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猛人-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一会儿,几匹马同时出列,中间的一位职位大概最高,只见他年约六旬,鬓角斑白,一部大胡子却黑得发亮。

    他来到城下,仰头朗声道:“本官就是朱燮元,可否请朱由诚朱大人出来叙话?”

    傅宗龙曾经见朱燮元,仔细辨认了一下,确实是朱燮元没错。

    傅宗龙的证明让朱由诚放心大胆地带着信王出城见朱燮元。

    贵阳城在提防朱燮元,朱燮元何尝又不在提防贵阳城呢?既然朱由诚已经确定来人就是朱燮元,自然要做得坦荡一些,如果引起对方的误会,那才划不来呢。

    朱由诚骑着黄膘马,信王骑着白马,两人一起出了城。

    朱燮元细一打量,嗬,两位翩翩美少年,确实像传说中的两人。他让出后面的一位面白无须的人。那人一见朱由诚便惊喜地说道:“朱大人,好久不见了,可想死咱家了。”

    朱由诚一看,乐了,果然是老熟人,御马监掌印太临涂文辅,看来天启皇帝又抓了他的差。

    朱由诚笑眯眯地问道:“涂公公,又是八百里加急吗?”

    涂文辅也笑道:“不错。皇上听说贵阳城被二十万叛军围困,担心你和信王的安全,特地派咱家到成都搬兵。这位就是朱燮元朱大人,成都保卫战的头号大功臣。就是他,挡住了奢崇明的进军步伐,保住了四川首府。皇上派他来协助朱大人剿灭叛军。”

    见涂文辅提到自己,朱燮元笑道:“不过,我看贵州城外没有敌人,想来是敌军听到我们来援,吓得远远逃遁了吧。”

    朱由诚还没有开口,信王抢先说道:“才不是呢。安邦彦这老贼的二十万敌军已经被诚哥哥击溃,就连这老贼也被诚哥哥抓住了。”

    朱燮元的马鞭掉到地上去了。

    他知道川贵两地的叛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不过,质量虽然不行,但数量摆在那里,二十万,他对上了都有点心虚,怎么朱由诚这么轻松就打败了他们?难道安邦彦突然脑子进水,让全体叛军站着不动让锦衣卫砍?

    朱燮元不禁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朱由诚笑道:“朱大人,我们到城里聊吧。”

    他对朱燮元充满敬意,在没有他的历史时空里,正是朱燮元最终平定了奢安之乱,还西南一片安定。

    ps:  (书友们,周六早上好!开心的周末来了。)

第二百六十八章 愤怒的秦良玉(一)() 
朱由诚和信王把朱燮元一行人迎进了贵阳城。

    不过部队里的将军进了城,而士卒们却留在城外。没办法,贵阳城是一个小城池,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如果把士兵全部放进城,估计城里就要人挨人,人挤人,连转个身都非常麻烦。

    士兵们在城外就地扎营。可惜火烧连营和烈焰焚城的时候把贵阳城内外的树木尽数焚毁,他们不得不到远处的小山上砍伐扎营的木头。

    当朱燮元和随他进城的将军看到内外城之间漆黑的地面时,他们都是大吃一惊,这是发生了什么事了,地面都烧成这个样子了?有些聪明的将军看到内城墙,猜到大概是朱由诚把叛军放进城里,然后纵火焚烧,这才造成这种局面。他们不由暗暗佩服朱由诚的胆识,放敌军进城,非常冒险,一不小心便会使诈败变成真败;而纵火焚城则更要当心,万一风向改变,就会变成玩火自|焚。

    进了贵阳府大堂,朱由诚惊讶地发现王承恩居然已经摆好了香案,准备好了接旨的一切事宜。看来,王承恩果然是一个机灵的忠仆,知道皇上派天使过来,必定有旨意传下,先准备好,免得临时手忙脚乱。

    涂文辅看着准备好的香案,满意地点点头,高声说道:“有旨意!”

    大堂上所有的人都跪了下来,聆听圣旨。

    只见涂文辅展开一卷明黄色的卷轴,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很长,是用白话文写成的,大概是天启皇帝亲自操刀,可见天启皇帝对这两个困在西南的弟弟是如何的关心。顺便说一句,这篇文章后世放进国语课本,成为小学生必背的一篇课文。看看这个朱由诚,害得小学生又多了一些负担,真是罪孽深重啊。

    圣旨很长。前半部分说的是皇上对两个弟弟的思念之情,抒情意味十分浓重,听得朱由诚和信王的眼眶都红了。不过其他人就没有那么感动了,如果不是接旨的时候有礼仪方面的要求。估计他们都要打呵欠了。

    圣旨的后半部分说的是西南平叛的事情。因为圣旨发布的时间太早,当时西南的局势很不明朗,所以皇上把西南平叛的指挥权交给了朱燮元,让朱由诚配合他的行动,但也没有明确说朱由诚一定要听朱燮元的指挥——这大概是皇上对朱由诚的爱护。天启皇帝知道朱由诚不甘屈居人下。万一他不服朱燮元的调度,私自行动,是罚他呢,还是不罚他呢?虽然圣旨在这一部分含糊其词,但天启皇帝不怕影响西南平叛大局,因为朱燮元是当世名将,他一个人也能平定西南。

    圣旨的最后是对朱由诚的封赏。朱由诚的职务由锦衣卫西镇抚司镇抚使升任锦衣指挥同知是因事而升,帮皇帝打理锦衣卫的战斗部队,并非朝廷的封赏。朝廷的封赏是赏金三万斤——别吓着了,古代所谓的赏金。指的是铜钱,三万斤铜钱,看起来很多,其实折合成白银,也不会太吓人。朝廷的意思大概是一个人头一斤铜钱吧。在职务方面,除了保留他原有的职务之外,加了一个职务——兵部右侍郎,连升两级,由从四品升为正三品。

    十七岁的正三品大员,这在大明还是头一位。朝廷中本来还有异议的。不过天启皇帝丢出一句:“不服你也去砍三万个脑袋。”所有的大臣都不敢说话了。砍三万个脑袋,实在太妖孽了,他们只是普通人——不,是普通大臣。没那么大本事。

    虽然看起来朱由诚这个兵部右侍郎归朱燮元这个兵部尚书管,其实不然,朱燮元这个兵部尚书是加衔,实际上是享受正二品的待遇,并不管理兵部。因为四省总督看起来威风凛凛,但实际上并没有品级。四省总督是因事而设。并非常设官职,无品无级,所以朝廷用兵部尚书这个官职来确定朱燮元的品级。否则那些行省的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们,看到一个无品无级的人爬到他们的头上发号施令,那还不得阳奉阴违呀。

    既然朱燮元和朱由诚两人之间没有隶属关系,而朱由诚之前又以一万锦衣卫大破二十万叛军,立下不世奇功,所以朱燮元的话语比较客气。

    涂文辅宣旨后,朱燮元和大堂内所有人入座。

    朱燮元向朱由诚介绍了他带来的将军,朱由诚一一点头示意,当朱燮元介绍到女将军秦良玉时,朱由诚不由动容,站起身来,向她深施一礼。

    在没有朱由诚的时空,秦良玉是大明唯一的女将军,性情刚烈,对大明朝忠心耿耿。他的丈夫冤死狱中,但她没有记恨大明,而是接任丈夫的官位,继续镇守石砫。后来大明兵灾四起,她领着白杆兵东征西讨,立下累累战功,直到离世前还在为抗清事业做贡献。不过,在这个时空,朱由诚私心作祟,往锦衣卫里塞了一个客青青,现在也是正五品的千户了,算是女将军,秦良玉便不再是大明唯一的女将军了。

    秦良玉容貌端庄,身高过人,站在一群将军面前犹如鹤立鸡群。信王悄悄地挪到秦良玉的身边,踮起脚尖和她比高。可是无论他怎么踮脚,比秦良玉总是矮了半个头。踮了半天脚,始终没有超过秦良玉,信王垂头丧气地离开她身边,一副深受打击的模样。

    朱由诚不由暗自偷笑,秦良玉身高超过七尺(据考证,秦良玉的身高为一米九),和她比个子,不是自讨没趣吗?

    朱由诚终究是城府太浅,他心中偷笑,结果脸上不禁带着一丝笑意。可是,就是这丝笑意给他带来了大|麻烦。

    秦良玉是女将军,长得美貎端庄,平时没少被其他将军歧视,以为她是靠不正当的手段才当上将军的。直到看到她的累累战功,其他的将军才认识到,这位女将军是货真价实的良臣猛将。

    刚才朱由诚的一揖已经让秦良玉非常不自在,凭什么他听到别人的名字都只是点头示意,唯独听到她的名字却突然站起,而且深施一礼?这不是表明他瞧不起自己吗?在长期恶劣的环境中,秦良玉的心灵变得非常敏感,所有与众不同的礼节都会被她认为是讽刺。现在朱由诚脸上的微笑,更加印证了她的想法。

    秦良玉冷笑一声,说道:“朱大人何故前倨后恭?”

    朱由诚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好像没有得罪这位女将军吧,怎么她语气却那么冷,而且语言充满挑衅?不过,出于对英雄的尊重,他还是很有礼貌地问道:“敢问秦将军,我如何前倨后恭?”

    秦良玉见朱由诚温文尔雅,口气缓和了一些,说道:“我和诸位将军远道而来,为何你听到他们的名字没有任何表示,唯独听到我的名字才站起来,这不是前倨后恭吗?”

    朱由诚这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原来是自己对她的特殊态度引起了她的反感。这位女将军大概有着一颗非常敏感的玻璃心,以为自己在讽剌她呢。

    朱由诚笑道:“文官见武官无须行大礼,本官这也是依照惯例行事。”

    秦良玉冷笑道:“那你为何对我行大礼?是不是他们是军功起家,以后升迁都要经过你这个兵部右侍郎之手,所以你无须行礼;而我则是靠靠其他方面升迁?”

    ps:  (没抢到零点前)

第二百六十八章 愤怒的秦良玉(二)() 
看到秦良玉气得满脸通红,朱由诚慌忙摆手,道:“秦将军误会了,本官本官”

    朱由诚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才好。在他的积极的鼓动下,朝廷去年通过了一项决议,武将升迁前必须进入大明军事学院进修,时间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他身为大明军事学院司业,是所有大明武将的老师,武将们当不起他的一礼。但这话不好当众说出来,否则会给人留下骄横无礼的印象。顺便补充一句,朱由诚本来的提议是无论文武升迁都必须进入大明行政学院或大明军事学院进修,但文官升迁必须进修一事被驳回,武将升迁必须进修却高票通过。

    如果不是众人的眼睛一直盯着朱由诚,他一定会抓耳挠腮的,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总不能说,秦将军是大明少有的大忠臣,临死还不忘抗清事业吧?

    朱燮元没有插嘴调停这件事情,原因有二:一来秦良玉说得好听叫很有主见,说得不好听叫犟牛,一旦牛脾气上来,能把他这个上官顶得一愣一愣的,没事他可不想招惹她;二来朱由诚年少多金,兼之事业有成,官职扯出来一串一串的,而且全部还都是实职,并非加衔,实在令人嫉妒呀。

    信王是见不得朱由诚吃亏的,见到他被秦良玉逼得有点理屈词穷的样子,便说道:“秦将军,你这个人真是的,朱由诚真心实意地向你行礼,你非但不感激,反而冷言相向,是不是有点是非不分呢?”

    秦良玉见信王开口了,有点不好意思。她是明朝的大忠臣,自然得忠于大明的君主。信王虽然不是大明的皇帝,但也是大明的王爷,皇帝的弟弟,他的话多少能代表一些皇帝的意思,不能随意违拗。

    秦良玉双手抱拳。向信王微微一恭身,道:“信王殿下,朱大人向末将行礼,末将心理自然是高兴的。但末将在众将中。功不是最大,官不是最高,这莫名其妙的一礼,蔫知朱大人心里是不是有些奇怪的想法”

    信王微微一笑,道:“诚哥哥的个性我是最清楚的。他心底坦荡无私,看不得一切蝇营狗苟的事情。如果他对你的感官不佳的话,不管你身居何职,他都会毫不犹豫将你扫地出门,怎么可能会对你行礼呢?你当你是谁啊?是不是啊,诚哥哥?”

    说到这里,信王转向朱由诚,朱由诚急忙大点其头。

    秦良玉还是没有轻易放过朱由诚,道:“信王说的有理,不过。我还想听听朱大人是如何解释的。”

    有了信王的插话,朱由诚得到了片刻的思考时间,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其实,我对秦将军行礼,原因有三。其一,秦将军是女中豪杰,巾帼英雄,证明大明的妇女能顶半边天,为无数备受歧视的妇女作出了表率;其二。秦将军未被大明重文轻武的流俗所困,毅然放弃富家大少,嫁给马千乘将军,为重文轻武的大明添上一缕拨乱反正的清风;其三。秦将军公忠体国,是大明难得的忠直之臣。俗话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数次战乱,终于凸现了一门忠烈的秦家。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