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那些事儿-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宣传也好,炒作也罢。反正,杨氏夫人的目的达到了。不仅让唐太宗知道有武则天这么一个人,还直接被封为五品的才人。

    这无疑是为这场战役打了个开门红。

    杨氏夫人可以退场了。接下来该武则天上场了。

    虽然14岁的小姑娘,进宫就被封为五品才人。这确实很荣耀。但宫门一入深似海,能否在“后宫佳丽三千人”中突围,在唐太宗面前得宠,还要看武则天的造化。

    皇帝身边的女人很多,大部分妃嫔都寂寥一生,看不到丝毫出头的指望,所以,得到皇帝宠爱的几率非常之低,不亚于买彩票中大奖。因而大部分父母都舍不得拿女儿一生的幸福做赌注。进宫冒险。

    虽然杨氏夫人迫切希望让女儿改变命运,如今她这个寡妇居然成了皇亲国戚,应该高兴才对。但事到临头心里还是非常纠结,甚至有些后悔。

    毕竟,武则天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进入皇宫后,前途未卜,而且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虎毒不食子,何况是人。所以。杨氏夫人开始自责,常常以泪洗面。

    武则天却认为这是个机会,她非常感谢母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家里的生活前景非常暗淡,她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被人小瞧的眼神,改变这一切,所以。她选择了进宫冒险。这大概是她遗传了父亲武士彟喜欢冒险的基因吧。

    在启程之日,杨氏夫人哭得更加伤心。好像是生离死别一样。武则天却泰然自若,对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

    的确,见皇帝不见得就不是一件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看,任何事情没有做过就没有发言权。一个14岁的小姑娘就有如此不一般的见识和胆量,让人佩服。

    贞观十一年(637年),武则天就此辞别母亲,带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走进了宏伟壮丽的大唐宫殿,成为唐太宗后宫花花草草中的一枝。就此步入了她的宫廷生涯。

    对于大多数妃嫔来说,长安城的皇宫就好像牢狱一样,一生都被困其中,虽然衣食无忧,却没有了自由,更不敢奢望爱情。如今,武则天也走进了这座大唐宫殿,她也会步这些妃嫔的后尘,做一个花瓶摆设吗?

    不。

    这不是她的风格,这种生活方式也是她所厌恶的。她暗暗发誓,要打破这种束缚,让这座皇宫成为自己随意发挥表演的舞台。

    入宫不久,武则天便见到了唐太宗。唐太宗看到她如花似玉,妩媚可爱,便赐给她一个称号,叫做“武媚”,人称“武媚娘”。

    有人认为,武则天一入宫便被太宗所“宠幸”,而且得到了“专宠”。我觉得这只是一种美好的遐想而已。

    武则天漂亮,这是公认的事实。但皇帝后宫美女如云,随便拎出一个都美若天仙。所以,在一个皇帝眼中,武则天又能会漂亮到哪里去呢?

    再说,才人被选入宫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教育,等学好了,年龄大一些后,才能去管事。能不能做得了才人,除了长得漂亮外,还要看资质和天赋。

    所以,武则天之所以被以才人的身份选入宫中,与其说是美艳动人打动了唐太宗,倒不如说是她的才情吸引了唐太宗。因为历史上的唐太宗是一位渴求人才的明君,他对有才的女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不管怎么说,武则天入宫了,而且被唐太宗赐予了“武媚”的称号。但不久唐太宗就把她丢到脑后了。毕竟一个皇帝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怎么能记得住这位小小的才人呢?

    武则天不愿意像怨妇那样整日哭天抹泪,博取同情。因为在宫中,即使你天天以泪洗面,也不见得能引起皇帝的注意。武则天是有梦想的,她不能容忍皇帝把她遗忘在脑后的现实,她要寻找机会,寻找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让皇帝时不时都要想起还有她这么一个才人存在于后宫中。

    机会总会有的,只要你乐于寻找,就好像时间一样,只要你愿意去挤,总会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正所谓,时间是挤出来的,机会是找出来的。

    这不,机会来了。

    这个机会和一个名叫狮子骢的马有关,由于这匹马的鬈毛像狮子似的,所以得名。这匹马是西域使节不远万里特意向太宗皇帝献上的一匹宝马,个头高大,浑身上下肌肉矫健,毛色油光闪亮,长嘶有如惊雷乍起,名不虚传。

    马虽然是好马,但性子也暴烈,没有人能驯得了它。唐太宗非常爱马,为此很是着急。

    唐朝的统治者因为有北方胡人的血统,对妇女的束缚比较少。妇女不仅不缠足,而且经常参加诸如踏青,打猎,打马球等户外活动。宫廷妇女还经常陪伴皇帝狩猎,所以对马这种动物并不陌生。

    这一天,唐太宗在一群妃嫔的拥簇下前去看马,武则天也在其中。唐太宗围着狮子骢转了一圈,不由叹息道:“这真是一匹好马,若能驯服,必是一匹千里马,只可惜没人能驯得了。”

    这是个难题,若能驯服宝马,为皇上分忧,必定能让皇上另眼相待。但驯马不是像写写诗作作画唱唱歌那么简单,难度较大,危险系数较高。

    结果,妃嫔们都默不作声,一片寂静。唐太宗不觉得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毕竟,专业驯马官都没办法,还能指望这些女人前去驯马?

    此时,武则天挺身而出,向前施礼道:“请陛下让小女子一试。”

    唐太宗吃了一惊,一个弱女子岂能驯服一匹烈马?这武才人是不是昏头了。

    武则天接着说:“妾能驯服这匹马,不过需要三样东西。第一,铁鞭;第二,铁锤;第三,匕首。”

    “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啊?”唐太宗问。

    武则天笑道:“陛下,这马暴烈无比,用通常的手段是无法驯服的,妾先用铁鞭抽它,如果它不服,妾就用铁锤锤它的脑袋,如果它还不服,妾就用刀割断它的喉咙。”

    唐太宗打量着眼前的武媚娘,还是不相信这样的话出自她之口。一个女人能有这样的气魄真是了不起。(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三章【一代女皇】() 
在影视剧中,接下来就是武则天艰难驯马的过程,最终驯服了这匹烈马,并获得了唐太宗的宠信。但在史料中,这件事却没有了下文,就此戛然而止。武则天也没有得到任何赏赐。

    说实话,武则天的表现非常牛逼,有鹤立鸡群之感,结果却以失败收场。也许武则天的刚烈不合唐太宗的胃口,唐太宗只喜欢像长孙皇后、徐贤妃那样温柔可人的女子;也许武则天的言论过于激烈,毕竟,驯马就是驯马,驯马不成也不能动杀马的念头;也许……

    关于猜测,我们就此打住,毕竟,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是怎么想的,我们无从知晓。可以确定并肯定的是武则天虽然抓住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但结果却让她大失所望。

    自己尽力了,虽败犹荣,武则天不会因此气馁,就此不前,她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寻找机会,准备下一轮的博弈。

    等待的过程最为熬人。一些人在等待中磨灭斗志,选择妥协,选择随波逐流;而还有一些人矢志不移,紧抓着自己的梦想不松手。武则天无疑是属于后一类人,她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熬过了十多个春秋。不少妃嫔都有晋升,唯独武则天还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才人,她唯一值得炫耀的事情,就是唐太宗赐给她的“武媚”称号。这种寂寥无闻的生活与她的梦想是格格不入的。这段时间她虽然在坚持,却非常失意。

    曾经她怀疑过,为何要让自己活得这么累呢?

    曾经她也动摇过,难道自己注定就没有出头之日了吗?

    不过,这种怀疑,这种动摇。只不过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她坚信自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任何事情都是有失有得,虽然武则天这段日子不好过。但她学到了不少新东西,在学识方面有了较大的长进。

    她不仅接受了严格的宫廷教育。还学习礼乐,特别是诗歌和书法,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唐太宗是个好皇帝,他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励精图治。在唐太宗的熏陶下,武则天的阅历增长了不少。另外,她也看到了后宫争风邀宠。尔虞我诈的内幕,从中得到了许多的经验和教训。

    时间永远不会停歇,挟持着所有的人和事,滚滚奔流。转眼到了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七月,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太史令(管天文历法,相当于现在的占星术大师)占卜后得出“女主昌”的结论。

    起初,唐太宗对此嗤之以鼻,因为他不相信哪位女子会成为取代李氏天下的一国之君。后来民间流传的一种《秘记》上也有类似的说法,说唐三代之后。当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种流言传到宫中后,唐太宗心里相当不爽。想想太史占卜的“女主昌”的结论,他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了。

    不管这流言是否真实。也不管太史占卜是否准确,只要是威胁到大唐江山的事情,就必须严肃处理。

    皇上是谁,是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人,他一认真,铁定有人要倒霉了。

    唐太宗秘密地把一位叫李淳风的太史令召到宫里,询问相关事宜。

    “女主昌,有几成可信度?”

    “臣夜观天象,发现有太白经天。这意味着有女主要兴起。经臣推算,这个女人是陛下宫中的眷属。不出三十年。她就要取代陛下掌管大好河山,还要诛杀李唐皇室的子孙。”

    这还了得。岂能让一个小女子兴风作浪,我李世民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既然流言和天象一致了,那就只能大开杀戒了,防患于未然,这是必须的。

    “杀,凡是和武沾边的人都统统杀掉,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唐太宗已经动了杀心,难道武则天的性命就要被这样终结了吗?

    不会的。李淳风接下来的劝说救了武则天一命,这样才有了后来的女皇。就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小插曲把武则天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恐怕不大好,天命不可违。俗话说,王者不死。上天既然派这个人下来,就会保护她。乱杀只会殃及众多无辜,上天会怪罪的。再说,这个人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三十年之后就老了。老年人心地都比较仁慈,可能不会诛杀殆尽陛下的子孙。如果陛下把她杀了,上天又生出一个新人来,那这个人三十年之后正当壮年,可能心狠手辣,杀起陛下的子孙恐怕毫不留情,所以陛下还是别杀了。”

    既然天意如此,唐太宗只好作罢,但存了一份防范之心,从此就落下了一个毛病,只要听到和“武”有关的事,心里就觉得有问题。这不,有人就因此成了冤死鬼。

    这个倒霉的人叫李君羡,他是洺州武安(今河北武安市)人,是玄武门的一员守将,职位则是左武卫将军,爵位是武连郡公,是唐王朝的功臣。

    我明知道,玄武门是唐代长安城的正北门,扼守皇帝居住的大内,位置极其重要,所以它的守将都非常骁勇,李君羡的功夫自然相当了得。

    都说伴君如伴虎,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就会终极一个人的性命。这话不假,李君羡就是因为随口说了一句话,结果让自己死翘翘了。

    有一天,唐太宗的兴致很高,决定在宫内宴请武将开派对,大家一起乐呵乐呵。既然是老板请客,大家便都敞开肚皮喝了。在酒酣耳热之际,太宗为了活跃一下气氛,便让各自说出自己的小名,让大家开开心。

    这些小名有文雅的,有通俗的,在此不提。只有一个人的小名不仅让大家捧着肚子笑个不停,还引起了唐太宗的高度重视。

    这就是李君羡的小名——五娘子。

    一个牛高马大、胡子拉碴的将军竟然叫五娘子这样小女人的名字,他爹娘当时难道想要生个女孩,所以才起了这么个小名?这也太搞笑了。

    就在大家哈哈大笑时。唐太宗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因为他又想起了“女主武王”的预言。这员武将怎么会有一个这样的小名?难道要谋反的人是他?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因为被贼惦记往往让你防不胜防。如果被起了杀心的皇上惦记,那你就危险了。

    结果。没过多久,唐太宗就找了一个借口,把李君羡杀了。在唐太宗心中,他还是有些不信女人会夺了李唐的天下,如今杀了李君羡后,他觉得天下应该太平了。所以,武则天因此躲过了一劫。

    故事很精彩,但真实性有几分呢?我认为。这只不过是稍后史家为了响应武则天当皇帝而捏造的故事而已,根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