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路风流-第6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卫东由市长变成了市委书记,摆在面前的是十分棘手的烂摊子。南城开发带出来的**案子让整个建设系统受到沉重打击,一些业务骨干牵涉其中,一些重点科室处于瘫痪状态。

    南城建设已经启动,拆了大片地,前期项目投入不少钱,尽管侯卫东并不赞成在南城大搞建设,接任市委书记以后还是必须将未完成的项目继续下去。他采取的措施就是:高水平规划,高质量施工,建设美丽南城。

    具体来就是已建项目继续建设,拆了一半的继续拆,未建项目全部停下。这一政策出台,有人高兴,有人骂娘,但是平稳过渡,没有新的风波。

    时间一天天过去,三年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茂云城市重心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迁移。

    南城和北城的瓶颈是阻碍交通的山,当两条穿山隧道完工以后,人们猛然间发现南城和北城居然连在了一起,交通变得十分便利。

    从南城开到北城,走出隧道就是北城公园。北城公园原本是又破又烂的矿区棚户区,让每个从南城进入北城的人都有回到六十年代的错觉。北城公园修好以后,从南城进入北城的观感顿时就发生了变化。

    北城公园之后约两公里就是一个废弃大矿坑改造的矿区水上公园,利用了原来矿区留下的巨大的空间,将不知名河引了过来,形成一个风景优美的水上公园。河上游与茂云最大水库打通,随时可以补充水源在,确保河不会季节性干涸。

    以前的垃圾场进行处理以后,种上大树,变成城市森林公园。

    北城公园、矿区水上公园和森林公园利用了改造棚户区、矿区改造等国家资金,效果明显,不仅在国家相应工程中评价甚高,获奖无数,更关键的是利用三个公园提升了了北城景观,土地价格翻番,房屋价格超过南城,仍然供不应求。

    当茂云市政府迁至北城以后,南城由城市中心变成了老城区。据统计,北城人口的平均年龄比南城平均年龄少了八岁。走到北城,道路宽阔,茂云新河穿城而过,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行走在南城,房屋和街道都显得老旧,人流还算密集,颓势初显。

    位于矿区水上公园最近的单位是茂云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占地四百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校园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综合实训大楼、理工大厦、科技大厦、学术报告厅、图书馆、塑胶篮球场、足球场和高档学生公寓,并建有技术生产实训基地、高新技术实训中心、创新创业科技园,教学和生活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院长郭兰站在办公室窗口,恰好可以看到水上公园。湖水荡漾,水草在风中摇晃,从东门出去的学生们在湖边漫步。她时常产生错觉,仿佛回到了沙州学院。水上公园非常接近于学院的湖,就连形状都相似,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主宰这一切。

    她的办公室是两室一厅的套间,外面是会客室,里面一间是办公室,另一间是隐蔽的休息室。会客室挂着一部电视。不上班的时候,她总把电视开到了茂云电视。作为学院院长,关注茂云新闻是必要的且是必须的,学院所有人都将郭院长这个习惯当成一个良好习惯,赞誉有加。在她的影响下,学院很多中层干部都关注《新闻联播》和《茂云新闻》,通过长期观看这两个新闻,大家确实很有收获,对政策以及茂云形势有了更深理解。

    音响起,《茂云新闻》开始,郭兰离开窗边,来到了会客室。

    新闻开始果然还是侯卫东的活动情况,今天他没有主持会议,而是来到一个工地视察。他戴着安全帽,后面跟了一群同样戴安全帽的干部。干部们凝神听着书记讲话,害怕漏掉了一句。

    侯卫东身材依然保持得很好,面容依然英俊。这种英俊不是少年时的英俊,而是一个成熟男人带着自信的英俊,如沉酿之酒,经过岁月沉淀,变得越发醇香。

    在侯卫东转身之时,郭兰不经意间突然发现其耳边有了些许白发,眼角悄然出现了浅浅皱纹。

    新闻节目结束后,郭兰坐在沙发上有些愣神,往昔岁月如一幅幅画面在脑中闪过。渐渐地,她的眼角出现了一颗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全书完)

    (明天写后记!!!)·k·s·b·

侯卫东后记() 
侯卫东后记:

    从2oo8年1月1日起,我敲下了《官路风流》的第一行字是叫做〈向上的阶梯〉,编辑说这个名字不太适合网络,改名为《官路风流》。出版以后,又更名为〈侯卫东官场笔记〉。在2o17年3月18日,这本书终于结束了。这个结尾自然不是我最初设想的结尾,最初设想的结尾侯卫东职务应该还要高一些,是省委常委、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由于种种原因,侯卫东职务停在了茂东市委书记任上,也算不错了。最后两章只是把本书主要人物命运做了交待,还有一些人物的结局没有做交待,也算遗憾。

    我敲下本书第一个字时,有三个没有想到:

    一是没有想到侯卫东的写作会持续这么长时间,整整跨了十个年头。除了侯卫东以外,还展了侯氏书系,除了侯海洋(王桥)以外,还有《拯救我的生活》中的侯天明(本书在微信公众号上连载,每天一篇。)还有即将出来的《侯沧海商路笔记》。侯卫东、侯海洋(王桥)、侯沧海、侯天明等人物,共同构成了侯氏家族庞大系统。侯氏家族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国人家族的代表,估计以后我的创作都离不开侯氏家族,最终形成一株家族大树。女主人公自然姓张,侯和张,正是我夫人和我的姓,王桥的王姓则是我母亲的姓。

    二是没有想到本书受到了这么多朋友喜爱。先对长期停更表示歉意,长期停更有主观因素(深深歉意),也有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不多说),但是经过努力,侯海洋以另外一种方式(王桥)得到延续,侯卫东也有了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从现在开始,我可以自豪地说,小桥的作品没有太监:《黄沙百战穿金甲》——完成,〈官路风流〉——不是结尾的结尾,〈侯海洋基层风云〉——以〈静州往事〉方式完成。大家或许对后两本书的结尾不太满意,只能如此了。我终于没有彻底辜负朋友们的希望,把“太监”称号扔到了太平洋。

    结尾不是我当初的结尾,但是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还是和当初设想一致:侯卫东没有和小佳离婚,也没有和郭兰在一起;李晶远在海外;段英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唯有郭兰,成为侯卫东心中的痛和永生的遗憾。人生是遗憾的,作品也必然是遗憾的,或许有遗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侯卫东、郭兰、李晶、周昌全、祝焱等人物对于小桥来说,已经不是小说中的人物,而变成有血有肉的真正朋友,有时甚至犯迷糊,觉得在另一个空间真有这样一群人在生活。

    三是小桥本人也因为侯氏家族的成功而改变了人生道路,获得了不错收入,彻底由一个行政干部变成了写作者。写作,将是小桥的终生职业。

    深深地谢谢大家十年来对小桥的支持,希望以后继续支持小桥,有关小桥新书的消息会有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布。

    鞠躬,鞠躬,再鞠躬!!!
17028 。
1702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