萧纶于是收拾散卒屯兵于齐昌郡,北江州结栅自保的流民近万人归附。

    前西陵郡守羊思达跟随陆土豪段珍宝、夏侯珍推萧纶为主,合谋送质于齐,计划与齐军联合进攻南阳。使者见到齐国皇帝高洋,高洋痛快地答应了,按照梁国的封号,萧纶为侍中、使持节、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承制,高洋又给萧纶加上梁王的封号。

    侯景大将任约进军西阳、武昌,萧纶本打算等与齐军合兵一起抵御,但齐军按兵不动。

    原来,萧绎发现,萧纶还真不是省油的灯,自己向西魏称臣,他去找东魏做靠山,以自己的实力对付东魏无异于以卵击石,萧绎不想冒险,于是也派人到邺城联络,此行虽然没有达到破坏萧纶同东魏关系的目的,但东魏方面答应不干涉梁国内政。

    这就是齐军按兵不动的真正原因,萧纶因齐军未至,移营距西阳八十里的马栅。

    任约派仪同叱罗子通率二百铁骑偷袭,萧纶没有防备败走,定州刺史田龙祖派人迎接,但萧纶以田龙祖是萧绎的人不敢前往,于是又返回齐昌。

    行至汝南,西魏所属的汝南城主李素本是萧纶的故吏,开城迎接萧纶入城。

    萧纶于是修补城池,收拾残卒,整顿兵马。

    萧绎更加恐慌,怎么办?他想到了让长安方面出兵打萧纶,如果东魏干涉,到时候东西开战,自己只需坐收渔翁之利就行了。

    萧绎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

    宇文泰会出兵吗?

    萧绎的人刚走,镇守安陆的西魏安州刺史马岫也派人求援。

    萧纶在汝南操练兵马,马岫认为萧纶的头一个目标就是自己,孩哭抱给他娘,所以他请求宇文泰在萧纶练兵未成的时候收拾掉他以绝后患。

    宇文泰当然不会放弃汉东之地,很快他便做出决策,重新启用杨忠,杨忠奇袭柳仲礼成为一个传奇,的确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杨忠自擒柳仲礼平汉东后因为柳仲礼的告小状差点从万人瞩目的大英雄变作阶下囚,宇文泰爱惜其人才难得,仍然为他进爵陈留郡公,但是却剥夺了他的兵权。也算是赏罚分明,此后杨忠一直赋闲在家,这次得以重新启用。

    杨忠同仪同侯几通率精骑一千悄悄出发,日夜兼程赶奔汝南。

    公元551年二月,杨忠包围汝南。萧纶据城死守。

    天气寒冷,西魏军数日攻城不下,伤亡惨重。

    然而,世事难料,正在杨忠心急如焚之际,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扭转了局面。一直坐镇城头指挥城防的城主李素中流矢而亡。

    忠于李素的将士们登时失去了斗志,魏军奋力攻城,汝南城破,萧纶被俘。

    鉴于柳仲礼的故事,杨忠对南人已经没了仁慈和感情。为了不重蹈覆辙,他决定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侯几通将军中大鼓置于地上,让萧纶坐在鼓上,萧纶从容赴死,魏军将他的尸体扔在江岸上。

    奇迹发生了,一连数日萧纶的尸体并不腐烂,这是上苍的感应?临江百姓以为神异,便自发为他立庙祭祀。

    按照史书记载。萧纶本是一个荒唐王爷,但侯景发难后成为宗室亲王中唯一一个以大局为重,忠心为国的亲王。

    到这里。我知道了,所谓萧纶种种不经的荒唐行为,不过是在萧绎主导下的大梁史官为了证明萧绎即位的合法性而对更具合法性的萧纶的丑化。

    从萧纶对待侯景叛乱的态度,从为了让萧确服从皇帝命令而做出大义灭亲的举动,从萧纶调停江陵和湘州纷争的书信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兄弟情分、顾全大局的王爷。

    萧纶被杀。东魏方面不及救援,萧绎再次派出特使到邺城。高洋并不想追究,反正都是你们兄弟之间的事。既然萧纶已死,索性以萧绎为梁王。

    西魏出兵帮助萧绎解除了萧纶这个威胁,然而,对江陵的真正威胁不是萧纶而是侯景。

    萧绎再次想到让西魏出兵为自己抵挡侯景,但是,他也清楚,对付侯景不是对付自己的兄弟子侄,不付出代价是不行的。

    侯景占领建康后,以梁武帝的名义四处攻击不肯就范的州郡王国,攻取了江南最富庶的三吴之地,当年萧衍曾经拒绝世家大族与自己通婚,如今,他要实现让这些所谓的膏粱子弟为奴为娼的誓言,包括王谢在内的世家大族遭到清洗。

    江陵兵精粮足,萧绎一直被侯景所重视,侯景把他作为自己最大的敌人,所以建康局势稳定后,侯景开始谋划攻打江陵。

    江南人民都把兵精粮足的荆州看做大救星,萧绎也把平定侯景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形容此刻的萧绎那是相当地恰当,不过,远在成都的武陵王萧纪似乎对七哥并不看好,他对部下说:七官一个文人如何担当得起平贼大任。

    萧绎出兵了。

    荆州系大将梁秦州刺史徐文盛都督众军东讨,在武昌与侯景大将任约相持不下,萧绎又令护军将军尹悦、平东将军杜幼安、巴州刺史王珣等领兵助战,联军在贝矶大胜一场,任约退到西阳。

    徐文盛步步紧逼推进到芦洲,任约赶紧向侯景求援。

    侯景亲自率军两万西上,慑于侯景的威名,徐文盛不敢主动交战,侯景却主动示好,把徐文盛流落在建康的妻子石氏送到梁军大营,徐文盛内心充满了感激,秘密派人到侯景营中表示谢意,从此不复言战,麾下众将看到这种情形,哪里还有心思死战。

    侯景倾巢出动的消息传到江陵,萧绎担心徐文盛不足以抵挡侯景,于是再次增兵,任命领军将军王僧辩为大都督,率领州刺史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龛、宜州刺史王琳、郴州刺史裴之横等梁朝名将浩浩荡荡开往西阳。

    侯景与徐文盛相持多日,听闻江夏空虚,他心生一计,打算绕过徐文盛部偷袭郢州,郢州一破,徐文盛部很多将士的妻子老小都在江夏,到时候必然不攻自破。

    宋子仙、任约率轻骑三百走陆路星夜赶往郢州,五十多里的路程轻骑用不了多长时间,郢州刺史萧方绪以为下游有徐文盛大军挡着,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危险的迫近,整日纵情游乐不理政事,他哪里知道徐文盛根本靠不住,等宋子仙的人马杀到,他还以为部下谎报军情,等到宋子仙的真身到了他眼前的时候,他正骑在鲍泉的肚子上用五彩线给鲍泉的花白胡须编辫子,看到鲍泉的五彩胡须,宋子仙、任约惊呆了,不过这没有妨碍他们将萧方诸、鲍泉二人活捉,武昌军人的家属落入宋、任之手。

    郢州陷落的消息传开,徐文盛大军恐惧之下退往江陵。逃跑路上掉了队的王珣、尹悦、杜多安等因家口落入贼手,干脆投降了任约。

    侯景留下仪同丁和率兵五千守江夏,自领大军乘胜西上,所部号称四十万,江面上密密麻麻的战船绵延不断,沿途百姓啧啧称奇,大家都说自从晋室南渡以来,水军还是第一次能看到这样壮观的阵势。

    王僧辩大军开到距离江夏三百五十里的巴陵,前方来报郢州陷落徐部溃散,他不敢贸然进军,传令大军就地休整,同时将军情急报四百里外的江陵。

    郢州陷落的消息传到江陵,江陵一片恐慌。

    萧绎居然一点也不着急,他给荆州文武吃了一粒定心丸:大家莫要惊慌,以我看来,贼兵没有什么可忧虑的,我等可以高枕无忧了。

    众人面面相觑,听不懂萧绎的意思。

    萧绎解释道:如果贼兵水路并进直指江陵,那么荆州就危险了,这是上策。坐镇长沙,出兵攻打打零陵、桂阳,囤积兵粮,那么湘州、郢州再不会为我所有。全力攻打巴陵,这是下策,巴陵城小而坚固,僧辩足可自守。侯景攻城不克,野无所掠,天热瘟疫再起,粮食耗尽士兵困乏,一定能够破敌。

    鉴于这个判断,萧绎命令王僧辩:贼必乘胜西上,不要主动去攻击。但守巴丘,以逸待劳,必能克敌制胜。

    以王僧辩守巴陵,吸引侯景来战,的确技高一筹。但是,萧绎没有想到的是,在侯景大兵压境之际,襄阳方面还在盯着他的脚后跟。

    原来,岳阳王萧詧得知侯景西上的消息后,立即派蔡大宝率军一万攻占了荆州所属的武宁,然后派人到江陵告诉萧绎雍州兵马东进支援荆州方面对抗侯景。

    真头疼,萧绎和一干江陵文武自然洞晓这里面的玄机,萧詧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这是要趁火打劫觊觎江陵。

    众人议论纷纷,大家建议直接告诉萧詧侯景已破,令其退兵。

    萧绎问道:你们这是让他继续进兵吗?

    众人不解。

    萧绎道:襄阳的耳目也不是瞎子,现在我们诈称侯景已破,他们会以为我们怕了,所以必会加速进兵,现在不是示弱的时候。

    于是萧绎派使者对蔡大宝说:岳阳王多次来信连和,互不侵犯,卿为何忽然占据武宁?今当遣天门太守胡僧祐精甲二万、铁马五千顿湕水,等你们来一起进兵。

    萧绎的意思很明白,来吧,来了让你们有来无回。

    萧詧见七叔看破了自己的计谋并且严阵以待,只好将蔡大宝召回。

    为了专心同侯景作战,萧绎又派人出使长安向西魏求援,即使西魏方面不肯出兵,只要双方的盟约有效,萧詧必不敢轻举妄动。

    请人帮忙不出点血说不过去,萧绎许诺把南郑送给西魏,这是一份大礼,一份足以让宇文泰动心的大礼。

    这又是个一箭双雕之计。(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三章【风云起涌】() 
南郑是梁、南北秦三州刺史宜丰侯萧循(梁武帝的弟弟鄱阳王萧恢之子)所领三州之地的政治中心,割南郑给魏,等于间接罢免了萧循的三州刺史,对于萧循的去向,萧绎早有安排,让他到江陵任职。

    从都督辖区上说,剑北三州在萧绎的防区,接受萧绎的调度,但由于雍州的萧詧不买账,所以实际上萧绎对隔着雍州的三州实际控制力有限。虽然萧循还没有像萧詧一样公开抗命,但萧绎是一直不放心的,一旦萧循跟萧詧联手或者萧詧吞掉南郑,雍州对江陵的威胁将进一步扩大,这是萧绎不愿意看到的。

    与其给自己的侄子还不如给外人,萧绎此举既断绝了萧詧的非分之想,又讨好了西魏。

    萧循在汉中七年,移风改俗,深得民心,州人呼为慈父。如今,从荆州一道命令过来让自己把国土拱手让人,萧循如何肯听,再说,乱世逞英雄靠的是实力是地盘,一旦丢失了自己的地盘过寄人篱下的日子,也只有看人眼色了。

    大哥萧范就是个例子,前车之鉴啊,不过,萧循暂时还不想跟萧绎翻脸,毕竟当前的形势实在不容自己人继续窝里斗了,思之气气地请萧绎修改命令。萧绎根本不在乎萧循的想法,反正自己已经把三州送给了西魏,取不取是西魏自己的事,没有能力取更好,反正自己已经做了人情。

    西边的事处理完后,萧绎坐镇江陵遥控指挥巴陵战事,他令罗州刺史徐嗣徽、武州刺史杜掞率军前往巴陵协助王僧辩。侯景大将宋子仙率先锋营一万杀向巴陵。

    面对气势汹汹的侯景大军,王僧辩自知敌人士气正旺。硬碰硬是不明智的,便命令各军将江上米粮卸船集中在巴陵城内,然后将沿江所有的公私船只全部沉入江底,令各路军队各自固守城池,不得随便出战。只要顶住敌人的第一波攻击。我们就有机会取胜。

    宋子仙的前锋营到了江口,王僧辩命各军偃旗息鼓。贼兵到了城下,但见巴陵城死气沉沉,似乎没有一点生命的气息,难道荆州兵已经弃城逃跑了?宋子仙满腹狐疑,不敢贸然入城。便命人骑马到城下大声喝问:“城内谁在督军?”城上有人回应:“王领军在此!”“传话给你们王领军,我大队人马很快就会到达,形势如此,何不早降?”

    王僧辩让人回答:“如果大军只向荆州进发,此城不会阻止。王僧辩合家百口都在江陵。如何能降?”贼人骑兵走了,过了一会又回来喊话:“我们大王到了,王领军如何不出来相见?”

    原来侯景已到,两人算是老相识了,当年正是侯景放王僧辩一马,王僧辩才得以返回江陵,但是此刻王僧辩并不理睬,任凭城下如何呼喊。一律以沉默作答。

    过了一会,贼兵押王洵等到城下,王洵劝诱城内投降。城内依然不管不问。没办法,侯景将船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