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那些事儿-第5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李存勖生性喜欢自夸,这次事件又不是自己一手策划,所以对安金全等人的功劳也不肯行赏。
朱友贞听到刘鄩大败的消息,又得知王檀无功而返。哀叹道:“我的大事完了!”
胡柳陂之战
魏州之战结束后,916年三月。李存勖进攻卫州,刺史米昭投降。进攻惠州,刺史靳绍逃走。四月,攻下洺州。
五月。进攻邢州,保义节度使阎宝坚守待援,朱友贞派张温前去救援,张温去了,但到了以后非但没有展开救援工作,反而率众投向了敌人的怀抱。
八月,晋军进攻邢州,关键时刻,邢州坚挺住了。但隔山打牛,敲山震虎,昭德节度使张筠一听李存勖来了。下达拔腿就跑,相州不攻自破。
李存勖告诉阎宝相州已被拿下,又派张温带着投降的梁军到城下刺激阎宝说:“我们已经投降了,援军已经没有了”,阎宝见大势已去,于是开门投降。阎宝。字琼美,郓州人。
年轻时曾为朱瑾的牙将。兖州失守后,与胡规、康怀英归降汴梁。晋军包围贝州一年有余,张源德听说河北各州已归河东所有,打算投降,跟部将商议,大家都认为局势窘迫了才投降,恐怕难免一死,都不赞成,于是杀了张源德,继续坚守,后来城中粮尽,
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守军只好对晋军将领说:“我们想要投降,但是又怕投降了以后被你们杀死,现在请让我们穿着盔甲拿着武器出城投降,事情定了以后,我们再解除武装。”
士兵们太天真了,他们不知道,一个人如果想黑掉一个人,就一定会找到机会,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事情定了以后,一样可以照杀不误。晋将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等三千多梁军出城投降,解除武装之后,晋军把他们团团包围通通杀光。
这时候,河北已经尽数落入李存勖囊中,只剩下黎阳还在刘鄩的坚守下苦苦支撑,成为晋军汪洋大海中的一方孤岛。
917年九月,刘鄩放下前方战事回朝待罪,经过几番讨论,朝廷把他贬为亳州团练使。李存勖听说刘鄩已被调走,十分高兴,乘着河水结冰,涉冰而下。当时,梁军有三千甲士在河边立寨设防,都被李存勖一举拿下。随后李存勖强攻杨刘城。
杨刘位于今山东东阿北杨柳村,唐宋时为黄河重要渡口。李存勖命令士兵斩断鹿角等防御工事,又背着芦苇填平壕沟,从四面八方展开进攻,当天就拿下了城池,守城主将安彦之被擒。李存勖留兵守城,自己返回魏州。
之前,朱友贞原配张德妃去世。康王朱友敬天生重瞳,重瞳即一目两眸,也就是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古代相术认为重瞳是一种异相、吉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帝王的象征。
中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只有八个人:仓颉、虞舜、重耳、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李煜。仓颉是黄帝时代的造字圣人;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三皇五帝之一;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项羽则是旷古绝今的“西楚霸王”;
吕光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横扫西域的后凉国王;高洋是北齐建立者;鱼俱罗相传是设计杀死大唐猛将赵王李元霸的隋朝名将;李煜则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著名的词人,文学家。
但经过现代医学解释,这其实不是什么吉相,异相倒是真的,属于瞳孔发生粘连畸变,从o形变成∞形,又叫对子眼,医学认为这是早期白内障的现象。
是病就要去治,但朱友敬显然并不认为自己这是病,他想当然地相信了前一种解释,于是谋划作乱,趁德妃将要出葬之时,派遣心腹数人藏匿于朱友贞的寝殿。
朱友贞及时发现了,吓得光着脚翻墙而出,立即召集卫兵进殿搜查,于是刺客被一网打尽,当场被杀。
当然,朱友敬最终也没能成为皇帝,他在第二天就被干掉了。从此,朱友贞开始疏远宗室,只信任赵岩及德妃兄弟张汉鼎、张汉杰、从兄弟张汉伦、张汉融等人。敬翔、李振虽然还在朝中任职,但是他们的计策都不被采纳。
赵岩对朱友贞说:“陛下自登基以来,还没有祭祀上天,大家都觉得这样一来就跟藩镇诸侯没什么区别了,会被四方各国所看不起,现在请陛下临幸西都举行祭天典礼,顺便也可以晋谒宣陵。”宣陵即朱温死后常住的地方,位于今洛阳市伊川县。
其实,祭不祭天,开不开奥运会,都不是宣扬国威的最佳方式,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自然会引得各国羡慕,万国来归,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往往只会达到止增笑耳的效果。当然,赵岩所说的大家其实也就是赵岩跟他的小伙伴们等少数几个人。
敬翔劝谏说:“自从刘鄩战败以后,不论是朝廷还是百姓都非常穷困,而且人心惶惶,现在到圜丘去举行祭天之礼,势必要对群臣有所赏赐,
那么这是因为贪慕虚荣而要受到实际上的祸害,况且现在强敌就在黄河之上,陛下的车架怎能随意的移动,我看等到北方的敌人平定之后,再来祭天祭祖也为时不晚。”
当然,他的这番肺腑之言朱友贞还是一如既往视为空气。十一月二十四日,朱友贞前往洛阳,准备好了车架礼服,装饰好了宫殿,定好了郊祭的日子,万事俱备,现在只欠时间这股东风了。
不过,东风最终没到,西北风倒是呼呼的刮来了,这时消息传来说杨刘失守,而且有谣传说晋军已经攻到大梁,并且扼守汜水了。
随从的官员都开始担忧自己的家人,相对痛哭,朱友贞仓皇失措,只得将祭天这件事无限期延长,自己则赶快逃回了大梁。(未完待续)
第34章【大梁帝国】()
等一大波人回到大梁后(此处为一大波,非一大波),已经是第二年春天的事了。这时候,战火已经烧到了郓州、濮州一带。敬翔再次上书道:“国家连年战败,疆土一天比一天小了。
陛下却久居深宫之中,与您谋划的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玩弄之臣,他们怎么会知道国家大事怎么安排!
先帝在世时,拥有河北的广大地盘,亲自带领各路名将,都不能消灭晋国。现在敌人已经打到郓州了,而陛下好像还是不太在意的样子。
臣听说李亚子继位以来,已经十年,每次征战,都是冲锋陷阵,时刻战斗在第一线。
就拿刚刚发生的杨刘之战来说,他也是背负着攻城用的束薪身先士卒,所以才能一鼓作气攻下城池。
陛下却儒雅斯文,从容不迫,只派遣贺瑰和他对抗,却希望能把强敌驱退,我看恐怕是不太可能的。陛下应该广泛地询问老臣们,看看还有什么别的好办法,要不然,我看必将亡国。
臣虽然驽钝怯弱,但过去也受过国家的厚恩,陛下如果缺乏人才可用的话,我请求让我到边境上去效力。”
敬翔,今陕西大荔县人,字子振,年轻时就聪明过人,反应灵敏。他酷章,人称少年英才。
像很多读书人一样,敬翔也在唐末赶赴长安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却名落孙山。
或许他还想回家复读复读后再次前去应试,但黄巢却给他希望的小火苗上浇了一盆凉水,这时起义军打到了长安。
乱世之中。敬翔只好远赴他乡,暂寻出路。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敬翔到了汴州,投靠同乡王发,王发当时在朱温手下任职。
可王发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将他引见给朱温,敬翔并未怨天尤人。而是就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替军营中一些不识字的将士代写书信、奏章。
敬翔的文笔流畅优美。通俗易懂,很受官兵喜爱,有时他写的一两句话竟被当做警句在营中广泛流传,
小兵们每天没事干的时候总是捧着一本小书在那里狂背。上去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敬翔语录。是金子终会发光的,机遇女神终于降临到了敬翔的头上。
朱温经常听到平时看起来愣头青一个的大老粗说话奏事总能蹦出一两句经典名言,很是奇怪,私下一打听,才知道是部下王发的同乡所写,便对他说:“听说你有位很有才的老乡,你带他来让我见见。”
见到敬翔,朱温便问他:“我知道先生很精通《春秋》大义。我现在也有些根基了,很想学习《春秋》里面的方法用来作战,以图更大的事业。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敬翔朗声答道:“从古至今的用兵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古代的礼俗都没有沿袭下来,况且是用兵之道。
一味学习《春秋》就是因循守旧,结果只能是徒有虚名而无实效,百战难以百胜。那么大王的大业也就很难有希望了。”
朱温听后连连点头,人才啊。说的话怎么这么有水平呢,于是马上让他担任了军职,每逢行军打仗,都把敬翔带在身边。
时间不长,敬翔向朱温提出要改换文职,因为他发觉自己不太喜欢做武官,更不擅长领兵打仗,指挥作战,而做文职却是他的特长。一般人找老板讨价还价,肯定会被老板骂个狗血喷头,但敬翔是人才,那自然另当别论了,朱温爽快地答应了,改任他为“馆驿巡官”,
专门负责文书奏章的起草工作。从此,敬翔成了朱温的重要幕僚。所以,作为年轻人,不要怕起点低,不要怕挫折多,只要是人才,只要肯坚持,只要主意真,迟早都会有出头之日。朱温在敬翔的辅佐下,
争霸事业逐步走向了成功。朱温曾异常感慨地说:“天降奇人,以佐于我!”但是,朱温有时也刚愎自用,不肯听从敬翔的忠告。在打败赵匡凝之后,
朱温想乘着刚刚战胜赵匡凝的余威,一举扫平淮南杨行密。敬翔赶忙进谏阻止:“我们这次出师征伐不足一月,就已平定两镇,辟地达数千里,远近闻之,莫不镇慑,应该珍惜这种威慑力,暂时收兵休整,然后再待机而动。”
朱温一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意孤行,结果军队首先在中途遭遇暴风雨的洗礼,当然士兵没有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被洗礼出更坚强的意志来,倒是一个个洗礼的像被霜打了的茄子,士气低落,然后在攻城时又连连失利,大败而归,
吃了大亏的朱温这时才醒悟过来:不听敬翔言,吃亏在眼前,以后可不能不听话了,不听话是要被打屁股的。朱温本性狡诈,经常猜疑众将,动辄斥骂滥杀,文武群臣对他都很畏惧。
而敬翔做事却机警多智,他极少在众人面前向朱温进谏,为的是不使他难堪,他注意观察朱温的言谈举止和表情的微小变化,凭此揣透其内心所想。
有时朱温所做之事有所不当,敬翔便因势利导,予以暗示,朱温也是一经察觉便心领神会,然后必然改正。有时如果朱温指挥部署不太周全,敬翔就设法予以及时补救。
朱温称帝后,更是对敬翔备加重用,朱温将昔日唐朝的枢密院改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知枢密院事。
当时敬翔的职位甚至比宰相职权更重,可以先和皇帝议事于禁中,然后再向宰相宣旨施行。
至于宰相的日常奏请,也要先通过崇政院送达皇上。受此重任后。敬翔更是勤于政务,内外事务无不用心。
敬翔跟随朱温前后共三十年,从军作战。运筹帷幄,昼夜谋划,自己常说只有在马鞍上才能得到休息。朱温病重时,将敬翔召到床前委托后事,让敬翔将朱友圭逐出京城,出外任职,朱友圭便发动兵变。杀死朱温,自立为帝。
朱友圭对敬翔非常忌惮。虽然以李振代替他任崇政院长官,但为了使群臣与他合作,还是任命敬翔为宰相,敬翔表面接受任命。但经常称病在家,与朱友圭保持距离。
当朱友贞看到上书后,一如既往的找来赵岩、张氏兄弟商量,赵岩、张氏兄弟都说敬翔这是在抱怨皇帝,是在发牢骚吐槽,于是朱友贞就不考虑用他了。
朱友贞命令河阳节度使谢彦章率兵数万前去收复杨刘城。谢彦章,今河南许昌人,从小是个孤儿,他没有在垃圾箱中取暖被熏死。也没有被坏叔叔打残后安置在路边乞讨,而是被好心人葛从周收养,带着他到处打仗。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
葛从周见他聪明伶俐,遂认其为义子,传授兵法,谢彦章尽得其妙。成年后,朱温任其为骑兵将领。当时,梁军称霸天下。贺瑰善将步兵,而谢彦章善用骑兵。一时称为“双绝”。
谢彦章好诗书,礼儒生,常穿儒服领军,俨然有儒将之气。列阵严谨齐整,就连晋军都闻其名而重之。
谢彦章不敢轻易挑战,只是建立营垒防守,并且把黄河决堤,以此来阻挡晋军。李存勖听说梁军进攻,再次赶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