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猛人-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刚要分辨。朱由诚摆摆手,说道:“别说了,你们二位不错啊,在大明军事学院学到忠君爱国的思想,一出门。转眼就忘了。”

    “恩师,”庄谦才急道,“忠君爱国这四个字,下官一直刻在心里,须臾不敢忘却啊。”

    说着,他站起身来。“仓啷”一声,拔出宝剑。

    朱由诚的亲兵上前,准备制服庄谦才。朱由诚摆摆手,让亲兵退下,他不相信庄谦才敢行剌他。

    庄谦才倒转宝剑。把剑身送到朱由诚面前,只见剑身靠近剑柄的地方刻着四个小字:精忠报国。

    吴谦也急急说道:“朱大人,你说我别的,我不敢反驳。说我忘了忠君爱国,这可太冤枉了。我的儿子三桂,朱大人是知道的,见天跟我讲忠君报国的道理。我要敢忘了,他就敢跟我断绝父子关系。”

    朱由诚不禁微笑起来。看来他办的童乐小学给未来的大汉奸洗脑洗得很彻底呀,这样大明少了一个汉奸,未来的道路会光明很多。

    转头看到一跪一站的两个人。朱由诚的脸色变冷了,道:“那你们不听蓟辽略使的调度,这就是你们说忠君爱国?”

    吴襄道:“高第胡乱指挥,将大军置于死地,我们正是出于忠君爱国的立场,这才阳奉阴违。希望为大明保下一支反攻建奴的军事力量。”

    庄谦才补充道:“高第畏敌如虎,去年建奴还没影。他便尽撤关外之兵。许多来不及撤回的粮草,他竟全部焚毁。我们二人都是贫苦出身。知道一粥一饭的艰辛,向高大人苦苦哀求,宽限几日,让山海关的士兵协助运粮,他坚持不肯。而今年正月,关外一无粮草,二无驻地,他突然命我们出征。大明的士兵的野战能力本来就不如建奴,匆忙出征,肯定会全军尽墨啊。”

    听了二人的解释,朱由诚的脸色缓和了;他把兵部的命令抛在二人面前,道:“你们看看这个。”

    二人捡起地上的命令,翻阅了一遍,脸色有些变了,道:“原来出兵并不是高大人的本意,而是兵部的命令啊。”

    朱由诚语重心长地说道:“记得大明军事学院正门的标语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们二人可以怀疑上官的决定,但必须服从上官的决定。否则全军百万人,每个人各怀心思,那军队不成了一盘散沙了吗?”

    两个人低头不语,头一次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朱由诚见二人有所悔悟,便把高第撤兵的意义说了一遍,然后告诫二人:“上官的决定,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的,在执行中理解。既然朝廷任命高第为蓟辽经略使,就证明他有这个能力。而你们作为下属,必须认清这个事实,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人适不适合这个职位,得从智慧、知识、经验、个性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高第大人个性稳重,善于守关,所以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他是适合的蓟辽经略使。”

    两人连声称是,朱由诚这才让吴襄站起来。

    朱由诚观察两人的神情,问道:“吴将军、庄将军,我能相信你们吗?”

    “恩师请吩咐,末将一定照办。”

    朱由诚略一犹豫,便说道:“明天,我会把驻扎在山海关内,除山海关总兵杨麒之外的所有将领全部抓捕,你们二人要迅速接管他们的队伍,整肃军纪,把山海关的军队锻练成一支敢打能胜的军队,你们可有信心?”

    两人听朱由诚的意思,似乎是要升他们的官,心中大喜,朗声应道:“末将遵命!”

    第二天,高第命令山海关诸将前来商议如何趁胜追杀,将建奴彻底剿灭。诸将不由暗笑,高第根本无法控制军队,整个部队一盘散沙,怎么打建奴,被建奴虐还差不多。不过高第是蓟辽经略使,管着诸将的钱粮,这个面子还得给,最多会议上当闷嘴葫芦便是了。

    诸将来到高第的行营,谈谈笑笑进入会议室。他们进了房间不由吃了一惊,蓟辽经略使高第是二品大员,也是山海关内最大的官员,可是此刻他正委委屈屈地坐在副座,坐在正座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身着蟒袍。大家认得,正是号称剿灭四万建奴的朱由诚。

    待所有人坐定,朱由诚道:“杨总兵,请过来一下。”

    杨麒在京城待过,认识朱由诚。不知道他为什么叫自己,便走了过来,道:“朱大人,有什么事?”

    朱由诚挥手让他站在自己身后,一拍桌案,站了起来。怒喝道:“你们这些胆小如鼠的将领,贻误军机,害本官身陷死地,该当何罪?”

    一名将领闲闲地说道:“大人不是没事吗?”

    另一名将领更是语带嘲讽地说道:“若不是我们出兵晚,大人行事恐怕没有这么方便。众目睽睽之下,恐怕就没有这么多战功吧。”

    朱由诚勃然大怒,把茶杯往地上一摔,问道:“你们说我杀良冒功?睁大你们的狗眼看看清楚,辽东千里无人烟,你说我到哪里去找良民杀?”

    地上垫着软绵绵的地毯,茶杯的质量又太好,竟然没有摔碎。在地上“骨碌碌”滚了几圈。

    朱由诚心中暗道,看来真的不能装b。后人说得好,莫装b。装b遭雷劈呀。他见电视、中摔杯为号,刀斧手一拥而出挺威风的,于是也搞了这么一出。他把锦衣卫埋伏在屏风后面,约定了摔杯为号,杯子一碎,锦衣卫就冲出来。将会议室里的将官全部拿下。没想到地上铺着地毯,这杯子摔在地上竟悄无声息。

    唉。还是得很没有技术含量地用嘴把锦衣卫叫出来了。

    没想到山海关的将官比他还激动,有一个将军把杯子往地上一摔。“啪”的一声。他指着朱由诚刚想开口,就见屏风后面冲出许多身穿锦衣卫制服的士兵。将军们个个面如土色。来的如果其他士兵,他们真敢反抗,可是来的是代表皇权的锦衣卫,他们只能束手就擒。

    将军们个个都是带着亲兵来的,将军不敢动,不代表亲兵不敢动。他们一听见里面杯子摔碎,就想往里面冲。原来,朱由诚的动手信号竟然和辽东诸将的信号一样。事后朱由诚才哀叹,这么帅气的姿势为什么在大明普及了?想再找一个帅气的动手姿势有多难啊。摔筷子,声音不大;摔手帕,脂粉气大重;摔帽子,万一摔歪了,还得要修理费,摔什么好呢?

    再说屋外的亲兵刚想往里面冲,就听见一声大喝:“住手,再敢动一动的,立斩无赦!”

    几百名身着金盔金甲的士兵出现在他们的身后,端着火铳对准他们。

    几名亲兵拔出刀,大声喊道:“我们是将军的亲兵,他们不敢动手,动手就是逼将军造反。你看,他们的火铳连火绳也没有装,证明他们根本不敢放铳。”

    亲兵们从最初的慌乱中镇定下来,发现锦衣卫的火铳上果然没有装火绳,胆子便大了几分。他们分成两队,一队调头向锦衣卫冲来,另一队准备冲进房门解救将军。

    锦衣卫见亲兵们冲来,突然蹲了来来,端着火铳向他们放铳。

    “砰砰砰”,声音连响,亲兵们便接二连三地倒下。这些锦衣卫也真坏,专门打他们的小腹,真是让人死也死得不痛快。小腹中枪,人不会立刻就死,得挣扎一段时间,才能断气。

    其实这倒不怪锦衣卫缺德,这是朱由诚的意思。朱由诚是个非常怕死的家伙,他知道火枪的穿透性很强,万一子弹乱飞,飞进了会议室,打中谁,也不是件好事。

    在门的正面的位置,没有火铳手放铳,却冲过来一队手执铁枪的士兵。他们扎、挑、劈、剌,把门前面的士兵杀了个干净。其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锦衣卫的武艺虽高,但想清除挡在门口的士兵也没有那么快。可是辽东的将军逃命的功夫一流,在他们的影响下,亲兵们打顺风仗,勇猛无比,可是一旦形势逆转,亲兵们就是逃得最快的士兵。锦衣卫的火铳那么厉害,这些人早就吓得崩溃了,如果后面没有房子挡着,他们早跑了。一边想立功,一边只想逃跑,这场仗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鲜血染红了山海关前面的土地,只不过这次的鲜血是预备汉奸的。辽东诸将在榨干了大明的油水之后,一个个向建奴屈膝投降,这些亲兵也成了铁杆汉奸,害死了无数大明百姓,这也算是提前为他们自己赎罪了。

    ps:(感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第二更送到。)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为了幸福,拼了() 
吴襄和庄谦才那边的血更多,这是他们在接管辽东诸将的部队时制造的血。,没办法,辽东诸将养了太多的家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主人被捕,他们的好日子就到了头,怎么能不拼呢?

    吴襄和庄谦才来到军营,宣布辽东诸将因为延误军机而被捕入狱。家丁们暴怒了,平时可以得双倍饷银,又无须上沙场血战,这样的好日子到哪里找,你们说结束就结束,眼里还有――王法?不对,好像家丁本身就是非法的。不管了,宰了这两个人五人六的家伙,把自己的主人从牢里救出来,然后杀回辽东,继续过幸福的小日子。

    为了自己的幸福,家丁们拼了。

    吴襄和庄谦才在山海关混得并不如意,只是个小小的武官,现在朱由诚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抓住了就可以升官发财。二人为了自己的幸福,也拼了。

    两边目标都是幸福,他们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家丁全员上阵,吴襄和庄谦才也把压箱底的实力拿了出来。他们二人的实力不是家丁,而是他们所有的部下。

    朱由诚早就在大明军事学院说了,军事家丁制度其实是一种很愚蠢的制度,拿一万人的粮饷培养一百名家丁,就算训练出来的是有万夫不挡之勇的猛将,和一万人对拼,就能打赢吗?剩下的九千九百人怎么办,这些缺少粮饷,又没有训练的士兵在战场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军事家丁制度团结极少数士兵,却放弃了绝大多数士兵,上下离心离德,打起仗来不败才怪呢。有训练家丁的时间,不如平分饷银,培养所有的士兵。可惜辽东诸将。只看到家丁的好处,却没想到整体军队的战斗力对战局的影响。

    果然,家丁们上阵厮杀,其他的士兵则无动于衷。不怪这些士兵,他们平时得到的饷银总要打个对折,而家丁们则加倍。一增一减,差得可就多了。士兵很纯朴,他们希望得到高额的饷银,更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同样是士兵,只因为别人是家丁,什么好处都占全了,那么打起仗来,家丁也应当冲在前面。普通士兵的心理就是看看再说,家丁们胜了。他们看看再说,家丁们输了,他们还是看看再说。

    家丁们虽然勇猛,但吴襄和庄谦才带来的可是用新式练兵法练出来的士兵,质量和家丁们差不多,甚至还略胜一筹,而数量更是远超家丁。如此一来,战斗就没有什么悬念了。许多家丁发现两位将军带来的并不是让他们任意揉捏的面团。心中发慌,越打越绝望。最后干脆跪地求饶。不过吴襄和庄谦才的士兵太没有体育精神,明明家丁已经投降,还要打个半死,真是太憋屈了。下次可不许这样了,如果你们再这样,我们就――就再忍忍。

    吴襄和庄谦才够狠。只要不投降,一律格杀,校场的地面几乎被血染成了红色。在镇压家丁的同时,他们两人对普通士兵采取了怀柔措施,当众宣布。军队中将不再有家丁,所有的士兵将同吃、同住、同训练。

    辽东的普通士兵经常被家丁欺负,看到吴襄和庄谦才两人修理家丁,心中大感安慰,觉得他们两个当将军或许是不错的主意,于是辽东军队大部分安静下来。当然这只是表面的归顺,要真正成为大明的军事力量,而不是某些野心家的私人武装,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不过,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

    会议室里,杨麒看见一百多位将领被当场抓捕,摇头说道:“朱大人,我怎么说你好呢。这些不服调遣的悍将,你当我不恨他们哪,可是我忍。为什么?因为辽东的士兵全部都集中在山海关,失去领导,容易酿成兵变。你现在一抓,痛快倒是痛快了,可是接下来怎么办?”

    “没事,我已经派吴襄和庄谦才两位将军去接收辽东的部队了。辽东的骄兵悍将已经成为大明的毒瘤,纵容下去,只会给大明造成更大的伤害,此时一定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割掉这个毒瘤,才能真正巩固山海关防线。”

    “吴襄和庄谦才二人的确很有领导才能,可是他们能管好辽东的部队吗?”

    “他们二人是我的学生,我相信他们的能力。再说还有锦衣卫在这里看场子呢,一两个虾兵蟹将翻不了天。你当那三万人头是我们捡来的吗?必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