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路风流-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原本想找分管的同志谈一谈,可是又一想,也没有必要这么快就找部门谈话,先放一放,观察、学习、了解,是首先要做的事情。

    又在办公室坐了半小时,侯卫东实在坐不住了,就寻思着找点事情来做,就下楼到了杨凤办公室。

    杨凤桌子上有一包炒胡豆,她独自一人悠闲地吃着炒胡豆,见侯卫东下来,道:“侯镇,有什么安排?”侯卫东客气地笑道:“能有什么安排,我都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麻烦你把今年的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年初工作要点拿给我,我要好好学习。”

    拿到了工作报告以后,侯卫东就屁颠屁颠跑到办公室去认真拜读,读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是将这两份重要文件读完了,也对青林镇全面工作有一个初略的书面认识,至于深入血脉的了解,则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做到。

    又在办公室磨蹭了许久,到了四点钟,侯卫东放下了文件,又坐在办公室里发呆。

    按照分工,侯卫东分管社会事务、交通建设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分别对应着社会事务办和综治办两个科室,交通建设没有专门的科室。是一个临时性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半天时间,他分管的部门没有人来向他汇报工作,侯卫东清楚了自己的地位:“看来。我这个副镇长身份还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在上青林时,侯卫东如鱼得水,如今以副镇长身份来到了青林政府,反而有一种虎落平阳的落寞之感。

    接近下班的时候,侯卫东来到了党政办公室,欧阳林正和杨凤说着话,见侯卫东进来。欧阳林主动招呼道:“侯镇,快来坐。”

    侯卫东看着已经蒙蒙黑的天空。道:“欧阳主任,你地头熟,再帮我想想,有没有出租房屋。每天爬坡上坎,也太不方便了,哪一天喝醉了酒,走不动,就只有在办公室睡。”

    欧阳林也一直在寻思着这个具体问题,他挠了挠头,道:“青林场镇就屁股大一块,我想来想去也没有发现合适的房子,若真要租房子。附近村民家倒还有些地方,只是环境又太差了,我建议最好不要去。”

    侯卫东就对两人道:“其他干部住在哪里?”

    杨风抢着道:“两乡合并以前。镇政府倒有一些宿舍,合并以后,人满为患,镇政府的房子早就住满了,镇政府的干部大多数是本地人,没有住房的干部就回到农村去住。上青林成立工作组,有一个目的就是安置没有住房的干部。”

    闲聊了几句。侯卫东见天色又暗了许多,这才道:“不说了,我还要赶回上青林,否则只有睡办公室了,吹西北风了。”

    经过青林场镇之时,侯卫东比平时多留了一个心眼,仔细观察这上小场镇,青林场镇古香古色,虽然比起上青林乡要多了一丝现代的色彩,可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新场镇,则房屋过于沉旧了,街道过于狭窄,规模也偏小。

    踏上了半山腰,天渐黑,侯卫东远眺着迷雾中的小镇,心道:“改造沉旧的小镇,算不算新一届政府的政绩。”

    回到熟悉的小院,邮政代办点的杨新春就招呼道:“侯镇,每天爬山路,也太麻烦了。”侯卫东乐呵呵地道:“这有什么,天天锻炼,我就可以保持身材了,免得象秦大江一样长一个啤酒肚子。”

    幸好是冬天,家中还有一些剩菜和剩饭,打燃了电炒锅,就将剩菜剩饭倒在一起,一股奇异的香气,很快就在屋里弥漫,香气和电视声音纠集在一起,虽然只有一个男主人,倒也营造出一些家的氛围。

    吃了一半,外面传来一个低低的声音:“侯老师,我能进来吗?”

    上青林乡,绝大部分村民都称呼侯卫东为疯子,少数村民称呼他为侯大学,只有铁端青一家人,称呼侯卫东为侯老师。

    “铁瑞青,快进来,还没有放假,你怎么就回来了?”

    侯卫东到上青林的时候,铁瑞青正在读高一,时间一晃而过,铁瑞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大学,这是上青林第一个重点大学,侯卫东曾经辅导过铁瑞青,如今他的学生都读重点大学了,让侯卫东也就小小的成就感。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铁瑞青只不过读了半年的大学,就出落成一位明目善睐的青春少女。只是她脸色苍白,看上去可怜兮兮。

    “出了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侯卫东从其愁容发现了问题,倒了一杯水,关心地问道。

    低着头,铁瑞青似乎在做着思想斗争,过了一会,她抬起头,勇敢地看着侯卫东,道:“侯老师,你开石场是不是赚了很多钱?”

    “铁瑞青,你问这个干什么?”

    铁瑞青固执地问道:“请侯老师回答我,是不是赚了很多钱?”侯卫东端着茶水,坐在铁瑞青对面,道:“有钱,是什么标准?十万、二十万、还是一百万?”铁瑞青有些期盼地道:“二十万元,你拿得出来吗?”

    侯卫东有些警惕地道:“你需要钱,为什么需要这么多钱?”

    “我妈妈心脏出了问题,需要动手术,我准带她到重庆新桥医院去做这个手术,手术费需要十五万元,我想找侯老师借这个费用。”

    “为什么由你来借?”

    “爸爸是小学老师,我们家的存款只有一万元,他一辈子没有找人借过钱,更别说这么大一笔。”铁瑞青眼中有泪水闪烁,道:“我爸爸躲着哭了好几次,我是瞒着爸爸来找侯老师,你要帮我的。”

    铁瑞青观察着侯卫东,见他只是喝茶,并不表态,便道:“侯老师,你放心,这笔钱我打借条,我在重庆大学读的是工民建专业,毕业以后收入应该不低,肯定能还上。”

    侯卫东看了铁瑞青一眼,道:“好吧,明天跟我到益杨城,我取钱给你,我是学法律出身,最重视契约关系,先小人后君子,借条还是要的,只是我不要利息,还钱也没有期限,你看这样行不行?”

    听到侯卫东的答复,铁瑞青没有想到这样就解决了问题,眼睛顿时放出异样的光芒,泪水却痛痛快快地流了下来,她用手揩了几遍,哭中带笑道:“侯老师,你真有本事,二年多就为上青林修了一条路,又开了石场,你是真正的男子汉,比高仓健还是高仓健。”

    侯卫东笑道:“你这小女孩,也知道高仓健,我哪里赶得上他,最起码话就比他多。”

    这时,铁柄生也出现在门口,看到女儿正坐在侯卫东的客厅,惊奇地道:“铁瑞青,你怎么要这里?”

    “爸爸,你怎么来了?”

    铁柄生脸色沉重地道:“为了救你妈妈,我来求侯老师。”迈出这一步,一向清高的铁柄生也是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急,救妻子之心终究战胜了所有的面子观念。

    铁瑞青高兴地道:“我给侯老师说了,明天到益杨城去取钱。”

    铁柄生吃惊地看着女儿和侯卫东,他担心女儿为了救母亲而做出傻事,就对侯卫东道:“侯兄弟,这钱我暂时还不上,但是请你放心,以我的人格发誓,这笔钱我做牛做马也要还清,瑞青还有三年就大学毕业了,到时我们两个人赚钱,比现在的经济条件就好多了,一定能将钱还上。”

    铁柄生用力地用拳头捶了捶胸口,又道:“你的大恩,我永远记在心里。”侯卫东就真诚地道:“铁校长,你不用这样,帮着嫂子做些事情,也是应该的。”

    父女俩离开的时候,侯卫东站在走道相送,铁柄生的背影似乎有些佝偻,而铁瑞青则如春天的小树,正在迸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她回头看了一眼侯卫东,伸出手,挥了挥。

    (第一百二十一章完)(,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百二十二章分歧(三)() 
昨天有事误了更新,今天更了八千字,算是弥补。小桥老树敬上!!!

    平平淡淡地当了半个多月的副镇长,侯卫东最大的收获,是基本弄清楚自已管着些什么事。

    96年5月1日,沙州市推进殡葬改革,这是侯卫东当上副镇长以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

    2月9日上午,青林镇下政府召开了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此事。

    粟明是行政一把的和,首先发言道:“我昨天和侯镇到县政府开了殡葬改革工作会,县里已经发了文件,从今年5月1日起,实行殡葬改革,沙州全市都是火葬区,益杨当然就更没有土葬区。”

    “至于殡葬改革破除丧葬陋习、节约土地等意义我在这里就不讲了,具体如何推进这项工作,就由分管领导来说。”

    殡葬改革是岭西全省统一布置的工作,沙州市在岭西省是中等发达地区,全市都被列入了火葬区,新的殡葬方式要在五月起开始实施,侯卫东分管社会事务工作,这一项困难大、矛盾突出的工作,就自然地落在了他的头上。

    在益杨县里接受了殡葬改革任务以后,粟明与侯卫东商量了多次,两人基本上达成了共识,粟明又与赵永胜谈过此事,基本达成了共识,然后,就由分管领导侯卫东在党政联席会上提出将正式方案。

    经过这件事情。侯卫东敏感地意识到:“在青林镇,任何大的决策,其实都是事先征得赵永胜和粟明同意。才能拿到党政联席会上来研究,这是一条潜规则。”

    侯卫东早已将殡葬改革相关内容在头脑里过了几遍,很熟悉情况了,他先简约地讲了讲殡葬改革会议的基本情况,然后再讲青林镇的工作思路。

    “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殡葬改革从五月一日起执行,从现在到五月。不足三个月的时间,任务重、时间紧、矛盾深、难度大。”侯卫东特意地编了几句整齐的短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要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必须要看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传发动,二是具体实施。三是保障措施。”

    “殡葬改革是改革千年的丧葬习惯,入土为安是深入人心的丧葬传统,要在短时间改变,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县政府的命令我们一定要完成。所以,我认为必须要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才能将矛盾减至最小。”

    “宣传工作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开会宣传,我建议镇里在二月中旬召开镇、村、社三级干部会,在会上把殡葬改革工作讲彻底。只要统一了村干部的思想,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二是通过现有的广播系统,反复地播放益杨县政府的相关文件,实行强制性宣传;三是在赶场开散发宣传单,还可以搞些咨询活动;四是用石灰在公路两刷标语,弄出声势来。”

    赵永胜点了点头。道:“宣传工作如果做到这种程度,效果肯定不错。”

    侯卫东受到了鼓励。道:“五月一日起,全镇就要全面实现火葬,我认为前三板斧最关键,如果前面几斧头没有砍好,以后事情就困难重重,要砍好前三板斧,光靠社事办几个同志肯定不行,必须要全镇动员,所有的机关干部就参与到这事中来,我建议成立一个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由赵书记来当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社事办刘亚军任办公室主任。”

    赵永胜就笑道:“这个组长我不当,还是由粟镇长来担任。”

    粟明还是想让赵永胜为当组长,道:“赵书记,这事一定要你出马。”

    赵永胜笑着摆手道:“粟镇长任组长最合适不过,我跟着你跑路。”

    两位主要领导说定以后,侯卫东继续道:“最后是保障措施,要搞好异常复杂的殡葬改革,必须要发动各村共同参加,真正提高他们积极性,让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我建议年底从收取的土地占用费用提出10%奖励给村干部,做为他们的工作经费。”

    “这是我对殡葬改革的初步方案,由两位主要领导及各位领导提出意见以后,再做具体方案。”

    这个方案是粟明和侯卫东共同商议的,他自然没有意见,只是补释道:“县里对各镇都下发了火化指标,指标是依据各镇每年的自然死亡率而设定,我镇在今年必须完成二百具的火化任务,只要能够完成这二百具火化任务,其他的土葬则可以且必须收取土地占用费,费用为每具在四千到一万元,我的想法是订在五千元。”

    由于是班子成员会,粟明也就没有讲大道理,直接就奔向主题,“我镇每年死人在二百四十到三百人,如果占地费收到每具五千元,按收四十人来算,就可以收到二十万,县政府表了态,殡葬改革的土地占用费县,财政一分钱不要,全部留在乡镇。”

    粟明眼睛发光地道:“青林政府财政吃紧,有了这笔钱,可以办好多大事,从这个角度来说,殡葬改革工作我们一定要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