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那些事儿-第5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斌说:“侍中父子因为失算陷身在胡虏那边,忍心率引犬羊来摧残父母之邦,自己不认为惭愧和羞耻,反而有骄傲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呢!沈斌即使弓折矢尽,宁可为国家去死,也不能仿效你的所为!”第二天,城池陷落,沈斌自杀。
十九日,石重贵诏命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威率领本道兵马会合马全节等人共同进军。
三月初九,杜威等诸军在定州会合。十四日,晋军攻打契丹,契丹泰州刺史晋廷谦投降。
十八日,夺取满城,擒获了契丹酋长没剌及其兵众两千人。十九日,又夺取了遂城。
正当大军势如破竹,反攻前景一片大好的时候,赵延寿亲兵中有投降的人报告说:“耶律德光已回到虎北口,听说晋兵袭取泰州,又带领兵马向南进军,大军约有八万之众,预计明晚就会杀到。”杜威等人害怕,赶忙退守泰州。
二十二日,契丹大军到达泰州,晋军向南撤退,契丹军紧随其后,晋军再次退守阳城。
二十四日,契丹兵大举攻来,晋军与之交战,勉强驱逐他们十余里路,契丹跨过白沟而去。
二十六日,晋军集结成阵列继续向南行进,契丹兵再次从四面八方合围过来,晋军诸军极力抗拒,这才得以勉强行军十余里路。
二十七日,晋军到达白团卫村,埋下鹿角柴障安营扎寨。契丹大军将晋军团团围住,并派兵绕到寨后断绝了晋军粮道。
当天傍晚,东北风大起,晋军掘井取水,往往刚一出水,井口就崩坍崩坏,士兵只好取出带水的泥浆,用布帛拧绞出水来饮用做饭。
天亮时,风刮得更猛,耶律德光对三军下令说:“晋军只此而已,此次务必将把他们全部擒获,然后直取大梁!”
说罢拔出长剑,命令铁鹞军下马拔除鹿角柴障,攻入营寨,与晋军短兵肉搏,又顺风纵火扬尘以助声势。
晋军将士都十分愤怒,大呼说:“都招讨使为什么不出兵,让士兵们白白送死!”诸将请求出战,杜威说:“等风势稍微转缓后再看可不可以出战。”
李守贞反对说:“敌兵人多而我们人少,风沙之内,看不清谁多谁少,只有奋力作战才能取胜,这个风来的正是时候,如果等到风停,我们这些人就剩不下了几个了。”
说完,不等杜威下令,便当即大呼:“诸军齐发,向贼兵进击!”然后又轻蔑地回头对杜威说:“令公您善长守卫,我李守贞用中路军与敌人决一死战了!”
张彦泽也召集诸将问该如何是好,诸将都说:“胡虏现在正得到顺风,应该等到风往回吹时再同他们交战。”
张彦泽也深以为然。等诸将退出后,马军右厢副排陈使药元福独自留下对张彦泽说:“现在军中已经**到了极点,如果等到风回,我们这些人已经成了俘虏。
敌人认为我们不能逆风出战,我们更应该出其不意地攻击他们,这正是用兵的诡诈之道啊。”马步左右都排陈使符彦卿也说:“与其束手就擒,不如以身殉国!”
最终,三将达成一致,与皇甫遇带领精锐骑兵出西门进击契丹,契丹阵列被突然冲击,一下子退却了好几百步,才稳住阵脚。
符彦卿对李守贞说:“是拉着队伍往来游弋呢,还是一直向前进击,直到打胜为止呢?”李守贞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怎么能够调转马头!应该长驱直进直到取得胜利为止。”
符彦卿等跃马而去,率领一万多骑兵横冲契丹军阵,呼声震动天地,最终,契丹兵大败而走,势如山倒。
李守贞命令士兵拔去鹿角,出阵战斗,步兵和骑兵联合进击,把契丹兵向北驱逐了二十余里。
契丹的铁鹞军下马之后,仓皇之间来不及上马,把战马铠甲兵仗丢弃得遍地都是。契丹的散兵败将到了阳城东南水上,方才整复了阵列。
杜威说:“贼兵已经破胆,不能再让他布成阵列!”于是派出精锐骑兵追击他们,契丹兵都渡水逃去,耶律德光乘坐奚车奔逃十余里路,追兵紧急,便舍弃奚车,跳上一匹骆驼,仓皇逃去。
晋军诸将请求急速追赶,杜威摆摆手说说:“遇上敌人幸而没有死掉,还想进一步索求衣囊吗?”
李守贞也说:“两天来人马都渴到了极致,现在刚喝了水,身子加重,难以追奔,
不如保全军队还师。”于是退守定州。那边,耶律德光逃回幽州后,气的把酋长们各打军杖数百,才稍稍解气。这样,契丹的第二次侵略战最终以失败告终。(未完待续)
第74章【大梁帝国】()
最后一战
都说游牧民族是天生的战斗民族,但两次契丹侵略战的失败告诉世人:盛名之下,难副其实,传说再这么牛掰,它也只是个传说。
上帝的天平貌似一直向后晋这边倾斜,916年7月,又有好消息从幽州来客的口中传出,说赵延寿有南归之意。
连番的胜利让枢密使李崧、冯玉对赵延寿的投诚深信不疑,马上命令天雄节度使杜威给赵延寿写信,把朝廷海纳百川,虚化若谷的意思跟赵延寿讲解清楚,又不惜重金,使用糖衣炮弹不断轰炸赵延寿。
洛州将领赵行实曾在赵延寿手下作事,于是又派他充当信使,往返于赵延寿与朝廷之间,赵延寿回信说:“久在异国他乡,很想回中原,恳求朝廷发大军接应,我将脱身南下。”信中言辞恳切,情感真挚,让闻者感动,看者落泪。
朝廷很高兴,以为得计,又派赵行实联系赵延寿,双方约定了投诚日期。
9月,契丹瀛州刺史刘延祚给后晋乐寿监军王峦写信,要求率全城归降,并且说:“城中契丹守军不足一千,请朝廷派兵火速来袭,到时自己将会作为内应。
还有,今年秋天雨多,从瓦桥以北,积水漫无边际,契丹主已回牙帐去了,纵然听到关南有变,路远隔水,也不能马上前来援救。”
王峦与杜威屡次上奏,认为可乘这天赐之机将瀛、莫二州夺回,恰巧这时,深州刺史慕容迁又献上《瀛莫图》,真是应了那就话,当你想做成一件事情时。全世界都会帮助你,这时的冯玉、李崧都信以为真,于是积极准备。打算派出大军迎接赵延寿与刘延祚。
接下来就是考虑接应大军主将人选的问题了。石重贵最开始钟意的人是杜威,但大臣都说杜威不忠。不能重用,于是又临时决定改用李守贞。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这两个人。杜威,朔州人,原名杜重威,因避石重贵讳,遂改名杜威,年少时曾跟随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来娶了石敬瑭的妹妹为妻。石敬瑭即位后。任命杜威为舒州刺史,又让他掌管皇家亲兵。
天福二年(937年),张从宾挑起祸乱,占据汜水,石敬瑭派杜威与侯益领军攻打,因功被授为潞州节度使。
后来,与杨光远迫使范延光在邺城投降,被改任为许州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副指挥使,加封同平章事。不久之后。又调任郓州,迁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
安重荣起兵后,石敬瑭命他前往讨伐。在宗城大败安重荣,安重荣逃奔常山,杜威旋即又攻克常山城,砍下安重荣的脑袋送往京城,因此再次改任成德节度使,所获安重荣的家财及常山公有的财物,全部占为己有。
石重贵与契丹交恶后,契丹军每次入侵,杜威都闭城自守。契丹兵驱赶他辖下的百姓经过城下,他也只是登城观看。无动于衷,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开运元年(944年)。杜威被任命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第二年,率军攻打泰州,攻克满城、遂城。
契丹军队本已退兵到了古北口,突然又回军还击,杜威率军向南方狂奔,走到阳城,被契丹军围困,全赖符彦卿、张彦泽等将领借助大风奋勇出击,才使得契丹军损伤惨重,溃败退走。
诸将准备追击,杜威胆怯道:“遇上强敌而能保全性命就是万幸了,还能指望更大的福佑吗?”
于是收整兵马,疾速回城。由于杜威的残酷搜刮,使得成德人口零落,他又担心契丹突然来犯,于是连续上表请求回京,还没接到朝廷答复,就急忙上路,朝廷对此没有办法,只得顺水推舟,任命他为邺城留守。
当时,他在镇州遗有粟谷十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奉命向百姓议价购买军粮,就将他的私粮登记上报,朝廷给他绢布几万匹用来补偿,杜威不依,愤怒道:“我又不是反叛的人,为什么要把我的粮食没收入官!”
这就是杜威,一个胆小怕事,又贪得无厌,成事不足,又屡受重用的人。
让我们再来看看李守贞的简历。李守贞,河阳人,石敬瑭镇守河阳时,让他做了客将,客将亦称典客,主要负责接待使节、宾客、出使等外交性工作。
石敬瑭称帝后,任命他为客省使,让他继续干老本行,负责接侍外国与少数民族的使者及掌管朝拜礼仪。直到监督马全节大军攻克李金全后,才正儿八经的归入了武将的行列。
后来,又在马家口大败契丹军,青州城大破杨光远,才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但跟五代十国绝大多数将领一样,李守贞也是个十分贪婪的人。
杨光远投降后,他便把杨光远的金银财宝、宝马美女全都占为己有,在霸占了杨光远的住宅后,又接连夺取了周围的民宅,使得其宅院成为京城中最大的私宅。
按例,平定叛臣后朝廷都会对士兵进行犒赏,但李守贞每次都会私自扣留朝廷下发的赏赐,换之于发霉的劣茶、染木分给士兵,军中士兵非常怨愤,用布帛包着这些东西做成人头形状,悬挂于树之上,诅咒说:“这是李守贞的人头。”
每次出兵,李守贞都要像朝廷索要财物,称之为“挂甲钱”,等到打胜收兵时,继续开口索要,美其名曰“卸甲钱”,一出一收,常常不少于三十万钱,弄得朝廷赤字大增,民间穷困不堪。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杜威很贪财,李守贞也很爱钱,于是两个人自然而然的吸引在了一起。
杜威驻守魏州时,李守贞经常领兵经过魏州城,杜威对他非常大方,时常送他很多戟戈铠甲、金银丝帛。
李守贞入朝后,石重贵对他说:“听说爱卿作为将军,常用自己的钱财赏战士。”
李守贞也很实在。道谢说:“这些都是杜威对国家的忠心,他用金银钱财资助我,我怎么敢掠取他的美德呢?
陛下如若用兵。我愿与杜威通力合作,肃清沙漠之敌。”石重贵又跟冯玉、李崧商议。于是再次改变决定,任命杜威为元帅,李守贞为副帅。
赵莹私下对冯、李二人说:“杜威是皇帝的亲戚,又是显贵的将相,但他的**还没有满足,常怀不满之意,怎能再授予他兵权呢!
如果一定要对北方用兵,不如只委任李守贞一人为好。”但冯、李二人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十月十四日。朝廷正式下发诏谕,命杜威为北面行营都指挥使,李守贞为兵马都监,泰宁节度使安审琦为左右厢都指挥使,
武宁节度使符彦卿为马军左厢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皇甫遇为马军右厢都指挥使,永清节度使梁汉璋为马军都排阵使,前威胜节度使宋彦筠为步军左厢都指挥使,
奉国左厢都指挥使王饶为步军右厢都指挥使,薛怀让为先锋都指挥使。并下达敕榜说:“朝廷专门调发大军。前往扫平黠虏。
先取瀛州、莫州,安定关南;其次收复幽燕,平定塞北。”石重贵对此次作战信心十足。不久又下发诏谕说:“有生擒胡虏君主的,任命上等大镇的节度使,赏钱一万缗,绢一万匹,银子一万两。”
当时,从六月起,连日下雨,一直没停,大军行军、运送军粮都十分艰苦。
杜威、李守贞在广晋会师后。继续向北进军。进兵途中,杜威又屡次让公主入宫上奏。请求增兵,还故作忧虑地说:“现在深入胡虏的国境。一定要靠大家的力量!”石重贵无法,只得依他,将禁军全都拨付于他,以至于宫内宿卫都为之一空。
十一月初十,朝廷派李守贞代理主持幽州行府事务。
十二日,杜威率领大军抵达瀛州城下,放眼望去,全军上下都傻眼了,只见城门洞开,一儒将端坐城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拿拂尘。
城门里外,二十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是不是感觉有点眼熟?
当然,这个情节是我杜撰的,实际情况是:儒将没有,书童没有,百姓模样的人也没有,整个瀛州城死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