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那些事儿-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900年。刘仁恭带着幽州兵五万救沧州,葛从周打败了刘仁恭。斩首三万。刘仁恭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派李嗣昭带兵五万。攻打邢州和洺州,救了刘仁恭,大败朱温的部队。

    李嗣昭是李克用的义子,本姓韩,汾州太谷人。传说李克用打猎,觉得林中有一股阴气袭来。派人打听,刚才一农户生了一子。李克用拿金帛换来,让弟弟李克柔当他的养父。

    李嗣昭个子不高,但胆勇过人。最初,他很喜欢喝酒,李克用劝他不喝,他就终身不喝。李克用十分喜欢他,让他担任内衙指挥使,相当于警卫部队的首长。

    后梁围困太原,也就是李克用的老巢,根据地。磁州、汾州又落入梁人手中。李克用十分恐惧,商量到云州。李存信劝李克用逃往契丹,只有李嗣昭据理力争,认为不可。加上曹太后也同意李嗣昭的意见,李克用才取消放弃离开太原的打算。

    李嗣昭日夜出骑兵冲击梁兵。梁兵被迫撤退,他夺下汾、磁、隰三州。此时镇州和定州都背叛了李克用,加入了后梁的阵营,李克用十分孤立。李嗣昭在此时,多次为李克用进行突围战,功劳十分大。

    天佑三年,由于朱温篡唐,潞州节度使丁会不想背着叛唐的罪名,投降了李克用。丁会到太原生活,得到李克用最高的优待。李克用把潞州交给李嗣昭守护。朱温知道,丢失了这个潞州这个桥头堡,等于让给李克用一条生路。他派李思安带兵十万,进攻潞州。他们采取城外筑城,夹攻潞州。李嗣昭固守一年多,对百姓十分体恤。

    后来,因为周德威战死胡柳,李嗣昭被派到幽州,接替周德威的位置,任节度使。过了几个月,他要离开幽州了。幽州百姓都哭着关上城门不让走,没办法,晚上偷偷跑走的。关心百姓,爱护士兵,在五代是凤毛麟角的了。

    天佑十九年,李存勖攻打契丹,被围几十重,李嗣昭带着三百骑兵,冲击包围圈,最后把李存勖救出来。

    也就是这一年,李存勖派人攻打镇州的张文礼,李嗣昭又是用骑兵攻击。镇州兵被打得似乎全军溃灭。只余三人躲在破墙里,李嗣昭射箭过去,反被射中头部。他回首看看箭袋已空,拔下头上的那支箭,射过去,射杀一人。回到营中,伤势过重去世。

    李嗣昭在五代时期,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欧阳修《新五代史》的《义儿传》中,选了李克用八位义子做了记载,李嗣昭的位置排在最前。这大概不只是缘于作战英勇无畏,富有传奇的身世,更在于他在幽州任地方官关心百姓生活这个原因。

    朱温曾经招降李嗣昭,他坚决不肯,斩了来使,以表忠心。

    他的儿子叫李继韬,跟那个挖遍唐朝皇陵的坏人同名。他去世后,李继韬要把潞州、泽州献给后梁,投降朱温。他的副将裴约说,你父亲刚去世,不能违背君亲,千万不要投降朱温。良将董璋率兵包围,裴约说,坚持一些日子,派人向晋王请求支援。此时,李存勖正在黄河两岸战斗,已经称帝。听说这件事情,十分忧虑。听说裴约力战不降,高兴地说,对继韬何薄,对裴约何厚!能用一城换裴约他都干。可是,后来泽州被败,裴约被后唐杀了。

    接下来的故事将会更精彩,将为你讲述五代十国风云录,草根帝王,权臣风道,吴越钱镠。闵国,等十国争霸的局面。(未完待续)

第1章 【李克用1】() 
' 超多好看小说'提到李克用不能不首先提到中晚唐时期的藩镇,否则你就不能理解为什么把李克用这么一个大军阀赞扬为大唐帝国的英雄。【△網w ww。aixs】其实历代史家们对李克用早有定论,所言无一不对其褒奖有余。还是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旧五代史》在评价李克用生平时说:“武皇(李克用)肇迹阴山,赴难唐室;逐豺狼于魏阙,殄氛祲于秦川;赐姓受封,奄有汾晋;可谓有功矣。”

    《旧唐书》编撰者宋祁说:“至克用逢王室乱,遂有太原。虏性惇固,少它肠……是时、提兵托勤王者王族。然卒亡朱氏、为唐涤耻者,沙陀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李克用因平(黄巢)乱有功,皇帝把太原赏给了他(河东节度使)。他的性格爽直惇朴、没有什么花花肠子。每当皇帝遭挟持的时候,李克用总是以皇族的身份率兵勤王。最后灭掉朱梁、为大唐雪耻的人就是沙陀人。

    《资治通鉴》的编撰者之一的范祖禹说:“李克用有复唐社稷之功……僖、昭之时,惟李克用最为有功。虽尝跋扈、而终不失臣节。王室可倚、以为藩捍。使太原之势常重,则诸镇未敢窥唐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僖宗和昭宗的时代,在诸多藩镇里,惟有李克用是捍卫中央功劳最大的人。虽然他有时候专横跋扈、对抗朝廷,但始终没有失去臣子的气节。他是大唐皇室足可以信赖和依靠的核保护伞。假如李克用的太原军事集团一直保持雄厚实力的话,那么就没有哪一个藩镇敢于打大唐江山的主意了。

    在中国历史上、藩镇现象是唐朝独有的现象,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据我所知、有不少人不喜欢唐朝,这其中除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之外,大多数不喜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不伟大、不光荣、不正确;也不是因为它武力不强、疆域不辽阔、经济不发达;而是因为太血醒!

    当一幕幕藩镇喋血、巅峰帝国在内耗中一步步走向衰亡的画面在脑海中闪过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位唐粉(姑且以此作为唐史爱好者的通称)都会由衷的有着和陈子昂先生同样的心情。

    有人把唐藩镇比着春秋战国,也有人把它比着西汉诸侯国,还有人把它比作北朝的五胡十六国。【△網w ww。aixs】对持有上述观点者、我不能不深表遗憾。同时我觉得是骡子是马、有必要拉出来遛遛,看看它们之间究竟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咋一看、春秋战国与唐藩镇是有点相似,其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东周列国是由周天子分封给自己子孙的、名正言顺的诸侯国。王位世袭。所有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具备作为一个国家所应该具备的一切国家机器,即所谓“麻雀虽小、五脏具全。”各诸侯国不必对周天子承担什么义务,只需要每年按惯例派人去问候一下,再包个压岁钱啥的。最新章节全文阅读周天子就心满意足了。所以东周列国是属于分封制。

    到了战国时代、已是七国争雄,周天子这个摆设也可以不要了,那是一个跟五代十国完全一样的乱世。(晚唐与五代十国的区别容以后再说)

    西汉诸侯国禀承了刘邦在白马盟约中定下的规矩,“非刘氏不王”国王清一色是刘氏子孙。异姓王如韩信、彭越、陈狶、英布等全让刘邦、吕后宰杀殆尽。刘姓诸侯王与东周列国倒是有几分相似,但自从汉景帝任用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各诸侯国便今非昔比、可怜巴巴了。不仅兵员受到限制,连刺史一级的地方官也有中央政府委派,所以西汉诸侯国只能算是半分封制。

    至于北朝的五胡十六国,那是北方各草原民族瓜分了西晋的结果。它们与东晋北南对峙,按社会制度来划分的话,那就是像毛常说的、像清末那样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为了避免使读者的心一直悬着,我还是先用简洁的一句话回答上集提出的问题:唐藩镇的属性是——中央集权郡县制,与春秋战国、西汉诸侯国、五胡十六国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呢?为理清这条线索,先的从节度使的形成说起。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担任节度使的人是大唐名将薛仁贵的儿子薛讷。长辛元年(701)十二月、武则天任命薛讷为幽州经略节度大使,任务是防范突厥和契丹、奚。

    谁说“官二代”“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薛讷一点也不纨绔!史书评价说:“(他)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关于他的光辉事迹。不是本文的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景云二年(711)也就是唐睿宗李旦即位的第二年,朝廷任命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这是继薛讷之后的第二个节度使。

    凉州在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从这里往西北方向是河西走廊,东部和北部是一片连结内蒙古的浩瀚的大漠。河西镇的治所设在凉州,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扼守于古丝绸之路通往内地的咽喉,其战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共设置了河西、陇右、范阳、平卢、剑南、朔方、河东、安西、北庭、岭南十大节度使。这十大节度使所掌握的兵力少则二三万、多则十几万不等。管辖着数个乃至十几个州县,是军镇的最高军政长官。

    很像今天中国的十大军区,不同的是大军区司令只管军事、不管行政。这十大藩镇全处于中原与各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各藩镇辖区之外便是大唐中央政府设在各部落的羁縻府、州。任当地部落的可汗为都督,相当于现在的特别行政区。

    所以、所有臣服于唐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都是大唐帝国的固有领土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些少数民族的政权主要有:辽东的契丹、奚;朝鲜半岛的新罗;北方的回纥;黑龙江流域的靺鞨、室韦;北方及西北的突厥(包括突骑施及中亚各国);南方的南诏等。

    前面说了节度使的形成,那么为什么要设置节度使呢?这还得从府兵制说起。

    初唐实行的兵制是沿袭于隋的府兵制,据《新唐书兵制》记载: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共置府六百三十四,关内外诸府统归中央十二卫统率。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三百人为一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民年满二十岁服兵役。十二卫是皇帝的禁军,士兵从各卫所辖的各府中挑选,边防重镇如兵力不足。也要从各府中抽调。

    各府中凡是有资格当兵的人员都要造册、存档、轮番服兵役。这样既不影响生产、又不影响国防。平时各府由折冲都尉和左右果毅都尉负责军事训练,一旦朝廷有诏命便集结出征。战事一结束,便“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这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如遇有特殊情况。还是要用到募兵制以弥补府兵制的不足。如唐太宗出兵征高丽就采用了临时募兵的措施,名将薛仁贵就是这次应募从军的一人。

    初唐的府兵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它承载大唐帝国无与伦比的光荣与骄傲。在短短的数十年间,这支军队先后灭掉了东突厥、高丽、百济、薛延陀、吐谷浑、高昌、疏勒、焉耆、于阗、龟兹、西突厥等十多个国家。著名的战例俯拾即是、不胜枚举。如:薛仁贵征高丽、于新城以二千破十万,四十座城池望风而降。

    李靖灭东突厥、奇袭阴山以三千破十万。活捉颉利可汗。

    苏定方灭西突厥、以一万破十万,活捉贺鲁可汗等等。使帝国疆域空前扩张,北过贝加尔湖、西临波斯。看着这一组组闪光的数据,是中国人又怎能不为之热血沸腾、思绪万千……

    应该说那个时候,无论是自愿还是以武力纳入大唐版图的各少数民族政权都还是能遵纪守法、服从中央的。然而自从武则天执政后情况就大大的不同、大大的不妙,边疆形势急转直下。辽东的两蕃(契丹、奚)公开发动武装叛乱,把大唐的营州都督府也给占了。

    北方草原的突厥人又重新打着狼头大旗,建立了后突厥政权。

    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也不甘寂寞,为争夺唐安西四镇而与唐军死缠烂打。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武则天自毁长城,军队的战斗力大不如前。缺乏震慑力。二、她不懂政治、在少数民族的问题上处理不当,破坏了安定团结。三、那些羁傲不驯的可汗们看她是个娘们,也确实没把她放在眼里。

    为了对付他们,武则天算是豁出去了,把她最看好的武家侄儿们一个接一个派到前线去当指挥官。但战争的结果却总是给她带来前所未有的沮丧。

    这还是贞观时代那支百战百胜的府兵吗?那时出征少则一个月、多则一年便可将敌方搞定。然后就可以回家夫妻团聚抱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了。可现在呢?战争旷日持久、遥遥无期,“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已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美丽的泡沫。前线将士还面临着夫妻分居、兵饷发放、物资供应、养老安排、子女入学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好不容易熬到了玄宗朝,开元之治使帝国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