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那些事儿-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贺拔岳时代李虎就是诸将中军职最高的将领,宇文泰掌权后他又奉皇帝钦命入关,所以官职威望并没有因此减色,在八柱国排序中仅次于宇文泰,当然这个排名有两种可能,其一考虑了他的历史功绩,其二史书作者有意拍老李家皇帝的马屁。
八大柱国第三位广陵王元欣,这是唯一一个不带兵的柱国。元欣是大魏朝前皇帝节闵帝元恭的哥哥,早在宇文泰等人还是小军官的时候就出任过太师、太傅、大司马之类的国家高层管理职位,不过官职跟能力不成比例,他的位子是沾了出身的光,考的是祖荫。
元欣性情粗鲁,最大的爱好是架鹰放狗做纨绔少年,又喜欢当大地主和钻研园艺,据说长安城的名贵水果都出自他的果园,专业人员往往对政治不上心,他所引进的人大多为碌碌之辈。元欣在大魏宗室中辈分高,人又庸碌无为,跟权臣宇文泰没有任何利害冲突而为宇文泰所乐见。
既然搞柱国这样的高级职称就不能不考虑皇室宗亲,而不关名利的元欣自然是最佳人选。当然,元欣得到的只是这个国家的最高荣誉,手头并无一兵一卒可调,无兵无将并没有妨碍他的逍遥自在和职位的不断升级,元欣最后老死在大丞相任上。在西魏,只有宇文泰做过这个位子。没有野心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坏事。
八大柱国第四位赵郡开国公李弼,李弼出身将门,作战勇猛,喜欢带头冲锋,给敌人落下句“莫当李将军前”的警句。李弼一开始是跟侯莫陈悦混的,俩人还是亲戚,不过在宇文泰讨伐侯莫陈悦的时候他反戈一击阵前起义出卖了侯莫陈悦,成为宇文泰的左膀右臂。
李弼的曾孙李密带领瓦岗军举起反隋义旗,一度成为新皇帝最有竞争力的选手。八大柱国第五位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同样出身武川的独孤信荣膺史上最牛的老丈人称号。
三个女儿分别成为大周明后、大唐元贞后和大隋文献皇后,不过独孤信除了死后沾女儿光昭雪平反外,爵位、声望都是自己挣的。
独孤信政治敏感度很高,在孝武帝出走关中的时候,他舍弃父母妻子追随皇帝,让皇帝发出了“乱世识忠臣”的感慨。独孤信本名如愿,信为宇文泰所赐,后受赵贵谋反案牵连被逼自杀。八大柱国第六位南阳郡开国公赵贵。
赵贵也是武川镇的职业军人,在平凉议主中他力推宇文泰最终把宇文泰扶上马,所以在宇文家族事业的发展中,赵贵功居第一。不过。摆老资格并不是什么时代都吃得开,宇文泰死后不久,赵贵因谋反被诛杀。
八大柱国第七位常山郡开国公于谨。于谨是北魏名将黑矟公于栗磾之后。家族世代为北魏贵族,于谨在平定破六韩拔陵起义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魏末群雄中属于出道比较早、起点比较高的世家子弟,不过后来他的仕途坎坷,一直到宇文泰出任夏州刺史以其为长史兼城防都督才开始了二次创业,从此终身追随在宇文泰左右,终成一代名将。
宇文泰去世后。帝国大佬们蠢蠢欲动,于谨带头维护了宇文家族的利益。八大柱国第八位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出身武川镇侯莫陈家族。在随贺拔岳西征的战斗中,单骑入阵活捉关西叛军首脑万俟丑奴,一战成名,无可争议地成为贺拔岳手下第一猛将。后与赵贵一起拥戴宇文泰。成为西魏北周著名的功臣勋旧。
侯莫陈家族在北周声名显赫,其兄侯莫陈顺先出任第一批十二大将军,后荣升柱国,其弟侯莫陈琼亦然。同赵贵一样,侯莫陈崇作为创业元老,在新老换代中为新生代所不容,为了家族利益,被迫自尽身亡。
事实上。宇文泰在府兵系统的设计上用尽心机,每个柱国大将军下辖的两位大将军对柱国大将军形成牵制作用。而且宇文泰可以以都督中外府的名义直接将命令下达到大将军,长此下去,柱国逐渐成为一种荣誉称号。不过,最初的八柱国都在西魏政府任高级行政长官,名义上仍然位高权重,带不带兵反而不重要了。
大隋朝的开基者随公杨忠位列八柱国下十二大将军第十一位,更为八柱国增添了更多的传奇特色。
宇文泰成功了,在他身后他的子孙们取代西魏建立了大周帝国,南取巴蜀、江汉,东取关东,成功统一了北方,不过可惜的是,笑到最后的不是宇文氏的后人,宇文家族最终完败于杨忠之子,大隋的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然而,杨坚创建的大隋二世而亡,八柱国的后人再起纷争,最终政权易手,大唐帝国建立。
周隋唐三代同西魏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一直到唐取代隋仍然带有浓厚的西魏功臣家族战争的影子。传说和信史有人感叹当今社会进入了拼爹时代,说什么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好像拼爹是现代社会的特定产物,事实上,这个爹已经拼了几千年,夏启对禅让说不的那一天就是拼爹史的开端,靠着合法的祖荫和不合法的权力寻租,二代三代们获得了政治上的先天优势。
有拼爹的就有拼儿的,官二代或者富二代挂在嘴边的常常是咱爹咋地,普通人比不了爹,于是寄希望于下一代,不自觉地拼起了儿,落魄一生不要紧,儿女有出息腰杆就能挺起来,荣归故里光宗耀祖是文人从政武人杀敌的源动力,项羽不是说过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吗,既然没有好爸爸就要努力养个好儿子。
拼爹的常常一不小心把爹拼没了,所以,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成为屡为实践验证的至理名言。拼儿很少有这样的坏结果,儿女们出息了,父母也跟着沾光,甚至光荣到祖先那里。
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魏文帝曹丕发明了九品中正制,将选官制度改造为层层推荐制,理论上优秀人才都有机会获得管理国家的机会,但是曹丕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是个人情社会。
人情社会的特点就是制度之下总有个由“人情”主宰的潜规则在起决定作用,这就跟我们今天司空见惯的“走后门”一样,只要有门路可走,没有人会无视它的存在,尽管人人痛恨不正之风,但轮到自己还是乖乖就范。
甲在人事局做局长,乙在劳动局做局长,于是甲的儿子被安排到乙的手下,乙的儿子成为甲的部下,大家都没有违法。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曹丕的希望落空了,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准贵族式的世家大族出现了,“上品无寒门”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没有客观标准或者硬性指标,选拔上来的人材是庸才的几率更高。
但是,不可忽视的另一个现实是,当这些世家子弟们处在一个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的时候,他们开始两极分化。狗熊的变狗熊,英雄的归英雄。宇文泰就是这样脱颖而出的一个英雄,他的另一个标签是良家子,类似今天的官二代、富二代。
宇文泰既是西魏帝国的缔造者,又是北周帝国的开基者,然而,宇文泰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偶然的,每个人的成功有每个人的特点,特定某人的成功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
靠着父祖流血流汗打下的基础,宇文泰创业之始起点就高,借用一句现代流行语“至少比别人少奋斗十年”;同样,经过宇文泰子孙们的不懈努力,宇文家的祖先们有了更高贵的出身。
高贵?大汉主义者改嗤之以鼻了,北周被称为胡人政权,宇文泰的祖先不是在北方大草原放马牧羊吗?有文化的文明人通常所说的草原蛮族好像跟高贵不沾边吧。
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很正经地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草原蛮族也可以有高贵出身,因为过去的故事是可以制造的。
让我们看看故事的制造流程。宇文氏建立北周正式列为中华皇朝之后,宇文氏的先人开始发迹了,首先从神话和传说开始,神话可以创造,传说可以创造,一切的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从头来过,称帝的宇文氏仿照中原王朝的习惯封赠祖先,宇文家的老祖宗就这样光鲜起来。
传说被批量制造,在文字还是少数人专利的时代,付诸文字的东西总是有人信的,比如我识字不多的父母总是把单田芳老人家的评书当做历史的真实。
在宇文家的故事里,老祖宗的事迹被一直追朔到上古中原大战中那些传说人物,黄帝轩辕氏战胜了炎帝神农氏,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合并为一个新的部落联盟,新的部落联盟又打败了蚩尤部落,华夏族在战争的硝烟中诞生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骄傲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即炎帝和黄帝的后人。
炎帝和黄帝的合并真的如传说那样冰水交融和谐愉快吗?恐怕未必,真实情况是黄帝部落征服了炎帝部落,炎帝部落被合并。(未完待续。。)
手机: 电脑:
第九十八章【捅娄子】()
唐朝那些事儿;第九十八章【捅娄子】
大业六年三月二日,皇帝杨广开始了他第二次巡游江都。濠奿榛尚这次巡游那基本延续了上次的奢华和夸张。处理了一批干部,当然也提拔了一批。
张衡,这位发小是最早跟自己打天下的老部下,由于一句谗言被免了江都宫监,代替这位爷的便是表现超好的后起之秀牛人王世充。老王同志从此开始进入了特殊时期的官宦快车道。这开过了年,就是大业七年了。
二月十九日,皇帝起驾,准备直接从江都坐着龙舟沿运河北上涿郡(今北京)。就在这旅游途中,皇帝吹响了征辽的号角。
二十六日,杨广同志正式颁诏讨伐高元。这场世纪大战帷幕是正式拉开。杨广可为这次征辽那是准备充分。
杨广可为这次征辽那是准备充分。一、敕幽州总管元弘嗣往东莱造战船三百艘。这是水军。二、诏总征天下兵,“无问远近,俱会于涿。”
发江淮以南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三万人。这个排镩手估计是相当于加了钩的矛这样的武器。
能刺也能钩。皇帝一声令下,那下面可就玩了命了。在杨广的眼里,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史书上记载“于是四远奔赴如流”。
还没完。这后勤补给更夸张。诏河南、淮南和江南造五万战车送高阳。衣甲幔布这些那都装戎车里军士拉着就奔赴战场。这一通准备就到年中了。那关键还是粮食。
七月,皇帝看各地准备工作差不多了,杨广一声令下。“发江、淮南民夫及船运黎阳、洛口(两大粮仓)米至涿郡。”史书上记载“舳舻相次千余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这光光运送军需物资,就累死一大批。这可真叫举全国之力啊。
这光光运送军需物资,就累死一大批。这可真叫举全国之力啊。不过这举全国之力干的不是举办奥运这般的好事。而是去那个万里之外苦寒之地的辽东城。而那里将是这帮官兵的噩梦和坟场。
这次征高丽,杨广那是玩了命了。从大业六年就开始了,准备了整整三年。先在山东专门置了府,用于储备军用物资。府兵的大量征调导致田园荒芜,粮食短缺外加连年灾荒。其结果是“谷价踊贵”。
这当官的可不管这些。保自己的乌纱帽那才是硬道理。谷价再贵也得交,一个子那都不能少。不过身处帝国金字塔最下层的老百姓可就吃不消了。前几年全国大搞土木工程和皇帝巡游早已榨干了他们身上最后一滴油。这家伙,穷困冻馁又加官吏督察过急。
这就走上了逃亡和为盗之路。“重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即使家里有余粮,那也没得活路
这帮农民工兄弟从广东推着独轮车,载满粮食雄赳赳气昂昂奔往鸭绿江。哥俩推一车,车上面载了三石米(一石12o斤)。一路是翻山越岭过河涉滩的,半年后到涿郡了。这就兴高采烈准备交军粮。
一看车里这哥俩傻眼了。这三石米被这哥俩路上当干粮吃光光。这官府督察又急。没办法,哥俩就只一条路了。
“惧罪亡命”那就逃啊。这叫官逼民反。是个人就逃。这6地上要马步兵做好准备,那高丽是个半岛。水路也要加紧备战。这幽州总管元弘嗣被安排在莱州督造战船。说起这元弘嗣啊,那有点说道。
这位爷当幽州总管那可是拿命换来的。怎么着?是不是靠打仗熬军功挺过来的?非也。这位是靠挨皮鞭熬过来的。有点意思。跟大家伙白话白话。
说这元大人曾经是幽州长史,那牛啦,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市长。但他上面有个顶头上司,幽州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