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路风流-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昨天和小刘到妇联开会去了。”
“听说你要过来当一把手,我们几个公招生在一起吃饭,都替你感到高兴,你是我们公招生的骄傲。”
这种恭维话,侯卫东也不拒绝,笑道:“你们在一起吃饭,怎么不叫上我?”柳柳抿嘴一笑,道:“你是大忙人,我们可不敢耽误你的时间。”侯卫东想了想,以前公招生聚会,确实曾联系过自己,只是很不巧,两次都有事情,就没有去,就道:“以后你们娶会,一定要叫上我。”
新管会办公室是租用的房子,设施虽然不错,无奈房间太狭小,一张大桌子就占了房间三分之一的空间。
小刘手忙脚乱地把茶泡好,恭敬地放在桌上,杨柳出去了一会,很快就拿了一个袋子,然后把里面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这是新管会的通讯录,这是新管会原来的领导分工文件,工作手册,还有今年出的一些文件。”
杨柳显然是经地精心准备,侯卫东需要的东西她尽可能找齐了。
侯卫东对此很满意,他问:“你是副主任,那主任是哪位,昨天也没有看见。”
“办公室主任是易中田,他老婆生了病,请假带到岭西看病去了。”
听到易中成的名字,侯卫东一下就联想到了易中岭,心里便有了三分警觉,他坐在椅子上,喝了一口热茶,看了看表,对站在桌前杨柳道:“请两位章主任十点钟到会议室,开一个短会。”
(第二百六十门章完)(,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二百六十七章安排(下)()
侯卫东是新管会党组书记、主任,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到了新管会十来天,并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动静很小,只开了两次班子会,重新进行了分工,当然分工也只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由侯卫东主持全面工作,分管财务室,其他具体工作一切照旧。
坐了七、八天桑塔纳以后,侯卫东又重新调整新管会领导坐车,让张劲依旧坐那辆桑塔纳,而他则用皮卡车,算是私车公用。交通局下属驾校的王兵被调到了新管会,任侯卫东的专职司机。
对于这个用车方案,张劲原本是坚决不同意,他宁愿与章湘渝同坐一辆小车,也不愿意坐这辆桑塔纳,侯卫东专门找张劲谈心,劝道:“新管会是益杨改革先锋,对外开放的窗口,新管会配车应该比一般部门要好一些,张主任就别客气了,我准备打个报告,再买一辆新车,这样出去办事,底气也足一些。”
张劲道:“那这样,新车买回来以后,我再坐这辆车,现在我就去挤章主任。”侯卫东摆摆手,道:“算了,我有一辆现成的皮卡车,皮卡车越野性能好,正适合南郊的路况。”
张劲也就同意了新方案。
侯卫东这样做是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谁坐哪一辆车是一把手的权利;第二层意思,他是尊重老同志的;第三层意思,能为单位弄一辆新车。这是本事。”
他知道祝焱走了以后,益杨格局必然会有变化,有些事情必须及时办。否则人走茶凉,能否办成还是未知数。因此,开了这次党组会以后,他让办公室写了一份买车请示,亲自找祝焱批了,然后派人送到财政局去,数天过后。就从岭西开回来一台进口三菱越野车,稳稳当当地摆在了新管会办公室门前。
新管会为了给两为副主任配两辆座车。费了不少办法,最后政府只同意买一台,也就是张劲所坐的那一台,章湘渝所坐的则是从其他部门调剂过来的旧车。侯卫东过来主政以后,却轻而易举买了一台进口车,一般工作人员顿时感受到新主任的实力。
当然,不同人对此事看法不同,张劲在益杨官场混了二十多年,见惯官场起起落落,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反而对新管会的工作有一丝隐忧。
侯卫东暂时不管具体事情,每天看看以前的文件。然后开着皮卡车四处闲逛,表面上看起来轻松愉快,但其内心却充满着忧虑。
而最诧异的人则算是新管会办公室主任易中成。他带着老婆到岭西去住院,岭西大医院的医术确实不错,手术相当成功,当老婆病情稳定下来,他就将老婆交给岳父母,继续在医院观察。
当他心情愉快地回到办公室。新管会依旧,办公室依旧。但是整个办公楼却似乎充满着说不出来的异样感觉。
坐在熟悉的坐位之上,易中成拉开桌子,打开精致的小罐子,这是他每天早上的特饮——正宗的西湖龙井,泡了茶,他瞧了瞧办公室副主任杨柳放在桌上的小坤包,心道:“杨柳一大早跑哪里去了,怎么不见露面。”
正想着,杨柳施施然地走了进来,手中握着小笔记本,见到了易中成,问了问治病的情况,这才谈起工作,道:“易主任,九点半在会议室开会,每个部门都要汇报季度工作情况以有打算,你回来了就该你汇报,侯主任要求很严,只给每个部门十五分钟,你要捡重要的说。”
这一番话,将易中成弄得莫名其妙,“侯主任,哪一个侯主任?”
杨柳这才反应过来,“你还不知道?我们来新老板了,委办侯卫东调到新管会任一把手来了。”
“啊,侯主任调过来了。”
易中成是办公室主任,居然连这事也不知道,脸上有些挂不住,却又说不出什么,暗道:“杨柳怎么不给我打个传呼,让我也有个心理准备。”不过,对于汇报工作的事情,他倒不怕,拿出笔记本,思索了一会,在本了上写了几个条条。
新管会有三十来人,侯卫东来了十多天,大部分都认识了,今天见杨柳身旁坐了一位“陌生人”,三十来岁,理一头短发,看上去很清爽,暗道:“这位一定就是办公室主任易中成了。”
在益杨土产公司一案中,易中岭是一位关键人物,在震动沙州上下的这样一个大案中,益杨检察院明知易中岭有问题,却硬是没有将他拿下,只能眼睁睁看着他金蝉脱壳,由国企干部变成了私营企业家。
侯卫东当时受祝焱委托,专门到检察院联系这一个案子,对其中详情知之甚深,后来新去益杨土产公司的顾总向祝焱汇报工作,他更加深入了解了益杨土产的事情,对易中岭这人的狡诈颇有了解。
到了新管会,看见中层干部中有易中成的名字,便留了心,很快就将其经历调查出来:“易中成是八十年代末的大学毕业生,原来在一所城外的县属中学任教,后来借调到了县政府办公室,干了四年多才转正,新管会成立,便调来当了办公室主任。”
而易中岭是易中成堂弟,两人同一个爷爷,从这份简历中,侯卫东似乎也看到了易中岭的影子。
“侯主任,我是易中成,是新管会办公室主任,刚从岭西回来。”
侯卫东打断他的话,道:“你爱人手术情况如何?”
“手术比较成功,现在还留在医院观察,谢谢侯主任关心。”易中成以前在府办工作之时就见过侯卫东,当时正是祝、马两人剑拔弩张的时期,受这种气氛影响,委办与府办的关系也很微妙,当时扶摇直上的侯卫东自然成了府办工作人员暗中议论的对象,从这方面来说,易中成对于侯卫东并不陌生。
侯卫东很细心地听着易中成的汇报,重点记了几笔,暗道:“这易中成口才很不错,思路也清晰,在中层干部中算比较突出的,更不能留在新管会。”
也正因为此,侯卫东坚定了将易中成赶出新管会的决心,办公室主任是很重要的角色,也要知道许多秘室,他可不想给自己安一个钉子。
“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他慢慢体会着当年臭名昭著的口号,嘴角似乎也在微笑着。
易中成汇报完毕,眼见得侯卫东面带笑意,心道:“侯卫东工作也不过几年,当新管会主任资历太浅,也不知压不压得住台面?”
他根本没有想到侯卫东笑容中的深层意义。
张劲在分管办公室工作,他很欣赏易中成,等到汇报完毕,道:“我来补充一点,办公室在下季度,要特别加强上报信息工作,这可是反映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还有对两台的联系一定也要加强,上季度报纸上出现新管会的次数虽然不小,但是缺少有份量的文章,易主任文章写得好,你与报社联系,亲自操刀,弄几篇有份量的报道。”
侯卫东对易中成的发言没有多做评价,国土科的负责人就开始接着发言。
中层干部汇报完了,张劲和章湘渝又分别讲了具体业务,侯卫东把笔放下,道:“我在新管会来了这十来天,基本情况略为了解,从我的观察来看,新管会存在定位问题,这不单单是新管会的问题,也是县委县政府对新管会的定位问题。”
张劲还约了十点钟与拆迁代表对话,正准备收拾笔和本子,听到侯卫东所说,便重新把本子打开。
“益杨县城有一个新管会,还有一个开发区,我们新管会和开发区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什么联系,如何分工?”
在县委办的时候,祝焱曾经提过这个问题,当时侯卫东理解不深,这次他到新管会和开发区实地跑了好几遍,实在也没有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
“从地理位置上,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初衷,开发区应该定位于工业园区,而新管会则是一座适合居住的新城。”
张劲接口道:“县委高速路战略对此有明确要求,利用高速路优势,布置现代化厂房于高速路沿线,从这一点来看,新管会并不排斥企业,另外,如果没有企业入驻,我们新管会也就没有成绩。”
侯卫东也知道这一点,道:“益杨老城区过于狭窄,而拆迁成本很高,迁旧城不如建新城,南部新城必然是益杨的新城区,如果我们将企业过多地布置到新城区,以后又来搬迁,成本就太大了。”
他见到中层干部都伸长脖子专心听着,便道:“大家都可以发言,可以充分讨论,新管会要发展,定位是最关键的,纲举目张,定位就是这个纲。”
侯卫东这一番话让易中成大感知已,关于新管会定位问题,他思考了很久,也在不少非正式场合提过,可是人微言轻,提了也就提了,并未引起各方的重视。
(第二百六十七章完)(,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二百六十八章经营(上)()
中层干部会结束以后,易中成对侯卫东大有知音之感,对于新管会如何定位,他思考了许久,也向当时实际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张劲提过,而当时张劲成天被拆迁户包围着,被吵架声弄得头昏脑花,根本没有深入思考新管会定位问题。
回到办公室,易中成将前一段写的关于新管会发展的几点建议稿子取了出来,又结合侯卫东所说的几点,反复琢磨了好一会,最后认真地誊写,兴冲冲给侯卫东送了过去。
易中成的稿子是手写体,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看上去赏欣悦目,侯卫东迅速浏览了稿子的标题,脸上没有表情,道:“这是你写的吗?”
易中成道:“我认为南郊新城应该是一座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小城市,主要以房地产、商贸业为主,而不应该弄成工业园区,否则与开发区也就没有区别,我的意见是请专业城市设计院对新城区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你意见很有参考价值,至于你说的规划一事,我是赞同的,城市发展必须规划先行,新管会的规划一定要请国内顶级专家来做,价钱高一些也不怕,规划制定以后,所有项目必须符合它。”
易中成的想法得到了充分肯定,他表面镇定,心里却也很是兴奋,离开侯卫东办公室时,步子格外轻快。
侯卫东仔细看了稿子。凭心而论,这是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多数观点侯卫东也是赞成的。“易中成真是一个有心人,水平也不错,如果他不是易中岭的堂弟,倒可以好好用一番。”
尽管如此,侯卫东还是在想办法准备将易中成弄走,最不济也要调整岗位,不能让他再当办公室主任。检察院内部失察的教训,侯卫东深以为戒。
十点钟。他就给司机王兵打了一个传呼,便坐新三菱直奔开发区。
开发区位于益杨县城的西边,新管会办公室出去,一条狭窄的小公路连通着开发区和新管会。这条小公路将是开发区大小货车进出高速路的主要通道。
等了一会,秦飞跃也坐着车过来了。
“老弟,到新管会感觉如何?”
“我现在刚到新管会,两眼一抹黑,这几天就是瞎转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