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那些事儿-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姓画家“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性情笑言之状”,如果不是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又如何能说出如此精辟的点评。

    郭曦和驸马郭暧都是王夫人的嫡子,在奉天之难中与唐德宗同生共死,浴血奋战,传承了郭子仪的忠烈家风。

    皇帝仰仗郭家,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女儿嫁给了自己的表侄李纯,也就是后来的唐宪宗,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儿子郭鏦娶了自己的表侄女汉阳公主,郭鏦身长七尺(2。1米),相貌堂堂,如果不是人品出众,皇家又怎会如此热衷于“亲上加亲”。

    郭子仪福泽绵长,到了宋朝仁宗年间,皇帝还寻访到他的平民后裔,封以官职,以示忠义之士会荫庇后人。

    做同僚,郭子仪洞悉世情,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进进出出。一次,郭子仪的一名手下将领到外地任职,

    去汾阳郡王府辞行。在王府里,他看见堂堂的汾阳郡王正为夫人和女儿做奴仆,端着洗脸水,拿着手巾。郭子仪的儿子觉得脸上无光,一齐劝说父亲,希望父亲能够自重,不要让外人笑话。郭子仪给儿子们讲明道理,

    “我家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家的奴仆吃官粮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筑起高墙,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郭家有仇,嫉妒郭家的人煽风点火,

    郭氏一族很可能招来灭族之祸,现在我打开府门,任人进出,即使有人想诬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儿子们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

    郭子仪晚年在家养老时,王侯将相前来拜访,郭子仪的姬妾从来不用回避。

    唐德宗的宠臣卢杞前来拜访时,郭子仪赶紧让众姬妾退下,自己正襟危坐,接待这位“鬼貌蓝色”的当朝大臣。

    卢杞走后,家人询问原因,郭子仪说道,“卢杞此人,相貌丑陋。心地险恶,如果姬妾见到他,肯定会笑出声来。卢杞必然怀恨在心,将来他大权在握,追忆前嫌,我郭家就要大祸临头了”。

    后来卢杞当上宰相,“小忤己,不致死地不止”,完全应验了郭子仪的说法,一场大祸被郭子仪消弥得不着痕迹。

    做敌人,除了单骑退敌的英雄虎胆。藩镇悍将也对郭子仪鞠躬如仪,一向桀骜不驯的藩镇田承嗣就说过。“我的膝盖很久没有跪人了,今特为郭令公一跪”。

    郭子仪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名满天下,做臣子、做上司、做统帅、做同僚、做丈夫、做父亲、做敌人都几近完美,

    实在称得上是人臣的典范、军人的楷模,他娶得是五姓家的好女子,得妻若此,复有何求?人生至此,复有何憾?

    李靖

    “我们的社会虽然大体脱离了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老路,可是青年男女并不懂得西方自由恋爱的真谛,西方的女孩子会很快地放胆去爱她要爱的人,爽快地答应他的约会,热情地接受他的**。

    可是我们中国的小姐们却不这样,她要先拿一大阵架子,她要先来一次诚意考试,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办法去吊男朋友胃口,

    一而再,再而三,她那种有耐心的考验,好像个筛子,筛到后来,精华筛走了,只剩下糟粕,有骨头的男人筛走了,老脸皮厚的庸才却做了丈夫!”这是李敖先生的经典语录,虽然刻薄,却是实情,但是,

    华夏先人却并非如此,以前威震四方的时候,汉人英姿飒爽、博大开放,后来被异族欺负得没了脾气,就整天拿着放大镜检验女人的贞节、欣赏女人的小脚,

    如果没有史书的记载和传奇的渲染,我们几乎难以相信我们唐朝先人具有不输于西方男人的气度和胸怀,

    初唐武功最盛的李靖就是传奇中的不世英雄,在《虬髯客传》中,美丽的唐朝女子具有过人的胆量和慧眼识人的见识,宰相杨素的家伎红拂女看中了李靖的不凡气度,深夜来奔,

    与李靖共谐连理,这对贤伉俪遇到胸怀大志的虬髯客,三人纵横江湖,行侠仗义,是谓“风尘三侠”。

    史书上的李靖并非一介布衣,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世家子弟,在初唐的猎猎旌旗中,他南征北讨,所向无敌,为大唐立下了不世功勋,唐人有诗赞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靖的武艺颇有家学渊源,这要从他的身世讲起。李靖祖籍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属于陇西李氏,他的祖父李崇义曾任西魏殷州刺史,晋封永康公,他的父亲李诠是隋朝赵郡郡守,李靖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文武双修。

    他有一个名满天下的舅舅,就是捉住过陈后主的韩擒虎,这位隋朝名将对外甥赞不绝口,“可与我讨论孙吴兵法的人,只有李靖”。

    韩擒虎认定了外甥前途远大,对外甥进行了极为严格的训练,用苦肉计逼迫外甥勤练弓马。他对李靖说,“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好好练习,三个月后我站在校场上,两只耳朵各挂一个小铁环,光头上放一枚铜钱。

    你骑马跑过来,用枪把铁环挑下来,再来一招回马枪,挑掉我头上的铜钱,如果你枪法不准,很可能要了我的性命”。李靖当然不敢怠慢,昼夜练习,以求考试过关。

    踏踏实实苦练了三个月,李靖完全达到了舅舅的要求,他操枪跃马,两招就挑飞了舅舅耳朵上的铁环,回马一枪又把铜钱挑落,几次三番,无一失手,令韩擒虎非常满意,孺子可教,后继有人,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名将欣慰。

    李靖被亲人塑造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好儿郎,很快得到了隋朝大臣们的夸奖。

    吏部尚书牛弘称赞李靖,“此人有王佐之才”,宰相杨素指着自己的座位告诉李靖,“阁下将来一定能坐在这个位子上”,李靖的确做到了,不过他做得不是大隋帝国的宰相,而是大唐帝国的尚书左仆射。

    李靖开始只是长安县功曹、兵部驾部员外郎等小官,隋炀帝大业十二年,他当上了马邑(今山西朔县)郡丞,成为太原留守李渊的下级。

    李渊当时正密谋起兵造反,李靖当然有所察觉,他打算到江都向隋炀帝告发。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回到了长安,不久,李渊父子攻占长安,李靖成了李渊的阶下囚。

    李渊为起兵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五子李智云惨遭杀害,祖坟被刨,一腔怒火就发泄在这些隋朝官员身上,李靖被判斩首。

    临刑时,他神色不变,坦然自若,他大声向李渊喊道,“你李渊起兵,本来是为天下剪除暴乱,成就大业,为什么因私怨而斩壮士呢?”

    李世民当时也在场,他极力为李靖求情,李渊只好顺水推舟,赦免了李壮士,当时,他可能没想到,他留下这条性命,是为自己的江山留下了无限生机,李靖得遇名主,前程万里,他即将展现出无比灿烂的光华。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唐高祖李渊把李靖从李世民身边抽调出来,让李靖去征讨少数民族首领冉肇则,冉肇则正纠集数万人马进攻夔州。

    李靖路上遇到萧铣的军队,被阻挡于峡州,未能及时赶到,驻守夔州的赵郡王李孝恭初战失利。

    萧铣是梁朝皇室后裔,趁着隋末天下大乱,控制了长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带甲四十万,一时声威远播。(未完待续)

第314章 【大唐将帅8】() 
李渊恼怒之下,又记起了与李靖的旧恨,他要新帐旧帐一起算,遂发一道密诏,要许绍将李靖处决,幸运的是,许绍是个惜才之人,他恳求李渊赦免李靖,李靖又一次死里逃生。

    没过多久,唐高祖就不再记恨李靖了,因为李靖带着几百士兵突袭冉肇则的大营,又在冉肇则的退路上设置伏兵,李靖枪挑冉肇则,唐军俘敌五千人,而唐军只有区区八百人。

    唐高祖告诉李靖,“勿忧富贵”,要他再接再厉。还写了一道敕令,“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向唐高祖献上平灭萧铣的十条计策,唐高祖当即采纳,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李孝恭长史,实际上全权负责军队的指挥。李靖招来巴蜀酋长的子弟,

    授以官职,实际上把他们押作人质。有子弟在唐军手上,巴蜀酋长们帮助萧铣时就不得不十二分的谨慎。九月,江水猛涨,波涛险恶,

    李靖偏挑这个时候顺江而下。诸将建议水势减缓后再行进兵,李靖老谋深算,“兵贵神速,现在我军集结,萧铣还未察觉,我们出其不意,萧铣猝不及防,一定会被我们抓住”。

    唐军二千多艘战船出发了,一路顺利,很快攻克了荆门,而荆门正是梁国首都江陵的门户。

    萧铣不知脑袋里转得是那根筋,在此之前,竟把主力部队解散。送到各地去屯田,现在唐军进攻。别无他法,

    他只有临时拼凑了几万军队。全部交给名将文士弘,让文士弘驻防清江,与唐军决一死战。

    梁国的救兵纷纷赶往都城,时间紧迫,李孝恭决定马上出战。他亲自带兵攻击文士弘,却被打得大败。文士弘的部队趁机抢夺战利品,阵势混乱。

    李靖眼看机不可失,马上投入了驻守大营的全部兵力,奋力杀敌。李孝恭也率部回身再战,唐军反败为胜,直抵江陵城下。

    萧铣手中无兵,只能收缩战线,放弃了江陵的外城和水城,唐军一下子缴获了水城中的大批舰船,兴高采烈。

    此时,李靖要求大家把梁军舰船统统放进长江里,令所有的人大吃一惊。

    李靖告诉大家。“江陵一时半刻难以攻下,而梁国的救兵马上就要赶到,那时唐军腹背受敌,处境就十分危险。想逃走都不容易。

    我们让梁军的战船在长江里顺流而下,下游来的梁国援兵看见这么多无人的空船,一定以为江陵已被攻下。萧铣已经完蛋,马上就会丧失斗志。这时招降他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众人击节赞叹。马上依计而行。

    萧铣的援军看见大批的无人舰船后果然上当,放慢了急驰如飞的脚步,唐军加紧围攻江陵,萧铣的末日来临了。

    江陵的求援使者没能冲出唐军的包围圈,无法向外界传递消息,萧铣盼不来援军,终于绝望了,开城向唐军投降。txt小说下载

    萧铣被送到长安,最终无法逃脱斩首的命运。胜利之后,唐军将士渴望大肆劫掠,想要没收梁军将士的家产,被李孝恭和李靖坚决阻止,“王者之师,是仁义之师,双方各为其主,梁军将士不是罪人,不能这样对待他们。

    现在还有很多地区尚未归附,我们如果不能宽大为怀,梁军就会放下投降的念头,与我们死战到底,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在李靖的严格约束下,唐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江陵的人心安定了,梁军余部纷纷归降,唐军兵不血刃,控制了梁国的全部领地。李靖成就大功,被封为上柱国和永康郡公,任命为岭南抚慰大使,拥有“承制拜封”的特权。

    他采用怀柔政策,尽力招抚,共得岭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岭南地区归入了大唐帝国的版图。李靖成为检校桂州(今广西桂林)总管,为朝廷镇守岭南地区。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江淮地区的农民军领袖辅公祏再次反唐,自封为宋国皇帝,以丹阳(今江苏南京)为都城,举兵直指海州、寿阳。李渊再度任命李孝恭为元帅,李靖为副元帅,

    发兵围剿辅公祏的江淮军。辅公祏自守丹阳,辅公祏的部将冯慧亮、陈正通驻守博望山和青林山,占据有利地形,坚守不战。

    唐军诸将提议,绕道进攻丹阳,只要丹阳城破,冯慧亮等人必然不战自溃。李靖否决了这一提议,

    “丹阳城防坚固,如果我们不能一举拿下,冯慧亮等人再从背后进攻我们,唐军腹背受敌就很危险了”,李靖说出了破敌之策,马上被李孝恭采纳。唐军派出老弱士卒上门挑战,被江淮军打得抱头鼠窜。

    江淮军眼见唐军如此没用,大喜过望,赶紧发兵追赶,很快落入了唐军的埋伏,

    江淮军损失惨重,一败涂地,博望、青林相继失陷。李靖乘胜进攻丹阳,辅公祏弃城而逃,路上被属下出卖,在浙江武康镇被献给了唐军。

    辅公祏在丹阳被斩首,江淮平定了,唐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国,这中间,长江流域归入大唐版图,

    李靖居功至伟。他被唐高宗升为兵部尚书,担任扬州都督府长史,和李孝恭一起出镇江南,这时,他已经成为李渊父子眼中的战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