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那些事儿-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中粮尽,感杀所乘马以分将士,感一无所啖,唯煮马骨取汁和木屑食之。城垂陷者数矣,

    会长平王叔良将士至泾州,仁果乃扬言食尽,引兵南去;乙卯,又遣高墌人伪以城降。”

    据《新唐书》:

    “长平肃王叔良,武德初,例王,镇泾州,扞薛仁杲。仁杲内史令翟长孙以众降。

    於是大饥,米斗千钱,叔良不恤士,损粮以渔利,下皆怨。仁杲知之,阳言食尽,

    去,遣高墌人诡降。叔良遣骠骑刘感受之,未至城,三烽发,仁杲兵自南原噪而还,大战百里细川,感为贼执。叔良惧,悉出金劳军,委事於长孙,乃克安。”

    由此可见,一、翟长孙并非见薛仁果大势已去才匆忙投降的,此举证明他既有眼光又有气节,跟秦叔宝、程咬金光明磊落的阵前倒戈有得一拼,想必其他三人也不会羞与为伍。

    二、新唐书的记载说明这位将军虽是罕见的勇将,却非没有头脑的一勇之夫,相反倒是个颇有政治才能的人。

    十一月,小李在浅水原击败宗罗睺,随后迫降薛仁果。《资治通鉴》和《旧唐书》里都提到“世民所得降卒,

    悉使仁果兄弟及宗罗睺、翟长孙等将之,与之射猎,无所疑间。贼畏威衔恩,皆愿效死。”

    小李让仁果兄弟及宗罗睺率领旧部,无非是显示自己的宽容、信任和不加猜忌。但对翟长孙的任用,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翟长孙在西秦军中确有威望,足以与宗罗睺这位颇得薛举父子信赖的将军并列,还有一种可能则是小李对翟长孙这位降将信任有加(从后来的事情判断,

    这种可能较大,不过把翟长孙也归到“贼”之列,跟他当时的身份不大相称)。

    武德三年四月,攻打河东的“金刚竟以众馁而遁,太宗追之至介州。

    金刚列阵,南北七里,以拒官军。太宗遣总管李世积、程咬金、秦叔宝当其北,翟长孙、秦武通当其南。

    诸军战小却,为贼所乘。太宗率精骑击之,冲其阵后,贼众大败,追奔数十里。”

    这可是“秦王世民追及寻相于吕州,大破之,乘胜逐北,一昼夜行二百馀里,战数十合。”

    “追及金刚于雀鼠谷,一日八战。皆破之,俘斩数万人。”“世民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矣,军中止有一羊。

    世民与将士分而食之。”之后,又累又饿的轻骑面对“尚有众二万”的宋金刚的一场大战,没的说,能经受这次考验而不死的都是千里挑一的精锐,很可能这就是日后玄甲军的主力阵容哩。

    武德四年一月,为击败王世充,“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

    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遥想当年,真是只一个“酷”字了得。

    奇怪的是翟长孙就此在史书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能偶的资料太少?),对这样一支名军的首领之一不交代一声就把他灭了好像是有dian过份。

    比较大的可能是他死得比较早,而且是病死的(因为不管是阵亡还是谋反都值得提上一笔,而且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但真相本人是不知道啦。静待高手指正。

    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窦建德在长安遇害,其旧部高雅贤等人共推刘黑闼为首领,起兵反唐。半年之内,尽复窦建德故地,占据了河北大部郡县和河南部分地区。

    又与突厥狼狈为奸,得到了突厥颉利可汗的支援。一时声势惊人,严重威胁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十二月。李世民奉命出征,身边自然少不了秦叔宝这位王牌将领。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二月,秦叔宝在列人(今河北肥乡东北)迎击刘黑闼部,又立殊勋,三月,刘黑闼粮草已尽,粮道又被李世民截断,不得不与唐军决一死战。

    刘黑闼的两万步骑渡过洺水(今河北曲周东南),与唐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一直从中午持续到黄昏,唐军气势如虹,刘黑闼军拼命顽抗,唐军决开洺水

    ,顿时浊浪滔天,刘黑闼军终于士气崩溃,被唐军斩首一万余级,数千人淹死在洺水当中,刘黑闼带着两百骑兵仓皇逃走,

    后来也避免不了被人出卖、斩首示众的命运。沦陷州县光复了,秦叔宝再受重赏,前后受赐的金帛数以千万计。

    在跟随李世民的征战中,每逢敌人的骁将锐卒在阵前挑衅,李世民总让秦叔宝去拿下他们,秦叔宝提枪跃马而去,“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

    堪称英雄盖世的万人敌,李世民对秦叔宝更加器重,秦叔宝也以此颇为自负。

    李世民战必胜、攻必克,在李唐统一战争中居功至伟,让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十分嫉恨,李建成感到自己的皇储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千方百计想要除掉李世民。

    突厥进犯中原,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做了主帅,他请求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强将精兵调到自己帐下,

    想等李世民成为光杆司令后再予以加害。形势紧迫,秦王府将士一致要求李世民马上动手,先发制人,秦叔宝也坚定地站在李世民这一边,

    愿意与他同生共死。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事变爆发了,秦叔宝跟随李世民诛杀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帮助李世民夺取了皇储之位,

    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秦叔宝拥戴有功,成为李世民的首功之臣。秦叔宝拜左武卫大将军,得封邑七百户。自此,秦叔宝没有再领兵出征,多年以来缠绵病塌,

    身体十分虚弱,他曾对别人言道,“我从少年时代起就戎马倥偬,经历过大小二百多次战斗,屡次身受重伤,计量我前后流出的鲜血,总有几斛之多,

    怎能不生病呢”,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秦叔宝因病去世,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墓前雕刻石人、石马,以彰显其显赫的战功和超人的武功,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改封秦叔宝为胡国公,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放进了凌烟阁,画像与真人一般大小,去世多年的秦叔宝也名列其中,成为永垂青史的大唐英雄。

    战马、长枪、骠悍勇武的男人、鲜血染红的沙场,秦叔宝的形象充满了男人的血性,充满了气吞山河的阳刚,

    他如同一种振聋发聩的声音,让今人反思我们民族失落已久的精神和梦想,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唐人的无比自信,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唐人的豪情万丈,

    智、信、仁、勇、严,他样样具备,是他聚焦了我们无限向往的铁血大唐,豪杰辈出,逐鹿天下,英雄的传奇久久在我们心中风云激荡。

    将军金甲尉迟敬德

    “三鞭换两锏”的故事在民间耳熟能详,三鞭指的是尉迟敬德,两锏指的是秦叔宝,对照历史,才发现尉迟敬德的兵器不是鞭,而是马槊,槊就是长度超过一丈八尺的矛,秦叔宝的兵器也不是锏,

    而是一杆超重的长枪,这杆长枪曾长期陈列在大唐帝国的大殿上。尉迟敬德墓碑1971年出土于陕西礼泉县烟霞乡烟霞新村,

    1975年放入了昭陵博物馆,墓志铭是由颇有恶名的许敬宗撰写,细查历史,原来许敬宗的儿子娶得是尉迟敬德的孙女,与尉迟敬德还有dian沾亲带故的关系,

    碑文共有四十一行,每行八十七字,收入了《文苑英华》当中,碑文回顾了尉迟敬德叱咤风云的一生,让人扼腕,让人起敬,让人叹息。

    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宫中闹鬼,大唐皇帝寝食不安,时常午夜噩梦,有朝臣进言,“派大将守门,一定可以赶走恶鬼”,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戎装披挂,彻夜守护在宫门两侧,唐太宗果然能够高枕无忧,但长期劳动两位将军守门,皇帝于心不忍,就让画工把两位将军的英武形象绘制在宫门上,传到民间,渐渐演变成年画中的左右门神,

    白脸将军就是秦叔宝,黑脸将军就是尉迟敬德,附会在尉迟敬德身上的传说也愈来愈多,与戏曲当中的情节两相对照,尉迟敬德的真实人生同样精彩万分,称得上是波澜壮阔、水起风生。

    尉迟敬德,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生于北周静帝大定五年(公元585年),死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他长期担任李世民的亲卫队统领,冲锋陷阵,勇猛绝伦,

    屡次在千军万马之中单骑救主,谱写了初唐统一战争中最传奇的一幕,但在一开始,他不仅不是李世民的心腹,反而是与李世民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对手。(未完待续。。)

第326章【大唐将帅18】()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盗贼四起,尉迟敬德投身军旅,官至朝散大夫。『≤『≤dian『≤小『≤说,。。o后来,流寇还是流寇,官兵也成了反贼,大业十三年(617年),

    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攻占雁门(今代县)、楼烦(今静乐)、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等地,依附突厥,受封为定扬可汗,尉迟敬德投奔到刘武周旗下,封为偏将。

    唐高祖武德二年,刘武周派妹夫宋金刚带兵两万南下,攻陷山西北部

    一带,兵锋直指晋阳(今太原西南),并州总管李元吉出战不利,

    逃往长安(今西安),晋阳沦陷,关中震动,唐高祖打算放弃河东地区,固守关中,李世民上表请战,认为只有彻底消灭刘武周的割据势力,收复河东领土,大唐才能稳保关中。

    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率部渡过黄河,在柏壁(今山西新绛县西南)集结,与宋金刚部对峙。

    李世民采用“坚营蓄锐,以挫其锋”的策略,耐心等待宋金刚粮草耗尽,又派人截断宋金刚的粮道,使宋金刚部军心动摇。在此之前,河东的夏县与蒲州杀官响应刘武周,大唐朝廷派永安王李孝基前往征剿,

    宋金刚派尉迟敬德增援夏县守军,里应外合,将永安王李孝基及手下将领尽数抓获,尉迟敬德还军浍州(治翼城,今属山西),殷开山、秦叔宝在美良川(今山西闻喜南)伏击敌人,打得尉迟敬德措手不及,尉迟敬德奋力冲杀。突围而去,唐军斩首2000余级。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

    接着,蒲州在唐军的围剿下也向宋金刚求救。尉迟敬德、寻相又被宋金刚派去增援蒲州。

    李世民如法炮制,派遣精锐士卒三千人,从小路穿插,在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设下埋伏,杀得尉迟敬德全军覆没,尉迟敬德、寻相孤身逃走。

    唐军一面收复失地,一面继续与宋金刚对峙,到了公元620年四月,宋金刚军粮草耗尽。撤兵回军,李世民开始后发制人,全力追击。

    唐军一昼夜行军两百里,双方交战数十次,李世民三天没解甲,两天没吃饭,终于在雀鼠谷(介休西南)追上了宋金刚的主力部队,一天之内连打八仗,俘斩数万人。宋金刚、尉迟敬德逃往介休(今属山西),

    唐军如影随形,紧跟不放,宋金刚带领余部两万人在介休背城布阵。

    南北绵延长达七里,李世民令程知节、秦叔宝攻其北端,翟长孙、秦武通攻其南端。正面迎击的徐世勣出师不利,李世民亲自带兵冲杀。

    以泰山压ding之势,一举击溃宋金刚军。斩首三千余人,刘武周、宋金刚逃往突厥,后来死在突厥人的刀下,尉迟敬德、寻相眼见大势已去,以介休、永安(今山西霍县,介休南)两城向唐军投降,刘武周覆灭,

    李世民收复了大唐王业的发祥地太原及河东大片失地,立下了赫赫战功。

    尉迟敬德抓获的李孝基被刘武周砍了脑袋,

    这是李唐在立国之初牺牲的三位王级烈士之一,所以投唐以后的尉迟敬德受到众人猜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李世民却对尉迟敬德极有好感,

    封他为右一府统军,仍旧率领刘武周旧部八千人,跟随李世民东征王世充。此时,

    刘武周旧部纷纷逃亡,连寻相也不见踪影,唐军诸将怒火中烧,将尉迟敬德当成了替罪羊,绳捆索绑,囚禁起来,他们公推屈突通、殷开山两位名将去劝说李世民,“尉迟敬德勇悍绝伦,既被猜疑,必生怨望,

    留之恐生后患,请马上将他处死”,李世民一口回绝,“我的看法与你们大不相同,尉迟敬德如果有心叛逃,又岂会在寻相之后”。

    李世民令人放了尉迟敬德,将尉迟敬德领入自己的寝帐,拿出一包金子,告诉尉迟敬德,“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我不会听信谗言杀害忠良,

    这一d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