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第一猛人-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作者君努力写作,努力、推荐。今日两更妥妥的,故事又回到朱由诚的身上,应该会更好看的。前段时间写信王,一下子没刹住车,写多了,标时题出现了“下上”,“下下”等古怪的编号,下次还是用“一、二、三、四”这种序号吧。)
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张旗鼓。
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张旗鼓 ,:
第二百四十六章 九节钢炮()
第二天一早,朱由诚前往东校厂调兵。
当他把信王被安邦彦围困在贵阳的时候,锦衣卫上下都愤怒了。信王是谁?他和朱由诚一样,是锦衣卫西镇抚司的创始者和灵魂人物。听说他被贼兵困在贵阳,锦衣卫士兵不顾远征回来的疲惫,要求出战。
陈国齐是西镇抚司镇抚使,执掌锦衣卫陆军,自然要一起出征,而吴虎平已经调离西镇抚司,执掌锦衣卫水师,他要不要一起去呢?
来朱由诚升任锦衣卫指挥同知,他的两位爱将吴虎平和陈国齐也跟着水涨船高,吴虎平升任锦衣卫东镇抚司镇抚使,陈国齐升任锦衣卫西镇抚司镇抚使。
由诚问道:“虎平,你是跟着本官一起去解救信王,还是去东镇抚司训练水军呢?”
吴虎平毫不犹豫地说道:“虽然训练水军刻不容缓,但如果信王被围,下官就算训练时也会分心,所以,大人,我要和您一起去驰援贵阳。”
由诚也不太愿意吴虎平在这关键的时刻离开,于是带着经历过辽东战唱与火考验的五千锦衣卫,离开京城,前往京西皇庄。连番苦战,锦衣卫的火铳损坏严重,弹药也用得差不多了,必须回去补充。
到了京西皇庄,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秦可,。x。已经把皇庄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地上纵横交错,挖了许多条沟。
秦可见朱由诚率兵赶到,便走了过来,行了个军礼,刚想汇报建筑情况,朱由诚便打断说:“秦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督建两院的时候,我就说过,京西皇庄的改造全部交给你,哪怕你把皇庄改造成世界上最大的厕所也由你。”
秦可心中感动,说道:“大人如此信任属下,属下一定灸尽力。为您营建出一个防御能力超强的超级皇庄。现在地基已经打好,到六七月份差不多就可以完工了。”
说完,他又走回工地,指挥工人干起活来。
由诚让吴虎平和陈国齐带着将士们去更换补给品,然后把求球和凌濛初召到书房,把贩卖人口的事情交给这两位。凌濛初正直,求球圆滑,两个人互相配合,一定能完美地完成这个任务。
当然。朱由诚布置任务的时候,用的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套一套的大道理压下去,两个人便招架不住,信心百倍地答应去做人贩子呃,不是,是去赈灾,顺便为锦衣卫将士解决婚姻问题。
布置完大明最大的一次人口贩卖。朱由诚去了兵工厂。
说朱大人亲临,三个黑炭也似的人迎了出来。朱由诚仔细辨认了半天。才认出,这三人分别是李打铁、孙元化和宋应星。
“你们怎么弄成这个鬼样子了?”
孙元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拉着朱由诚进了里面,指着里面一大堆钢管说:“大人请看,这就是我新铸的炮。”
这些东西看起来只是一堆零散的钢管,内径大概有足球大小。比红衣大炮可粗多了,厚度却比红衣大炮要薄,一端有一圈一圈的螺纹。看来这些钢管可以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巨大的炮管。
由诚惊道:“九、九节炮!”
孙元化比他还要吃惊,道:“朱大人真是天纵英才。只看一眼,就道破孙某人新铸之炮的名称。不过朱大人,那是我一个月前起的名字,现在此物的名称叫做九节钢炮。朱大人,我们出去试试炮吧。”
孙元化指挥九个侍卫,把炮抬到了兵工厂后面的空旷处。整个火炮重量惊人,但分成九节,普通士兵也可以轻松背负。士兵们把炮管的阴阳螺纹对准,旋转,快速将火炮组装了起来。
炮手装填弹药,就听见轰的一声巨响,实心炮弹被击出两千步外,需要用望远镜才能看清楚炮弹的落点。
朱由诚又惊又喜,这可是山地作战的利器啊。贵州山多,随便找一个山头,架上九节炮,使用大如足球大的炮弹,那杀伤力,想想就恐怖啊。
孙元化还在喋喋不休,道:“上次看到朱大人带着虎蹲炮出征,痛惜大人没有杀敌利器。大明最厉害的火炮莫过于红衣大炮,可惜炮身太重,转运麻烦。我时常想,能不能把红衣大炮分割成九段或是十段,这样,每一段就轻了许多,便于运输。火炮切开后,组合在一起,气密性差了很多,而且炮管容易散架,我一直没有想到解决办法。上次李打铁请我喝酒,为了烫酒,他把乐园佳酿整个丢进热水里。我怕热水进入瓶里,坏了酒的味道,还和他吵了起来。结果他捞起酒,我一看,里面一滴水也没进。原来螺纹接口能防水,那螺纹接口的气密性一定很好。这样,我就做出了九节炮。正好宋大人炼出好钢,用钢铸炮,比之前的九节炮要轻便、坚固得多,而且口径也可以扩大。”
朱由诚暗暗佩服,孙元化真是个奇材呀。螺纹接口的气密性好,这个原理,朱由诚早就知道了,他用在密封白酒方面,可是孙元化却用在铸炮上面,这简直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哪。朱由诚不由暗叹,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呀,如果不是有领先这个时代四百多年的科学素养,他在孙元化面前简直就是一个小白。
“孙大人,我们即将出征贵州,九节钢炮对锦衣卫帮助甚大,现在已经铸出了几门?”
孙元化眼睛瞪得溜圆,道:“你怎么不多给我一点时间?唉,早知道大人又要出征,哪怕不睡觉,我也要多铸几门炮出来。现在我们仅仅造出两门,还有炮弹也不够充足。因为这种炮的口径非常特殊,比虎蹲炮、红衣大炮都粗,炮弹不能通用,得特制。现在仅有实心炮弹109发,开花炮弹96发,这还是我争取来的呢。李师傅说,兵工厂生产什么武器,得经过大人的同意,不让我多铸。我说铸着试验,这才额外争取到这么多。”
“205发炮弹,够用了。夷人不过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井底之蛙罢了,有这些炮弹,足以吓得他们豕突狼奔了。”
朱由诚又转向李打铁,问道:“这边的火铳和手榴弹怎么样了?”
李打铁自豪地回答说:“大人,这几个月,小人可没有休息哦。大人从登州运来大批硫磺以后,兵工厂的火药就在稳步上升。这几个月,兵工厂一共生产出手榴弹5000枚,火铳2967枝。”
“什么,才短短的四个多月,就生了近三千枝火铳?你没有开玩笑吧。”
“大人,自从宋大人在兵工厂炼出优质钢铁以后,兵工厂的火铳已经改为铸造了,速度大大提高。这是铁不够,要是铁够的话,再多铸造一些也不成问题。”
“好,你们尽管去曹化淳曹公公那里去支银子,多买一些原料回来。火铳对锦衣卫来说,多多益善。现在锦衣卫已经增长到四万人,至少要造四万枝火铳才够数。”
“四万人?”一个黑人开口了,露出一嘴的白牙,原来是刚才没有说话的宋应星,“西镇抚司的额定兵源不是三万人吗?怎么又增加了一万人?”
“你不知道,皇上成立了锦衣卫东镇抚司,有一万水军。东西两镇抚司皆归本官节制,两者相加,刚好四万。”
“皇上准备建立水师?哈哈,我说大明天子圣光烛照吧,果然开始重视海权了。有此明君,吾等当浮一大白啊。”宋应星大喜,他身为科学家,自然知道海洋的重要性。
李打铁拿了一枝新式火铳在手,递给朱由诚。
朱由诚端起火铳,觉得和以前火铳的轻重差不多。
李打铁道:“大人,这些火铳虽然是铸造的,但口径和我们原来火铳的口径完全一致,子弹可以通用。”
朱由诚熟练地装填了一颗子弹,对着空旷处放了一铳,果然,无论是手感、射速、射程,新旧火铳没有任何区别。
朱由诚在兵工厂惊喜连连,有了这些武器,贵州的叛匪还能有好下场吗?
大明天启六年二月二十六日,朱由诚率领五千锦衣卫、两百名医护人员、还有一百名工匠,带着六十辆四轮马车,浩浩荡荡地向贵阳进发,他们将从北京出发,途经北直隶(今天的河北)、河南、湖广(今天的湖北、湖南),然后进入贵州。这是一次漫长的征程,一次事先张扬的征程,望着前方漫漫长路,朱由诚不免有些担心,他能赶在安邦彦攻破贵阳前,赶到那里吗?
“阿检,你可要坚持住啊,诚哥哥马上就到。”朱由诚在心里默默地说道。
ps: (作者君努力写作,努力、推荐。今日两更妥妥的,第二更送到。)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事不妙()
春时分,绿满天涯,花田如海,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锦衣卫却无心观赏,晓行夜宿,紧赶慢追,往西南而去。
虽然心急如焚,但朱由诚依然注意控制行军速度,不因一时之快而伤了马力。上次觉华岛大战,缴获了建奴大批战马,别说一人双马,就算是一人三马,也绰绰有余。不过,贵州是山区,道路崎岖陡峭,不利奔驰,所以朱由诚没有带更换的马匹,而是一人一马。
信王一样,朱由诚带着锦衣卫也是一路高歌而行的,沿途的驻军都以为这是一帮少爷兵,但看到他们严整的军容、冲天的杀气,心中一凛,知道这些士兵恐怕不好惹。而锦衣卫扎下的营寨,更是防守森严,无论是在荒郊野外,还是在熙熙攘攘的市集旁,都是战时标准,别说间谍,就算连苍蝇——嗯,那还是可以飞得进去的。喻嘉言最近就深受苍蝇的困扰。他的解剖刀沾染了太多血腥,只要没注意,上面就是一层苍蝇。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这些藏在犄角旮旯的害虫也全跑出来了。正如安邦彦,虽然杀伤力不大,但也非常烦人。
北京到湖广有一条收费马路,这是他和京城勋爵合资修建的,马路平坦,旁边有驿站,补给非常方便。锦衣卫这一路上倒是没有遭罪,速度很快,有的时候,一天竟能跑上120里路。
∶景不长,过了常德,收费马路就没了,只剩下官道。官道虽然宽敞,但路面不平,晴天满天灰。雨天一片泥。马匹倒还好说,马车就麻烦了,不但速度降下去了。而且非常颠簸,让人害怕车子会散架。幸亏车子早就让铁匠加固了。否则就得一路走,一路修。
由诚知道贵州的道路难行,但没想到还没到贵州,路就烂成这个样子了。为了预防万一,他带上了一百名工匠,准备在路上修理武器、马车什么的。这些工匠都是从建奴手里解救的,他们早把头上的猪尾马割掉了,现在头发还没长齐。每个人头上都毛茸茸的,就像顶着一只只小刺猬。
有了工匠,朱由诚倒不害怕,反正一路修过去,这些工匠用斧头和锯子都能做出运转灵便的楯车,现在工具齐全,难道还修不好马车吗?
不过老天爷似乎看不得朱由诚轻闲,它给朱由诚制造了新的麻烦,致命的麻烦。
到了永顺宣慰司(今天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始下雨了。滂沱大雨。朱由诚困在城里,无法前进。朱由诚到大明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他马上意识到。看来乱世的序幕终于拉开了,小冰河时期最严重的时候终于到了。
明朝末年,似乎天要灭亡大明,整个中国的气温要比现在要低,结果南方大涝,北方大旱。结果明朝的经济在崇祯时期终于崩溃,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建奴趁机捡漏,窃据大明江山。杀害无数汉人,把中国拖入落后的深渊。最终做了建奴的陪葬品。
由诚知道南方多雨,出京前就为每一位锦衣卫都准备了蓑衣。但雨太大了,蓑衣也挡不住。再说路面泥泞湿滑,硬要冒着暴雨走陡峭的山路,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朱由诚就让士兵在永顺宣慰司的小城里休整了两天。
大雨阻拦了朱由诚两天的行程,这并不重要,以后紧走几天就行了。第三天,天空终于放晴,艳阳高照。
朱由诚正准备带领士兵出发,陈国齐忽然气急败坏地走进帅帐,说道:“朱大人,大事不妙!”
朱由诚一惊,问道:“难道是苗人想造反?”
“啥,苗人想造反?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朱由诚放下心来,只要西南太平就好,否则消灭一个反贼又来一个反贼,这日子也太难过了。
他喝了一口茶,一本正经地教训陈国齐,要他有大将风度,不要一点小事就像塌天倒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