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路风流-第5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算慢,他对侯卫东怀有感激之情和投拜之心,因此,将那一块山顶墓地打扫得极为干净,并种上了松柏。

    乔主任无论从穿着到气质都和邻家大叔没有区别,在周昌全、吴英等人的簇拥之下,来到了位于山顶的墓地。

    在乔主任给墓地献花之时,侯卫东悄悄与卢飞握了手,低声道:“做得很好。”由于成津县委书记曾昭强也跟在大队伍中,他这个握手的动作很隐蔽,除了两个当事人,基本上没有被其他人看见。

    侯卫东与曾昭强的关系很微妙,尽管两人都是微笑相对,心里都还是存在疙瘩,若侯卫东对卢飞过于亲近,曾昭强或许就会有看法,这其实对卢飞不利,毕竟县管不如现管。

    山顶风吹过,将乔主任花白的头发吹得凌乱,他目光变得颇为深沉,站在墓前,久久不说话。

    吴英和周昌全献上了鲜花。

    朱民生、黄子堤、宁玥、侯卫东、曾昭强等人在后面站立着。

    侯卫东到这个墓地的次数比吴英和乔主任都多,加上他没有那一段岁月的经历,因此,也没有同乔主任相似的共鸣,他心里一直想着如何达成自己的目的。

    如今一盘菜的所有佐料都已经准备就绪,能否炒出自己的味道,就看厨师的本事。

    在山顶站了一个多小时,乔主任一挥手,道:“走吧,明年清明。我还要过来看一看。”

    一串小汽车顺着山道而下,警车闪着警灯在前,用沙州话喊道:“有车队。靠边。”

    这些货车司机们都将目光注视着这些好车,骂声自然不绝于耳,在弯弯山道边回荡着,但是,骂归骂,多数司机眼里还是充满着羡慕。

    乔主任对坐在一旁的吴英道:“我这次到岭西是私事,现在弄得太正视了。惊动了省、市的同志,不妥啊。吃饭的时候就别让县里的同志陪着了。”

    “县里同志就留县委书记一人,其他同志不参加。”吴英从墓地下来,神情有些忧伤,又道:“时间过得真快。我经常梦到当年知青时代的人和事情,侯市长当成津县委书记,他这人很不错,知青墓地就是他主持整修的。”

    乔主任随口问道:“侯市长分管哪一块?”

    “也是分管工业,目前他正在着手搞企业改制。”

    两人并没有将这个话题谈下去,而是说了些陈年往事,就进入了百年知青老店。

    话题围绕着当年沙州的知青生活,侯卫东作为副市长,在席上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他对知青生活不感兴趣,心里一直琢磨着如何才能将话题引到了体制改革方面。

    可是,他在席上根本没有发言权。一直用眼光瞧着吴英,吴英只是与乔主任和周昌全说话,并没有注意到侯卫东的目光。

    眼看着午餐就在结束,乔主任也将离开,大好的机会就将丧失,侯卫东几次想提出话题。却又觉得实在不合常规,毕竟他只是副市长。在市委书记和市长面前,还轮不到他出思想。

    侯卫东几次想提起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话题,想一想,还是觉得终归是不妥,毕竟官场上有着自身的规则,开拓和创新都是在规则之下实现,他若是藐视这些规则,最终要被规则所反扑。

    吃完了饭,乔主任、周昌全也没有谈起国有企业改革之事,这让侯卫东很是无奈,又有些失望。

    吴英知道侯卫东心里想着什么,在离开沙州之前,抽个空子,悄悄地侯卫东道:“你的准备工作很细致,乔主任很满意。”

    侯卫东想了想,还是将心里话说了出来,他委婉地道:“吴厅长,关于沙州体制改革的事,如果乔主任能有个意见,对我就太有帮助了。”

    吴英点了点头,道:“乔主任要和钱省长见面,会谈到沙州的事情,届时周省长会陪同。”

    在高速路口送走了乔、周、吴,看着远去的小车,侯卫东突然想起了很久以前的往事。

    当时侯卫东还在上青林修路之时,他遇到了沙州市人大主任高志运,曾经幻想着修路之事能引起高志远重视,他借机摆脱上青林艰苦的环境,而现实是高志运在现场大大表扬了侯卫东,但随后就将侯卫东忘在了脑后,此后,侯卫东沉沉浮浮,始终没有与高志远形成亲密关系。

    此时,看着远去的小车,他不再相信见一次乔主任就能得到他的信任和赏识,除非削尖头脑进行跟进,而跟进,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脑力和时间,是否成功还得看运气。

    想了一会,侯卫东将乔主任抛在脑后,又琢磨另外一件事:“如果我是一把手,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周省长提出要求,而周省长也就不会有顾虑,以后,我再也不想当副职了,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意愿,就得当一把手。”

    在回到市政府的车上,侯卫东又给周昌全打了电话,道:“周省长,今天没有机会向乔主任汇报,还请老领导帮着沙州说话。”

    周昌全笑道:“你这人难缠得很,不达目的不罢休,方法未必很妥当,精神可佳,如果我们的干部对待事业都象卫东一样,何愁事业不成。”

    侯卫东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道:“周省长,你是我的老领导,所以我放肆了一些,请您原谅。”

    周昌全哈哈大笑,道:“你不必道歉,我希望你能保持这种锐气,只是有一个建议,随着以后职务提高,考虑事情还要更全面,提高统筹能力和应对复杂事务的能力。”

    又道:“沙州的事情,我比你更熟悉,到我说话的时候,我自然会说。”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侯卫东也只有等待了。

    所幸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在晚上八点,侯卫东接到了楚休宏的电话,楚休宏高兴地道:“侯市长,报告你一个好消息,省里已经决定将沙州和茂云确定了国有企业改制试点市。”

    (第六百七十八章完)(,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六百七十九章布局(中)() 
1月15章!

    陷入了国有企业改制的难题之中,为了力求准确和科学,速度慢了不少,有时觉得还是写玄幻好一些,情节可以上天入地,自由度大得多。

    侯卫东上窜下跳,施展了浑身解数,终于以一个副市长之力促使了沙州成为了省政府的国有企业改制试点市,他没有料到,同时被确定为试点市的还有茂云市。

    转念一想,祝焱在益杨当县委书记之时,就有祝卖光的称呼,他争取到全省的国有企业试点市,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侯卫东反而从茂云被确定为试点市这一点,隐约明白了省政府暗藏着的态度。

    六月中旬,省政府的文件正式出台,沙州市和茂云市被正式确定为国有企业改制试点市。

    黄子堤看到文件以后,略作思考,批示道:“严格按文件执行,请卫东副市长提出方案,报市政府常务会。”

    侯卫东拿到黄子堤的批示以后,琢磨了好一阵,暗道:“黄子堤一向不太支持对绢纺厂进行技改,这次怎么签得这么干脆?如果我将方案提出来以后,他会是什么态度?”

    想了一会,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省政府只是批准了沙州市成为改制试点市,但是如何推动就是市政府的权力了,到时黄子堤完全可以将绢纺厂排除在外。或者是放在最后,如此一来,针对绢纺厂方案将被无限期搁置。”

    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侯卫东脑筋开始急转,思考着应对方案:“先向朱民生汇报绢纺厂面临的严重困难,争取朱民生的支持,这是第一步,其次,要营造改制的舆论氛围,这需要由段英或是衡山出面。第三,还得让绢纺厂内部职工有强烈的意愿。有了这三步,才能确保绢纺厂的改制问题顺利提出桌面。”

    第一步很容易,朱民生在内心实质上倾向上改制,他的问题是即想要政绩又怕担风险。如今有了省政府的文件,他应该会同意绢纺厂的改制。

    第二步也相对容易,王辉、段英和衡山都是多年朋友,操作相类似的事情也有很多次,难度不是太大。

    如今有些棘手的问题是第三步如何操作?

    此问题在头脑中盘旋着,他渐渐地有了比较清晰的操作途径。

    六月二十日,沙州市政府举行了“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座谈会”,会议邀请了省计委副主任鲁军、记者衡山、段英、国企领导项波、蒋希东、张中原等人。

    招开此次理论务虚会,是侯卫东的火力侦测和舆论造势。同时也是对省政府文件的宣传,凭着他半年来对市绢纺厂两派人物的了解,如果他的判断准确。开了这次务虚会以后,蒋希东必然会有所行为。

    这是阳谋,是用堂堂正正的手段来促使某些事情的发生,洪昂当秘书长之时,擅长此招,侯卫东从其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手段。

    理论研讨会上。鲁军、衡山以及部分企业领导作了讨论发言,侯卫东作为参会级别最高领导。他进行了最后的总结发言,他这个发言看似简单,却是是经过精心设计,透露了不少信息。

    他首先讲了国有企业改制以后的九大区别。

    “一是法律依据不一样,工厂制企业与公司制企业所遵循的法律依据是不相同的。1988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是工厂制企业所遵循的基本法律依据之一,而建立公司制的现代企业,所遵循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二是投资主体不同,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由主体单一变为主体多元化,过去国有企业一切财产都是国家的,没有其他投资者、出资人,所谓全民所有制就是人人都有,人人都有实际上就是人人都没有,自然也就没有人对企业的资产负责任”

    三是隶属关系不同,企业由行政隶属关系变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四是党群领导不同,党群领导由单一角色变为双重角色五是管理者不同,企业管理者由厂长变为总经理六是会议程序不同,企业的会议程序由随机动意变为有严格的程序要求七是决策风险不同,企业由责任不清变为董事会集体决策并追溯个人责任八是管理方式不同,企业管理由‘老三会‘变为新老‘三会‘的有机结合九是职工身份不同,职工由劳动者变为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

    简明扼要的谈完了九大区别,侯卫东声音很是高调,道:“刚才讲了九大区别,这九大区别其实可以归为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国有企业改制就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句话是国有企业改制会带来显著的变化和更多的发展机遇,这两句话中,第一句话是因,第二句话是果,改制的目标就将围绕着因果来发展。”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参会的十来位企业领导,在蒋希东脸上多停了数秒,道:“改制即要实现保护工人的利益,同时也要充分肯定企业家的作用,要让企业家的价值在改制中得到实现。”

    在领导讲话中,很少有人明目张胆地提出保护企业家利益国,这件事一般都是只做不说,在这个小范围的会上,侯卫东将这层窗户纸捅了一个小洞,赢得了在场所有企业领导的热烈掌声。

    “九大区别和两句话”如十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妖精,个个都在蒋希东的要紧处搔首弄姿,让他血脉贲张。

    “侯卫东这是什么意思。他这是在表态,是在为改制在制造舆论。”蒋希东翻看了省政府的文件,又听了侯卫东的讲话。最终对此事进行了判断。有了这个判断,在他的眼里,侯卫东就如南海观世音一样可亲可爱。

    理论研讨会结束,参加演讨会的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奔向了沙州宾馆。

    酒至中巡,气氛渐渐热闹起来,蒋希东借着项波上厕所之机,端着酒杯来到了侯卫东身边。道:“侯市长,今天你的讲话真是高屋建瓴。让我受益良多。”

    侯卫东与蒋希东碰了酒,随口道:“省政府这次出了文件,将沙州定为改制试点市,这是对沙州的厚爱。目前我正在思考首批改制企业。”

    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蒋希东两道黑眉轻轻跳了跳,道:“侯市长,绢纺厂连续三个月都在亏损,不改制,很难走出困境。”

    “这么说,你是支持改制?”

    “我支持改制。”蒋希东谋划数年的事情眼看着就要成为现实,这让他心情激动。却尽量压抑着。

    侯卫东道:“改制是一件慎重之事,除了客观条件外,管理者团队的信心和决心也很重要。”

    蒋希东黑脸上泛着亮光。他尽量平静地道:“绢纺厂百分之九十的管理人员都坚决支持改制,也有信心在改制以后将企业管理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