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那些事儿-第5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年石敬瑭割让战略险隘以求一时之快,到如今终于搬起了石头,砸到了石重贵的脚上。

    契丹军攻打贝州(今河北清河),守城的是大同军节度使吴峦,吴峦跟耶律德光也是战场上的老相识了。后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春,契丹回师路过云中,大同军节度使沙彦出城迎见,被契丹扣留。

    当时还是云中判官的吴峦对将士说:‘我们本是礼义之邦,怎能向这些夷狄称臣呢?‘大家听后纷纷响应,推其代行州事。于是吴峦下令闭门拒城,不受石敬瑭割地之命。

    耶律德光得知后大怒,率兵将云州团团围住。吴峦动员全城军民,整修兵器,日夜守城,契丹围城7日而不能入。

    石敬瑭致书契丹,请其撤军,契丹方解围而去。契丹撤军后,石敬瑭召吴峦回京,授武宁节度副使,再迁右谏议大夫,复州防御使。石重贵即位后,与契丹绝盟。

    因为贝州是水陆要冲,便大量聚集粮草,以备战事,并命王令温为永清军节度使,驻守贝州。王令温手下有一名牙将叫邵珂,骄悍难制,王令温不堪忍受,便削了他的职。

    邵珂心怀怨恨,暗中派人跑到契丹说:“贝州粮食多而兵力弱,容易攻取。”

    刚好这个时候王令温入朝,朝廷便任用吴峦暂时主持州务,吴峦刚到贝州,就赶上契丹兴兵来犯,他是个书生,又初来乍到,无兵无将,这时邵珂毛遂自荐,声言以死效力,吴峦饥不择食,便让他领兵把守南门,自己把守东门。

    耶律德光传令攻城,吴峦全力抵抗,投薪火于夹城中,焚烧契丹攻具殆尽。正激战中,邵珂开南门引契丹兵而入,吴峦见城中已乱,即乘马回公馆,投井而死,贝州遂破。

    贝州一破,契丹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不久,雁门关告急。

    石重贵连忙派使臣带着书信送给契丹,但此时契丹大军已经入驻邺都,使臣不得通过只能怏怏而归。

    不久,契丹军继续南下,入犯太原,石重贵再次遣翻译孟守忠给契丹送信,要求恢复旧好,耶律德光复信说:“已经形成的局势,不能改变了。”

    话不投机,多说无益,石重贵只得派刘知远与白承福出兵迎击。二十八日,太原奏报:在忻州秀容大败契丹伟王,斩获敌人首级三千,契丹兵从鸦鸣谷逃遁。太原大捷打破了契丹军“战无不胜”的神话,由此,晋军士气大振。

    此时,博州刺史周儒向契丹军麻答部献城,又引导契丹军从马家口渡过黄河,以求跟杨光远合兵一处。

    二月初二,石重贵派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李守贞、神武统军皇甫遇、陈州防御使梁汉璋、怀州刺史薛怀让统兵万人,沿着黄河水陆并进,以阻截契丹军渡河。

    初五,李守贞等人到达马家口,麻答派一万步兵修筑堡垒,并在其外散布骑兵戍守,其余主力数万人屯驻河西,有船数千运渡兵卒。

    没有多久,李守贞发动攻击,契丹骑兵溃走,晋兵继而进攻堡垒,不久堡垒被破,契丹军大败,骑马过河的人被淹死数千,被俘、被杀的也有数千,西岸的麻答主力见大势已去,只得放弃了东进企图。

    二月初三,契丹主力在戚城包围了高行周、符彦卿及先锋指挥使石公霸。起先,景延广命令诸将分地而守,不许相互救援。

    此时,高行周告急,景延广延缓报告了石重贵,石重贵亲自带兵救援,契丹兵解围退去,把精锐骑兵埋伏在古顿丘城,以待晋军与恒州、定州之兵会合后再一举歼灭。

    邺都留守张从恩几次奏报契丹军已经遁走,打算追击,后来由于连降大雨,只得作罢。

    契丹军设伏十余天,人困马乏,赵延寿说:“晋军都在河上,惧怕我们的精锐,必定不敢向前,不如就地攻下其城,四面合兵攻打,夺取黄河上的浮桥,那么天下就平定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73章【大梁帝国】() 
耶律德光听从了他的意见,三月初一,耶律德光亲自领兵十余万在澶州城的北面排开阵势,从东西两面横向包围澶州两角,登城观望,契丹大军浩浩荡荡不见边际。

    高行周的前锋部队在戚城之南与契丹军交战,从晌午到日落,互有胜负。耶律德光又指挥精兵向着晋军中军进击,石重贵也率兵出来摆开阵势严阵以待。

    杨承勋担心祸及族人,便与诸弟共同计划,杀掉节度叛官丘涛,以及亲校杜延寿、杨赡、白延祚等人,割下他们的头颅,派杨承祚送给李守贞。

    然后劫持了父亲杨光远,幽禁在私宅中,献城投降。石重贵考虑到杨光远曾从太原归顺,想保全他,有关官员说:“难道有叛逆滔天而被赦免的吗?”

    于是命令李守贞自行处置。李守贞派人杀了杨光远,然后以病死的名义上奏朝廷。

    就这样,后晋第六个造反的节度使最终没获得什么好下场。在杨光远造反的时候,青州城发生了件有趣的事情,成了时人八卦的话题,当时有个姓孙的人被围困在城中,他的田庄在青州西侧。

    城门关闭了很久,内外隔绝,食物都吃光了,全族都愁苦叹息。某天,有只小狗在旁边走来走去,似乎很忧虑的样子。孙某对小狗说:“家里没有粮食,人就要死了,怎么办?

    你能为我去田庄取米吗?”小狗摇摇尾巴,好像听懂了似的,这天夜里,孙某把一个布袋和书信系在小狗背上,小狗就从排水沟出去,到了孙家的田庄就叫了起来。

    庄上的人开了门。拿下书信看了之后,让狗背了米原路返回,就这样。数月之内,如此往复。孙某全家得以不死。

    之前,耶律德光取得贝州、博州,对这些地方的人加以抚慰,等在马家口跟戚城打了败仗后,他十分气愤,下令把所虏民众全部杀死,俘获军士全部烧死,此举引起晋人愤怒。举国上下从此团结合力,奋起斗争。

    不久,契丹退兵,石重贵命令李守贞、符彦卿率兵东征。杨光远兵少将寡,只能绕城防守。同年十一月,杨承勋与他的弟弟杨承信、杨承祚见城中百姓相互蚕食殆尽,知道大事难成,便劝杨光远投降。杨光远不予采纳,说:“我在代北的时候,曾经用纸钱驼马祭祀天池。都沉入池中,人们说我有做天子的福分,应该暂且等待时机。不要轻易谈论投降之事。”

    耶律德光见晋军军容严整,吃惊地对左右说:“杨光远说晋兵的半数已经饿死,现在为什么还有这么多?”

    然后派出精锐骑兵左右攻击,但晋军纹丝不动,契丹军退而向晋军的东翼进攻,也无法攻克。

    战至晚上,两军死伤不可计数。眼见胜算无望,契丹只得引兵后退,在三十里之外扎营。

    再战契丹

    爷爷居然被孙子打败了。身为上国国君的耶律德光越想越气,于是在944年十二月卷土重来。再次领军大举南侵,当前锋到达邢州时。

    后晋顺国节度使杜威派人从小道向朝廷告急,石重贵本想亲自出马,但恰好病来如山倒,

    重病之中,只好命令天平节度使张从恩、邺都留守马全节、护国节度使安审琦会合诸道兵马屯驻邢州,武宁节度使赵在礼屯驻邺都以御契丹。

    不久,耶律德光率大军赶来,在元氏建造牙帐,后晋朝廷惧怕契丹兵力强盛,下令张从恩等人稍作退却,以避其锋芒。

    诸君不要瞧不起撤退,撤退也是门学问,但无奈张从恩此人学习不好,难堪将才,在调度撤退中没有章法,弄得诸军恐慌,溃退如潮,士兵三五成群,丢盔弃甲,军不成形,所过之处又焚烧抢掠,等退到相州时,全军已无法再战。

    945年正月,石重贵诏令赵在礼回师驻扎澶州,马全节还师邺都,张彦泽屯驻黎阳,景延广把守胡梁渡。

    初三,张从恩奏报说契丹军正逼近邢州。石重贵听后方寸大乱,又赶忙命令滑州、邺都方面军再次进兵抗拒。不久,契丹侵犯邢、磁、洺三州,所过之处,实行三光政策,几乎把那里抢光杀尽,然后又进入邺都境内。

    十五日,张从恩、马全节、安审琦带领所部数万余人列阵于相州安阳水南岸。皇甫遇与濮州刺史慕容彦超率领数千骑兵到前方窥测契丹虚实,到了邺县,

    将要渡过漳水时,突然遇上数万契丹兵,皇甫遇等人且战且退,等到了榆林店时,契丹大军已经赶上,皇甫遇与慕容彦超谋议说:“我们现在退走,将会死尽无遗!”

    然后二人约束全军,停止退却,排兵布阵,视死抵抗,从午时到未时,两军力战数百回合,双方死伤惨重。

    交战中,战马不幸被杀,皇甫遇便舍马步战,他的仆人杜知敏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他,皇甫遇于是乘上战马继续战斗。

    等危困稍稍缓解,再去寻找杜知敏,才发现他已被契丹军擒去,皇甫遇说:“杜知敏是个义士,不能丢弃他。”于是又与慕容彦超跃马杀入契丹阵中,夺回了杜知敏。

    不一会儿,契丹又派出新兵来战,此时晋军已经疲惫不堪,无力抵抗,二人悲壮道:“我们这些人已经不能退走,看来只能以死报国了。”

    此时,已近黄昏,拒守在安阳的晋军诸将见探测的兵马还不回来,正烦躁不安,忽有一骑来报,说皇甫遇等人被北兵数万人围困,恐怕命不久矣,安审琦闻之,

    立即点齐兵马,要去救援,张从恩拉住他说:“此话未必可信,假如虏兵真的蜂拥而至,即使把我军全部派出,恐怕也难以抵御,您去了又有什么用?”

    安审琦不为所动,坚决地说:“成功失败。乃是天意,即使不管事,也理当共同承受后果。

    假如胡虏不继续南侵。而把皇甫太师白白丢失,那我们还有何面目去面见天子!”

    说罢领军渡过安阳水向北进军。契丹兵看到烟尘扬起,以为晋中大军来救,马上解围而去,皇甫遇等人这才得以解困,与诸将一起返归相州。再说契丹方面,溃退的士兵边退边喊“晋军全部过来了,晋军全部过来了!”

    当时耶律德光正在邯郸,听说后。立即向北遁走,一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直逃到鼓城。

    而这边,晋中诸将也是惶恐不安,张从恩担心道:“契丹把全国人马都调发而来,而我们兵微将寡,城中粮食也不足十天之用,万一有奸人到契丹那里去报告我军虚实,虏兵全部调发过来包围我们。没多久我们就会全军覆没。

    不如现在引兵就食黎阳仓,南面依靠大河来抗拒敌军,方可得以万全。”议论迟迟未决。张从恩也不管他人,自己带着所部兵马先行出发,诸军无法,也只得跟随其后,扰乱中,士兵找不到将军,将军找不到士兵,又乱的像从邢州出发时那样狼狈。

    张从恩担心契丹大军追的太紧,匆忙中留下五百步兵守护安阳桥。四更时,主持相州事务的符彦伦对将佐说:“今晚全城乱哄哄的。人们都没有战斗的意志,只靠五百个疲惫之士。又怎么能守住桥梁呢!”

    说完就下令把人招进城来,依城固守。天亮时,守城的士兵揉了揉眼睛往城下一看,只见数万契丹骑兵已经列阵在安阳河北了。

    符彦伦也不着急,让城上的士兵扬旗鼓噪,契丹人没有看过《空城计》,也不知城中虚实,保险起见,只好绕过相州,渡水南进,后晋朝廷这次赶忙派张彦泽率军增援相州。

    赵延寿等人到达汤阴后才得知相州空虚,于是拉转马头,带领兵马再次杀回相州城下,做出攻城的样子,符彦伦仍然不慌不忙道:“这是胡虏将要退走的前奏。”

    然后派出五百全副武装的士兵,列阵在城北严阵以待,不久,契丹果然退兵。

    二十三日,振武节度使折从远进击契丹,包围胜州,接着又攻打朔州。北面副招讨使马全节奏报说:“据投降的人讲,虏众不多,应该乘着他们散归部落的时机,直袭幽州。”

    石重贵深以为然,便向诸道征兵打算亲征。契丹人从恒州还军,派出老弱病残驱赶着牛羊大摇大摆的从祁州城下经过,刺史沈斌见敌军势弱,便出兵攻击,

    不料正中敌计,契丹用精锐骑兵夺取了城门,导致州兵无法回城,赵延寿知道城祁州城空虚,赶忙率领契丹兵攻城。

    沈斌在城头指挥作战,赵延寿对他说:“沈使君,你是我的老相识,择祸不如选择轻的,为什么不早早投降!”

    沈斌说:“侍中父子因为失算陷身在胡虏那边,忍心率引犬羊来摧残父母之邦,自己不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