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猛人-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李文通绑在北京城比较热闹的前门外路西的廊房四条,那里商贾云集,人潮涌动。

    来到廊房四条,吴虎平见到一排木栅栏,这是为了防盗设立的,这简直就是现成的绑人的好地方。

    众黑衣人七手八脚把李文通扒得精光,成“大”字状绑在木栅栏上。之后,把绑在腰间的人头取下,绑在他的身边。

    黑衣人离开廊房四条,来到一个僻静的角落,脱掉黑衣,返回儿童乐园。

    朱诚和朱由检并没有休息,见到吴虎平回来,朱由检急切地问道:“干掉李文通了?”

    吴虎平道:“任务是完成了,李文通的恶奴已经全部杀掉了,李文通毫发无损,被我们扒光了,绑在廊房四条。”

    朱由检道:“这样做,痛快倒是痛快,可是为什么不干掉李文通这狗贼呢?”

    朱诚道:“死并不能清洗他的罪恶,我说过了,要让他生不如死。”

    朱由检道:“光屁股绑在大街上,的确让他丢人丢大了,可是我觉得对他的惩罚还是太轻了。”

    朱诚道:“别急,我还有后招呢。明天,我就叫人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编成戏,让人在北京城里演,戏中的李甲直接改名为李文通,李甲父亲的名字改为为李三才。既然他承认了,也没什么好客气的。”

    朱由检拍掌笑道:“诚哥哥,好算计,这下李文通的脸要丢到全大明去了。今夜北风料峭,我现在倒有点担心李文通会不会冻死了。不过现在正是国丧时期,断绝娱乐,不能演戏呀。”

    朱诚猛然醒悟,叹道:“战争总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来临,不会等你做好准备。不要紧,我们先写好剧本,排练好。先让李文通过个好年,大年初一给他送上一出好戏。”

    朱诚对吴虎平道:“虎平,明天早上,拿我的名剌,把阮大铖给我请来。”

    阮大铖人品不好,但文学才能为世人称道,特别是在戏剧方面,这种坑人的事,不请他帮忙怎么行呢?

    正在此时,侯慧卿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走了出来,道:“朱大人”

    朱由检和朱诚心里“咯噔”一下,两人同声问道:“怎么了?”

    侯慧卿道:“冯先生醒了!”

    朱由检和朱诚心下大喜,跑向房里。由于高兴过头,朱由检没注意脚下,被门槛绊了一下,险些摔倒,幸亏朱诚在旁边一把扶住。

    冯梦龙躺在床上,神情甚是颓唐。他见到朱诚进来,哭道:“朱大人,你为什么救我,还不如让我死了好。我什么脸都丢光了,还活个什么劲呀”

    朱诚一声断喝:“住口,你是皇上弟弟的老师,什么时候都应当向他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怎么可以当着皇上弟弟的面,说出如此丧气的话呢?”

    说完,朱诚开始清场,把在场的人全部赶了出去。因为他下面要说的话有点少儿不宜。

    朱诚悄声地说道:“冯先生大才,应该读过水浒传吧。还记不记得‘潘、驴、邓、小、闲’五个字?”

    冯梦龙一愣,道:“水浒传有这五个字吗?”

    朱诚道:“当然有了,这是找奸夫的五大要素。潘,指的是潘安的貌;驴,指的是驴大的货;邓,指的是要似邓通般有钱;小,指的是小心,要有绵里针般的忍耐;闲,指的是要有闲工夫。这驴大的货,侯小姐又不能把你扒光来看看,这回算是借着这个机会看清楚了。你要自杀了,叫侯小姐到哪里再去找驴大的货?”

    听了朱诚的浑话,冯梦龙笑骂道:“人小鬼大,看书专挑些什么看呀。”

    朱诚见冯梦龙笑了,知道他求死之志渐淡,又说道:“昔日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这才成了西汉的开国名将。你今日之辱,能大过韩信吗?如果自杀了,以后怎么能当过礼部尚书?”

    冯梦龙大惊:“啊,礼部尚书?”

    朱诚尴尬地说道:“不好意思,说走嘴了。既然说了,不怕老实地告诉你,七年之后,我计划举荐你为礼部尚书。”

    冯梦龙不敢置信地看着朱诚。

    朱诚道:“别这样看着我。当年文东来也是一介白丁,我向神宗显皇帝举荐了他,现在不是成了正三品的应天府尹吗?”

    冯梦龙问道:“怎么回事?”

    朱诚把当年扳倒宁远伯的往事说了一遍,又道:“冯先生,这个机密,我不小心告诉了你,你可千万别说出去,否则不但当不成礼部尚书,还会连累我。好好养伤吧,未来的礼部尚书。”

    朱诚见冯梦龙的眼睛里燃起了希望之光,便把在外面心急如焚地等候的众人放了进来。

    朱诚回到卧房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

    他知道,今天这事闹得太大,恐怕难以收场。李三才是东林党人,与许多朝廷重臣交好。他的儿子蒙难,东林党不会不管。没准会查到自己头上,明天少不得又要舌战群儒。

第二十一章 是皇上问我,还是阿校问我() 
天刚蒙蒙亮,李文通就被人发现了。不过没有人敢放他下来,因为他身边还挂着十四颗人头呢,放他下来就是破坏犯罪现场。

    半个京城都轰动了,首都承平已久,百姓们哪里见过这么残酷的凶杀案,纷纷赶来围观。因为是清晨,所以很多人都是带着早点来参观的。当然,不少人看了以后,省下了一顿早点。一些小贩见这里人多,想赶个早市,挑着早点来卖,没想到大大失算了。

    顺天府的士卒很快就赶到了,把李文通放了下来。士卒们听报案说有十四颗人头和一个活人,所以只准备了一个单架,准备把人头抬回去。到现场一看,李文通冻了一夜,已经晕了,也得抬。士卒们不愿意再跑一趟,所以把人头搁在李文通身上,就这么将就着抬回去。反正李文通已经昏迷,不能抗议。

    顺天府很快忙碌起来,又是抢救李文通,又是勘察人头,又是寻找案发现场,还得顺便通知一下东林党的大佬,因为顺天府尹认出来李文通是李三才的公子。

    阮大铖一大早就接到吴虎平的递来的名剌,看到故人相邀,不敢怠慢,立刻赶到儿童乐园。

    两人寒暄了一阵,朱诚问道:“听闻阮先生在戏曲方面颇有建树,今天请你过来,是想请你帮我写一本戏。”

    京城的文人极为傲慢,瞧不起写戏的人,认为那是下里巴人的东西。阮大铖听到朱诚赞扬他的戏写得好,还以为是有意讽剌,老脸一红,但看到朱诚一脸真诚,便问道:“写什么戏?”

    朱诚道:“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说着,朱诚把从警世通言中撕下来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递给了阮大铖。

    阮大铖一目十行地看完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喜道:“好故事啊,要是这部戏写出来,一定能传唱千古。”

    朱诚道:“我知道阮先生词曲高雅,但这部戏还请少用些阳春白雪的东西,要写得连邻居的婆婆都听得懂。”

    阮大铖道:“我尽力。”

    朱诚又道:“还有,里面的人名要更改一下。李甲更名为李文通,李甲的父亲更名为李三才。”

    阮大铖大惊,连手里握着的纸也掉在地上。他这才明白,为什么朱诚会请他写戏了。

    他期期艾艾地说道:“李三才是东林党魁,在下要是写了这部戏,在东林党里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朱诚道:“我曾经说过,两边都讨好的结果往往是两边都得罪,阮大人想在京城立足,就要靠拢一边。不过在下不属任何一边的势力,不需要阮大人投靠。这部戏写出来以后,署我的名字,与你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这部戏大红大紫之后,阮大人不要说我巧取豪夺才好。”

    阮大铖思索了半天之后,道:“朱大人,阮某受教了。那这部戏你什么时候要呢?”

    朱诚道:“越快越好,你知道的,我在京城呆不了几天。”

    阮大铖点点头,从地上捡起文稿,告辞而去。

    朱诚伸了个懒腰,回去睡个回笼觉,这一觉直睡到红日西斜。

    魏红莲早就熬了一锅好汤,见朱诚没醒,便放在火上热了又热。现在见朱诚醒了,便端出来给他喝。

    才喝得两口,侍卫来报,宫里有太监来传旨了。

    见了面,居然还是熟人,就是上次在太子东宫和魏忠贤演戏的那个小太监,虽然过了几年,小太监已经成年,但面目依稀是原来的轮廓。

    朱诚问道:“这位小公公很面善啊,敢问贵姓。”

    太监道:“咱家李永贞,前几年在太子东宫见过一面。”

    朱诚盛了一碗汤给他道:“李公公,这是魏妈妈熬的汤,来一碗试试吧。”

    李永贞接汤在手,心中甚是感动。他自幼入宫,跟着魏忠贤后,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见过的朝臣很多,有的怕他,有奉承他,但在表象的背后是若有若无的鄙视。朱诚随意递过来的一碗汤,却让他感受到真挚的关怀。朱诚是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权力怪物。

    朱诚不知道李永贞心里想些什么,劝道:“天夜将晚,公公可能没有吃饭吧,喝点汤垫垫肚子。魏妈妈熬的汤,味道不怎么样,但胜在货真价实。”

    李永贞和朱诚两人便你一碗、我一碗把汤喝了个干干净净。

    喝完汤,李永贞道:“皇上宣你进宫,原因是李三才的儿子李文通被人剥光了衣服示众,东林党人怀疑是朱公子干的,今天上书弹劾你。”

    朱诚暗暗心惊:“看来不能小看东林党的能力啊。以前看历史书,觉得他们眼高手低,现在看来有点片面了。东林党的这些人哪,为什么不把这些智慧用在治国方面,而是用在互相倾轧上呢。唉,真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啊。大明就毁在你们这帮人身上了。”

    朱诚问道:“弹劾我的是谁呢?”

    李永贞已经把朱诚当作朋友了,当然是知无不言:“御史房可壮。”

    朱诚道:“好,我记住了,明天要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御史好看。”

    两人来到乾清宫,李永贞进去禀报,朱诚在外面等候。

    片刻后,李永贞出来扬声道:“宣朱诚见驾。”

    朱诚迈步走入乾清宫,见天启皇帝正在一辆马车前转悠。

    天启皇帝道:“诚弟弟,朕原来以为四轮马车不过是多了两个轮子罢了,试了一下,拉车子果然轻省了不少,但车子完全转不了弯了。诚弟弟,你果然给朕出了一个难题啊。”

    朱诚笑道:“不是难题怎么敢劳动大明皇帝来解决呢?”

    见天启皇帝满头是汗,朱诚从怀里摸出一条毛巾递了过去。

    天启皇帝擦了擦汗,把毛巾还给朱诚。

    他转头对魏忠贤道:“魏伴伴,咱们三个去后花园走走吧。李永贞,叫御膳房做点夜宵送过来。”

    走到后花园,天启皇帝道:“朱诚,你又惹麻烦了。”

    朱诚笑道:“我和麻烦有缘,不是麻烦找我,就是我找麻烦。”

    天启皇帝道:“你老老实实告诉我,李文通这件事是不是你干的?”

    朱诚问道:“这话是皇上问我的,还是阿校问我的?”

    天启皇帝奇道:“这两者有区别吗?”

    朱诚答道:“区别大了。如果是皇上问我,我对京城发生这样恶性的杀人事件深表震惊。北京是首善之都,万民安居乐业,突然发生这样的事件,让人惊诧莫名。歹徒穷凶极恶,百姓惶恐不安。一定要责成有司严加查处,不管涉及到谁,要一查到底。”

    天启皇帝问道:“如果是阿校问你呢?”

    朱诚答道:“李文通当街殴伤阿检的老师,并扒光老师的衣服示众,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宰了他的恶奴,将他捆在街上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更毒辣的呢。”

    说着,朱诚把冯梦龙被打一事详详细细地告诉了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默然良久,道:“李文通罪有应得,不过你想好了明天应对御史言官的说辞没有?”

    朱诚道:“这件事,东林党只是捕风捉影,并没有实质证据,看明天早朝我如何戏耍他们。”

第二十二章 风闻奏事不如屁() 
上朝的时候,朱诚有些郁闷。那些文武官员,一个个把他当瘟神似的,避之唯恐不及。

    经过金水桥时,是文东武西,按品级排列,依次走过去的。朱诚站在哪里,哪里的官员就和他保持两尺的距离。朱诚玩心大起,往前紧走几步,前面的官员赶紧走快一点;朱诚放慢脚步,结果后面的官员,也赶紧放慢脚步。这样,原本整齐的队伍便有点混乱起来。

    负责督查大臣仪表的御史大喝一声:“上朝的时候,不得嬉戏。”

    朱诚非常无辜地摊摊手,指指前面,又指指后面。御史一看是朱诚,居然不做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