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那些事儿-第5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亡,完全都不堪一击,只有你还曾在涡口取得过一定的胜利,算是表现得不错了。这一评介,也算多少为郭廷谓挽回了一些颜面。
寿、濠、泗等州的相继失守,使南唐在淮南的门户洞开。十二月十八日,柴荣铁骑左厢都指挥使带军进攻扬州。扬州是南唐的东都,在其国内的战略地位不言而谕。
但在这个时候,南唐在整个淮南的兵力都损失殆尽了,对扬州根本就无力防守,不等周军攻来,就开始主动撤退,而且采用的是非常下流的焦土抗战策略,一把火将扬州城内的官衙、民房全部烧掉,又把满城的百姓驱赶过江。过了好几天,周军方才赶到,但城里就只剩下十几个奄奄一息的病人了。
周军攻克扬州后,柴荣任命韩令坤为权知扬州军府事,随后准备从淮河南渡长江。但由于当时河道淤塞严重,大船不能通过,柴荣从楚州(今江苏淮安)等地抽调民夫,又亲自到实地察看,经过认真分析,精密测量,反复论证,最后得出了一个最优的施工方案,仅十天就将河道打通,然后率领几百艘巨型战舰浩浩荡荡地驶入了长江。
柴荣进入长江的消息,将南唐君臣们吓得肝胆欲裂,都以为他是得了上天之助,从上到下都慌作一团。
先是皇太弟李景遂连上十道表章,认为国家有难,自己却不能解救,实在是有负于皇位继承人的身份,所以坚决请求李璟撤回对他的册封,改立皇嫡长子李弘冀为太子。
李璟起先不同意,但是李景遂的态度十分坚决,根本就挽回不了,李璟只好应了他的请求,将其改封为晋王,并加授天策上将军。江南西道兵马大元帅,洪州节度使,太尉兼尚书令。另将皇子李弘冀封为太子。
李景遂刚撂下挑子,皇四弟齐王李景达也跟着上书。称自己屡战屡败,实在是有负陛下所托,所以请求辞去兵马大元帅这一职务,李璟也只好照办。
这两个兄弟都退了二线,李璟也受了传染。考虑再三,终于算是得出了一个还算比较明智的结论——干脆自己也退下来算了。
于是正式委派兵部侍郎陈觉带着表章去见柴荣,请求柴荣能赦免他的罪过,并允许他将皇位传给儿子李弘冀,然后取消皇帝的尊号,向后周称臣。
此时摆在柴荣面前的又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如果他同意这个请求的话,那就意味着两国将从此和平,后周虽然能够得到淮南的大片土地,但是也必须放弃对南唐的继续进攻。那么这就意味着。南唐作为一个主权**的国家,将长期地存在下去,这对于拥有战场绝对控制权的柴荣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但是如果拒绝这一请求,那就必须将这一战坚决地打下去,直到将南唐彻底消灭为止。那么这就意味着,周军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要远涉长江南岸,在江河纵横的江南大地上,用他们并不熟悉的水战方式。同唐军展开最后的厮杀。
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周军仍然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们也必将因此而消耗掉大量的兵力和宝贵的时间。这同样也是柴荣非常不希望看到的,因为此时他的心中。有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那就是——北伐契丹。
柴荣的这个设想,其根源是来自于当时中华民族的一个长久之痛。早在后唐末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引契丹兵据地造反,事成之后,将雁门以北以及整个卢龙军镇全部割让给了契丹。这一地区,也就是现在为人们所熟知的燕云十六州(详见五代风云卷)。
燕云十六州被割让之后,整个河北大地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契丹铁骑盘踞在幽州城内,马蹄一动,就可直达黄河北岸。也就是从那时起,居住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这一广大地区的汉族同胞们,都要时刻饱受异族蹂躏之苦。
所以柴荣的这个设想,于小处讲,是要兑现他即位时提出的“十年平定天下”这一政治承诺。于大处讲,则是要树大国之雄威,解兆亿子民于倒悬,定千秋万载不拔之基业。所以无论于大于小,这都是一个非常务实而且是非常负责任的设想。
也正是基于此点,才使柴荣在南线战场上取得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出人意料地轻易放过了南唐皇帝李璟,不仅同意了他息战罢兵的请求,而且对他好言劝慰,回信时称“大周皇帝敬问江南国主”,给足了李璟的面子。
然而,分析政治问题不能仅从道义出发。柴荣的行为无疑是光荣的,他的气概,要超出那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政治领导人不止一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他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选择,究竟是不是一个对于他最有利的选择,还有必要在这里进行一下简单的讨论。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在中国的南方,与后周同时存在的还有南唐、后蜀、荆南、吴越、漳泉、湖南、南汉等七个**政权,其中荆南只有三州,漳泉只有两州,都是小政权。
湖南、吴越一直都将后周奉为宗主国,南汉、后蜀政治**,国内矛盾尖锐,领导人昏庸无能,也都不堪一击,唯有南唐地域最大、兵力最多、国力最强,也就是说只要能把南唐干掉,统一南方对于柴荣来说,是不在话下的。
可是柴荣面对这么明朗的前景,却并没有选择继续对南用兵,而是掉过头来开始筹备北伐契丹。要知道契丹自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国力一直是蒸蒸日上。到了耶律德光手里,更是达到了顶点,甚至还曾一度入主中原。
如论疆域,契丹雄阔万里,要远远大于后周的统治面积。论起兵力,契丹有精骑数十万,也绝不在后周之下,而且战斗力之强,更远非那些柔弱的南方小国可比。
那么柴荣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弃弱而去攻强,非要去横挑如此强大的契丹呢?这里除去柴荣的性格当中有不畏强敌、豪气冲天、勇于负责这些特点之外,恐怕还和此时契丹国内出现了空前绝后的昏君耶律璟有关。
耶律璟原名耶律述律,是耶律德光的儿子,也是契丹的第四任皇帝,他即位的经过前文有述,这里就不再重复,但他的两大特点却不能不提。耶律璟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能睡,而且睡眠质量非常高,基本上是沾枕头就过去,数日之后后才能醒来,因此被人称之为“睡王”。
耶律璟为什么嗜睡如命,这一点史无明言,但是他这个人不近女色,后宫里只有一个皇后萧氏,也从来不去亲近,更不喜男色,酒后也不乱性,在生活作风上从来就没闹过绯闻,这于常理不合,所以很让人怀疑他在生理上有所缺陷,这才不得已而借用高质量的睡眠来麻醉自己。
耶律璟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非常残暴。耶律璟是因为叛乱而当上的皇帝,而在他当上皇帝后,国内又接连发生了好几次叛乱,这就造成了他非常多疑,动不动就要杀人,而且其手段已经到了非常变态的程度。
耶律璟杀起人来,可以说是花样翻新,有刺面、腰斩、炮烙、铁梳、射鬼箭、断手足、烂肩股、折腰胫、划口碎齿等多种杀法,而且杀人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
有因为酒宴时递筷子慢了被杀,有因为养鹿没能养好被杀,有因为射伤了他打的猎物被杀,还有好多干脆就是因为他看着不顺眼而被杀,完全是视杀人如同儿戏。(未完待续。)
第110章【大周王朝】()
有一次,女巫萧古给他献了一个偏方,说是服用之后能够延年益寿,但是需要用成年男子的胆汁做药引。 耶律璟听完很高兴,就每天杀一名成年男子,取其胆汁入药。接连杀了好几十人,才明白过来这个萧古原来是个卖假药的,顿时大怒,又命人把她用乱箭射死,纵马将其尸骨踏得粉碎。
耶律璟这两大特点,在政治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谕的。贪睡使他不理朝政,嗜杀搞得人人自危,文武百官惟恐躲之不及,即便是有合理化建议也没人敢说出来。这就使契丹在耶律璟统治期间,内政败坏,武备也不修,君臣之间离心离德。
这一切,当然逃不过柴荣的双眼,敌国出现了这样一个昏君,正是战胜它的最佳时机。这恐怕也就是柴荣急于从南线战场上脱身,而掉头北伐的一个主要原因。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三月十九日,柴荣正式发出战争动员令,号召全体指战员,要以收复河山为己任,出兵北伐。柴荣此次出征,是经过了将近一年时间的筹备,组织严密、计划周全,而且对消息的封锁也到达了密不透风的地步。
四月十七日,柴荣到达了辽属的宁州(今河北青县),辽国任命的刺史王洪对此毫无准备,根本就无法抵抗,只得立刻打开城门投降。
随后,柴荣传令两路进军,任命侍卫亲军都虞候韩通为陆路都部署,殿前军都指挥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两路人马齐头并进,同时插入辽占区。四月二十二日,柴荣登上皇家旗舰,亲率大军沿永济渠顺流而下,直奔辽占区杀去。此时后周的水师颇具规模,战船首尾相接,长达数十里,声势极为骇人。
四月二十六日。柴荣的大军到达了益津关,辽军守将终廷辉不敢抵抗,立即开城投降。次日,柴荣弃船上岸,并命赵匡胤带领先头部队,继续向前挺进。
四月二十八日,赵匡胤到达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还未等交战,辽将姚内斌就开城投降。四月二十九日。辽属莫州(今河北任丘市北)刺史刘楚信也主动向周军投降。
五月一日,辽属瀛州(今河北河间市)刺史高彦晖也向后周大将李重进投降。这样,瓦桥关之南的失地已经全部被柴荣收复。
五月二日,柴荣命后周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率军先行出发,进驻固安,准备进攻幽州。此时摆在柴荣在面前的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自他出兵以来,仅仅四十二天之后,一仗未打。一兵未失,就轻而易举地得了三州(宁、莫、瀛)、三关(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十七县,人口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户,可称得上是威震天下。
反过来再看辽国,满朝上下都被柴荣这次北伐惊得慌作一团,唯一一个不着急的人居然是辽国的皇帝耶律璟。当他听到柴荣夺取了三关三州之后,竟不慌不忙地对左右人说道:“我还当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呢!幽州本来就是汉人的地盘。他们要夺就让他们夺去算了。”然后就把这件事撇开不管了。
能与耶律璟这样的昏君作对手,对柴荣而言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但实际上,真正应该感到庆幸的人却是耶律璟。因为就在柴荣召集群臣商议攻打幽州的这天晚上,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之后就一病不起。在这种情况下,柴荣显然是没有办法再继续北伐了。只好率军返回京城。其后一个月内,柴荣的病情越来越重,最终竟于当年的六月十九日病死于宫内,享年只有三十九岁。
柴荣的这次北伐,就这样匆匆收场了,应该说还是充满遗憾的。尽管我们不能因为他初战的胜利,就去断定他一定能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业。但应该说。这是自燕云十六州丢失以来,最有希望被汉人收复的一次。这次北伐没有能够最终成功,是非常让人遗憾的。而一代雄主柴荣也因在这次北伐契丹的过程中染上重病,并最终身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更大的遗憾。
柴荣是公认的五代第一明君,人们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什么明显的缺点。柴荣不贪财、不好色、不喜欢音乐、游宴,工作是他的唯一爱好。柴荣早年在地方工作时,不贪污、不**、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有了成绩不吹嘘,受了委屈不抱怨,其优良的工作作风深受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
柴荣即位之后,立刻表现出其英明神武的一面。在面对北汉的疯狂进攻时,柴荣力排众议,御驾亲征,特别是在战事不利时,他果断地带着五十名亲兵冲入战场,终于成功地扭转了败局,并一战奠定了他霸业的基础。
此战结束后,柴荣在国内大搞各项改革,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他统领军队,号令严明,无人敢犯。
攻城野战时,飞矢箭雨,有时就落在他的身边,左右人都被吓得心惊胆颤,但柴荣从来都是镇定自若,神色如常。
柴荣处理政务时,事必躬亲,从来不辞劳苦。文武百官如有过错,他就当面指责,等对方承认错误后就不再追究,有了功劳还要给以奖赏,用人不避亲疏,一视同仁,能做到量才而用,所以人们既畏其明又感其德,无不尽心为其用命,这才使他能开疆拓土,所向无敌。
柴荣在处理邻国关系时,能够严格区分何者可以羁縻,何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