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那些事儿-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言威胁要夺凤翔节度使的权,这老好人,干脆也不当了,只要你能打黄巢,送你了。

    高大帅的队伍还在整装待发了一百多天还没能整理好行装,见到黄道吉日。

    约了老朋友镇海节度使周宝、石镜镇将董昌一起去长安凑热闹。周宝倒是很积极,眼看着等过了春夏,迎来了秋冬。

    还没看到一点动静。不但没动静,高大帅还想请这位老朋友过去喝喝酒好好叙叙,周大帅也算是明白了,这时候去喝酒…鸿门宴啊,干脆把使者骂回去了。

    僖宗也是等的望眼欲穿,诏书是不停的过来催。

    董昌的部下后来的吴越王钱漻知道高骈就一打酱油的,干脆劝大帅带兵回老家发展了。

    王铎王指挥使看的一个心酸,主动请缨,招募军队,要去和黄巢拼个你死我活。

    僖宗让王铎总领各路军马,暂代义成军节度使。分封了各路军将。之前各路军队赶过来勤王,基本上是各自为战,高兴怎么打就怎么打。

    此时才安排了官职,吩咐好各自的工作。那位高大帅也被罢了官职。之前被他戏弄的镇海节度使也升了官。不发兵是吧,不带你玩了。

    你就带着你的兵继续整装吧。高大帅听到王铎被封很不满,便写了首诗以遣怀,《闻河中王铎加都统》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

    这位高大帅即使做个文官,凭他的诗也照样能名载史册。也许在他看来,这个职位应该是自己的。

    写诗皇帝毕竟看不到,高大帅又写了很多折子上呈,指责皇帝的不是。

    僖宗回他的诏书也没有了半点客气,清晰明了的给逐条驳斥。主要意思就是,之前你的奏折没有不准的,要官给官,要钱给钱,可你是怎么对我的。

    王铎怎么就不能当这个官了。由此看来高骈之前不发兵,倒像是在等着朝廷给自己加官、加爵。

    罢官之后的高大帅,成了高大仙。只和几个炼丹求仙的道士在一起装神弄鬼。

    因为道士吕用之的建议“神仙不难致,但恨学者不能绝俗累,故不肯降临耳”,意思是神仙不难请,只怪有的人不能断绝俗世的拖累,不愿意降临。于是摒绝了幕僚属下,大造楼阁道观。(未完待续)

第37章 【起义】() 
属下想见一面得斋戒沐浴之后,远远的说上那么几句话就滚出去。没事还拿着羽扇去院中坐在一只木鹤的背上,期待着羽化成仙的到来。

    而大小事宜都交给了吕用之。要说这吕用之也真是有本事,靠着一些乱七八糟的鬼话能混到这份上也是本事。不过这老兄的所作所为不像老君的弟子,倒是阎王的属下。

    所过之处,百姓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天色因此昏黯,人间为之愁怨、鸡飞狗叫,鬼哭狼逃!或许是老君的坐骑私自下凡来让人间受难,以待玄奘路过解决,在如来的功劳簿上添上一些善行。

    现在提成迷信的人都说是没文化,在古代从事这行业的还得有文化。对普通人而言,物质的化学反应在那个时代是神秘到只有利用神学才能加以解释的现象。对有文化的人而言,这就是一个愿意相信什么教义的事。

    可惜玄奘始终未现,怪物依旧横行,高骈自从和僖宗吵了一架后,兵权、利权都已经名义上被剥夺了。

    各路节度使也名正言顺、理所当然的不把他当回事了。内部由于不理公事加之吕用之弄权谋利、坑害敢谏之士、强夺有财之家,与下属的关系越来越淡,离民心越来越远。在乱世,得不到将领的支持往往意味着离死不远了。

    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往往意味着你的实力会越来越弱。且只要失败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死的很彻底。

    中原闹的不可开交,其他地方也没闲着。尤其是僖宗銮驾所在的四川。

    僖宗在长安的时候就不大管事,到了蜀中除了关心什么时候能回家。依旧不管闲杂等事。他的田阿父,在长安的时候就只会干些损人利己的事,到了蜀中也不大可能突然间提高了觉悟,干些利己利人的事。

    僖宗在蜀中,四方的贡赋自然也送到蜀中,此时的僖宗也没心思去想着怎么花这些钱,连球都没心思赌了。

    放着即体现不了金银的价值。也体现不了人的价值。他的阿父就代劳花了。经常赏赐部下,这本是好事。在这种情况下,收买人心是必要的。

    不过这个大宦官,身体的配件不全,干的事也不周全。只赏给随驾的军队。

    有功的赏、没功的也赏。赏给蜀中本土的士兵却少的可怜。在别人的地头过日子。不主动结交,还专干些刺激人的事,拿蜀中的父老不当人吗?881年6月20号这天,田公公又设宴请都头们喝酒。

    喝酒的杯子是什么杯子了?黄金杯。宴会的气氛很欢快,公公的心情也很好,心情好了就要赏赐。这事不止田公公喜欢干,历代的很多皇帝也都喜欢干。

    就把喝酒的黄金杯赏给诸位都头,喝完酒各自就把手里的杯子带回家吧。

    还真是省事,都头们也照旧走个场、说些歌功颂德、感恩戴德的话。主客都陶醉在一片热闹的气氛中。

    电视中大凡镜头指向这种场面的时候。就会有冷场的人物或者破坏气氛的意外出现。这一次也有。西川的军头郭琪不愿意带着酒杯回家。

    憋着怒火当面给田公公指出来,你这样的赏赐行为很不妥,蜀中迟早会有军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你应该采纳我的建议,怎么怎么的。田公公本想刺激他一下,就问他………你立过什么功劳?意思是敢在这里大言不惭,我田某人做事还用不着你来教。这郭将军也不是会扮乌龟的人。直陈自己立过的军功。

    这种时候,但凡大哥都会很感动的赐上一杯美酒。英雄、美酒,骏马、佳人。

    能够走到最后的英雄大多都是舍得美人却未必舍得美酒的人。不过这田公公的府上除了藏着美酒还准备着毒药。不好好喝酒的人就该吃药。郭将军也没推迟。喝下去就告辞了。

    估计要不是不喝,未必出得了门。回到家杀了个婢女。吸了几口血,恶心的把肚子里的存货全给吐出来了,毒也因此解了。要说仅仅是为了吐出来怎么不杀只鸡或者去喝点粪池里的汤料。估计是等不及,所以把给他开门的婢女直接杀了。

    当天晚上就带兵造了反。率军去杀田公公。田公公拉着皇帝跑到了东城藏了起来。

    他的小弟节度使陈敬瑄带着人马去围攻。郭将军寡不敌众带着人马跑路。

    到江边时只有一厅吏跟随。就让厅吏带着自己的佩剑和官印回去报功。自己顺江东流投靠了高骈。陈敬瑄也知道郭琪无罪,既有了交待也安了军心,便也不深究,就此了事。

    这事平息不到半年的时间,在成都不远处的邛崃县又爆发了一场起义……起义,…阡能本是邛州的牙官,因为公事违了期限,不想承担责任就进山当了强盗,开始他也就是混混日子,或许等日子久了,事情淡忘也就回家了因为一个意外让他坚定了自己为盗之路。

    卖饼师傅陈敬瑄经常派人到各州县考察情况,这些队伍下去和现在的考察也没多分别,无非是吃喝嫖拿。完了回去汇报情况。

    有一队就到了资阴镇,这两人估计是实在人,转了一圈就走了。管事的谢弘让将军就派人去请他们,这两实在人依旧没去赴宴。这谢将军心里打鼓,担心这回八成是生死未卜了,半夜就跑到山里做了强盗。

    要说这两人真是实在人,也没必要不给人打声招呼,很大的可能是受人指使或者是嫌招待不到位。

    两人考察组前脚才走,捕盗使杨迁跑过来凑热闹。诱降了谢弘让,无非是说些你是无罪的,赶紧回到政府队伍中来。要说这杨迁绝对是个不仁不义、阴险狡诈的无耻之徒。

    将谢弘让押送到西川节度使府。说是自己抓获的,大饼陈此时最担心出这种事,问都不问,直接钉在西城,挂了十四天。

    要说这杨迁真不少一般的不要脸,也许压根就不知道这世上还有脸面这回事。还去诱降阡能,当人家是白痴二百五了。

    这阡能大骂杨迁后。发誓要永为盗贼,做最厉害的盗贼。

    就到处拉队伍。凡是不从的。杀他全家。个把月就拉出上万的人马,堪称神速。

    有了带头的,便不会缺少凑热闹的,好比水浒传。各地起义不断。罗浑擎、句胡僧、罗夫子、韩求各带出了几千人马,策应阡能。

    此时,僖宗还在蜀中,可以说,阡能又策应了黄巢。陈节度使派牙将杨行迁带着数七千人马去镇压,打不过,只好干了件很无耻的事…抓良冒功!

    以七千正规军对付数万农民,且以杨行迁牙将的身份,没能打过。应该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导致…地利。

    时间又过去了半年,阡能的人马倒是越围越多。很大一部分倒是杨行迁抓良冒功的行为逼过去的,陈节度使坐不住了。皇帝还在我这住着呢,

    没少骂手下的这群饭桶、废物。于是召回了自己的得力干将,此时正在陕西围剿黄巢军的高仁厚将军。

    笔者觉得如果能够给高仁厚换个主帅而不是跟着卖大饼的陈敬瑄,也许他的人生会无比的灿烂。

    高将军还没到任就抓住了一个卖大饼的间谍,并且成功的策反了他。阡能的人马虽多,但也多是被强行编入的。蜀中的生活水平相比于已经开始吃人肉的中原地区还是很不错的。

    真心想反的并不多。高将军让他回去告诉父老乡亲。我知道你们都是被逼的,此行想杀的不过是几个带头的。其他人等只要能够归顺朝廷。一概不究。卖饼的老乡一听这话,感动的老泪纵横的回去传话去了。

    高将军第二天到任一看,重重叠叠的栅栏,一怒之下要斩了带队的把截使白文现,你们是来剿匪的,还是睡大觉、养匪请功的。

    阡能的手下罗浑擎听说高仁厚要来,立了五座营寨、且设了一路伏兵。

    高仁厚只带兵围了罗浑擎所在的营寨。然后派人脱下军服,假扮农民军,到各个营寨大喊,有了之前那个卖饼的老乡的宣传。此时各寨的百姓都信以为真,争先恐后的出来投降。高仁厚又让这些投降的农民去招降其他寨的农民。

    仅用了六天就灭了义军五个首领!完成了之前带兵将领一年没完成的事!

    处死了五大首领加上一个谋士。阡能一家都没追究。不愧其名…仁厚二字。看来做事情,方法真的很重要。

    此时黄巢的日子相当不好过,唐朝的各路大军又一次形成合围,确切的说黄巢从来就没真正的打破过围剿,不断的压缩战场。

    长安附近的节度使此刻表面背面也不跟黄巢搭嘎了。都指着拿下长安、活捉黄巢、建功立业!

    明末的李自成,有满金在背后帮着策应,清末的洪秀全有八国联军在帮着策应,如果不是洪秀全只想着开无遮大会高群p;内部诸王不争斗,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即便是共党领导的农民起义,还有个日本人在满洲倒腾。而此时的黄巢,背后有的只是自己的背影。城里的粮食已经见底了,城外的百姓都逃到山里了,抢都找不到合适的地了。各镇节度使也都看在眼里,有的还趁机去和义军做交易。

    黄巢急于打破围剿,从882年的五月起就不断用兵,但诸镇节度使并不和他拼命,象征性的打几下就撤。反正留给你的也是空城,饿死你。

    七月底又派尚让去打长安以北一百多里的宜君。八月见雪,雪深数尺。谁都没曾想到天气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此战无功而返,死伤小半。

    据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考察,中国五千年历史有四个温暖期,四个寒冷期。

    唐朝前期是温暖期,后期逐步进入了寒冷期。但这些是古人没办法认识到的,这是天灾,在古代天灾是上天在惩罚世人的罪恶!

    那莫名其妙的大雪就是上天来惩办无法无天的黄巢喽。可以想象这一无功而返的一战,加上莫名奇妙的大雪。

    对人心有多大的影响。朱温也处在与诸镇节度使屡次作战不利的局面,向长安城内的小朝廷申请要人、要粮。城内的亲兵都快没得吃了,哪来多余的粮草给你。

    朱温瞅着情况不妙啊,手下的谋士就帮着想办法了,此时最好的选择莫过于投降,此时投降的好处千千万,继续跟着黄巢混的坏处是万万千。

    史书上虽然说是谋士的建议,其实这些都是淡化了主要人物的责任,当年还有谋士建议韩信拥兵与刘、项,三分天下。

    人韩信却并没做让刘邦寒心的事。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