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猛人-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话又説回来,朱由诚打仗确实很有一套,那次只带两千士兵出征,居然轻易平灭五万判匪。

    不过这回他説的话让人有dian不敢置信。四万建奴,那是什么概念?四万建奴可以横扫漠北,辽东。前几年,四万建奴,打得辽东巡抚王化贞兵败广宁,打得辽东经略使熊廷弼退守山海关。莫非朱由诚投靠建奴了?他撤下弥天大谎,目的就是带建奴入关?

    他极目远眺,来到山海关下的部队排成一条长龙,竟然看不到尾。不过马虽多,但不是每一匹马上都有人。旁边的士兵説道:“高大人,这是建奴远征惯用战术,一人双马,速度比一人一马快多了。”

    士兵们就要放箭,但高第看着关城下士兵的金盔金甲,心中还存着万一的希望,严令士兵不得轻举妄动。

    陈国齐率领的前队率先抵达山海关下。他仰头大喊道:“高大人,我是锦衣卫西镇抚司的千户陈国齐,请打开关‘门’,我们要进京献俘。”

    高第不认得陈国齐,问道:“朱大人呢?我见了朱大人才能开‘门’。”

    陈国齐无奈,只好命令亲兵去请朱由诚。

    少倾,朱由诚催马赶到。关墙上的士兵见到一位翩翩少年骑着黄骠马风驰电掣般赶来,不由在心底暗赞了一声“好”。

    “高大人,好久不见了。”少年説道。

    高第仔细观瞧。只见来人面容稚嫩,‘唇’红齿白,确实是朱由诚。

    “朱大人,久违了,人头呢?朱大人不是説斩首三万级吗?在哪里呢?”

    朱由诚的手一招,后面十五辆马车驶了过来,在城墙下一字排开。

    城墙上一片惊叹之声,从上往下看,车里面堆的都是人头啊。虽然算不清有多少,但几万总是有的。这时他们再看朱由诚的眼光就不一样了,这是啥人呀,简直是杀星转世呀。

    高第仍然不放心,派人缒城而下,去看马车有没有夹层,车里面的人头究竟是建奴人头,还是其他人头。

    朱由诚不由暗叹高第过于谨慎。不过真金不怕火炼,三万建奴人头堆在这里,他还怕检查吗?

    山海关的士兵仔细地检查了一下人头,然后又坐吊篮回到关墙上,告诉高第:“马车里装的全部是人头,是真人头,而且是建奴人头,上面还留着金钱鼠尾辫呢。”

    高第大喜,这可是自萨尔浒一战以来,大明在辽东取得的第一场胜利呀。其他将军不免有些失落,早知道锦衣卫这么能打,那就不拖着不出关了。虽然他们打不过建奴,但打打顺风仗还是可以的。也有些将官怀疑朱由诚是不是杀良冒功,偷偷观察人头,只见人头的头皮处晒得黑乎乎的,和脸皮的颜‘色’一致,证是这不是新近剃的。那是,现在的辽东是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炊烟,想杀良冒功,那也得有人可杀呀。

    朱由诚见高第在城墙上发愣,不由心中着急,朗声説道:“高大人,人头也检查过了,总该让我们进去休息一下吧。”q

    ps:(感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第二更送到,下章预告:血溅山海关。)……81148+dsuaahhh+26991878……

第二百三十八章 血溅山海关(上)() 
高第急忙命人大开关门,亲自到门口迎接朱由诚。,

    他把朱由诚接到行营,分宾主落座。

    高第激动地问道:“朱大人,这是怎么回事呀?”

    朱由诚长叹一声,道:“这是锦衣卫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仗,不过好在结果尚佳。”

    接着朱由诚便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从出征的目的到征途中层出不穷的状况,从锦衣卫的准备到建奴的崩溃,事无巨细,说得清清楚楚。

    高第听完了,也是一声长叹,道:“大家都说朱大人是天之骄子,受上天的宠爱。我看这是朱大人谨小慎微,及早准备的结果呀。”

    朱由诚点点头,道:“我现在想起还是一身冷汗。如果当时我以为福船会按时来接我们,没有垒起围墙的话,估计高大人就只能为我收尸了。而如果不是我们早就准备好了炸药包的话,等建奴的楯车推到城墙边,以建奴的战斗力,我们也很难在这里见面。”

    朱由诚虽然把事情全说了,但锦衣卫的秘密武器——后装膛线火铳和手榴弹仍然没有坦白。嗯,这个坏蛋始终不会对人说实话的。

    高第由衷地说道:“大家只看到你们带来的人头的数量,谁知道你们后面的艰辛呢。哈哈,奴儿哈蚩这老狗死了,辽东之乱几天即平啊。”

    “未必,奴儿哈蚩死了,但他的儿子黄太极还在。黄太极可比他的老爹奸邪千倍万倍。我从俘虏的口中问出,黄太极已经有应对锦衣卫袭击的方法。如果锦衣卫不是见好就收,胜负还很难说。而且这次建奴征兵是十丁抽一,也就是说。我们只伤了他们一成的力量,建奴还有九成的力量。”

    高第听完朱由诚的话,知道他胜得极险,说道:“不过,建奴减员四万多人,对于人口极少的建奴可是天大的灾难。此次黄太极空手而归。建奴的粮荒难解,自顾尚且不暇,哪有时间骚扰大明呢。再说,你把觉华岛上的粮草全部运走,建奴即使再来打宁远,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所以大明的东北边境可以太平几年了。”

    “对了,这次战争结束,袁崇焕捞到军功,肯定不会回来。一定会赖在宁远。宁远城的粮草归你调度,请高大人派人去调查宁远城的人口与士兵数量,然后按季度从山海关调拔相应的粮草,不要在宁远屯积过多粮草。如果宁远城的居民百姓愿意回来,高大人请提供积极帮助。不要担心钱的问题,我会在朝廷会帮你争取的。运输时既可以走陆路,也可以走水路,不过进入冬季。就不可再使用觉华岛了。”

    “朱大人说得对,宁远城毫无坚守价值。袁崇焕那厮硬是赖在那里,险些把朱大人坑死。他不是贪图升官发财吗?咱把他的财路掐断,看他还神气!对了,”高第想起一件事,说道,“皇上对您可是关心得紧哪。你看这是什么?”

    高第翻出三道兵部命令。

    朱由诚翻看了一会儿,放下命令道:“幸亏高大人智珠在握,按我们当初的商议行事,否则山海关的士兵杀到宁远城,与建奴一场混战。锦衣卫能不能取得那么大的战果,还很难说啊。”

    高第摇摇头,把众将不听调度的事情说了一遍。

    “啪”的一声,书桌竟然被拍裂了,桌上的砚台、毛笔、茶壶、茶杯滚了一地。这个拍桌子的竟然是朱由诚,众将不听调度,驳的是高第的面子,为何他那么激动?

    朱由诚怒不可遏地问道:“高大人打算如何处理此事呢?”

    “还能怎么办?假装没有这桩事呗。”

    “高大人未免太懦弱了一点。这次是我不需要援兵,所以没有酿成惨祸。下次别人需要援兵怎么办?还这样?那朝廷养这些东西做什么?”

    高第一脸委屈,道:“我没有办法呀。从辽东撤回来的将兵都是骄兵悍将,一言不合,就拿刀砍人耶。我的命令只能下给山海关的守军,除了他们,根本没人鸟我。当然我是蓟辽经略使,是他们也不敢公然反抗,不是阳奉阴违,就是拖宕延误。我又不好行军法——辽东诸将上下一心,我今天行了军法,明天未必能见着太阳呀。在辽东诸将的唆使下,山海关的守将也不太听我的话了。”

    “上下一心?未必。辽东诸将最喜欢克扣军饷,豢养家丁。除了家丁与诸将一条心,其他士兵都与他们离心离德。好,我帮你除掉那帮自私自利的将领,你能控制部队吗?”

    高第大喜,道:“那当然行啦。其实也不必全除掉,只需把几个挑头的抓走,其他的人就被震慑住了。不过朱大人虽然是大明行政学院、大明军事学院司业,位高权重,可是您有权抓捕将军吗?”

    朱由诚冷冷一笑,道:“我还有一个职位,锦衣卫西镇抚司镇抚使。锦衣卫是干什么的,高大人没忘吧。”

    高第打了个哆嗦,以往锦衣卫的种种恐怖传说一齐涌上心头。

    朱由诚问道:“高大人有名单吗?我照单抓人。”

    高第没有回答,只是把鞋脱了,一股难闻的气味迅速弥漫在整个房间。

    朱由诚一下子捂住鼻子,艰难地说道:“我知道这些不听调遣的将领比你的脚还臭,不过你也不用现身说法呀。”

    高第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我高某人也是有脾气的,他们这么欺负本官,我就把他们踩在脚下,看我踩不死他们。要是再生气,我还拿出来用鞋底打小人呢。朱大人要名单,我自然得脱鞋子拿喽。”

    唉,老实人的报复,还真——没劲。

    高第从鞋子里拿出一条染上斑斑黄点的纸条,道:“朱大人,名字全在上面”

    朱由诚没有接,他冲出房间,大口喘气。差点被高第的臭脚丫给熏死,好好的一个抗清名将,差点被高第给灭了。

    高第拿着纸,递也不是,收也不是,好半天才说道:“朱大人,我重新抄一遍。”

    朱由诚点点头,不敢进屋。

    高第抄好名单,把旧名单重新塞进鞋子里。

    大仇眼见可报,他倒是想销毁纸条。销毁纸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火烧,另一种是吞吃。现在是白天,没有点灯,无处借火;至于吞吃,这种变成黄色的纸,就连高第本人也不敢尝试。因此,高第只好把纸条重新放进鞋子里。

    高第穿好鞋子,又开窗透了半天气,朱由诚才敢进来。

    朱由诚接过纸条,上面写着一连串名字,几乎涵盖山海关所有千总以上的武将。

    朱由诚点点头,这样一抓,他就全国闻名了,山海关内六品以上武官被一扫而空。

    不过,他也顾不得了,乱世用重典,反正建奴打不过来,现在不整束众将,过段时间他们还不翻天哪。孙承宗已经空耗了大明太多钱粮,不能让那些辽东诸将再乱来了。

    高第不敢管,是因为他是文官,手下没有听从调遣的武将,手下一造反,他就只能干瞪眼。而朱由诚不怕,三万颗头颅往那里一放,哪个武将敢动?再说,武将毕竟是大明的官,吃着大明的俸禄,公开拒捕,后果他们得掂量掂量。就算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敢造反,五千锦衣卫士兵可在这里呢,真动起手来,朱由诚一点也不担心。

    突然,朱由诚注意到名单上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吴襄,另一个是庄谦才。这两个人是他的同年,是武进士,都在大明军事学院进修过,怎么他们也来山海关了?

    朱由诚心中一动,大明军事学院不但培养学员的军事素养,也培养学员忠君爱国的思想。这两位既然从大明军事学院毕业,那么他们一定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属于可以被挽救的人。

    他决定试一试,能不能把这两位拉到自己的阵营里。

    ps:(感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今日两更妥妥的。)

第二百三十八章 血溅山海关(下)() 
正当他想去找吴襄和庄谦才的时候,这两位没忘记师生之情,前来探望司业大人。

    朱由诚让高第暂避,鸠占鹊巢,借高第的行营接见门生。

    两人进来,向朱由诚行了个军礼。

    朱由诚并没有回礼,只是冷冷地说道:“你们还是不要行新式军礼了,行老式军礼吧。”

    两人在入学之前,对朱由诚是有偏见的,以为他的状元是靠他显赫的地位换来的。但入学之后,他们了解到学校是朱由诚建的,教师是朱由诚请的,教材是朱由诚编的,这才对朱由诚心悦诚服。等学满一年,虽然朱由诚年幼,但二人依然坚持执弟子礼,开口“先生”,闭口“恩师”。

    听到朱由诚的话,两人有点奇怪,但不敢违拗,撩衣袍,分甲叶,跪了下去,说道:“末将吴襄、庄谦才拜见恩师。”

    朱由诚没有说话,仔细观察两人。吴襄身高体壮,宽度惊人,而庄谦才则体格匀称,看起来也很结实。

    二人行完礼,见朱由诚久久没有说话,心中发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吴襄问道:“恩师?”

    “这句恩师我受之有愧啊。”

    两人脸色变了,这是要将他们逐出师门的节奏啊。朱由诚曾经将两个人逐出师门。京城公认,朱由诚才华横溢,但器量狭窄。他做得很绝,不但公开宣称这两个人不是他的学生,而且收回毕业证,在学员名单中削去他们的记录,断绝他们升迁的希望。

    两人刚要分辨。朱由诚摆摆手,说道:“别说了,你们二位不错啊,在大明军事学院学到忠君爱国的思想,一出门。转眼就忘了。”

    “恩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