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那些事儿-第4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鍪盗ε煞炊浴>┏谴舐遥贾戮┏怯直幌唇僖豢铡M踔厝倏纯葱问撇欢浴M菩对鹑危绷死顟C。当时正值严冬腊月,西北的冬天,漫天飞雪,到处结冰。长安百姓被冻死的人非常多,司马光说:“死者蔽地。”886这么一个幸运数,并不能给朝廷和百姓带来什么运气。

    倒霉的还不只李慍,他的政府官员被称之为伪官,都被杀。要不是宰相杜让能力争,许多朝臣都被杀。政治上的事情,不怕你干得好,就怕你站错队。

    因为李慍被杀,僖宗到了凤翔,准备回京,但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不让他进京。

    887年,东都洛阳在前些年被黄巢的部队抢劫之后,现在又被秦宗全、孙儒残暴。洛阳三城,仅存坏墙。《资治通鉴》记载:整个洛阳“白骨蔽地,荆棘弥望,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

    这一年,钱鏐任杭州刺史。

    这一年,高骈被毕师铎软禁,没饭吃,以致杀人吃。高骈最后被杀,死得很惨,死得很难看。他的儿子,他弟弟和外甥不论长幼,全家统统被杀。然后挖了一个坑,扔到坑里,又扔进荆棘和石灰。古代风俗,长、幼,男、妇同埋在一起已经够晦气的了,又用荆棘和石灰,那是鞭尸和糟蹋,是对死者最大不敬。这就应验了高骈过去乱杀无辜,一位老妇对他说的话:你丧尽天良,滥杀无辜,日后必遭恶报。不是老妇诅咒他,是高骈的恶行必定会遭到报应的。当年这位老妇全家也是被高骈这样屠杀的。

    高骈手下有一个大骗子,叫吕用之。此人一双烂脚,一个坏得头顶长疮,脚底冒脓的恶人,把高骈骗得团团转。高骈是一个有洁癖的人,能让这个烂脚睡在自己家里,可见骗术之高明。吕用之利用高骈,做了许多缺德的事情。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人模狗样,高骈手下的好多将领都被他害死的。

    高骈死了后,他知道末日也到了,脚底抹油,逃到了天长。天长是杨行密的地盘,杨行密当时是东南一霸。他骗杨行密说他有五万鋌银子,埋在某地。愿意在攻克扬州城后送给他,作为一醉之资。杨行密后来是十国之一的吴国君主。

    杨行密知道他的德行,先问俘虏来的士兵。一问,才知道他确实骗人的。于是,下令迅速拿下。这个作恶多端的烂脚筒,被抓猴子一样,拖到一颗歪脖子柳树下,就像砍树一样,从腰上砍下去,叫腰斩。百姓听说要杀这个恶棍,磨刀霍霍,个个在怀里揣了几把锋利的刀,早早候在那里。说得难听点,就像老鹰从高空盯着那只死鼠,只要时机已到,俯冲下去。《资治通鉴》写道:“怨家刳割立尽,并诛其族党”。坏人终遭报应,司马光必定会交代的。后面将会写到的王建的养子王宗弼被杀,成都百姓倾城而出,也是一个个揣了把磨得飞快的刀去割肉吃的。

    俗话说,再坏的人也有个把朋友。高骈的朋友是杨行密,他为高骈报仇,出兵攻打扬州。当时扬州城里粮食匮乏,“斗米直钱五十缗,草根木实皆尽,以堇泥为饼食之,饿死大半”。菫泥就是泥巴。那些士兵抢到人就卖到店铺,“驱缚屠割如羊豕(读使,小猪),讫死无一声,积骸流血,满于坊市”。杀高骈的毕师铎对这些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杀人工厂毫无办法。杨行密准备退兵,此时,扬州城中剩下的百姓不到百户人家,“饥羸非复人状”。杨行密杀了高霸的同党几千人,寺庙外几亩地尽赤。

    888年,这个千年难逢万年不遇的纪年,在许多人眼中,一个极为幸运的数字。一个许多人喜爱的数字集结,可是对僖宗并不吉祥,这年,他三十岁,一场大病,离开纷乱悲催的世界。从历史角度来看,僖宗仅仅是唐朝一个符号,至多是一个牌位。他除了浪费钱粮,除了玩耍,除了百姓遭殃,没有做一件好事。看过他拿一段恶心的历史,看看唐朝这一段悲惨的历史,可以送给他这么些头衔:公子哥儿,纨绔弟子,富二代,官二代,昏君,败家子,混蛋。还有,背时鬼。为何如此称呼他?因为他登基时,正遇到王仙芝和黄巢起义。

    人们宁可记住唐太宗目送魏征出葬,也不会记住这个昏庸的皇帝,甚至怨他恨他。这段历史属于黄巢,属于跟着黄巢起事的苦难百姓。他们才能代表这段历史。(未完待续)

第41章 【暴风骤雨19】() 
891年,西蜀发生了重大事变,王建进了成都城,赶走了陈敬瑄,撵走了田令孜。这个没有做过一件好事的田令孜被贬,流放到端州,今广东肇庆。田令孜结束了十五年的专权日子,也基本结束了一个时期,即僖宗统治的时期。893年,王建状告陈敬瑄叛乱,杀了他两兄弟。从873年到893年,共二十年时间,田令孜作恶多端,败坏朝纲,给唐朝加速衰亡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历史总是要延续进行的,接着是唐昭宗。888年,对昭宗也不是一个吉祥纪年。昭宗叫李杰,僖宗的弟弟,懿宗的儿子,宣宗的孙子。历史把这个阶段交给昭宗经营,真是难为他了。昭宗像他的爷爷宣宗,想励精图治,给衰落的帝国注入一支强心针。要是说想让这个病入膏肓的朝廷活得脸上有点血色,那真是痴人说梦了。他想收拾这么一个父兄扔下的烂摊子,机会有多大,下文将作交代。

    其实,接下来的形势比僖宗时期还要糟糕,那就是没人听昭宗的。死了一个田令孜,来了个朱温和李克用!真是赶走财狼,来了虎豹。朱温开始反唐,李克用是变色龙一样的奸诈之徒,还是一个暴力分子。王建在四川不好管,李茂贞是无赖,刘仁恭是大流氓,还有一个个大大小小拥兵自重心怀鬼胎的地方军阀。这些人都在历史舞台上露面了,他们都能跟朝廷唱唱对台戏。整个国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任你怎么捏,也团不在一起。这些人不管朝廷给他什么好处,他们都不会感恩。从890年开始。昭宗任命朱温为中书令,王建加平章事,李克用加晋王爵。总算有恩了吧。他们不是人,是一只只喂不饱的狼。看看《聊斋志异》里写的屠夫傍晚归家的路上遇到的那两只狼。就知道狼是喂不饱的。

    奸臣

    现在说的是唐朝最艰难的皇帝唐昭宗。昭宗朝上的坏人一个一个出现,一个个尽显出奸臣本色。

    唐太宗说的好:劲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太宗皇帝好像知道他后来的子孙会遭到乱世,遇到奸臣。

    第一个:杨复恭。

    他是一个宦官,司马光说到宦官乱政,特别点到他的大名臭名。他在朝廷派张容攻打李克用时捣过蛋。导致朝廷失败,张容无功而返,李克用更加猖狂。后来皇上的舅舅请求做一个节度使。他从中作梗,国舅十分生气。他便暗地里陷害国舅,先是封他为黔南节度使,然后派人在河上杀了。杀了之后,向昭宗汇报说船坏了淹死的。

    可怜的唐昭宗也知道杨复恭干的,但是,他没有办法,只能“深恨之”。一个朝官叫李顺节,他告杨复恭阴事。昭宗迫于杨复恭的压力,反倒把李顺节贬了。最后罢官回乡。杨复恭暗地里派人在路上把李顺节给杀害了。李顺节本不姓李,他叫胡弘立,本来还是杨复恭的养子。昭宗时代。正义的人都倒霉的,而邪恶却成了一把把寒光四射的大刀,把正义善良砍得血肉模糊,尸体遍野。

    昭宗知道胡弘立力气特别大,许多人都怕他。皇上想讨伐杨复恭,担心此人作乱,就跟杨复恭商量,安排在自己身边,赐名李顺节。昭宗重用此人。让他掌管六军钥匙。不久,很快得到提拔。成了镇海节度使,又拜平章事。就是宰相。六军就是禁卫军,下分龙虎、羽林、神武、龙骧(读香)、左右天兴和广胜军,是国家军队的核心。

    有人告杨复恭造反,昭宗命李顺节包围杨复恭的房子。但是,杨复恭的死党杨守亮等人举兵抗拒朝廷,导致此事不了了之。昭宗在杨复恭身上,几把火都没点着,对付其他军阀那更不用说了。

    一位叫李守贞的朝臣见昭宗如此无能,又生气又心疼,上表给昭宗。他说皇上啊,你贵为万乘,娘舅都保护不了。你位极九尊,不能杀杨复恭一竖儒。如今的朝廷只看强弱,不计是非,残害弱者,恩加奸臣。这些话有没道理呢?读者要是再看看下面的事,就知道,李守贞的话有道理。

    第二个人:李茂贞。

    说起这个人,看了历史,你会没有一点好印象。此人大本事没有,比如像王建、朱温、李克用都有异志,后来都做过皇帝,而他只会捣捣蛋,耍耍无赖。做起这种下三流的事情,本领倒是一流的。

    因为李茂贞跟王行瑜结帮捣鼓朝廷,实在太不像话,昭宗对李茂贞越来越生气,决定讨伐李茂贞。宰相兼太尉的杜让知道朝廷弱,李茂贞是一条烂蛇,是一个马蜂窝。他赶紧劝昭宗不要讨伐,不要跟此人产生怨恨。昭宗在气头上,还是要出兵。他对杜让能说,即使朝廷失败了,也不会怪他。因为他知道杜让能是一位十二分的忠臣,有能力的宰相。时代需要他,昭宗需要他,朝廷需要他,当然人民也需要他。昭宗把他留在朝廷月余,下班了也不让他回家。杜让能没办法,只能顶着个脑袋,日理万机,陪着皇上修理烂三流李茂贞。可是,另一个坏宰相崔昭纬投靠李茂贞。凡是朝廷的动静,朝廷的机密,他都告诉李茂贞。从这一个坏人宰相做的肮脏勾当,就知道昭宗把老杜天天留在身边的原因了。

    李茂贞派人找了几百人,暗中集训他们怎么跟朝廷捣乱。李茂贞要这些收了好处的托儿,对才朝官西门君遂说李茂贞是无罪的,不应该遭到讨伐。西门君遂是昭宗派去征伐李茂贞的将领,他说奉命。还有另外的托儿,故意在路上等着崔昭纬,拦住他的轿子,要他阻止出兵。崔昭纬故意说这是皇上委任宰相杜太尉的,他不知情。把责任推给昭宗和杜让能,崔昭纬要多坏就有多坏。

    李茂贞在凤翔集结六万人马,驻扎在周至县,抗拒朝廷。周至东距长安一百五十里。八百里秦川被李茂贞搅得天地恸哭,百姓遭殃。崔昭纬暗中告诉李茂贞。说这次出兵是杜让能的主意。

    李茂贞已经打败了朝廷军队。对不起了,他有了话语权了,他要皇上惩罚杜让能。还威胁昭宗不这样。就会怎样怎样。

    杜让能知道自己的处境,孤立无助。对皇上说,他事先说过,请皇上说一句话。杜让能以为当今皇上会讲信用的,哪知道,昭宗没有能力保护他,只能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哭滴滴地说“与卿决矣”。为了息事宁人,快刀切嫩豆腐。要杜让能出来担当。这不仅是忠臣杜让能的悲哀,更是朝廷的悲哀。于是,贬杜让能为刺史,连降三级。昭宗处理政务如此可见一斑,以后也不会好不到哪里。

    李茂贞还要求朝廷杀西门君遂将军一大批人。昭宗点头同意,这些将军都被杀害了。真是让朝野寒心!一个成语“饮鸩止渴”,用在昭宗身上一点也不过。接着,再贬杜让能到雷州当一个司户,就像后来清朝雍正皇帝把恩人年羹饶一夜连降十三级一样。昭宗派人跟李茂贞说,这次出兵是西门君遂等人的主意。不是杜让能。他想反正西门君遂已经死了,能保住老杜就可以了。

    哪知道,李茂贞要杜让能死。否则不撤回部队。奸相崔昭纬从中挑拨,最后,杜让能被赐死,其弟也被杀。因为没罪名,没法向天下交代,便找了一个贪赃枉法的罪名加到这一位大忠臣身上。

    杜让能的父亲叫杜审权,也是宰相,历史上有点知名度的。他儿子叫杜晓,在朱温的时代也做过宰相。算是明珠暗投了。杜门三相,各不相同。当时。朝廷没有对杜晓怎么样。但是,父亲这么离世。伤心过度。安葬了父亲,无心做事,整天闭门不出,不是宅男,也会得封闭症。这样过了十多年,一个叫崔胤的朝官,做了盐铁官,让他到朝廷做点事。他没接受,反正就是不出来做官。户部尚书崔远也想让他到朝廷做个官。有人见他这么下去,饭也吃不上,就跟他说,晋代的嵇康死后,他的儿子也像你一样自废不仕,山涛跟他讲道理,他出来做官了。你难道忍心你们杜家像老百姓一样在地上铺一张草席祭祀祖宗吗?这句话触动了小杜的神经,才出来做了个任翰林学士。到朱温篡权,他做了工部侍郎,后拜相。朱友珪手上,他任礼部尚书、大学士。袁象先讨贼,他被乱兵所杀。

    从此朝廷什么都听李茂贞了。可以说,给唐朝唱挽歌的不是朱温,应该是李茂贞。大家从杜让能身上看到,不能靠皇帝。于是南司北司都到外镇找靠山作为保护伞。南司就是政府,北司是宫廷宦官。

    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