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那些事儿-第5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嗣源深以为然,到达相州之后,就分给石敬瑭三百骑兵,派石敬瑭在黎阳渡过黄河。从汴城西门进城,接着占据城池,然后,事情就这么成了。

    与此同时,李存勖也率领军队到达离汴城五里的西北部,李存勖登上高城叹息说:“我不能成就大事了!”随后跟随他的士兵大量溃散。接着李嗣源派石敬瑭担任前锋,奔赴汜水关。没过多久,李存勖在内乱中死去。同月,李嗣源进入了洛阳,登上帝位。

    不久汴州节度使朱守殷叛乱,石敬瑭率亲军平叛,一举就夺取了城池。

    为嘉奖石敬瑭的功劳。李嗣源封石敬瑭为宣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总指挥使兼六军诸卫副使,加封爵位开国公,增食邑五百户,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名号。

    天成三年(928年)四月,李嗣源回到洛阳,李嗣源又诏令加封石敬瑭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唐尹、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驸马都尉。

    长兴元年(930年)二月,李嗣源到南郊圆丘祭天行礼完毕。加封石敬瑭为检校太尉,增食邑五百户,随即令石敬瑭回去就任。九月,董璋叛乱,朝廷令石敬瑭为东川行营都招讨使,兼理东川行府事务。

    十月,石敬瑭从魏博到任,率军西征。第二年春天,因蜀道险要艰难,粮食运输不能供上,李嗣源下令班师回朝。

    六月,改任河阳节度使,仍兼握兵权。纵观李嗣源时期的石敬瑭,可谓是炙手可热,平步青云,如果皇位不是由李嗣源的直系子孙即位的话,那石敬瑭完全有机会一窥大宝,而天不遂愿,皇位竟然被李从珂夺取了。

    李从珂即位后,名分已定,石敬瑭不得已入京朝拜,安葬完李嗣源以后,也不敢提出归还镇所。

    当时石敬瑭久病之后十分疲弱,曹太后和魏国公主(丈母娘跟老婆)几次替他说情,让他返回镇所。而从凤翔来的将佐大多劝李从珂把他羁留在洛阳,只有韩昭胤、李专美认为宣武节度使赵延寿正在汴梁,逼近洛都,为了避免赵延寿的疑惧,不应当猜忌石敬瑭。

    李从珂也看到石敬瑭削瘦衰弱,没有将他太放在心上,便说:“石郎不但是内亲,关系密切,而且他从小与我共同经历艰难。现在我做了天子,不依靠石郎还能依靠谁呀!”

    便仍任用他为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返归镇所后,觉得自己这次能回来实数侥幸,李从珂最终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布置眼线暗中侦查李从珂。同时,常常在宾客面前自称病弱不能领兵为帅,希望朝廷不在猜忌他。

    当时,契丹频繁侵扰北部边界,守卫的禁军大多设防在幽州和并州(河东),石敬瑭与赵德钧都请求朝廷增兵运粮,日夜相继不断。

    石敬瑭率领大军屯驻忻州,朝廷派使臣赏赐军士夏衣,传布诏书加以抚慰,军士曾多次呼喊万岁。

    石敬瑭害怕,他的幕僚请求杀了那些带头呼叫的,石敬瑭命令刘知远斩了挟马都将李晖等三十六人作为此事的宣示。

    李从珂听说这些情况,更加怀疑石敬瑭。

    936年正月二十三日,李从珂在自己的生日千春节置酒设宴,晋国长公主上寿祝贺完毕,告辞请回晋阳。当时李从珂酩酊大醉,大大咧咧道:“为什么不多留些时候,忙着赶回去想帮石郎造反哪!”

    说者无心,闻者有意,石敬瑭听后,更加害怕。石敬瑭把他在洛阳及诸道的财产全部收拢送到晋阳,对外说是资助军费,但人们都知道他是心怀异志,打算起事。

    李从珂在夜间同近臣商议说:“石郎是朕的至亲,没有什么可猜疑的,但是流言总是不断,万一跟他失掉和好,要怎么办才好?”

    众臣都不回答。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李崧退下来对同僚吕琦说:“我们这些人都受恩深厚,怎能把自己等同于众人,一概观望呢,现在能想些什么办法呢?”

    吕琦说:“河东那里如果有其他打算,必然要勾结契丹作为援助。契丹太后因为他的长子李赞华降归中国,屡次要求和亲,但是,他们要求释放剌回去没有获得结果,所以和议未能成功。

    现在,如果真能把剌等人放归与他们议和,每年大约用十多万缗送给他们,他们必定会欢欣答应。

    如果做到这样,那么河东虽然蠢动,也无能为力了。”李崧说:“你说的与我的想法一样。

    然而钱、粮都要从三司支出,需要进一步同张丞相商量。”二人便把事情告诉了张延朗,张延朗说:“按学士的策划,不但可以制约河东,也可以节省戍边费用十分之九,

    计谋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如果主上听从了这个意见,只要责成老夫去办理就行了,可以在国家财库之外搜集,以供其用。”于是,二人便秘密地把这个办法陈述给李从珂,

    李从珂听后大喜,直称二人忠心。过了些时候,李从珂把这件事告诉了枢密直学士薛文遇,薛文遇回答说:“以天子的尊崇,屈身来侍奉夷狄野人,不是太耻辱了吗!

    再者,如果那胡虏按照过去的做法来谋求迎娶公主和亲,用什么来拒绝他们?”接着就诵读唐人戎昱的《昭君诗》说:“安危托妇人。”听他这么一说,李从珂身上的男性荷尔蒙便被调动起来,男人不能保护妻儿又怎么立于天地之间?

    于是,紧急召来李崧、吕琦到后楼,态度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懂得历史的,是想要辅佐人主获得天下太平的,怎么现在竟然出了这么个馊主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67章【大梁帝国】() 
朕有一个女儿还没有脱离乳臭,你们是要想把她抛弃到大沙漠之中吗?而且,要把国家养兵的财力输送给胡虏那里去,是什么居心?”

    李崧吕琦十分惶恐,汗流浃背,说道:“臣等的本意是要竭尽愚拙以报效国家,不是在替胡虏作打算,希望陛下明察。”二人无数次拜谢求恕,李从珂指责不停。

    吕琦气力不继,叩拜稍有停顿,李从珂便说:“吕琦倔犟,你还肯把朕看做人主吗?”

    吕琦说:“我们谋事不善,愿请陛下治罪,多拜又有什么用!”李从珂的愤怒这才稍有缓解,制止他们的叩拜,每人赐给一杯酒,让他们出宫了,从此群臣不敢再提和亲的建议。

    之前,石敬瑭为了试探李从珂,曾多次上表说自己身体羸弱,请求解除兵权,以颐养天年。这时,李从珂便顺水推舟,答应了他的请求,把他移镇郓州。

    李崧、吕琦等人都极力谏劝,认为如此一来,石敬瑭必反,李从珂犹豫了很长时间。

    五月初二夜间,李崧因有急事请假在外,薛文遇独自承值夜班,李从珂同他议论河东之事,薛文遇说:“俗谚说:‘在道路当中盖房,三年也盖不成’,这种事情只能由主上的意志进行决断。群臣各为自身利害作打算,怎么肯什么话都说!

    以臣看来,河东的事,移镇也反,不移也要反。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不如走在前头,先把他解决了。”

    之前。有术士曾说国家今年应该会得到贤人辅佐,提出奇谋,安定天下,李从珂听薛文遇屡出奇策,认为他就是这个像姜子牙诸葛亮一样的闲人,不禁一拍大腿,高兴地说:“爱卿的话。使我豁然开朗,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我决心施行。”

    立即命薛文遇写出封授官职的拟议,交付学士院草拟任命制书。初三,便任命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任用马军都指挥使、河阳节度使宋审虔为河东节度使。

    张敬达发动怀州彰圣军戍守虎北口。该军指挥使张万迪带领五百骑投奔河东。石敬瑭派使者从僻路求救于契丹,向耶律德光称臣,请求用对待父亲的礼节来侍奉他,并约定事成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以北诸州给契丹。

    刘知远劝他说:“称臣就可以了,用父亲的礼节对待他太过份。用丰厚的金银财宝贿赂他,足以促使他发兵,不必许诺分割土地,否则恐怕以后要成中国的大患。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但石敬瑭不听。

    表章送到契丹后,耶律德光非常高兴,告诉他的母亲述律太后说:“孩儿最近梦见石郎派遣使者前来。现在果然来了,这真是天意啊。”便向石敬瑭写了回信,答应等到仲秋时节,发动全国人马来支援他。

    九月,耶律德光统领五万骑兵,从代州扬武谷向南进发。旌旗连绵不断长达五十余里。

    代州刺史张朗、忻州刺史丁审琦绕城自守,敌人骑兵经过城下时。也不为难于他,而是径直前进。

    十五日,耶律德光到达晋阳,把兵马布列在汾北的虎北口。先派人对石敬瑭说:“我打算今天攻打贼兵,行不行?”

    石敬瑭回复说:“南军力量还很雄厚,不可轻视,请等到明天议论好如何开战也不晚。”

    使者还未到达契丹军营,契丹兵就沉不住气,已经跟后唐高行周、符彦卿打在了一块,石敬瑭赶紧派刘知远出兵帮助他们。

    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用步兵列阵在城西北山下,契丹派轻骑兵三千,不披铠甲,直奔唐兵阵列。唐兵看到契丹兵单薄,争相驱赶,到了汾水之曲,契丹兵涉水而去。

    唐兵沿着河岸向北进取,突然契丹伏兵从东北涌起,冲击唐兵,把唐兵截为两段,在北面的步兵大多被契丹所杀,在南面的骑兵退回到晋安营寨。

    契丹放开兵马乘乱攻击,唐兵大败,步兵死亡近万人。张敬达等收集余众退保晋安,契丹也率领其兵返回虎北口。

    十六日,石敬瑭率领兵马会合契丹兵马包围了晋安寨,在晋安的南面设置营地。此时张敬达的士兵尚有五万人,马有近万匹,但人心惶惶,四面张顾,不知往哪里去好。十八日,张敬达派使者向朝廷报告打了败仗,此后便没有音讯。

    李从珂极为恐惧,派遣彰圣都指挥使符彦饶统领洛阳步兵、骑兵屯扎在河阳,同时下诏令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范延光统领魏州兵两万从邢州青山奔赴榆次,卢龙节度使、东北面招讨使兼中书令北平王赵德钧统领幽州兵从契丹军阵之后出击,

    耀州防御使潘环纠合西路守戍的兵士从晋州、降州间的两乳岭出兵向慈州、隰州共同营救晋安寨。

    二十一日,李从珂下诏,宣布亲征。雍王李重美说:“陛下眼疾还没有好,不能远路跋涉到风沙之地,为臣虽然尚在童稚之年,愿代替陛下向北方征讨。”

    李从珂本来就不想北行,听了这些话,很是高兴。但是张延朗、刘延皓和宣徽南院使刘延朗却劝李从珂亲征,李从珂不得已,二十二日,从洛阳出发,对卢文纪说:“朕向来听说你有宰相才干,所以排除众议首先任用您,现在遭到如此祸难,你的好谋略都在哪里呢?”

    卢文纪只是拜谢,却拿不出对策。十三日,李从珂遣派刘延朗监督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符彦饶的部队开赴潞州,为前线晋安寨的大军去做后援。

    诸路军队自从凤翔推戴李从珂以来,日益骄悍不听指挥,符彦饶害怕他们作乱。不敢约束。

    张敬达设置了很长的包围工事来攻打晋阳,石敬瑭任用刘知远为马步都指挥使,把安重荣、张万迪的降兵都隶属于他。

    刘知远以法办事。没有私弊,对待军民一视同仁,因此人们都对他服服帖帖,没有二心。

    石敬瑭亲自登城视察士兵,刘知远说:“察看张敬达这些人筑设高垒深沟,想作持久打算,他们没有其他好的办法。是不足为虑的。请您向各方派出使者,经办对外事务。

    守城的事很容易。我一个人就能独力办理。”李从珂听说契丹答应石敬瑭在仲秋时节发兵来支援他,几次督促张敬达加紧攻打晋阳,但每次都无法攻下。

    而说来也怪,每当张军营建构筑工事。往往会遇到风雨天气,很长的包围工事又被水浸所破坏,竟然无法合拢。而此时晋阳城中也日益窘迫,粮食储备因浸泡而无法足额供给。

    李从珂到了河阳,心里害怕北行,召集宰相、枢密使讨论进兵的方略,卢文纪迎合李从珂的意旨说:“国家的根本,大半在黄河之南。

    契丹胡兵忽来忽走,不能久留;晋安的大寨又非常坚固。况且已经派出范延光、赵德钧、潘环三路兵马去救援。河阳是天下的津渡要路,主上的车驾应该留在这里镇守,以安抚南方、北方。

    至于前线可以暂且派近臣前去督战。如果不能解围,再向前进发也为时不晚。”

    张延朗也想找个借口解除赵延寿的枢要机务,便说:“文纪的意见是对的。”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