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猛人-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诚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道:“建奴是渔猎民族,自从成祖爷爷把辽东借给他们暂住后,他们就长年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他们一日不做,一日不得食,所以寒冬里还要捕鱼、打猎,你认为他们会怕冷吗?还有,为了防备咱们的火铳,他们大部分士兵都穿棉甲,里面皮袄,外面棉甲,这样还会冷吗?不要问我,他们为什么会有棉甲穿,那都是从我们这边抢去的,上面还有洗不掉的我军战士的鲜血。顺便说一声,兵部细作侦知,自从十一月份以来,建奴就开始集结兵力,打谁,你自己去想想吧。”

    “建奴来了也不怕,觉华岛在西,宁远城在东,东西夹击,建奴必破。”

    朱由诚双目圆睁,瞪着王锡斧:“你是猪啊?建奴此次倾巢而出,兵力在六万到十二万之间。宁远加觉华岛总兵力不到三万,还东西夹击?再说大明的野战能力你又不是不知道。建奴一来,宁远铁定是关门谢客,还帮你夹击建奴,你做梦啊。”

    王锡斧一脸煞白,喃喃地说道:“袁大人还留了四百亲兵下来,他不会丢下亲兵不管的。”

    “提醒你一句,袁大人是文官,文官是没有亲兵一说的。”

    王锡斧被朱由诚点醒,“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哀求道:“朱大人救命啊。”

    朱由诚叹了口气,道:“粮食有二十五万石,肯定是保不住了。如果建奴来袭,我们就烧掉吧。皇上已经给了圣旨,让我便宜从事,烧粮一事,你无须担心兵部追究,此事由我负全责。但是人员一定要全部撤退,不能送给建奴屠杀。王大人,你动员军民百姓,让他们全部撤离。天津比较近,先到那里,有我的令牌,那边一定会接收的。先撤民,后撤兵。我带了25艘大福船来,每艘福船可坐300到400人,一次就可以撤离7500到10000名百姓。路上粮食不用担心,打开仓库,让他们随便取用。不过福船只能使用一次,因为,来往天津港一趟要二十来天。而一月二十日左右,建奴必定来袭。所以。福船再次来到觉华岛,没时间接你们,是来接应我们这些锦衣卫的。至于你们的兵,就用冻在觉华岛的船只运送吧。今天晚上开始,取消所有士兵休假,全力挖船。别担心人装多了。船开不动,只要坐在船上,离岸五百步,建奴就拿你们没辙。岛上没粮,耗个十天半个月的,就可以把建奴耗走。你刚才说,冰封的船有两千多艘,就算全部都是小渔船,每条也能装四五个人吧。所以只要现在动起来,觉华岛上就不会流血。”

    说着他掏出一块令牌,在王锡斧眼前一晃。王锡斧是武将,眼尖,就这一瞬间,他看到令牌上刻的字:“提督东缉事厂魏”。这块牌子是九千九百九十九岁魏公公的令牌呀,有了这块令牌,天下哪里都可以去得。何况是小小的天津呢。

    王锡斧大喜,道:“朱大人。我马上召集全岛军民,传达上差命令。”

    朱由诚也跟了出来,不过他可不是去给王锡斧作旁证的,而是指挥锦衣卫士兵扎营的。岛上住房紧张,王锡斧可以给朱由诚腾出一套三进的住房,但不可能给每个士兵都让出一间房间。

    吴虎平找到一处平坦的地面。这里可以驻扎五千锦衣卫。朱由诚看了看,地方不错,就是离冰封的海面太近。用望远镜望去,还能看到海岸对面的高大的宁远城。这里大概就是建奴入侵觉华岛的道路吧。

    朱由诚对陈国齐道:“正月初十之前,每天派两拔斥侯。早晚各一次,正月初十之后,每天派三拔斥侯,增加中午一次。每拔十人,侦察范围一百里。有可能的话,把敌人的斥侯抓过来,尽量抓活的。”

    陈国齐点点头。朱由诚又指着冰面对六个千户说道:“这里应该就是建奴入侵的通道,你们在这里垒一个齐胸高的墙。虽然我们并不一定碰得到建奴,但早做准备总是好的。”

    客青青心思细密,问道:“镇抚使大人,用什么垒墙,这次来辽东,我们并没有带水泥过来呀。”

    “砖块、木头和水。”

    “水能把砖头黏合在一起吗?”客青青、蒋庭、冯定邦、许宁四个千户疑惑地问道,而吴虎平、陈国齐似乎想到了什么,点头微笑。

    朱由诚解释道:“别忘了,现在是滴水成冰的冬天,把砖头垒起来,浇上水,过上一夜,就能成为一道坚固的冰墙。大海都能冰封,何况是狭窄的墙呢?对了,要留射击孔啊。”

    朱由诚叹了一口气道:“本来我想用粮食口袋直接在这里垒墙的,但粮食一旦被冰封冻,就无法焚毁,反而送给了建奴。这段冰面非常宽,足有十几里,怕不要用掉几万石粮草。这么愚蠢的事,我们坚决不能做。”

    许宁问道:“大人,砖块、木头从哪里来?”

    “觉华岛上的居民马上就要撤走,我们做一回拆迁队,走一家,拆一家,坚决不留钉子户。”

    六位千户不懂朱由诚的冷笑话,他不由有些尴尬。

    蒋庭有点担心地问道:“大人,万一太阳出来,冰雪融化,冰墙倒了怎么办?”

    “倒了好呀。如果冰墙倒了,冰封的海面也一定也会融化,即使没有解冻,表面也仅剩一层薄薄的冰壳子,建奴踩将上去”

    六位千户和朱由诚都阴阴地笑了起来。

    笑了一会儿,朱由诚补充道:“不过我们也得做好准备,把墙垒宽一点,水浇多一点,最好是晚上浇,晚上气温低,随浇随冻。”

    布置完任务,朱由诚正想去看看王锡斧那边的动员情况如何,就见一个年轻的将领怒气冲冲地向他走来。

    ps:(感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

第二百零三章 冰上作业() 
年轻小将冲着朱由诚大喊道:“你这个奸贼,为什么鼓动王锡斧那个胆小鬼撤离?你不知道岛上有一万七千多人,二十五万石粮草吗?仓促撤离,要浪费多少银钱,耗费多少时间?”

    朱由诚制止了想冲过去教训他的将士,问道:“建奴来袭,你有什么办法保护岛上的百姓?”

    “建奴不会来袭,就算来袭,我们和宁远城东西夹击,建奴必然仓惶逃遁。{'23'{wx}”

    “提醒你一句,建奴此次大举进犯,人数至少在六万以上。你想以三万士兵夹击建奴的六万大军,不是开玩笑吧。”

    年轻将领理屈词穷,竟然冲上前动手。朱由诚哪里怕他,抓住他的双手,右腿一勾,年轻的将领就趴在那里了。

    “小子,不错嘛,说不通理,就改动手了。叫什么名字,所任何职?”

    年轻将领爬了起来,大叫道:“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游击将军金冠是也,我爹是督屯通判金启倧。”

    “如果说你爹是李钢,我或许怕了,可督屯通判你老爹的名字真的叫金启倧?”

    “怕了吧?”

    “可怜的孩子,马上就要没爹了,还在这里得意。”

    朱由诚一听他和宁远城的督屯通判是父子关系,马上想通了为什么宁远城会发生古怪的炮弹炸膛案。宁远保卫战中,最大的疑案就是炮弹炸膛案,把一个从七品的督屯通判金启倧给炸了个尸骨无存。首先宁远保卫战中,根本没放几炮,怎么炮弹就会炸膛。其次,炮声震耳,就算炮手点燃引线后。都会远离火炮,为什么金启倧要离火炮那么近,难道等着被炸死吗?再次,明代炮弹炸膛的事件发生得不少,虽然有人受伤或者死亡,唯独金启倧最惨。尸骨无存,难道他是站在火炮前面?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金启倧发现觉华岛被围,想前来救援,结果被袁崇焕给杀了。金启倧毕竟是朝廷命官,袁崇焕为了掩盖案情,干脆把他的尸体炸成齑粉。

    “什么,你敢诅咒我爹?我和你拼了。”

    金冠冲了上来,结果“啪”的一声,又被朱由诚给摔在那里了。

    朱由诚语重心长地说道:“觉华岛一旦被建奴围困。你爹必然知道袁大人把你当成弃子丢在岛上了,激愤之余,与袁崇焕发生冲突,结果被绑在火炮上给活活地炸死,这是必然的结局。我和你爹素不相识,犯得着去诅咒他吗?再说,诅咒是无能人办的无能事,本官要报仇。领着锦衣卫冲过去就是了,犯得着做这种无聊的事情吗?”

    金冠爬起来。沉思片刻,朱由诚说得虽然尖刻,但以他父亲的性格,绝对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他说道:“朱大人,借马一用,我去宁远城问个清楚。”

    “想你爹快点死就过去吧。你去宁远城和袁崇焕对质。袁崇焕怕牺牲觉华岛的阴谋败露,肯定会把你和你爹一起灭口。”

    “那怎么办?”

    朱由诚本想说,你爹注定要死的,但又怕这年轻人办傻事,便说道:“希望你爹的耳朵没有那么灵。没发现觉华岛被攻打。不过如果我们撤离得及时,觉华岛不发生战事,你爹也就没事了。想要保住你爹,现在赶紧帮王锡斧将军动员百姓撤离。”

    送走金冠,朱由诚命令吴虎平加强监控,不允许任何一个人从冰面离开觉华岛。已经确定乘船撤离,改走陆路的人八成是准备给袁崇焕报信的。如果撤离的事情被袁崇焕知道,又要横生波折,朱由诚可不希望被“自己人”坑。

    本来以为说服百姓需要很长的时间,没想到两个时辰后,王锡斧就前来朱由诚的帅帐复命:“朱大人,除了极个别百姓之外,其他百姓都愿意搭船离开,不过他们请求大人给他们一点时间,两天之后,他们收拾完东西,就离开觉华岛。”

    “本官给他们时间,那谁给我时间呢?王大人,你去传令,本官只给两个时辰,他们只需要带好金银细软,每人去粮仓背一袋口粮,其他东西一律不准带。三个时辰内上船的百姓,每户发十两银子的安家费,四个时辰内上船的百姓,每户发五两银子的安家费,四个时辰后上船的百姓,一两银子也没有,而且每户的家长要挨二十鞭。安家费到天津港再发。”

    说完,他又嘟嚷道:“去你的大西瓜,别人打仗发财,老子打仗破财”

    王锡斧谄笑道:“大人爱民如子,百姓们一定会把您当作万家生佛,供您的长生牌位,天天上香。”

    “千万别。隋唐第十六条好汉秦琼就享受了一回这样的待遇,结果倒了大霉,连黄骠马也卖了。谁敢供我的长生牌位,我揍谁。对了,挖船的进度怎样?这可是关系岛上士兵的生死啊,不能放松。”

    “大人,你就放心吧,我已经把士兵全都派上去了,日夜不停地挖,一定能把船给挖出来。”

    王锡斧汇报完情况又出去忙了。

    朱由诚有些头痛,因为他又面临着分兵。本来五千兵马就有点捉襟见肘,可是守卫登州分掉了两个百户,现在保卫福船,维持秩序又要分掉一部分兵力。历朝历代,不管是好政府、坏政府,总好过无政府。如果不派兵上船,船上没有政府机构,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别到时好事没做成,反而造下大孽。

    该派谁去呢?朱由诚首先排除了掷弹兵,手榴弹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炸敌人可以,但用它维持秩序朱由诚打了个哆嗦。多少人呢,二十五艘船,每船十人,至少得派二百五十人,算算三个百户够了,就从蒋庭、冯定邦、许宁三个人的纯火铳百户中挑人去吧。没办法,又得抽签。

    朱由诚再次召集众将开会,把命令一说。百户们纷纷上来抽签,抽到的自然是垂头丧气,而没抽到的则是兴高采烈。朱由诚把三个倒霉蛋留在军帐,详细地教他们如何管理百姓的日常活动,弹压闹事的刺儿头。他亲手把厂公魏忠贤的令牌借给最机灵的百户韩忠,让他拿着令牌去找天津港的镇守太监或锦衣卫。第一是借钱发给准时上船的百姓。第二是让他安排这些百姓的临时住处。

    明朝时天津港并不大,但因为海贸繁荣,所以皇上应该在这里留了太监收税。

    三位百户用心地聆听,随后在自己的百户里过了一把老师瘾。好在锦衣卫招的兵都是挑过的,力气大、身体健并不是入伍的唯一条件,还要够机灵。百户们从朱由诚那里批发来的知识,顺利地兜售给了每一个士兵。

    不多时,士兵们分组登上了福船,开始工作。在十两银子的剌激下。百姓们撤离的速度很多,大部分是三个时辰内上船的,少部分是四个时辰内上船,也有极少部分是四个时辰后被士兵押上船的。这些人结结实实地挨了二十鞭。当然,力度要比行军法的力度小多了,否则当场就得活活打死几人。

    觉华岛的民政官做得确实不错,都是按村屯上船的,船上有保长、甲长、里长等基层官员。为锦衣卫的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