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猛人-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次战乱,终于凸现了一门忠烈的秦家。如果说秦将军一家世受皇恩。因而忠君报国,只能说大明以国士待秦将军,而秦将军则以国士报大明。可是据我所知,秦将军的夫君马千乘被小人构陷,庾死狱中。也就是说,大明对秦将军是亏欠颇多的。但将军是怎样回报大明的呢?大明哪里需要秦将军,秦将军就出现在哪里,并没有丝毫的不情愿。”

    朱由诚的话毫不夸张,秦良玉的情况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他的总结让在场所有的将军不由肃然起敬,一齐向秦良玉深施一礼,就连四省总督朱燮元也浅浅地作了一个揖。别看浅浅的一揖,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朱燮元是品级、资历、功勋都比秦良玉大的文官,论理完全可以不向她见礼的。

    秦良玉的眼眶微微泛红,多少年了,终于有人这么全面、公正地评价她的前半生,看来,大明终究不会忘记忠贞之臣啊。

    本来形势发展到现在恰到好处,秦良玉的愤怒平息,现场气氛到达顶点,就此打住最佳。可是信王又添上一句:“诚哥哥经常跟我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娶妻当如秦良玉。”

    这句话的原话是:“娶妻当得阴丽华,生子当如孙仲谋。”乃是后人集齐两位历史名人的话,凑成的一副对联。前一句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说的,后一句是三国时期曹操说的。不过,关键人家说这话都是背对着别人说的,否则八成要被人打出门去。而且说话时,刘秀和阴丽华年貌相当,而曹操刚好比孙权长上一辈。现在秦良玉的年纪都可以做朱由诚的妈了,这句娶妻当如秦良玉一句,分明带点调戏的味道。

    现场一片寂静,信王的话让大家都目瞪口呆,就连朱由诚也一样。朱由诚在今天之前,从未见过秦良玉,自然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不过他明白信王的意思:信王已经渐渐长大,一些宫|闱秘闻也传到他的耳朵里,知道他哥哥天启皇帝子嗣艰难的原因就是客奶妈从中作祟,连带着也讨厌起客青青来。不过,他也明白客青青在朱由诚心中的地位,不便直接挑拔离间,那么他就想把水搅浑了,至少不让客青青那么顺利地就和朱由诚修成正果。

    既然朱由诚那么欣赏秦良玉,如果秦良玉有女儿的话,和朱由诚配成一对,就可以分掉朱由诚对客青青五成的宠爱,当然如果能再找上一个,就能分掉七成的宠爱反正大明官员可以三妻四妾,再多几个也无妨啊。不过,他不知道秦良玉有没有女儿,也不知道她女儿的名字,只好提秦良玉的名字。如果秦良玉有心的话,把女儿或侄女什么的许配给朱由诚的话,倒也是一桩美事。

    朱由诚明白信王的心意,虽然不太赞成他的话,但也不好否认,只好默不作声,这就算是默认了。

    秦良玉脸上飞红,正待说些什么,突然一个闯进大堂,哭道:“朱大人、傅大人、蔡大人,尹伸尹参将壮烈殉国了!”

    来的人是总理鲁钦。

    朱由诚记起昨日让鲁钦带领城墙上的守军撤离时,尹伸主动请缨,留下来断后。虽然大家心里都明白,断后其实就是送死,但尹伸还是坚定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大家都知道尹伸必死,一下城墙,军中主簿就把尹伸的名字列入烈士名单,准备战后为他申请抚恤金和死后哀荣。但鲁钦心中还残存着万一的希望,打退叛军后,他率领士兵上城墙搜索。可惜城墙上尸体众多,既有敌军的尸体,也有我军烈士的遗体,而且城墙又被烈火轰烤过一次,搜索起来就更加艰难了。

    搜索了整整一夜,鲁钦才在一个角落发现尹伸的遗体。他死得非常惨烈,尸体被叛军分成了数块,头颅还挂在一个叛军的腰间。幸亏那个叛军在得手后,又被我军的弩箭击中,没有下城接受烈火的考验,否则尹伸的头颅就永远找不到了。

    敢死队无一幸存,不过,他们手上还紧紧地握着武器,有些人的口里还含着耳朵、鼻子等人体组织,大概战斗到最后连牙齿也用上去了吧。

    想起尹伸那受伤的眼睛和他决绝的表情,朱由诚心中感动,这才是大明的军人,如果辽东诸将都是这样的人,那么辽东的局势绝对不会恶化到今天的地步。

    朱由诚问道:“尹参将的遗体在什么地方?”

    “还在他殉国的位置。”

    “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于对烈士的尊重,同时也为了化解现场尴尬的气氛,朱由诚带头往外面走,信王紧跟在后面,傅宗龙、蔡复一等贵州大小官员也跟了上去。

    朱燮元身为四省总督,如今管着贵州,怎么可能不闻不问?他也迈步上前。有了领导带头,那些将军们纷纷跟随在后,贵阳府大堂一下子变得空空如也。

    ps:  (又没有抢在零点前)

第二百六十九章 疯狂的计划() 
看到尹伸的遗体,全体将士情不自禁地摘下头盔,低头为他默哀。

    朱由诚声音低沉地问道:“有人看尹将军牺牲的场景吗?”

    士卒们摇摇头,有位士兵答道:“跟随尹参将的断后部队已经全员阵亡,而杀害尹参将的凶手大部分已经在大火中变成焦碳,所以尹参将如何为国尽忠,已经成为永久的谜团。”

    如果不是有烈士在面前,朱由诚几乎要笑出声来。这位士兵是不是在作诗啊?只听得他的声音低沉缓慢,非常像标准的朗诵腔,特别是最后一句,幽远深长,诗意十足。

    另一位士兵高声应道:“大人,虽然我没有看到尹参将牺牲的场景,但尹参将眼睛受伤的事情,我看得非常清楚。”

    “说来听听。”

    这位士兵的口齿不算伶俐,把尹伸吞下自己受伤的眼球这样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说得干巴巴的。不过虽然没有经过任何的修饰,但尹伸的英雄气概还是感动得在场的将士热泪盈眶。

    秦良玉悄声问吴虎平:“朱大人为什么追问尹将军牺牲的过程呢?”

    “秦将军不知道吗?朱大人是文曲星下凡,他要把尹参将牺牲的过程写出来,让大明所有人都传颂尹参将的美名。秦将军看过邸报增刊吗?前段时间上面刊登的辽东战场的故事都是朱大人亲笔写的。可惜贵阳被围,报纸送不进来,我也不知道朱大人是如何夸奖我的。”

    秦良玉点点头,心中暗暗浮起一个念头,看朱由诚的眼神便有点特别。吴虎平见了吓了一跳,这下完蛋了,秦将军不会被信王的几句话撩拨得春心荡漾吧。不过吴虎平非常机灵,知道这件事不归他管,他也管不了,便假装不知。

    朱由诚长叹了一口气。尹伸的故事的素材已经搜集得差不多了,尹将军是一位英雄,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为尹将军扬名。现在驿站已通,晚上就动笔写。明天早上让驿站送走。

    朱燮元让人去城里买来最好的棺材,把尹伸盛敛起来。

    ……

    一行人又回到大堂。

    朱燮元心中颇有些疑惑,不知道朱由诚是如何用极少的兵力大破叛军的,便询问朱由诚这次贵阳大战的详情。

    朱由诚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见王承恩搬了一张桌子。曹化淳搬了一张椅子进来。朱由诚心中雪亮,知道信王一时技痒,准备把贵阳大战编成评书说给四川来的诸将听。

    他笑道:“总督大人,不必再问了,且听信王慢慢道来。”

    醒木一响,信王便开始讲这几天发生的故事,从众人议计到烈火焚城,从朱由诚怒撕苏尔泰,到陈国齐大破残敌,事无巨细。讲得是头头是道。毕竟受过高人指点,名师教导,信王的评书拿捏得非常好,听得诸将一下子面露微笑,一下子又握紧拳头,手心汗涔涔的。

    醒木又是一响,信王结束了演讲。众将看朱由诚的眼色又是一变。胆大心细,这是众将心里好的评价;阴损歹毒,这是众将心里负面的评价。

    朱燮元嗟叹半天,问道:“朱大人下一步准备怎么办呢?是和本官一起去剿灭以奢崇明为首的另一支夷人叛军。还是直接班师回京?”

    朱由诚有点奇怪,问道:“贵州的叛乱还没有平定,怎么就要走了?”

    朱燮元说道:“贵州的二十万叛军已经被你击溃,成为散兵游勇。不能再对贵州任何一县一府产生影响。如果派大军去剿灭这些小股叛军,无异于用拳头打蚂蚁,火铳轰蚊子,事倍而功半。这些事情只需要交给当地的驻军即可,不必劳烦你我二人的大军。”

    朱由诚摇了摇头,道:“不。在贵州祸乱源头清除之前,我是不会离开贵州的。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我都喜欢善始善终。”

    朱燮元对贵州的形势了如指掌,朱由诚一开口,他立刻明白了朱由诚的意思,问道:“你的意思是水西安家?”

    他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道:“我绝不允许你动水西安家!”

    “却是为何?”

    “贵州不能乱。水西安家世代镇守贵州,如果一旦动了安家,夷人人心不稳,必然动乱丛生,那时贵州就彻底乱了。这次奢安之乱,大明往桂、滇、黔、川投了多少军费,你知道吗?每年三百万两,相当于辽东的军费。如果不是朝廷从天启三年开始改革盐政,从奸商手里收缴了不少银子的话,大明的财政早就崩溃了。”

    “正是因为安家世代镇守贵州,我才特别要动动他们。播州杨应龙、水西安邦彦、永宁奢崇明,三次夷人暴乱,哪一次带头的不是世代镇守当地的土司世家?这足以证明大明的土司政策是有问题的,夷人只知土司而不知有皇上,土司指南,夷人不敢打北。所以只要土司有野心,夷人的叛乱就永远不会平息。要解决夷人的叛乱问题,就要从根子上把解决问题――终结土司制度。”

    朱燮元沉思了片刻,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此事须得从长计议。”

    “皇上在满江红一诗中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朱由诚扯着天启皇帝的虎皮做大旗,“现在正是天赐良机。据俘虏交待,安邦彦拼凑的二十万大军,有八成以上是从各个夷人部落里借来的兵,也就是说,击溃了这二十万叛军,夷人就再也翻不起大浪来了。如果不当机立断,等夷人休养生息,我们就要花费更多的兵力、军费来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了。”

    “满江红是词,不是诗,状元郎口误了。不过,夷人会服从王化吗?”

    “一定不会,所以我计划消灭夷人。”

    “什么?朱由诚,你年纪轻轻,居然如此暴虐,要灭掉一个民族,你就不怕上天降罪吗?”

    朱由诚摆摆手,道:“朱大人。我自然不会屠杀大明百姓,你且听我慢慢说来。我将上书皇帝,建议大明吸纳夷人成为大明人,到时世界上再无夷人。只有大明人。”

    朱燮元都快被他绕晕了头,道:“夷人本就是大明人,还用吸纳吗?”

    “不,那是地理上的大明人,而非心理上的大明人。”朱由诚严肃地说道。“我曾经和皇上说过,何谓大明人?凡天下说明文、习明字、起明名、守明礼、遵明法的人即为大明人,否则不能算是真正的大明人,最多只能算是大明的临时住客。我计划把夷人纳入到大明的文化中来,让他们同享大明的文明与繁荣。这样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将大大增强,而民族意识将逐渐削弱,再也不会搞什么独|立的非法勾当了。”

    朱燮元和在场诸将听得目瞪口呆,想不到朱由诚心中居然藏着这么疯狂的计划。不过如果朱由诚的计划成功,大明的西南将从此太平,再无战乱。

    “夷人同意这样做吗?朝廷百官不会弹劾我们无事生非吧。”

    “夷人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内部矛盾丛生。朱大人想必听过,夷人分为两种,一种叫做黑夷,另一种叫做白夷,也叫做娃子。黑夷人数很少,只占夷人总数的一成,但这一成的黑夷却占据了夷人财富的九成以上。更可怕的是,黑夷对白夷还有生杀予夺的权利,用暴力逼迫白夷为他们无偿干活。用我们大明的话来说,黑夷是奴隶主。而白夷则是奴隶。我们大明人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废除奴隶制度。我们怎么能看着大明的同胞,忍受这种欺凌呢?所以平叛之后,我将带领大军解放白夷。让他们享受大明的自由与平等。”

    四川来的诸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朱由诚说的话饱含着深深的同胞之间的血脉亲情,让他们觉得推翻黑夷的残暴统治,恢复白夷的自由之身,是一件非常正义的事情。别说这番言论传到御史的耳中,他们不敢弹劾。就算他们弹劾,这件事情他们也非做不可。是啊,看到自己同胞饱受欺凌而无动于衷,算什么大明人?

    朱燮元还是有点不放心,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