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那些事儿-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不得不佩服李尽忠的军事头脑,虽然生为蛮夷,却有着中原人的多端诡计。
原来张玄遇等在幽州遇到的那数百唐兵,是李尽忠故意放出来的,那些唐兵是在营州之战中被俘的,本来关在大牢里,但是听闻大唐派出“二十八将大军”前来征讨的消息后,李尽忠开始了他的灭敌致胜的计划!
他的计划是,第一步:派看守唐俘的霫族人对唐俘散布虚假消息:我们现在饥寒交迫,活不下去了,只要官军一到,我们就投降。(这就是我们在一开始看到的那一幕。)
第二步:为了让唐俘坚信这一消息是准确的,再次派出契丹人把唐俘放掉,并继续忽悠这些唐俘:把你们关在这里,没得东西给你们吃,把你们杀了,我们却不忍心。你们还是走吧。
获得自由的这数百唐俘彻底相信了这一虚假信息,确实,除了没得吃,他们没理由释放我们。
于是,张玄遇等人就这样进入了李尽忠的圈套。
这就是李尽忠的“诱伏”之计!
分析完了,李尽忠来不及细细品味大胜之后的快感,现实问题是,唐军燕匪石、宗怀昌的后继部队马上就来了。
李尽忠决定继续使用“诱伏”之计!
在缴获的战利品中李尽忠发现了唐军的军印,于是便写了一份军牒(军中文书),书曰:“官军已破贼,若至营州,军将皆斩,兵不叙勋。”
大意为:官军已经击败契丹叛军,现在如果尔等还不快快赶到营州,军官全部斩首,士兵全无勋级。
可是,光有军牒和军印还不行,必须得有主帅的签名,这个不难,唐军主帅张玄遇被抓了,现在就在我面前。只是,让他签名,这个恐怕有点难。
曾经,一个小小的陇山军讨击副使许钦寂都不愿意屈服于我,现在可是“二十八将大军”的主帅张玄遇。(未完待续)
第300章【征战天下】()
别无他法,李尽忠决定试一下,如果张玄遇不答应,那就来硬的!
让李尽忠大为意外的是,武周朝“二十八将大军”主帅张玄遇没有拒绝他,很利索地在军牒上签上了他的大名。¢£¢£dian¢£小¢£说,。。o
当大唐后军主帅燕匪石、宗怀昌收到军牒时,不敢怠慢,命令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强行军赶往营州,不分昼夜,人马无食……
毕竟,去晚了,是要掉脑袋的。
史料描述为:“昼夜兼行,不遑寝食以赴之,士马疲弊”——这就是李尽忠要的结果。
结局没有任何悬念:“契丹伏兵于中道邀之,全军皆没”
全军皆没!
武周朝武则天的“二十八将大军”以完败收场!黄麞谷之战,武则天寄予厚望的“二十八将大军”竟然全军覆没,这对于任何人都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武则天从来都以为自己是强于男人的。
武则天的自信是有根据的,借用凤姐的话说“前数三百年,后数三百年,六百年之内,没人(女人)能超得过我。”超得过凤姐的,多如牛毛;但是超得过武则天,恐怕还真没有,不但六百年没有,恐怕一千六百年都不会有,就人家为了清除异己而杀的人数这一项,就没哪个女人能超得过!
兵败事儿小,得面子事儿大!
黄麞谷之战,无疑是李尽忠给武则天一记响亮的耳光。
女人是不好惹的!
羞愤之下的武则天下了一道《天下令》:全国所有囚犯以及官民的家奴中骁勇有力者,全部充军,赎身钱由政府按市场价支付。发往前线攻击契丹;另令崤山以东所有靠近边地的各州设置武骑团兵,由同州刺史、右武威卫大将军武攸宜为清边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契丹。
虽然史料没有给出这支大军的具体人数,但从中我们可以猜测。其规模不亚于先前的“二十八将大军。”所以,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这支大军的最高统帅——武攸宜。
武攸宜,来头很大,大唐开国功臣武士彟(彟音e)的哥哥武士让的孙子、当今圣上武则天的侄子。绝对的皇亲国戚、朝廷高干,可惜的是,此人的能力,与其身份地位是成反比的。对于军事,那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您可能要问了,既然他是这么个货色。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还要让他做主帅呢?就因为他是武则天的侄子吗?是的!就因为他是武则天的侄子!
国中无将才了吗?有!娄师德、王孝杰,哪一个都是可堪大将的人才。为什么不用此两人呢?因为八个月前,这两位仁兄对吐蕃作战失利,被贬官了,娄师德被贬到原州做员外司马了,也就是一个小军分区的参谋长,而且还不是编制内的;王孝杰更干脆,直接从兵部尚书被撸为“庶人”。
让这么个货色担任大军主帅,结果可想而知。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此次武攸宜出征,竟然也有大大的收获,只是。不是在军事方面,而是在文学方面——虽然收获者不是武攸宜,武攸宜是间接的促成因素!
大军主帅如此不堪。不过武则天给武攸宜配置的几个副手,还是相当厉害的。
第一个副手。清边道行军副总管张九节。张九节,史无立传。关于其人的记载也只有只字片语。不过,确实很厉害、很有头脑的一个人,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个副手,更厉害了,时任右拾遗(类似言官)的陈子昂。
(子昂)是必为海内文宗
陈子昂,字伯玉,四川射洪县人,史书称“资褊躁,然轻财好施,笃朋友”,史书又称“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
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陈子昂的性格为人:出身大户人家,从小不学无术,到十八岁时还是个文盲,不过却喜欢舞枪弄棒。为人呢,性格狭隘、浮躁,却又轻财好施,有侠者风范,很重情义。一双重个性的;。
陈子昂的幼年、童年、少年就是一直在玩,直到18岁的一天,偶尔路过一所乡校,看到别的孩子(确切说是大人了)在摇头晃脑地读书,这位仁兄才觉得不能再玩下去了。突然之间就感悟了,要好好读书。
陈子昂到底是个人才,才读了七年,参加科举考试,就中了进士,踏上了从政之路。如果这哥们儿打小就读书,说不定,中国历史上又会多一位神通,又会多一位足以将范进再次气晕的人!
开始时,陈子昂就直接在中央谋了个麟台正字的官职,厉害吧?不厉害,所谓麟台正字,虽然是中央直属部门的,名头很大。其实也就是中央秘书处里一个小小的文字校对官,负责一些中央下发文件的文字校对工作,找找有没有错别字啊,找找有没有语法错误啊之类的。
不过,陈子昂就是陈子昂,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虽然身在秘书处,却胸怀天下。针对当下的时政,经常上书皇帝发表自己的独特的看法。
上书的次数多了,又加上其看法不但独到,而且还很有建设性意见,就引起了武则天的重视,数次受到武则天的亲自接见,就当今天下大势,与之进行交流。
慢慢地,陈子昂就官升右拾遗了。
陈子昂在此次征讨契丹中,本不是主角,但是他的个人经历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便啰嗦了一番,多给了一些笔墨。目的呢,只有一个,就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想做什么事情,如果你有什么理想,那就赶紧来付诸实践吧,从来不要因为自己的年龄而担心自己的能力。
古人行,我们更行!
此次出征契丹,陈子昂被委任为清边道大总管武攸宜总管府的参谋。在出征前。陈子昂再次上书武则天,就武则天的《天下令》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陈子昂认为:您用囚犯和临时赎来得家奴组成征讨大军。首先,这是病急乱投医。不但现在囚犯和家奴人数很少,而且这些人多是怯懦胆小之辈,“未足可用”。其次,说好听的这叫一支大军,实际全是一批乌合之众,拿出来,丢人,丢国,“损国大体”。
陈子昂知道。如果就这样把奏章呈给武则天的话,肯定会激怒这个女人。在表达担忧(实际是批评)之后,陈子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今天下忠臣勇士,万分未用其一,契丹小孽,假命待诛。”大意就是,现在国内的忠臣义士,正在为国家效力的还不到万分之一,只要朝廷下个命令把这些人召集来。就能灭掉契丹。
可惜,盛怒之下的武则天没有理会陈子昂的这份奏章。
主帅无能,士兵杂莠。
这支大军浩浩荡荡开往前线去了!
让我们所有人大为惊讶的是,这支大军首战取胜了!
公元696年。大唐,檀州
听闻武攸宜率军前来,孙万荣打算给武攸宜一个惊喜——夜袭檀州。趁唐军立足未稳之际!
孙万荣率数万精卒,在夜幕的掩护下。衔枚奔袭而来,防备大意的唐军一片混乱——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武攸宜这样的主帅,不乱才怪。
唐军即将崩溃之时,副总管张九节挺身而出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张九节临阵招募了数百敢死队员。
在一批囚犯和家奴中,招募数百死士应该不难,这些人别无他求,反正烂命一条,机会好的话,活下来还能得到一大笔赏钱。
老子为了赏钱,命都不要了,还怕你们?唐军敢死队员逆击而上!
此时,钱是万能的,至少没有比钱更好的方法能让这些乌合之众爆发超能力了。
胜利在望的孙万荣被翻盘了,契丹军大败而逃。
确切地说,契丹不是败在唐军手上,也不是败在张九节手上,而是败在金钱手上!
钱,真是个好玩意儿!
孙万荣,这次檀州之败只是个开始,接下来,你也会收到惊喜,比你给武攸宜的惊喜更大的惊喜,你绝对意想不到!
公元696年十月二十二日(契丹反唐五个月后)
李尽忠死了。
诸位不用猜测了,李尽忠不是死于武则天之手,也不是死于唐军之手,而是自然死,老死了。
于是契丹就推举孙万荣为新的首领,继续他们的反唐大业。
临危受命。
孙万荣将不负众望,他将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担当得起如此重担!
只是,一个第三方势力的加入,给了孙万荣一个措手不及。
第三方势力:后突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就是唐与契丹,渔翁就是后突厥。
正当武则天被契丹折磨地头大的时候,后突厥出现了。
在后突厥介入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突厥的秉性,这有利于我们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否则,你会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太宗李世民曾说过:“突厥,……君臣惟利是视。”
太宗李世民还说过:“(突厥)与我邻而弃信扰边……”
蔡国公杜如晦曾经说过:“夷狄无信,我虽如约,彼常负之,……”
郑国公魏征则概括地比较全面,可以作为突厥的“自我评价”之语:“突厥世为中国仇,……。彼鸟兽野心,非我族类,弱则伏,强则叛,其天性也。”
突厥就这么个秉性,虽然唐史有诋毁人家的嫌疑,但是也非完全的诽谤!
后突厥此时的可汗是默啜可汗,姓阿史那氏,名环,全名阿史那环,这个人介绍起来很简单——很有代表性——典型的突厥人:反复无常。
只有了解了默啜的这一性格特dian,我们不会疑惑于其以下的所作所为。
那我们一步步来见识一下。
第一次亮相:率众寇边
3年前(公元696年),默啜的哥哥、后突厥的老可汗骨咄禄病死,默啜欺负其侄子年幼,就自立为可汗了。冬月刚坐上可汗的宝座,腊月他就带兵来打灵州(今宁夏灵武附近)。
前面说过,女人是不好欺负的,更何况这个女人是武则天。
武则天也不客气,直接派右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予以反击,李多祚不辱使命,击败了默啜。
默啜可是捅了马蜂窝。
默啜被击败后,武则天还不解气,在随后的公元694年,派出了阵容仅次于“二十八将大军”的“十八将大军”。
声势甚是浩大,主帅为武则天的小情人、江湖货郎薛怀义。这十八将军里面有几个名气不小的,如契苾明(独耳将军契苾何力的儿子)、沙吒忠义(与黑齿常之合力击退过苏定方)、百战余雄李多祚、兵部尚书王孝杰、安西都护田扬名等等等等,不是让吐蕃头疼的,就是让突厥做噩梦的,随便拿出一个都是能征善战的主——除了主帅薛怀义。
以前说过一句话,一只羊带领着一群狼,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