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猛人-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来也怪,不知为什么,秦可一直憋着劲要翻修皇庄。朱由诚就有点奇怪了,京西皇庄不过是一座比较大的地主庄园而已,有什么好修的。不过秦可屡次提议,并且还用辞职威胁,朱由诚没有办法,只好应允,等一应重点建筑完工后,翻修京西皇庄的任务就交给他了。

    可惜,秦可的梦想屡次被迫推迟。天启三年,修建大明行政学院和大明军事学院;随后西镇抚司扩编,修建新的军营和练兵场;再然后,天启皇帝下诏修建信王府,这任务也落到秦可的头上。一直拖到出征前一个月,也就是天启五年八月,这才有了空闲。

    自此,在京西皇庄的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到秦可的身影。他背着一块木板。。板上夹着一张纸,还带着两名手持丈量工具的下属。下属量一下,秦可就记一笔,不时还停下来写写画画,像足了后世的艺术家。朱由诚也不去管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一件幸福的事儿。顺手推舟,助人成就梦想,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反正朱由诚也不指望皇庄赚钱,只要能培育出产量高,抗旱灾的种子,顺便再种些反季节蔬菜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打打牙祭就可以了。哪怕秦可把皇庄修得像鬼屋,朱由诚也认了。不过。话说秦可没有这样的恶趣味吧。;;

    朱由诚果然在皇庄找到了秦可,他正在指挥工匠挖地基。见了朱由诚,他笑眯眯地迎了上来。道:“朱大人,下官的超级皇庄已经设计好了,现在正在动工建设,明年春天就可以初建雏形。到时请大人欣赏坚不可摧的皇庄。”

    朱由诚听到“坚不可摧”几个字,心中一动,单刀直入地问道:“秦百户。沧州南皮县境内有一座碉楼”

    没等朱由诚说完,秦可就得意洋洋地说道:“朱大人这次出征看到秦某年少时期的作品了?是不是非常佩服那座碉楼的设计?”

    接着秦可就介绍起了他的得意之作。原来。秦可十五岁的时候,游学到了沧州,丢失旅费,又得了一场大病。晕倒在南皮县的一个小村庄边。幸得村庄里一位外号叫刘大善人的地主,赠医施药,这才得脱困境。秦可注意到,刘员外家的门墙上有重物砸击的痕迹,询问之下,才得知他家因为有钱,引起附过盘踞的土匪、水贼的注意,经常过来骚扰。他请了无数家丁。这才勉强保得平安。秦可便为他们设计了一座碉楼。用条石搭建、蛋清、糯米粘合,构建起坚固的外墙,还在墙上留有许多射击孔。便于家丁防守。因为弓弩是管制军械,地主买不到,秦可便让他们备了很多石头在射击孔边,一旦贼人敢围城,便丢石击贼。秦可设计的碉楼的内部空间很大,可以囤积供五百人一年食用的粮食。碉楼的中心是一片空地。上铺肥沃的土壤,可以种植疏菜。饲养家禽、家畜,守个一两年不成问题。碉楼建成后,秦可越看越得意,便偷偷在碉楼的犄角旮旯留下自己的大名。;;

    “怎么样?刘员外有没有好好款待你?那老人家最是好客,知道你们是平叛去的,一定会盛情款待你们的。”秦可对刘员外的恩情记忆犹新。

    朱由诚叹了一口气,把碉楼里的情况说了一遍。他没有审讯俘虏,但不沾泥控制碉楼,房屋原主人的遭遇不问可知。;

    秦可眼中泪光闪动,道:“想不到,我为老人家修筑的碉楼竟成了惹祸的根源。朱大人,这帮叛匪实在太可恶了,亏得你几日之间便把他们平灭,否则会祸害更多的良善人家。”

    两人正说着,一名锦衣卫来到朱由诚身边,禀报道:“朱大人,有位大人在西镇抚司衙门求见。”

    朱由诚因为职务太多,经常在各个衙门转悠。那人既然来此求见,一定是在京城没找到自己,一路追来,看来一定是有急事。

    朱由诚又嘱咐了秦可几句,便上马,回到西镇抚司衙门。

    在西镇抚司衙门等候朱由诚的是阮大铖,他已经彻底倒向了阉党,不像原来历史上那样首鼠两端,结果既被东林党排斥,又不容于阉党。;;

    两人寒暄了几句,阮大铖道:“亏得朱大人提醒,厂公大人提携,不才现在已经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御史的弹劾奏章经我手上交朝廷。今天我不小心看到好几封弹劾朱大人您的奏章。”

    朱由诚不以为意,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大明的御史就是喜欢弹劾官员,甚至连皇上敢弹劾。我既然生于大明官场,早就做好了被人弹劾的准备。”

    阮大铖摇头道:“这次弹劾你的人中,有两个非常特别”

    “有什么特别的,不都是御史吗?”

    “他们的官职确实是御史,但他们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大人的学生。”

    朱由诚陡然色变,被学生弹劾,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不露脸的事。幸好大明历史上,他并不是第一个被学生弹劾的人,而是第二个。第一个倒霉蛋是大明权相张居正,他因夺情案被学生弹劾。那时张居正的父亲过世,按制应回家守孝三年,但年幼的万历皇帝离不开张老师,下旨夺情。就是不让他回家守孝。按理说,既然皇帝下旨夺情,大臣应当无话可说了。但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百官群起而攻之,最后连张居正的学生都上表请求皇帝把他赶回老家守孝,这就是大明历史上有明的夺情案。;;

    大明官场。最重关系。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不仅是官员保命安生的本钱,更是官员青云直上的依靠。如果不是引起公愤。学生一般不敢弹劾老师。因为此表一旦上达天听,学生不仅与老师彻底绝裂,而且打破了大明官场的常态,也将不容于大明官场。

    对于老师来说,来自学生的弹劾,不仅使自己颜面大失,也意味着自己和朝廷里大多数人对立。

    朱由诚稳定了一下情绪。问道:“弹劾我的是谁?内容是什么?”

    阮大铖拿出两份奏章的抄本。递给朱由诚。

    原来。弹劾朱由诚的两个人是癸亥科的进士,本来和朱由诚是不存在着师生关系的。可是天启三年,皇上下旨,官员就任前必须在大明行政学院或大明军事学院学习。获得毕业证书方能为官,于是他们就成了朱由诚的弟子。原本这些进士对朱由诚有些不太服气,可是看了下发的教材,这才明白世界上真有天才的存在。

    他们弹劾的事情和沧州大捷有关。首先是质疑,因为报捷文书上写,沧州解围战中,两千锦衣卫,再加上沧州守卫的疲敝之师,仅用半天就解决战斗。击毙贼兵1;5775人,俘敌1;9349人,两者相加。歼敌达3;5124人。这实在太可疑了,漫说是手执武器的贼兵,就算是放三万五千头猪,也不可能在半天抓完。其二是愤怒,大明有不杀俘虏的传统,可是在沧州府北面的吴庄子村一下子就发现了431具俘虏尸体。杀俘可是会损害大明的良好声誉的。朱由诚小小年纪就暴虐成性,这还了得。;

    ;;

    朱由诚心道。来自学生的弹劾,可是大明现今杀伤力最大的弹劾了。不过这两点并不足以让学生与自己翻脸吧,是不是后面有什么黑手掌控呢。

    “阮大人,你对本官的学生弹劾本官有什么看法?”

    “朱大人,据我分析,百官攻击大人谎报战绩、杀害俘虏,其实根源并不在于大人是否做过那些事,而是另有原因。”

    “大人,昨日您带皇上女儿上殿,虽然奉有皇命,但太过嚣张,引人侧目。再加上昨日暴打御史言官,更是错上加错。虽然大人巧舌如簧,强行辩解,但百官心中怒意已生。另外。。昨日御史孙之獬被东厂扣押,以东厂之力压制言论,更是官场大忌。这三件事一出来,大人俨然成为官场公敌,但您身为两院司业,主管教育,并没有被别人拿捏的把柄,因此只好拿着沧州送来的弹劾奏章做文章了。”

    朱由诚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为什么自己挟沧州大胜之势归来,却没有鲜花和掌声迎接,反而不少人对自己说三道四。不过,他对自己昨日所做之事并不后悔,一个是亲人,一个是汉奸,如果让他再来一次,他还是会像昨天一样。;;

    阮大铖问道:“朱大人。我虽然是右副都御史,可是也不好扣下奏章。提前把奏章内容告诉你,已经冒着很大的风险,您最好早做打算,以免到时措手不及呀。”

    朱由成点点头,道:“阮大人的心意,朱某会铭刻于心的,你请放心。”

    阮大铖心道朱大人记得有个屁用啊,我要的是魏公公记住。朱由诚看到他脸上的神情,道:“阮大人别忘了我可是龙图阁大学士,而大学士一般是什么职务,你不会不明白吧。”

    阮大铖神色一正,当初的廷议他是曾经参加过的,如果不是朱由诚主动退让。现在已经是内阁阁老了。但在大学士一事上,天启皇帝可是力排众议,强行通过的,大明上下都知道,假以时日,朱由诚必定是一代首辅。

    阮大铖心头一凛,忙道:“下官明白了。”

    阮大铖是正三品的文官,而朱由诚的官职虽多,但他最高的文职是从四品的两院司业,而武职也只是从四品的锦衣卫西镇抚司镇抚使,若论品级,朱由诚应该对阮大铖自称下官。而阮大铖自称下官,显然是摆明态度,他已经正式投靠朱由诚了。;;

    ps:(感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感谢书友立立之之的打赏。有书友的陪伴,冬夜非常温暖。)

    ;

第一百八十四章 乱民长卷() 
送走了阮大铖,朱由诚默然良久,事态的恶化已经超出了他的预估。突然,他猛地一点头,说道:“来吧,千军万马本官都闯过来了,还怕你们这些暗箭伤人的小人吗?”

    他率领侍卫,催马赶回京城。

    他找的人是魏忠贤,不过这次可不是借东厂之力压制言论——文官们都很有风骨,遇强更强,不但无法达成目标,反而容易落人口实。

    既然诸位文官在朝堂上向他发难,那他就在舆论上压倒文官。魏忠贤主管邸报增刊,那可是天下舆论的导向。

    魏忠贤的耳目众多,自然也得知众多大臣弹劾朱由诚的消息。两人见面一聊,会心一笑,因为他们同时都想到了这个利器。

    魏忠贤急召邸报增刊的编撰徐四岳,把大肆宣扬沧州大胜的事情布置了一番。徐四岳少不得要听朱由诚吹嘘一番。朱由诚善于说评书。。再加上此事又是他亲身经历,所以说得是抑扬顿挫,丝丝入扣。徐四岳听入了迷,本来拿着一块粉牌准备记录些什么的,但听着听着就忘了记录。;;

    徐四岳尴尬一笑,道:“朱大人好口才,下官只顾听故事,忘了记录。不过不要紧,我已经记在这里了。”

    说着,他用石膏笔一敲脑门。

    听完故事,徐四岳准备回去写稿。

    朱由诚忽然问道:“徐大人。邸报增刊的现在正在连载哪本

    “凌濛初的东血泪录。”

    “暂停连载,改为沧州血雨。稿子我连夜送去,不会耽误你印刷报纸的。”

    “这”徐四岳为难地看了一眼朱由诚。

    魏忠贤略一点头。徐四岳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朱由诚不打算麻烦凌濛初。回到儿童乐园,亲自操刀,写下文稿,然后派侍卫送到通政司徐四岳处。朱由诚可不是普通武将,他的文章可是让许多文人墨客赞不绝口的,这回写通俗是驾轻就熟。

    第二天,京城哄动。因为沧州事起仓促。又是京畿腹地,为了维持稳定,邸报和邸报增刊封锁了相关消息,百姓们根本不知情。现在突然刊登沧州叛乱平定的消息。百姓们都有些错愕。再看看详细报导,百姓们是又惊又喜。惊的是,沧州民变有五万人参与,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任其扩散,北京也难保平安;喜的是,锦衣卫西镇抚司战力惊人。两千破五万,朱由诚堪比古之白起。当然。对于朱由诚下令屠杀土匪的事,报纸上并没有隐瞒。不过在报导时,把土匪的恶行也写了出来。让读者觉得朱由诚杀得好,杀得痛快。;;

    京城里的说书先生大喜过望。人们都有求新猎奇心理,无论是多么好的评书,讲个十七八遍,大家也不喜欢。那么最新的书在哪里?当然在邸报增刊的里。不过最近一段时间,邸报增刊连载的辽东血泪录。描写的是建奴在辽东的暴行,尽管故事曲折新奇。但里面说的都是汉人百姓遭受的苦难,只要是大明百姓,都不乐意听这个故事。所以说书先生说这本书时,生意清淡的都可以打苍蝇了。现在换了本书,尽管沧州百姓也是汉人百姓,尽管同样遭受苦难,但后来土匪都受到了正义的处罚,非常解气,想必会吸引很多听众。;

    御史们发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