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第一猛人-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要到现场调查一番。锦衣卫毕竟是皇上亲军,处理起来要慎重一些。”
“知府大人说得有理。不过,如果发现确实是锦衣卫犯事,你准备如何审理呢?”
“还能怎么审?不过是偷了几只鸡而已,我将会公平公正审理,然后从轻发落。反正苦主家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他们是三十余年前从外地迁来的。”
“他们是从山东新城迁来的。”
“王大人,你怎么知道的?”
“我也姓王!”
知府心里一片雪亮,暗道王家人好深的谋划。
王家世代官僚。王象春的祖父王重光,官至太仆寺少卿。户部员外郎。父亲王之猷,历任淮扬兵备道、浙江按察使。兄弟几个也个个为官,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王象乾,深得万历皇帝的喜欢,获得皇上赐予的追赠三代的权利。曾祖、祖父、父亲。连同王象乾本人,被赠官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史称“四世宫保”。
不过王家大概也深知盛极而衰的道理。比如大明著名的活太师张居正,把皇帝管得服服帖帖,堪称大明第一权相,风光无限。但是他死后被万历皇帝反攻倒算,把他全家困在老宅,饿死了许多。到后来平反时,张氏后人已经不多了。
张家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王家便把旁系子孙分散到大明各地。这样即使一脉遇难,其他脉系也可以延续,先祖不至于断了祭祀。王平大概就是这样来到长沙的。
知府想明白这一点,便说道:“既然是王大人的亲眷,那本官就照顾一下,不至于委屈了他――总不能丢鸡又丢人吧。”
“那本官就先谢谢府台大人了。不过,我觉得此事另有隐情。”
“哦,此话怎讲?”知府来了兴趣。
他明白这话题涉及到官场秘辛,轻易不能得听,但这些对又自己的仕途有莫大的好处。
王象春神神秘秘地说道:“锦衣卫东西镇抚司行军秋毫无犯。这是大明上下皆知的事实。之前的路段,也没有人举报锦衣卫有任何不法的行为,为什么偏偏到了长沙,锦衣卫却偷鸡摸狗起来?要说偷东西。偷金偷银我信,偷一只鸡,打死我也不信。你想,市场上一只肥鸡多少钱?不到四十文。我就不信,锦衣卫的士兵连四十文钱都掏不出来。我看过兵部的文书,锦衣卫的军饷是按最高额度领取的。”
知府也觉得此事大有蹊跷。追问道:“为何锦衣卫要到长沙的地界犯事?”
王象春摆出一副先知先觉的样子,说道:“这全是因为府台大人你呀!”
“我?”
“不错,就是你。府台大人治理长沙,素有清名。而朱由诚是阉党的人,与贪官污吏称兄道弟,最不喜欢清官。此次途经长沙,想趁机把你拱下台,换上他的亲信。他派士兵偷鸡,你要公正处理,他会说你欺负皇上亲军,参你一本;你若不公正处理,他说你枉法循私,一样参你。现在你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哪。”
知府暗暗撇嘴,王象春这么明显地挑拨离间,未免把天下人都当成傻瓜了。
他心中暗道:“朱大人要整我?他知道我是谁呀?就算他想把我拱下来,也不会找枉法循私这个理由。枉法循私总归是有对象的,我的枉法的对象是朱大人本人,翻出这件事,我固然其罪难逃,朱大人也一样讨不了好。”
知府当然不会把心里的话讲出来,他装作懵然不知,问道:“王大人可有什么好办法能教给下官?”
“闹大,把事情闹得越大越好。事情传开,朱由诚就不能一手遮天了。大明的天下,正人君子居多,到时候群贤上表,朱由诚自身难保,哪里还能顾得上修理你?”
“王大人,不过是一只鸡,四十文而已,至于闹得那么大吗?”
“别小看四十文,要换作砒霜,能毒倒你三回。”想想自己的口气不对,王象春又温言劝道,“秀亭(知府的字)兄,现在到了你死我活的时候,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别担心,万事有我。”
知府暗暗发笑,有你?你算老几,都打发到南京养老了,还能有什么势力?要是你的兄长王象乾说出这话,我信。你?还是省省吧。
见知府还在犹豫,王象春决定抛出猛料:“秀亭兄,你不是外人,我就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朱由诚要倒台了。当年他诈称是魏忠贤那条老阉狗失踪的小孙子,骗得阉党的信任,爬上如今的高位。可惜,当年拐卖他的人贩子落网,供称朱由诚根本和老阉狗没有任何关系。你想这条证词一出,老阉狗还不得往死里整这个骗子呀。”
知府闻言,心中大笑,暗道:“你这话骗骗乡下无知妇孺尚可,骗我,简直是拿我当傻瓜。朱由诚是不是靠魏忠贤上位不知道,但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你没看到这几天的行文,皇上几乎每天都发一封信到南方,询问朱由诚的下落。再说,朱由诚现在根本不姓魏,而是获得皇家的姓,还入了皇家的族谱,是皇上的弟弟。魏忠贤再厉害,还能干得过皇上的弟弟?”
他下定决心,准备按师爷的话去做。
不过,王象春毕竟是吏部官员,算是上官,不好公然反对。
知府沉吟了一会儿,说道:“王大人,你的主意很不错,本官深以为然。可惜我才疏学浅,见识又不足,恐怕很难完成这个任务,不如你和本官一起去,现场处理此案,我以大人马首是瞻,如何?”
此话一出,王象春立马期期艾艾起来。
“这这个这个有些不妥。我我虽然是吏部郎中,但不好直接插手地方事务。知府大人不同,你是地方官,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这件事由你去办最为妥当我会在后面支持你精神上。”
第三百二十四章 插箭游街(四)()
知府心中暗暗冷笑,让我为你火中取粟,你以为你的智商真的能碾压我的智商吗?
他也不说破,随口应道:“王大人放心,下官知道应该如何做了。”
他只是说知道怎么做,可并没有说要按王象春的话去做。
王象春没有听出他话里的另一层含义,自以为奸计得逞,便告辞而去。
知府大人望着王象春的背影微微冷笑,旋即命令衙役带上全套仪仗,往锦衣卫驻地而去。
知府本来不想如此张扬,他虽然也是四品官,但和朱由诚比起来,简直是芝麻绿豆官,用全套仪仗有点自取其辱的味道。
不过没办法,既然是巧遇,那总得有点巧遇的样子。
仪仗就是最好的掩护,因为知府出巡,一般要带上仪仗,而迎来送往则往往是轻车简从。
到了军营门口,知府确定这支部队一定是锦衣卫。
百姓们认不出锦衣卫是因为那套独特的汉服夏装;而知府确定他们是锦衣卫也是因为那套独特的汉服夏装。
原来前面迎接锦衣卫的官员早就把他们奇特的夏装传报京城,还配有画影图形,知府早就看过。
不过画的图形太过随意,让人总感觉锦衣卫有点奇装异服的味道,而现在亲眼目睹穿着夏装的士兵,才发现这套服装设计得妙到毫巅,既体现了汉服的飘逸典雅,又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
知府大人赶紧让人收了仪仗,带着几个衙役进了营地。
营地的前方已经吵成一团,知府知道这一定是因为偷鸡的事情。他没有功夫去找王平,而是先寻找朱由诚。
知府大人虽然不认识朱由诚,但早就听过他的传言,知道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美少年,便在人群里寻找。
知府大人一下子找到两位,不过他并不慌张,因为他知道信王和朱由诚一向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两位站在一起,绝对不会拜错了。
王平听到知府大人的声音,险些没有吓晕。怎么。眼前的小将军并非武将,而是文官?其实,他不知道,大明的文官也经常带军队参战。比如心学始祖王阳明就是文官,他率军平定了宁王叛乱;还有大明黑锅之王。现在屈居锦衣卫副千户的熊廷弼,他也是文官,却率军镇守辽东。
王平吓得魂不附体,赶紧向朱由诚求饶,可是朱由诚会饶过他吗?
朱由诚道:“王平,刚才我给了你无数次机会,可是你一个也没抓住,真是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知府大惑不解,不明白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信王见状,知道他是本地父母,便把刚才发生的一切告诉了他。
知府大惊失色,一路上,他不止一次猜测事情发展的经过。
他估计,朱大人因为面子问题,不愿意承认锦衣卫士兵的手脚不干净;要么就是朱大人吝啬,不原意赔偿苦主损失
知府万万没想到,问题居然出在苦主王平身上。
王平得寸进尺。收了高额赔偿款,却还要让朱由诚的士兵穿箭游街。
这王平莫非是猪油蒙了心,招惹起锦衣卫来。他难道不知道,天底下最不讲理的部队就是锦衣卫吗?
不过。当知府想起锦衣卫士兵一身帅气的汉服夏装,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有了。大概王平不知道眼前这支部队就是锦衣卫,这才横加刁难。
知府发现,自从自己来了以后,朱由诚和王平的位置互换,王平苦苦哀求。而朱由诚则咄咄逼人。
知府认为是自己道破了朱由诚的身份,王平才害怕求饶,而朱由诚却开始得理不饶人了。
其实不然,自从王平执意要锦衣卫士兵穿箭游街后,朱由诚就决定要收拾他了。
朱由诚可没有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妇人之仁,他信奉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想侮辱锦衣卫士兵的人,必将遭至他百倍的报复。
“王平,你意图谋害锦衣卫士兵,证据确凿,饶你不得。”朱由诚一字一顿地说道。
“大人,您误会了。我没有一丝一毫坑害人命的心思。大人,小人有罪,小人瞎了眼,不该对大人口出不敬之词,还望大人您大人有大量,饶过小人这一回吧。”王平腿都吓软了,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
朱由诚不为所动,冷冷地说道:“锦衣卫是圣上亲军,谋害圣上亲军,罪不容诛。我早就说过了,你要再纠缠下去,不但你自身难保,连你的家小也要跟着受牵连。”
说完,朱由诚叹了口气,悲天悯人地说道:“人哪,为什么总要到穷途末路才会后悔呢?”
“是呀,是呀。”信王附和道。
知府思忖半天,决定还是帮王平说上几句,免得以后见到王象乾和王象春两兄弟有点不好意思。
“朱大人,虽然王平这东西委实可恨,把您的文明守礼当作懦弱无能,但他并没有伤害您的士兵,最多是嘴巴上占点便宜。您打他一顿,再放过他,不仅会博得宽宏大量的名声,也不会引起王象乾、王象春兄弟的敌意。”
“王平是王象春的亲戚?还真是意外呀。”朱由诚面色阴沉,“不过本官不怕。敢谋害锦衣卫,即使天王老子也别想全身而退。”
“下官知道朱大人英雄虎胆,不怕两位王大人。可是大人爱民如子的清名已经遍布大明,如果没有确实的证据就抓捕王平,恐怕对大人的清名有碍呀。”
王平心里大点其头,但表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
朱由诚面沉如水,道:“知府大人已经知道王平提的要求了吧,就是穿箭游街。在胸口射上几箭,再拖出去游行,这不是谋害锦衣卫又是什么?而且谋害锦衣卫士兵还不够,他竟还要侮|辱锦衣卫士兵的尸体。如此丧心病狂的要求,王平竟然能够宣之以口,不能不说他对皇上的亲军怀着刻骨的仇恨。”
穿箭游街穿的是什么部位,不同的部队有不同的规定,有些是穿耳朵,有些是穿发髻,还有些是穿衣服。但不管是穿在哪些部位,都没有射死犯罪士兵,抬着尸体示众的先例。
不过,军法并没有规定穿箭游街穿的是什么部位,朱由诚这么一说,知府无言以对。
想想王氏兄弟,知府咬咬牙,决定最后再帮王平一回:“朱大人,王平是士绅,士绅乃是国家之本。那个士兵不过是个军汉而已。为一军汉而毁国家之本,并非明智之举。朱大人,您看是不是”
朱由诚勃然大怒,提高声音说道:“只是个军汉而已?你这叫什么话!军人是大明上下最值得尊敬的人。没有他们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怎么有后方百姓平安幸福的生活?如果没有他们在战场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怎么有万民的安居乐业?如果没有他们剿匪平叛,怎么有繁荣昌盛的太平世界?如果没有他们卫国靖边,扬威海外,怎么有百舸竟流,万国来朝的大明盛世?”
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