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第一猛人-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凑胀群穸戎斓娘ス埽帕艘伙ズ螅痫ゾ捅涑闪苏飧鲅印!
朱由诚仔细看了看李打铁手上的铁花,老天,这哪里是什么铁花,分明是一根铳管爆裂后扭曲而形成的古怪玩意儿。
&大人,如果要让铸造的铳管不易爆裂,那么它的厚度应该是这样的”李打铁吃力地从一个箱子里搬出一个小炮模样的东西。
朱由诚接过小炮,觉得手臂一沉。看看炮口,大小和火铳直径一致,而厚度却达到了惊人的一寸。
朱由诚不由惊道:“你确定这是火铳,不是小炮?”
&人,这是我反复测试后,最薄的厚度。”
朱由诚放下小炮,心道,没有钢,看样子是没法铸造火铳的。炼钢找徐光启肯定是没有用的,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不过专攻农事,不会炼钢。唉,可惜自己也不会呀,早知道会穿越,我就先去钢铁厂呆上一两年。不过这个时代,大明的铸造技术应当是领先世界的,一定能炼出好钢,问题是究竟应该找谁来帮自己炼钢呢?对了。明末有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是徐光启,另一位是宋应星。
宋应星是江西袁州府人氏,被人喻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更为关键的是,他科举多次失利。一辈子停留在举人这个位置上,直到崇祯七年才混到江西分宜教谕一职。由此看来,他和冯梦龙、凌濛初一样,是个非常好招揽的人才。
想到这里,朱由诚脸上现出微笑。魏良卿看到他脸上的笑容,知道自己又该跑断腿了。没办法,在场的人很多,但能作主的人只有四个,朱由诚、信王、李打铁。还有一个就是自己。现场看起来很闲的人有两个,一个是信王,另一个是自己。朱由诚不命令自己去跑腿,还能命令谁呢?
果然,朱由诚转向他,说道:“魏队长,你去王承恩那里支取2000银圆,跑一趟江西袁州府。寻找一位名叫宋应星的举人,许他锦衣卫千户一职。把他请到锦衣卫西镇抚司。记住,宋先生有大才,请他的时候,一定要谦恭有礼。”
信王好奇地问道:“大才?难道宋先生也写了什么了不起的书吗?”
&正在编写一本叫天工开物的传世名作,不知道现在写完了没有。”
&天工开物。这么霸气的标题,一定非常精彩。宋先生来了,我一定要讨教一二。”
从北京到江西,一来一去要花上很长的时间,铸造火铳的事情只能暂时放一放。看到那如同小炮般的火铳。朱由诚心头一动,对了,明末的铸炮技术很高,正好徐光启已经升任工部左侍郎,可以找他要一批步兵炮,不管打什么敌人都用得着。
徐光启教过信王几年,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听说去看望徐老师,信王非常高兴,拉着朱由诚上街大肆采买了一番,这才拖着小半车礼物,登门求见。
徐光启正在和孙元化争论。孙元化向徐光启要求铸炮,支援辽东,而徐光启则面露难色,告诉他,工部用度不足,拿不出铸炮的经费。
原来,经徐光启推荐,孙元化已经升任工部郎中,主管兵器制造。孙元化是大炮狂人,初一上任,就大力鼓吹铸炮。可惜明末财政紧张,捉襟见肘,连官员俸禄都快发不出来了,哪有余钱铸炮。孙元化倒是愿意饿着肚子铸炮,可是他的俸禄连个炮身都铸不出来。因此隔三差五,他就去找徐光启要钱。
朱由诚微微一笑,孙元化的学究气很浓,徐光启虽然是工部左侍郎,却不管财,找他能要到钱才怪呢。
&阳(孙元化的表字)先生,不要着急,本官可以给你铸炮的机会。”
&的,”孙元化听到有铸炮的机会,喜形于色,一把抓住朱由诚的手,道,“你出钱吗?你只要出钱,我就能造出好炮。”
&然是我出钱,我出双倍的钱,你铸好炮以后,送一半炮给我。”
&大人,”徐光启冷然道,“你又是造铳,又是铸炮,究竟打的什么主意,你想造反吗?”
&呀,我差点忘了,你就在京郊,铳炮齐上,就算攻下北京城也不奇怪。”孙元化被点醒,以专家的视角补充道。
&上那么信任我,我至于谋反吗?徐先生和孙先生在京西皇庄呆过那么久,应当知道锦衣卫效忠的是当今皇上,而不是我朱某人。柳先生的文宣稿件,你们也看过了,可有一句吹捧朱某的?要是攻打北京城,锦衣卫第一个要杀的人就是我。”
说完,朱由诚在心里补充了几句:“明朝的皇帝是封建时代最惨的皇帝,两位老祖——明太祖和明成祖被迫成为劳动模范,深更半夜还要批阅奏章。后来有了内阁,不要半夜加班了,可是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臣权太大,皇帝被管得实在太憋屈,办点私事还要贿赂大臣。像明代宗朱祈钰,立个太子,还要给大臣送钱。我傻呀,放着退休后的大明闲王不做,抢那个劳动模范兼道德标兵来做?”
徐光启疑惑地问道:“那你为什么要初阳为你铸炮?”
&呀,对呀。”有了徐光启动脑筋,孙元化的智商急剧下降,变成了复读机。
&可是皇上的意思哦。京西皇庄升格锦衣卫西镇抚司,你是知道的,但你不知道的是,皇上密令西镇抚司扩军至三十个千户,还附带一个医护千户。”
&三万精兵放在京郊,皇上究意是怎么想的?”
&呀,对呀。”
&朱由诚叹了口气,“皇上是担心孙老师呀。皇上令我训练好军队,如果辽东局势一旦到了不可收拾的境地,就让西镇抚司突入辽东,将辽东将士——特别是孙老师救出来。”
&上终究是仁厚之君哪。”
&呀,对呀。”
&了达到这个目的,所以西镇抚司需要一批步兵炮。”
徐光启没有说话,孙元化的智商恢复了,问道:“什么是步兵炮?”
&谓的步兵炮是轻型火炮,有两个轮子,一名士兵就可以推动,射程在400步以上,既可以装填实心铁弹,又可以装填开花炮弹。装填实心铁弹,用来打击敌人的阻击阵地或城门;装填开花炮弹,用来大面积杀伤敌军。以前,大明把火炮固定在城墙上,用来守城,实在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孙元化沉吟道:“没看出来,朱大人虽然没打过仗,但对火炮的运用却是出神入化。你给我出了个难题了,原来我铸的炮大多都用了守城上,所以根本不用考虑重量,只考虑射程。但朱大人却要求炮能移动,这重量就不能过重,但控制重量,炮管又”
丢下孙元化一个人考虑铸炮的事,朱由诚、信王和徐光启闲聊起来。
&大人,最近在忙什么呢?”
&兵,你也知道,西镇抚司的兵没经历过沙场,所以现在着重练兵胆。”
信王插嘴,把朱由诚的魔鬼式训练方式说了一遍,徐光启听得是啧啧连声。
不一会儿,仆役送来一盘奇怪的食物。
朱由诚见到这种食物,不由地惊讶得站了起来,一把抓起盘子里的东西。
他捧着食物仰天狂笑,一边笑,一边说:“哈哈,终于找到你了,终于找到你了!”
&&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感谢偷菜大大投的月票,感谢各位订阅的书友。)
第一百五十八章 好吃的徐光启()
很快,朱由诚脸上的笑容不见了,手一松,“啪”的一声,那东西掉在地上,摔得稀烂。他不停地搓着手,嘟嚷道:“靠,忘了刚拿出来的红薯很烫,真是倒霉。”
信王大急,拿起朱由诚的手猛吹。
徐光启见了,不由动怒,大声喝斥那个端来红薯的仆役不会做事。
仆役心中委屈,从没见过这么好吃的客人,主人还没说可以吃,客人就像不要命似的冲了过来,哪有这样爱占小便宜的客人哪。不过,话说蕃薯这东西的味道还真不错。
朱由诚也不理会手上的烫伤,急切地问道:“有没煮过的吗?就是生的,拿出来,快点拿出来,全部拿出来。”
徐光启见朱由诚这么喜欢红薯,心道,果然是少年,没有城府。不过算了,这样真性情的朱由诚,才像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妖孽。
他挥了挥手,仆役下去拿蕃薯,不一会儿,几个仆役便抬着一个大筐进来了。
徐光启笑道:“想不到状元郎和老夫一样,喜欢吃生的蕃薯。”
朱由诚看着筐里的蕃薯,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原来,筐里的红薯已经全部削了皮,露出里面红嫩的果肉。这样的红薯已经不能作种子了,如硬要栽进田里,将会得到――烂红薯。
朱由诚眼中噙泪,道:“徐大人怎么这么好吃呢?这么多红薯都削了皮,没法种了。你知道你这一口下去,是几条人命吗?”
徐光启脸色阴沉,怒道:“朱由诚,嘴上留德。老夫吃自己种的红薯,何罪之有?”
听到徐光启的怒斥。朱由诚却突然破啼为笑,喜道:“原来是徐大人自己种的啊,没关系。你爱吃多少,就吃多少。”
信王满脸疑惑,问道:“你们两个在打什么哑谜呀,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呀。”
朱由诚给信王剥了一个煮好的红薯。道:“此物来自外邦,叫红薯,也叫蕃薯,喜旱不喜湿,味道甘甜,美颜养身。除此之外,此物最重要的特点是亩产量非常高,正常年份可达两千斤以上。”
朱由诚本来想说六千斤,但不知道那是不是后世改良过品种的原因。便打了个折扣。
&明现在灾年频现,南涝北旱。虽然我已经奏请皇上确保在江南有两亿亩粮田,但从江南调粮去北方,终究有些不太保险。如果在北方推广种植红薯,那么那里的灾荒将会立即解除。”
徐光启叹道:“状元郎真是见识广博,居然识得此物。不过状元郎说错了,红薯的产量的确很高,但毕竟是由蕃邦传入。在大明水土不服,经常出现烂叶病。所以产量并没有两千斤那么多,只有区区八百斤。运去北方,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啊。”
&大人是不是怪农夫懒惰,不肯给红薯浇水,经常申斥他们,督促他们勤加灌溉?”
&啊。否则还没有八百斤的产量呢。”
&大人错了,红薯喜旱不喜湿。您浇的水越多,红薯的产量越低。现在北方大旱连年,种植红薯最合适。为了挽救更多大明的灾民,我这几年来到处寻找红薯。可是一直没找到。看到徐大人这里有红薯,不觉有些失态。刚才误以为徐大人贪吃,把从海外买来的红薯全给吃了,失去解决大明饥荒的机会,不觉有些失态,请徐大人原谅一二。”
说完,朱由诚给徐光启深鞠一躬。
徐光启摆摆手,笑道:“老夫已经好久没被人指责好吃了,猛然听你这么一说,恍惚间又回到童年。算了,你也是忧国忧民。不如我们明天联名上奏,请皇上尽快在北方推广栽培红薯。”
朱由诚沉思了一会儿,道:“不妥。第一是红薯的种植方法、产量,我们都没有第一手的资料,空口无凭,难以服众。第二是徐大人家里的红薯不多,全部做种,也不能满足整个北方的需求。我提议,把红薯种子全部运到京西皇庄,在皇庄种植实验田,一来取得第一手资料,二来可以培育出更多的种子。”
&老夫可要天天呆在皇庄了。朱大人,你可要包吃包住哦。”
两人正谈得开心,忽听得信王嘴里“呸呸”连声。
大家一看,原来煮过的红薯已经被吃完了,信王抓起一个削过皮的生红薯就吃。也不知这只红薯怎么了,非常涩,连一点甜味也没有。信王才吃了一口,就吐了出来。
徐光启拿过信王手里个子小小、圆滚滚的红薯,瞄了一眼,有点生气,道:“这帮蠢东西,一点事都不会做,怎么把薯仔给混进来了。这薯仔可没有蕃薯好吃,而且不能生吃,就算煮熟了也是淡而无味。要不是从蕃邦买来,老夫都想把这东西扔了。”
朱由诚接过“薯仔”,看了一眼,手就开始发抖了。他有点哆嗦地问道:“徐大人,这东西没扔掉吧。”
&有,老夫的家乡还有五六百斤,都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
&万别扔。此物名叫土豆,非常耐旱,产量极高,亩产有4000斤以上。土豆虽然没有红薯那么甜,但它不仅可以当饭,而且可以当菜。徐大人,家里有没有牛肉,我露一手,让你瞧瞧我的拿手好菜――土豆炖牛肉。”
&肉倒是买了几斤,只是状元郎位高权重,进厨房会不会惹人笑话啊。”
&呵,好男儿的标准就是上得庙堂,进得厨房。你没听老子说过吗,治大国如烹小鲜。那样的贤者都把庙堂和厨房并列,我们更应当见贤思齐呀。”
徐光启哈哈大笑,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