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路风流-第4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声如洪钟地道:“当官的吃点喝点,我们也没有多大的意见,可是吃到了国外就太过分了,这几年厂里发不出工资,那些头头脑脑轮番出国,花的是美元,这些美元滴着工人的血汗。”
另一位头发花白的女工道:“自从绢纺厂建厂,我就在厂里工作,我的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全都在厂里,五个月没有发工资,让我们怎么过日子。”
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道:“我是退休干部代表,当年是我们团解放了沙州,我有文化,就留在沙州帮助地方建设,绢纺厂建设我是人头至尾参加的,看着工厂衰败成这样,我心痛啊,今天工人罢工,我是不赞成的,可是不罢工,工人们的意见又有谁能听见。”
侯卫东仔细看了老人一眼,老人坐姿端正,身穿一件洗得挺旧却很干净的工作服,还有着军人的神情和气质。
老人是一口山东话,声音颇为洪亮,继续道:“按照政府惯例,这一次罢工肯定会有所收获,政府十有*会协调几百万资金,每个工人能得到几百块,哄着我们过一个春节,但是这又有什么用,我们想要的是一个火红的工厂,而不是为了几百块钱。”
八位工人轮番发言,从七点钟很快讲到了十点,侯卫东有意多掌握一些资料,很有耐心地记着笔记。
江津道:“时间不早了,还有什么说的,刚才讲过的就不用讲了,主要讲新的内容。”
侯卫东抬了抬手,打断了江津的话,道:“今天能听到师傅们的真心话,很难得,不要限制时间,师傅们讲多久,我们就听多久。”
他又对任林渡道:“任科长,你去买点方便面,人是铁饭是钢,两碗吃了才*。”
最后两句就是典型的工人语言,这些工人们听着很熟悉,等到大家端着方便面呼哧呼哧地吃着之时,气氛不知不觉就缓和了下来。
到了十二点,侯卫东才作了极为简短的最后发言。
“大家对于工厂的热爱,让我很感动,我想信有这种精神,有这样的工人,没有过不去的尖万山,下面,我讲五点。”
“第一,市委市政府对绢纺厂很关心,对工人们很关心,三年来,每年都协调了大贷款,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今天下午市委书记还亲自参会,一起研究了绢纺厂的工作,请各位带一句话回去,请大家放心,市委市政府没有忘记你们。”
“第二。希望尽快结束此次行动,大家都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去,继续罢工下去。对工厂的损害将是致命的,各位师傅爱厂如家,我相信会考虑得更长远一些。”
“第三,今天反映的问题,我将向市委市政府作全面汇报,涉及*的人和事,一切查实。肯定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第四。企业以后的发展问题,我受市委市政府委托正在搞调研,很快就有相应的措施。”
“第五,春节前。市委市政府将协调资金,在年前给工人们兑现,虽然是怀水车薪,有,总比没有好。”
散了会,侯卫东对任林渡道:“由市政府办公室安排工人的往返交通费。”
任林渡道:“我准备了几辆小车。”
侯卫东摇了摇头,道:“别坐小汽车,让工人们看见了又要说是*,来回各十元出租车费。每人二十块钱。”
任林渡赶紧去准备零钞。
工人们离开以后,已经是十二点半了,侯卫东坐在办公室翻了翻记录了半本的笔记本。这些基础材料让他感到格外珍贵,想了想,将笔记本带回了家,锁进了书房内隐秘的保险箱里。凡是重要物品就锁进保险箱,这是侯卫东从上青林被检察院搜查以来就养成的习惯,从94年一直保持到了2002年。或许以后也将继续保持下去。
来到了床前,小佳睁开眼睛。问道:“怎么这么晚。”
“绢纺厂罢工,我在与工人对话。”
“怎么在晚上和工人对话,难道白天没有时间,洗澡没有,快点去冲一冲。”
侯卫东忙了一天,着实有些累了,笑道:“又不洗衣服,何必洗澡。”洗衣服是夫妻俩的隐喻,指夫妻*。
小佳抬头看了一眼放在床边的小闹钟,道:“别闹了,你快点冲澡,早些睡觉。”
侯卫东洗了澡,跳进了暖和的被窝,他抱着小佳,道:“我们有好久没有洗衣服了,有一个月吧。”
小佳嗔道:“这可是男人的责任,我记得还是在选举前几天做过,以后你就一直怠工。”
两人裸贴在一起,这种亲密无间的姿势让人感到温馨和安全,多了亲情少了色情,侯卫东解释道:“今天就在动绢纺厂的脑筋,我对国营大型企业的动转不熟悉,为了处理好这个棘手问题,只能多下一些功夫。”
小佳很舒服地缩在侯卫东怀里,道:“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你可以问我爸妈,他们在工厂里待了一辈子,什么环节都是一清二楚,比你在这里旁敲侧击要好得多。”
这话提醒了侯卫东,他一只手握着老婆温暖的胸部,揉了揉,道:“晚了,我们睡吧。”
第二天,陈庆蓉和张远征正在喝稀饭,侯卫东就过来敲门,老两口一脸的惊奇,这么多年来,侯卫东对他们挺好,买了房子,在用钱上挺大方,唯一的遗憾就是太忙,很少主动到家里来坐一坐,更别说早上八点的宝贵时间。
“吃饭没有?”
“没有。”
陈庆蓉赶紧去盛了一碗稀饭,把锅里的包子也端了过来,又去夹了两块腐乳,道:“趁热吃吧。”
侯卫东一边喝着稀饭,一边问道:“绢纺厂昨天罢工,你们知道吧。”
张远征高声道:“怎么会不知道,我早就知道他们要罢工。”
“为什么?”
“我们以前的邻居有好几家人在绢纺厂上班,我对他们的情况熟悉得紧,他们知道你在当副市长,这两天都在给我打电话,打中情况。”
侯卫东很感兴趣地道:“绢纺厂有什么门道,我昨天听得模模糊糊,爸,你给我讲一讲。”
张远征和陈庆蓉在国营工厂工作了一辈子,对其中的弯弯绕熟悉得紧,只不过退休在家,关于国企的知识烂在肚子里没有了半点作用,此时被侯卫东询问,顿时有了变废为宝的感觉。
张远征泡了两杯茶,道:“要说国企,我肚子里有一本账,慢慢给你讲。”
张远征说得唾液横飞之时,响起了敲门声,开门后,涌进来了好几个人,都是当年的邻居,他们或是在绢纺厂工作,或是有家里人在绢纺厂工作。
“老张,我们的事你要给女婿说一说。”一个大嗓门高声地道,他猛然间看见了正在吃稀饭的侯卫东,后面一句话便被硬生生堵了回去。
(第六百四十章完)(,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六百四十一章受命(下)()
12月第17章,小桥将继续保持状态,向目标冲刺。
工人们难得在如此近距离见到市长,虽然是副职,可是工人眼里没有多大的区别,大家七嘴八舌,反映了不少事情,这些事情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有许多捕风捉影之事,质量与昨天晚上工人代表的谈话差得太远。
侯卫东将昨天五点给工人们讲了,这才出了门。
张远征热情地给工人们倒水泡茶,在老邻居的一片恭维声中,他心里特别满足,送工人出门之时,道:“我们都是老邻居了,你们有什么事情,给我打电话。”
侯卫东坐车朝市政府走,透过车窗,便发现不少工人模样的人走在大街上。
其实大街上工人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只是侯卫东关注点集中在绢纺厂身上,因此才会注意到街道上的工人。
黄子堤眼睛有些血丝,昨天疯了两次,让他累并快乐着,他仔细思考了绢纺厂的事情,当刘坤进来送文件之时,他吩咐道:“请侯市长到我办公室来。”
刘坤将牛奶倒进了瓷杯子,放在黄子堤桌上,道:“黄市长,喝些牛奶,这是阿姨交待的。”
放下牛奶,他走出了黄子堤办公室,并没有直接去通知侯卫东,而是坐到自己办公室给秘书科打了电话。道:“请通知侯副市长,到黄市长办公室来。”
接电话的人是市政府办的老员工胡强,他看了来电显示。朝着坐在对面桌子的任林渡道:“给主要领导当了秘书,连脾气也涨了,他的办公室距离侯市长的办公室,也就两个门的距离,还打电话让我去出通知。”
这两天,任林渡也受了刘坤的鸟气,他嘿嘿笑道:“这是有原因滴。刘坤和侯卫东在大学时是同班同寝室的同学,毕业后。刘坤的爸爸是益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他发展得比侯卫东要好,曾经在青林镇当过镇长助理,那时侯卫东还是白丁。在选举之时,侯卫东跳票当了副镇长,把刘坤挤了下去,这就是他官场生涯的起点。”
胡强听得楞楞的,道:“难怪刘坤要通知我去请侯市长,不过话又说回来,该认输就得认输,侯市长和刘坤已经完全是不同层次了。”
两人议论了几句,胡强这才出门去找侯卫东。他以前看到侯卫东只是一个抽象的领导。今天听到了任林渡的简短而准确的故事,侯卫东在他眼里就立体了许多。
胡强刚走回办公室,又接到了刘坤的电话。“黄市长在办公室等着,你去出通知没有?”
“刘科长,我已经出了通知。”
“那怎么还没有过来?”刘坤知道侯卫东还有挺利索的一个人,就有些怀疑胡强没有及时通知。
“我已经出了通知,侯市长为什么没有过去,这是领导的事情。我们当下级的怎么好去催促。”
刘坤放下电话,准备亲自去通知侯卫东。就见到侯卫东手里拿着笔记本走了过来,两人在走道上面对面相遇,刘坤无法躲避,道:“侯副市长,黄市长请你过去谈事情。”
侯卫东心里正在想着如何汇报绢纺厂的事情,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
“哎,该死,把称呼侯卫东为侯副市长,下次一定喊侯市长。”看着侯卫东走远,刘坤在心里有些自怨自艾,可是看到了他淡漠的神情,心里又很恼火,暗道:“不就是一个破副市长,有什么了不起,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
虽然生气,可是刘坤心里明白,全市四百多万人口,要爬上副市长的位置,除了努力外,还得有狗屎运,侯卫东先后当了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的秘书,这就是狗屎运,而自己通过不断努力也终于当上了市长秘书,算是踏上了狗屎运的边缘。
刘坤暗自为自己加游:“一定要把握住机遇,不能辜负这一次的狗屎运,记着,下次一定要喊侯市长,不把加上副字。”
在市政府办公室,只有刘坤一直称呼侯卫东为侯副市长,这是最正确的称呼,但是也是大家都不采用的称呼方式,把“副”字加在里面,实在是有些刺耳。
季海洋耳朵长,已经听到其他秘书说过此事,他将此事给刘莉交待了,刘莉特意去找了爸爸,退居二线的原宣传部长刘军来到了市里,专门找刘坤谈了一次话,刘坤已经承认要改口,可是今天与侯卫东迎面而见,他还是将“副”字脱口带出。
喊出“侯副市长”以后,他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活动,这个心理过程虽然复杂,实际上也不过就是拿着本子到了黄子堤办公室的这一小段距离。
“卫东市长,才上任就遇到棘手事,这是对你的考验啊。”黄子堤态度很好,呵呵笑道:“卫东其实是年轻的老领导了,这点小风波在你面前不过是小菜一碟。”
侯卫东把笔记本放在桌上,道:“春节将至,我担心事情处理不好,会造成大的影响。”
黄子堤道:“这是国有企业的老毛病了,以前我在当市委秘书长时,周书记就让我到绢纺厂搞过调研,当时各县的丝厂和绢纺厂都要纷纷破产,市绢纺厂在行业内就一枝独秀,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市绢纺厂也要走上县绢纺厂的老路了。”
侯卫东琢磨着黄子堤的意思,试探着道:“春节前只能是保平安了,对绢纺厂整改得放在年后。”
“我同意你的观点,春节前全力保稳定,处理办下午的意见我完全同意,可是由政府去协调银行贷款,解决工人们的过年钱,具体的生产还得由厂里领导来负责。”黄子堤又道:“国营企业是老大难问题,迟早要彻底解决,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太早太晚都不利于解决问题。”
“周书记在任上之时,一直想要彻底解决绢纺厂问题,关、停、并、转等几套方案都提了出来,最后他仍然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