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那些事儿-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这个提问,李密没有回答。他知道对方肯定是带着方案来的。于是,他反问:“先生说得有道理,你看这个事情怎以办?”

    柴孝和说出了藏在李密内心深处的一个地名:长安!“秦地阻山带河,是霸王之资。当年项羽弃之而亡,刘邦得之而王,在下愚意。不如让翟司徒守洛口,裴柱国守回洛(翟司徒。翟让是也,裴柱国是裴仁基)。然后明公率精锐西上。拿下长安。天下就是明公的了。”

    “如果下手晚了,只怕被别人抢先一步!”最后,柴孝和加重了语气。李密内心一阵激动。是的,这个方案我并不陌生,这是我当年给杨玄感的中计,现在该是上计吧。但我也许无法用这条上计。

    想到这里,李密心中苦笑。柴孝和的这个方法很好,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这是关于派系的问题,俗称山头问题。李密虽然是瓦岗军的首领,但他并没有完全控制住这支军队,这里有老大哥翟让系,还有裴仁基系。

    让翟让守洛口,那单世雄,徐世勣不会去长安,让裴仁基守回洛,只怕罗士信,秦叔宝也不会去长安,没有这些人,李密去了长安只能搞单程游有去无回。这种东西是不能拿到桌面上来说的。

    可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又恰恰是桌面下的东西决定桌面上的一切。还是说点桌面上的吧。李密突然问道:“先生知道此时的天下,有三大中心吗?”“是的,长安,洛阳,扬州。”

    “关中人以长安为中心,河北山东以洛阳为中心,江左以扬州为中心。我的部下都是山东豪杰,打不下洛阳,他们是不会愿意跟我去长安的。”

    柴孝和马上意识到李密在说什么,想了一会,他提了一个折中方案:“如果大军无法西进,请让我先去探探路!”这相当于一个小经理主动要求去开拓一片全新的市场。怀着赞叹,李密批准了这个行动方案。柴孝和领着数骑挺进长安,一路上打着瓦岗的大旗竟然招到了一万多

    兵马,正当他要到长安看看形势时,李密中了流箭从洛阳城外撤走了。李密一退就如倒了大旗,一万多新加入的兄弟看前景并不好看,顿时一哄而散,柴孝和只好几个人去的几个人回来。现在柴孝和死了,李密再也找不到有这样大气魄为他独闯一面的人。

    接下来,李密只能守着粮仓跟王世充死拼洛阳了,不久后,他派徐世勣拿下了黎阳仓。隋朝的三大名仓尽在他的手里,吃是不用愁了,但柴孝和的担忧终于成了现实。当日柴孝和跟李密谋夺长安时,有一个人同样看到了逐鹿的关键,正收拾东西准备进军长安。论起来,这个人跟李密也是阶级兄弟了,平时,他叫李密一声老弟。此人,唐国公李渊

    关陇贵族李渊是衔着金钥匙出生的。他的祖父是当年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是当朝柱国大将军。

    而做为唐朝开国帝王,出生时自然要搞点事。据史书记载,李渊生下来时,有三个ru房,大家都知道,这是神化开国帝王的老招数,但不得不说。这比那些满篇放红光(朱元璋),生紫烟(杨坚)。散异香(赵匡胤),打雷闪电(刘邦)等等来说。还是比较有创意的。

    男人多一乳又不能多奶一个孩子,实属多而无用,还有妨赡仰,但史书不惜笔墨,自然是有用意的。

    其实这是一个有很深政治寓意的异象,历史上,有一位老兄比李渊还多一个乳。《史记》里记载,伟大的周文王先生有四乳,实在想不通狭窄的胸部怎么布得下四乳。

    周文王当然不是一般人了。他生平一大功绩,就是推翻了商纣王的暴政。根据对比,可知李渊也是带着这样的使命来到人间。如果李渊真有三乳,他一时半会也不会想到自己负有推翻暴政的使命。

    做为贵公子,享受生活的特权总是来得比较直接。跟一帮长安贵少,提笼架鸟,放鹰逐兔,掐架摔跤,骑马射箭是他的常备娱乐项目。长到七岁那年。李渊的朋友们被告知,以后跟李渊这小子玩长个心眼,下手也轻点,要弄伤了。赔不起医药费。

    这一年,李渊的父亲死了,李渊袭爵成为唐国公。以李渊刚够上小学一年级的年纪。他没有意识到这个身份的重要性,更不会想到唐这个字眼的特殊性。当然,借他爱因斯坦的大脑。他也不会知道唐人会成为华人的另一代名词。

    接着玩,该怎么玩还怎么玩,趁短暂幸福的少年时光还在,接着疯玩吧。李渊最喜欢的大概是射箭,射箭是一个好项目,除了可以锻炼身体外,还有其它的好外,比如上非诚匆扰之类的节目可以加分。

    雀屏中选隋朝开皇年间,也就是杨广他爹杨坚当皇帝那会,李渊长大了,具备了结婚生子的基本条件,某天,他特地穿了件精神点的衣服,然后抄起弓箭,步出门去。

    出了门,李渊直奔神武公窦轨的府上。这一天,窦轨要为他的女儿窦氏公开招聘找老公俗称比武招亲。当然,神武公招亲不能像雷老虎那么简单粗暴,摆个擂台就直接打起来,这打死了人岂不晦气。窦轨抬出一座屏风,屏风之上画了两只孔雀,随后,窦泰山宣布规则,每人射两箭,优者录取。

    特别申明,只取一位啊。估计李渊同学起得有点晚,来了以后,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龙,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李渊排到了最后。这说明,万事要赶早。等轮到他,李渊愣住了。以历史论,此时刚经历了胡风南侵的时期,会射箭的比会用筷子的多。众多少年箭术了得,活活将两只孔雀射成了刺猬。轮到李渊,实在没有多少下箭的地方。李渊拿起箭,多想了一个问题。

    正是这多想了一下,让李渊成为了最后的胜出者。这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发两箭?要考箭术,一箭足矣。发两箭,必有所因,端祥着前面那两幅孔雀图,李渊突然两眼放光,两箭,必是一雀一箭,而孔雀身材很大,却只有一个地方才是箭应该射向的地方。这不是一场箭术的比试,而是企图心的比试。

    窦轨寻找的不是一个箭术高超的女婿,他寻找的是一位奇男子,他认为只有立志高远的男人才配得上他的女儿,因为,他的女儿窦氏是一位奇女子。

    史书记载,窦氏生下来时就异于长人,头发长过脖子,等长到三岁,头发就跟身体一样长,这并不算最奇怪的,最奇怪的是,窦氏成功打破了头发长见识短的陋论。窦氏的母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小时候,就生活在北周宫中,而宇文邕娶的皇后是突厥人,因为是政治婚姻,宇文邕对这个老婆不太感冒。

    有一天,窦氏告诉舅舅:“现在局势未定,突厥人又很强,还请舅舅以苍生为念,善侍皇后,要是能争取到突厥的力量。则江南,关东不足为患了。”

    那年,窦氏未足九岁,她已经懂得隐忍的力量。数年后,北周被杨坚建立的隋朝代替。窦氏哭倒在床上,说了一句话:“恨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祸。”

    窦轨掩住女儿的嘴,警告她要小心,免得引来灭族之祸,但他已经明白,自己的女儿不是寻常的女儿家,这样的女儿可以给家族带来荣耀,也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是福是祸,得看她找什么样的老公。

    时间来到了大业九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杨玄感造反了,我们已经说过,杨玄感造反,还是李渊向杨广报的案。在关键的时候,他选择站在了杨广这边,这是一个准确的判断,杨玄感是造反爱好者,却不是造反的材料。跟着杨玄感造反的死的死,逃的逃。

    同案犯李密此刻就流窜在山东地界,过得亡命天涯的生活,奇怪的是,报案人李渊同样进行着逃亡,李渊逃避的是杨广那双狐疑的眼睛。

    楚国公杨玄感能反,浦山公李密能反,唐国公也实在不能让人放心啊。怀疑一切是杨广的性格,提高警惕是必要的,那些年,你反我我反你,都不是新鲜事,但杨广跟他沉默寡言只在内心算计的父亲杨坚定不同,杨广是个大嘴巴。

    这一年,杨广突然让李渊从驻地到行宫来汇报工作,过了一会,没见李渊报到,一问才知道李渊请了病假。大概在每个皇帝眼里,大臣们都应该有召唤兽随传随到的品质,见不到李渊,杨广找到了李渊在行宫当差的侄子:“你舅舅为什么不来见朕?!”“舅舅生病了。”

    冷笑两声后,杨广说了一句让千里之外的李渊直冒冷汗的话:“死得成吗?”这大概是表弟跟表哥开玩笑,但杨广忘了,他跟李渊还有另一层关系,君臣关系。

    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老问人家能不能死,要是李渊刚烈一点,说不定你上午问了,人家下午人家就扯根绳子挂到房梁上。当然,李渊并不算刚烈的人,听到这段对话后,他马上做出一个决定。

    关起门来喝酒,打开门来收贿。一不管事,二要贪污,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有失大臣的道德规范,但在历史上,这是大臣避祸的法宝。

    因为酒囊饭桶,贪财好货的人是没有威胁的。曾经倜傥豁达,任性真率的李渊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散发着酒气的酒鬼。这一年,李渊的妻子窦氏去世了,去世时很年轻,只有四十五岁,但她已经留下了足够应付乱世的东西,三个英勇的儿子(一个在演义里耍大锤的李元霸去世了),一个巾帼英雄级的女儿,以及最重要的隐忍之道。没有人在他受委屈的时候来安慰他,没有人在他感到恐惧的时候鼓励他,从这一天开始,回忆着亡妻的嘱付忍耐着羞辱活下去。更大的恐惧即将袭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二章【战略计划】() 
随他去吧,权衡了硬冲的利弊之后,突厥人退走了,目前来看,这支山寨部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渃晁兲尚望着突厥人退走的尘土,那位百发百中的人露出了笑容。好了,打鸟射兽的日子结束了,是时候做一些正经事。相信大家都猜到了,率领这支部队的人正是李渊。拉着部队来到野外,李渊下令,从今天起,大家忘记过去的行军操作守则,大家以后穿胡甲,操胡弓,住帐蓬,吃牛羊,居水草之间。

    李渊这么做当然不是因为喜欢coy。这样的目地只有一个,了解对手。这些年突厥势力强劲,中原兵马屡败,士兵已经有了恐突厥症。心存恐惧的军队是无法战胜对手的,而要去除恐惧,只有去了解自己的敌人,因为人的一切恐惧都来源于未知。

    穿胡服,骑胡马,居胡营,吃牛羊,猎飞禽走兽,这就是我们的对手过得生活,突厥兵也不是三头六臂,虽然他们挂着狼头旗,但终究还是人,是人就不用害怕。

    这段深层体验活动开展后,恐惧一点点去除,当士兵看到突厥人竟然不敢进攻,他们终于唤起了内心的勇气。个别同志表示天天射鸟逐兽,一身闲得骨头都庠,唐公还是领着我们干他一仗吧。三军之力在于气,李渊率领这数千兵马突然发动袭击,屡战屡胜,有一回还抢了突厥高级干部特勤的骏马,这是中国山寨战胜原版的又一经典案例。

    胜利是喜人的,但必须得说。这样的胜利并不是决定性的,从杀敌数来看。不过是数场小胜,但李渊告诉王仁恭。突厥要退兵了。

    王仁恭将信将疑,但很快,消息证实了这个判断,突厥人果然撤走了。王仁恭充满敬佩得跑去问李渊,为什么断定对方会撤走。

    李渊笑了,他告诉对方:“这是突厥人的性格决定的。”“怎么讲?”“突厥人见利即前,知难便走。他们突然受到打击,一定不敢再逗留,必定撤走!”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对手。看透了每一个对手的内心,碰到这样的对手,是这个时代所有英雄的不幸。

    出色得完成了杨广交待的任务,李渊回到了太原,战场上自信,稳重的军事家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仍然是一个酒鬼。李渊没有忘记,在他的身边,有两双眼睛目不转晴得盯着他。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通报给数千里之外的江都,只要自己一着不慎,杨广就会挥动手上的利剑。

    那就只有天天喝酒了,又据人反映。李渊私生活也不太检点。大概老婆窦氏去得早,没人管他了。李渊回了大隐于市的状态,圣人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可无道则隐并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圣人明哲保身,但无道的时候都隐。谁来改变世道?雄者,邦有道则隐。邦无道则出!是谓盛世存圣人,乱世出英雄。在那双醉眼内,若是仔细观察,就会看到不经意流露的精光。

    一头佯醉的雄狮会想些什么?大抵如下吧:杨广真的失尽天下了吗?这真的是自己的机会吗?自己的力量已经大到足够跟杨广抗衡吗?李渊的内心依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